家用天文望遠鏡能看到行星和深空天體嗎?

2021-01-05 火星科普

業餘天文愛好者使用家用天文望遠鏡看到太陽系的行星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通過肉眼其實就能看到太陽系中的五大行星,分別是水、金、火、木和土星,只是解析度的高低問題。人眼的極限分辨角有限,這幾大行星看起來都是亮點,看不清細節。而天文望遠鏡的極限分辨角更小,所以可以看到行星的細節。

天文望遠鏡的角解析度取決於口徑,口徑越大,極限分辨角越小,能夠看到的細節就越多。市面上比較流行的天文望遠鏡主要是口徑80毫米的折射鏡和口徑150毫米的牛頓反射式望遠鏡,本人使用的是後者。

用150毫米的反射鏡可與看到距離地球最近的五大行星的外觀,木星條紋、土星光環、火星極冠、金星表面都是可以看到的。下面是用手機連接望遠鏡拍攝到的土星、火星和金星:

肉眼看到的效果比手機拍攝的要好一些,但與用行星相機拍攝的效果相比差了很多,下面是用行星相機連接望遠鏡拍攝到的土星、火星、金星和木星:

所以買了天文望遠鏡不要以為就能看到那種攝影的效果,這是完全達不到的。除非要口徑足夠大,但這成本就太高了。

用天文望遠鏡目視月球的效果是最好的,因為月球離得近,可以清楚地看到月球表面上的環形山,這是用手機拍攝的效果:

如果用行星相機,效果還要更好:

另外,天文望遠鏡還能用來觀測彗星,這是本人前幾天拍攝到的聖誕彗星46P/Wirtanen:

同樣地,用天文望遠鏡目視深空天體也是無法看到照片中那種五彩斑斕的效果,因為深空天體太過於暗弱,只有對它們進行長時間的曝光才能獲得足夠多的細節,下面這些深空天體照片都是經過幾十分鐘的曝光得到的:

相關焦點

  • 國慶帶上它去摘星攬月,有品上架深空天文望遠鏡
    從小就有一個天文夢,想探索宇宙星空中的各種奇幻,但是小時候用的望遠鏡根本看不到太空深空。是時候給自己圓了這個小時候的夢想了。最近小米有品上上架了一款星特朗SCTW-102EQ3天文望遠鏡,行星獵手,深空拍攝,精準跟星,專業功能拓展,售價僅需119元,還算超值了。
  • 天市場上的天文望遠鏡,究竟能望多元能看到什麼?
    當看到滿天繁星時,都想過有一架天文望遠鏡該多好啊!其實不然,它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哪麼好,這只是基礎版,用眼睛看看還行!但看久了有點傷眼睛,目視只能看到,幾顆行星,月亮,金星,木星,土星,土星土星環特別漂亮,火星由於太亮,不好觀察。
  • 有效口徑和相對口徑 口徑:天文望遠鏡的眼睛有多大?
    事實上,「看多遠」完全取決於被觀測目標的亮度,只要目標足夠明亮,不用望遠鏡也能看到無窮遠,譬如我們用肉眼能看到的6000顆左右的恆星,實際上都可認為在無窮遠處。這是因為我們所見的「天上的星星」99.9%以上都是恆星,而恆星離我們如此遙遠,所以即使用地球上最大的望遠鏡來觀測,它們仍然只是一個個幾何亮點,只有那些太陽系中的天體(如太陽、行星、衛星、彗星等)或太陽系外有視面的天體(如星雲、星系、星團等)才能藉助於望遠鏡放大。
  • 人類通過肉眼能看到的最遠天體有多遠?
    引言:宇宙存在著無數的天體,人類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在發明天文望遠鏡之後,人類逐漸看清一些星球的面貌,並且為它們確定身份。那麼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通過肉眼能夠看到最遠的行星是哪顆呢?最遙遠的恆星又是哪顆呢?
  • 撕開宇宙神秘面紗入門級天文望遠鏡推薦
    眾所周知人類的眼睛看遠處物體在距離要求上是有限的,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從很早以前就發明瞭望遠鏡,靠它來探索觀望遠處物體,對於行軍打仗、旅行郊遊或者觀看天體都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幾款性能不錯的入門級天文望遠鏡,非常適合初學者使用。
  • 自製大口徑天文望遠鏡 「怪才」設計師追夢星空
    這一段月亮的延時畫面是福建泉州天文愛好者顏明哲拍攝的。天文愛好者 顏明哲:通過我的望遠鏡能看到高倍的月亮表面的細節,月亮表面的細節非常震撼,表面都是坑窪,大小撞擊坑非常多,大的都有一百多公裡。還有一些行星,特別是木星,可以看到木星上面的雲層、大紅斑,這些都很清晰,還有土星、土星環。
  • 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數十億光年外的星系,為什麼看不到一個星球的...
    能不能看到星球表面,關鍵還是這個星球距離有多遠。 這個問題所謂「星球表面」有些模糊,不準確。月球算星球嗎?火星算星球嗎?木星土星算星球嗎?太陽算星球嗎? 這些通過大型天文望遠鏡,都能夠看到表面。還有所謂「表面」也很含糊,是要求什麼樣子就算看到表面呢? 看到一個球面算不算?如果算,以上說的這些星球都算看到了表面了。
  • 哈勃望遠鏡發現類似於「第九號行星」的行星
    研究表明,這顆行星類似於"第九號行星"——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位於冥王星後面、影響著宇宙天體軌道的神秘物體。 研究結果發布在《天文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這顆行星被命名為HD106906b,它距地球336光年。它的質量是木星的11倍。
  • 不會選購天文望遠鏡?這些知識點對你有幫助
    這是因為望遠鏡的口徑,基本上決定瞭望遠鏡的解析度和極限星等。解析度是指望遠鏡分辨影像細節的能力。望遠鏡的口徑越大,聚光的本領就越強,越能觀測到更暗、更多的天體,看亮天體也更清楚。極限星等是指望遠鏡可以看到的最暗星等。口徑越大,看見的星等也就越高,當然極限星等還與望遠鏡物鏡的吸收係數、大氣吸收細說和天空背景量度等諸多因素有關。
  • 用20倍望遠鏡能看到多遠的星球?這是忽悠人的?
    用20倍望遠鏡能看到多遠的星球?事實上,望遠鏡的參數不以倍率為標準,而是以口徑為標準。至於能看到多遠,這與天體本身的大小和亮度有關。網上那些賣望遠鏡的JS通常會鼓吹能放大多少倍多少倍,其實這沒有什麼意義,這是忽悠人的。
  • 和星星親密「接觸」 你該怎麼挑選天文望遠鏡
    如果你向一位天文學家提出這個問題,得到的答案可能是「Keck」「VLT」「Subaru」這樣動輒口徑幾米的專業望遠鏡。而實際上,只要能被指向天空,能讓你看到某個天體的望遠鏡都是天文望遠鏡。這當然既包括天文學家使用的大型天文望遠鏡,也包括天文愛好者所使用的小型便攜望遠鏡和雙筒望遠鏡。  天文愛好者日常使用的望遠鏡結構和基本原理非常簡單。
  • 迄今最大天文望遠鏡成像精度是「哈勃」的10倍
    浩瀚無垠的宇宙給人類留下太多問號:那裡還有其他智慧生命嗎?我們到底起源於何處?還有沒有像地球一樣宜居的星球?這些都是天文學家探索清單上的問題。現在,為了找到這些終極問題的答案,他們要「鳥槍換炮」了。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天文學家正計劃在位於智利的坎卡納天文臺安裝一個大型天文望遠鏡——巨型麥哲倫望遠鏡(GMT)。
  • 夜觀星象時以「人民的名義」聊聊天文望遠鏡
    不過,劇中給這位區長配置的「天文望遠鏡」,卻是被眼尖的天文愛好者看出,只是個玩具級別的低檔貨,更有熟悉望遠鏡的業內人士刨出它在某寶網站的包郵價格尚不到200「大洋」。這樣的貨色足夠讓孫區長開心愉快地「胸懷宇宙」嗎?還有不少觀眾則因為這個場景對天文開始感興趣,想買一臺望遠鏡來「胸懷宇宙」一下了。初學者在買天文望遠鏡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有哪些品牌款型值得推薦呢?
  • 現在,全世界只有中國這一隻「眼睛」了|行星|阿雷西博|望遠鏡|天文...
    一位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工作人員人此前表示,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若失去功能,那麼 全世界在天文探索領域,將只能依靠來自中國貴州的另一隻「大眼睛」,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 關於天文望遠鏡的介紹
    天文學家們期待這架超級天文望遠鏡在1998年工程竣工後就能給天文學帶來一系列突破性的發現,希望這雙「大眼睛」能夠讓人類看到更大的世界。未來更先進的太空望遠鏡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建造的太空望遠鏡也越來越先進了,這也為天文學家進一步觀測天體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目前已經建成的天文望遠鏡中,哈勃望遠鏡一直被人類認為是一個最成功、也最昂貴的太空項目,總耗資超過60億美元。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遠天體":超太陽100個天文單位
    這顆矮行星被臨時命名為2018VG18,並被它的發現團隊暱稱為「遙遠」。觀測表明,2018VG18呈粉紅色,這表明它是一顆冰凍的星球,其直徑可能在500公裡左右。參與研究的美國卡內基科學學會在新聞公報中介紹,這是迄今觀測到的第一顆與太陽距離超過100個天文單位(日地距離為1個天文單位)的太陽系天體。
  • 科學網—我國即將建成65米口徑可轉動射電天文望遠鏡
    亞洲最大可轉動射電望遠鏡即將建成 65米口徑可轉動射電天文望遠鏡工程正在上海佘山腳下緊張施工,這將是亞洲最大的該類型射電望遠鏡,總體性能在國際上處於第四位。 這臺望遠鏡屬於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政府重大合作項目,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建成。
  • 行星X存在的強有力證據,科學家新發現距冥王星數十億公裡的天體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本周二宣布,已經發現了距離冥王星數十億公裡的遙遠天體。它被正式命名為2015 TG387,暱稱為「地精」。科學家認為它為X行星的存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也讓科學家距離發現神秘的行星X更近一步。
  • 近代天文觀測的「眼睛」——天文望遠鏡發明史,由伽利略衍生發明
    他立即想到循此線索可以發明一種延長肉眼的儀器,並把它用於觀測天體。正是從這裡,「生長」出了一雙洞察宇宙的「眼睛」,同時天文學也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紀元。其實,科學技術史上任何一個帶有偶然性的大事件,都有其必然性的規定。伽利略的發明,也是這種必然性的產物。人們憑藉天體發光,來發現、探索、測量和研究它們。到1609年為止,已經有56個世紀歷史的天文觀測全是靠肉眼來進行的。
  • 天文望遠鏡能有多大?
    口徑,是望遠鏡的重要指標。簡單來講,口徑越大,望遠鏡的觀測能力就越強,就能看見越遠、越暗的天體。所以,天文學家就不斷地追求更大的望遠鏡。在歷史上,天文望遠鏡就是在不斷變大。那麼,天文望遠鏡能有多大?現代天文望遠鏡折射式望遠鏡時代1608年,荷蘭的一位眼鏡商漢斯·利伯希偶然中發明瞭望遠鏡。緊接著,1609年,天文學家伽利略首次利用望遠鏡觀測了太空,完成了許多天文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