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檔案,是老工人們退休待遇審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年輕人說,都什麼年代了,還看職工檔案幹什麼?說實話,沒有職工檔案,誰能知道你過去幹的是什麼?
職工檔案有什麼作用?
(一)補全個人信息。現在的社保系統,一般只記載著用人單位、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比例、到帳錢數、個人帳戶餘額等一系列因素。但是跟職工待遇相關的很多因素,是沒有記載的。而且社保系統輸入的因素,是以企業自主申報為主,社保部門無法一一核實,只有在退休的時候才會拿出檔案來一一對照。
過去沒有實施電腦系統的時候,我們是以職工檔案中的職工勞動手冊記載繳費記錄的。這些信息都是熟悉,輸入電腦還往往不準,容易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為了保障職工社保信息的真實性,退休再審一遍職工檔案也成了業務必要。
(二)確認退休年齡。2020年退休的老人,多數是出生於1960年到1970年之間的,他們的出生年月是以檔案記載為準的。大家都知道有身份證號,以身份證號為準不行嗎?我們的身份證號是1985年9月6日實施的《身份證條例》才要求建立起來。對於身份證的建立,都是通過一次性信息採集方式來完善的。
很多人的身份信息採集不完善,比如很多老人的出生年月都是以陰曆為準,實際上應當通過萬年曆找到陽曆的。而且,登記的時候經常有出差錯的情況,比如我的身份證號6月30日出生卻被登記成6月3日。
根據1999年原勞動保障部《關於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當本人身份證與檔案記載的出生時間不一致時,以本人檔案最先記載的出生年月為準。因為職工檔案是勞動者入學、就業的生成的材料。最初是什麼時候入學就業的?就按什麼時候來推斷退休就可以了。畢竟即使當時謊報了年齡,自己心裡也有準備未來的退休事宜了,而且這也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然,近年來出生的孩子電腦信息記載的更具準確性,他們未來退休就沒有必要看這些職工檔案了。
(三)視同繳費年限。我們國家1986年10月開始在國營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在那之後進入企業的工人,都需要籤訂勞動合同,繳納退休養老基金。1991年,全國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各地實施養老保險繳費。
對於建立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固定工人,他們可以憑藉職工檔案中的有效記載,對之前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除此之外,還有上山下鄉知青、復退軍人、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都可以憑藉職工檔案視同繳費。
《社會保險法》規定,視同繳費期間的社會保險費由國家承擔,個人不需要繳費。這是非常划算的。
職工檔案丟失怎麼辦?
但是,總有一些人到退休時才開始找職工檔案。由於時間過去了很多年,檔案的流轉非常複雜。職工檔案找不到了怎麼辦?
①按順序查找職工檔案。一般來講,職工檔案是一個人一輩子的歷史記錄,包含了履歷材料、自傳材料、考核考察鑑定材料、獎勵處分材料、黨團材料、就業材料等等一系列的檔案材料信息。說起來,對於其他人都是沒有多少作用的,這種情況下應當順著源頭找。
從自己最後一次接觸職工檔案的單位找起。一般來講,職工檔案材料必須有嚴格的流轉程序,從某個單位出轉遞到哪個單位去,由誰轉遞的,都會有明確的記載。
最好結果是被轉移到了政府的檔案管理部門,他們會盡職盡責的保管,一般不會再丟失。
②如果確實找不到怎麼辦?確實有幾個別的職工由於單位破產或者倒閉,最後職工檔案確實沒有去向。這種情況下,為了辦理退休,我們需要的是查找我們在用人單位的工作材料。一般來說在就業部門辦理的招聘人員登記表、社保每月會計的繳費記錄、離開單位的解除勞動合同報告書等證據材料就可以證明我們在單位工作過。一般相關的就業、社保部門都有業務檔案存檔。
如果涉及到一些固定工的招用工審批,一般應當由最初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對有關招用工進行鑑證,他們也有可能會保管當時的鑑證備案花名冊。
如果我們確實什麼都找不到,那麼最終吃虧的可能是自己了,這種情況可真的是口說無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