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標準:意境、用字用詞

2021-01-04 凡塵雲仙

詩歌的通用標準有兩個:意境、用字用詞。

好詩要具備以下條件:有意境,言之有物;用字用詞規範,無語病,符合常識與真理。

詩歌要有意境

一、詩歌的意境

詩歌是文學作品的一種,而且是文學作品中的精華,是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必須要好好傳承、發揚光大。

詩歌的意境,就是詩歌所表達的意蘊和境界。詩言志,歌抒情,詩歌是用來抒發情感,表達志向的,詩歌必須有意境。

從古至今,誕生了無數優秀詩歌作品。我們從以下三首詩來具體分析詩歌的意境:

文學

詩詞歌賦情意頌,

經史子集書萬卷。

才子佳人靈泉湧,

千古風流舞長空。

《文學》是當代詩人凡塵雲仙(李雲茂)的代表作之一,讀詩,可體會到「古往今來,無數的才子佳人靈感如泉水一般奔湧,寫下詩詞歌賦、錦繡文章,編成書卷,流傳千古,風採動人。」的意境,簡單來說就是「優秀的文學作品蘊含了作者的才華和情感,流傳千古」。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讀詩,可體會到「站在廬山瀑布下,雲霧升騰起來,在太陽的照射下,仿佛煙霧和彩霞。遠遠的望去,瀑布飛落,好像銀河從天上落下來。」的意境,簡單來說就是「廬山瀑布很美,很壯觀」。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嶽》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讀詩,可體會到「泰山是大自然的造化所在,景色秀麗,雄偉壯觀。我心中豪情萬丈,一定要登上山頂,站在山頂看一看。」的意境,簡單來說就是「泰山很雄偉,我想登上山頂看一看。」

詩歌要用字用詞規範

二、詩歌的用字用詞

詩歌的用字用詞要規範,符合一般規律,符合一般邏輯,遵守常識和真理。

例如,正常情況下,太陽東升西落、水往低處流等,在詩歌創作中,要遵守生活常識和一般規律。

我們從以下兩首詩具體分析一下詩歌的用字用詞:

文字

一筆一划龍蛇舞,

勤學善教薪火傳。

揮毫潑墨錦繡文,

興衰榮辱千古字。

《文字》是當代詩人凡塵雲仙(李雲茂)的代表作之一。細細品讀,可發現《文字》一詩,從文字的結構、傳承、作用等方面讚美文字,用字用詞規範,符合文字的寫法和用法,符合一般邏輯和規律,符合常識。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代表作之一。細細品讀,可發現《題西林壁》一詩,寫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山,會有不同的體驗;身在山裡,不知道山是什麼樣子。符合一般邏輯和規律,符合現代科學常識。

傳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三、其它

鑑於現代社會很多人對詩歌有誤解,不明白詩歌、詩韻、詩律、平仄等知識的具體含義,這裡簡單提一下,希望更多人能正確認識詩歌。

詩歌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學作品的一種,詩歌包羅萬象,詩韻、詩律、平仄等只是詩歌的一小部分知識。詩歌是大海,詩韻、詩律、平仄是一滴海水。優秀詩歌可以押韻,可以不押韻;可以合律、合平仄,可以不合。

值得注意的是,律詩、絕句有通用的規則,一定要按規則來寫,不可隨意標註。

致敬廣大詩歌愛好者,正確認識詩歌,消除誤解和不必要的爭論,努力創作精品佳作,傳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詩歌鑑賞的標準格式是什麼?鑑賞詩歌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詩歌鑑賞的標準格式詩歌鑑賞的格式有不同種類,其中,最完整、最標準的詩歌鑑賞格式,分為這樣幾個部分。1.詩歌的創作背景創作背景,指的是詩歌作品創作的背景。一般是來講,詩歌創作背景是指作者創作詩歌時的想法,詩歌所誕生的時代,作者所在的環境,國家的制度,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 古詩詞幹貨:用這些詞可以概括古代詩歌的語言風格!
    平實質樸 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語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辭藻的華麗,顯現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平淡中蘊含著深意。如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全篇4句20字,毫無難解之處。
  • 一個字改變整篇詩詞意境——最有名的,最昂貴的,御筆親批的
    對於古典詩歌來說,只要是詩歌藝術的精品,無不以美的意境令人陶醉。我們在閱讀和欣賞古典詩歌作品時,要通過語言的媒介,進入作品的意境中去感受和領悟作品的意境之美。有的時候,一個詞,甚至一個字就能將一首詩的意境拔高几個臺階,堪稱點睛之筆。
  • 「我想和你一起回家」用詩句怎麼表達?古人用了28個字,意境很美
    詩歌是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豐富情感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是一種藝術,而中國古詩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一種優秀文化,在唐代,我國詩歌的發展達到了高峰,類別眾多,諷喻詩、田園詩、邊塞詩等等。唐詩是我國古代詩歌發展的巔峰時期,因此,唐代也有很多優秀的詩人,除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有很多詩人的作品在今天也是膾炙人口。古人使用的文體是文言文,在今天,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但在古代,文言文與口語之間的差別不大,隨著歷史和時間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之間的差距逐漸變大,才被分為兩種。
  • 基督教羅馬字詩歌的起源
    初英長老會牧師寶為霖、著神詩合選、依律體詩而作、婦孺苦於文字艱深、誦其音不能通其義、有失頌讚之至誠、養君因創作白話詩歌、以祛其弊、即養心神詩十三首也。然以我國失學者多、僅用漢字、難期普及、遂與美國歸正教牧師、同編羅馬字、俗稱白話字、法用英文字母、略加改變、共成廿三字母、聯綴切音、凡廈門語言、舉可拼而得之、毫無格格不入之病、無論婦孺、用功一月、可自為師、或著小說、或寫故事、或作詩歌、均有揮灑自如之樂、始以是譯養心神詩、繼以是充填 新舊約書、目不識丁者、不匝月間、可讀聖經、以究探真理、可工吟詠、以讚美耶穌、其愉快為何如耶。
  • 品讀徐志摩的詩歌,體會詩歌中所帶來的個性美、意向美和意境美
    徐志摩向來主張用作品表現自己的性靈,包括對愛、對自由的追求和對美的享受,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人。他曾這樣說過「筋骨裡迸出來,血液裡激出來,性靈裡跳出來,生命裡震蕩出來的。」每一個字都是情深和對生活的感受,窮其一生追求愛與美和自由,這也是他的詩中體現出來的最鮮明的個性。
  • 高考詩歌鑑賞題型大盤點,新東方在線教你快速掌握答題技巧
    為了幫助同學們提前熟悉高中詩歌鑑賞常考題型,快速提升答題水平,新東方在線語文老師整理了詩歌鑑賞常考的的三大題型和解題技巧,希望大家能牢記並學會判斷。 提鍊字形類提鍊字形類題型通常會要求同學們就詩歌中某個字或詞作進一步賞析。例如,首句中某個字或詞用得極好,請簡要分析在全詩中有何表情達意的作用?
  • 格律之上的詩詞手法——用標題去除時尚,用成句凸顯意境(附例)
    這首作品若不標出用韻,稍微有些格律知識的人一看就會頭疼。因為長期賞析古詩,會對一些日常使用的入聲字發生條件發射,比如首句「雙節度假子陽城」,這一看就知道,「節」字是入聲字,在關鍵的首聯第二字,就會將這首作品判斷稱為一首仄起入韻的作品,在這種格式下,格律就是一塌糊塗。
  • 如何使用《詩歌常用十三轍同韻字表》
    「麻(má)、家(jiā)、瓜(guā)」的韻腹都是ɑ,它們在押韻的韻母「a、ia、ua」之內,這三個字是同韻。押發花轍「啊」韻。從《詩歌常用十三轍同韻字表》中查得:「麻、家、瓜」三個字出現在表內的左欄「發花轍」,屬平聲「啊」韻。 (2)韻母中如有韻尾的話,則要求韻尾也相同。
  • 文本挖掘實操|用文本挖掘剖析54萬首詩歌,我發現了這些
    面對此情此景,蜀主即興賦詞一首...老尼將她印象中僅存的打頭兩句告訴了蘇軾。四十年後,蘇軾貶居於黃州,想起這段往事,遺憾於孟昶的詞只餘兩句,突發奇想要將這兩句詞續寫完整。他先猜測出這首詞的詞牌名---「洞仙歌令」,但要還原整首詞作,必須深刻結合寫詞人當時之心情以及伴隨而來的意境。
  • 從語法角度分析詩歌語言
    從語法角度鑑賞詩歌語言,主要關注數量詞、名詞、動詞、形容詞。成功的鍊字都是和煉意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鍊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觀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現的生活具體化、生動化、縱深化與美學化,只有煉出具體生動的富於美學內容和啟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從大的範圍來說,古典詩歌的鍊字有煉實詞與煉虛詞兩個方面。
  • 備考2020:詩歌鑑賞知識點再梳理
    備考2020:詩歌鑑賞知識點再補漏詩歌鑑賞知識點一、詩歌鑑賞答題「五讀」法: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注釋、讀命題。二、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悽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悽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 2020年高考答題模板之五:詩歌鑑賞
    意象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氣氛、營造意境,寓情於景、情景交融。3.鑑賞景物形象1)意象意象內涵:表層意、深層意意象作用:先描述意象 ,再分析作用(氣氛基調、環境背景、表情達意、襯託人物、結構線索等)2)意境分析意境:先概述畫面(一幅+修飾語<時、地、特點>+畫面),再描繪景物及氛圍特點<四字短語>,最後分析情感<四字短語>。
  • 中秋夜最有詩意的唐詩,前14字寫景很有意境,卻不見一個「月」字
    這些詩人們本來情感表達就非常細膩,而且對於詩歌的展現也更加富有生命力,所以留下了很多的經典作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是如此;「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更是把人們對月亮的情感寄託文化心理全部展現了出來。今天我們所帶來的這首古詩,是唐詩中寫中秋月亮最精美的詩篇之一。前14個字意境清幽,後14個字情意悠悠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 高中古代詩歌閱讀三步讀詩法,典例結合分析,輕鬆讀懂詩歌
    古代詩歌是我們的文化瑰寶,也是語文教學考察的重點之一,如何讀懂詩歌,耐著性子,3000多字的方法、案例、解讀帶你讀詩。對於近體詩來說,絕句的一、二兩句,律詩的一、二兩聯,詞的上片是寫景部分;絕句的三、四兩句(尤其是末句),律詩的三、四兩聯(尤其是尾聯),詞的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詞,又特別強調上下片之間的過渡(過片)。當然,也有少數詩作是先抒情後寫景的。
  • 詩歌教學怎麼玩?名師來教你!——希沃易課堂助力語文古詩課堂
    詩歌教學是一種常見的語文教學內容,由於詩歌語言的特殊性,老師們常常苦惱於詩歌的教學方式單一,品鑑詩句找不到好方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難。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來自從化七中李敏瑜老師的一節詩歌教學課《次北固山下》。
  • 初中語文:資深教師總結,拯救你稀裡糊塗的「詩歌鑑賞」
    意境賞析意象與意境意象:「象」就是具體事物,又叫「物象」,「意」指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象」就是指包含作者情感的具體的事物,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是詩人用來興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2、用自己的語言再現圖景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適當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三是語言力求簡潔優美。3、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能用兩個雙音節形容詞概括出來,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悽愴、蒼茫遼遠、蒼涼悲壯、閒適恬淡、清幽明淨、清新明麗、幽僻冷寂、高遠深邃、淡雅幽遠、蕭瑟悽涼等。
  • 中國詩歌形式沿革考略——從中國詩歌形式的源流談新詩形式的
    中國詩歌形式沿革考略——從中國詩歌形式的源流談新詩形式的建立文/張興泰(鴻碩)二、關於新詩形式問題既然,在中國古典詩歌中,音步整齊系統發展到五、七言近體詩,音步不整齊系統發展到詞和散曲,因此,中國的新詩只能沿著這兩大形式發展下去,在近體詩的基礎上,建立新體「齊言詩」(齊言現代格律體、齊言今風體);在詞、曲的基礎上建立新體
  • 李清照的一首詞,翻譯家爭論不休,你認為誰翻譯的最完美?
    中國古詩詞恐怕是世界上最難翻譯的詩歌。若要翻譯地言辭準確地表達詩詞原義,倒也不算難;若要保證詩詞的韻律美,就有些強人所難;而最難的是還原詩詞的意境美。想要翻譯地三者齊備,恐怕難如登天!李清照的一首詞,就讓中外翻譯家們頭疼不已,至今都沒有一個普遍認可的完美翻譯。這首詞就是《聲聲慢》。聲聲慢·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 漢語詩詞的意境之美,李清照用十四個字就難倒了整個翻譯界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詞牌名叫《聲聲慢》。句句血和淚,不忍卒讀。詩人如此發哀聲,卻有剛勁之態。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美人垂暮卻從容。李清照這首《聲聲慢》,乃是宋詞的巔峰之作,幾乎不遜於蘇東坡辛棄疾的任何詞作。然而就是這樣一首絕佳的詞,在翻譯成英文的時候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