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臺簡訊:廣東江門建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港澳臺簡訊廣東江門建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日前在廣東江門成立。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也於同日揭牌。據悉,江門未來還將加快推進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和『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建設。

廣東江門「少年中國說」品牌活動舉行澳門專場活動

廣東江門日前舉行「少年中國說」走進澳門系列活動。江門、澳門兩地的文化學者、青少年通過書信朗誦、話劇等形式開展交流。由江門打造的「少年中國說」粵港澳臺暨海外華裔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自2018年4月啟動以來,已先後舉辦40多場線上、線下活動。

受新冠疫情影響 香港航空裁員約250人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公司業務,香港航空將裁減約250名機艙服務員。對於被裁減的機艙服務員,香港航空表示將依照僱傭合約條款及勞工法例為其提供補償方案。

澳門居民可跨境「掌上」辦理內地社保

自12月15日起,澳門居民不僅線下可在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的8個網點「跨境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等10項社保業務,在中國銀行珠海分行6家網點及橫琴自由貿易區分行「一站辦」申領社會保障卡、選定門診統籌定點等多種業務,還可以在線上通過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掌上辦」珠海社保業務。

珠海橫琴國際智慧財產權保護聯盟擴展港澳成員

3名澳門專家、6家澳門機構日前加入橫琴國際智慧財產權保護聯盟。截至目前,該聯盟成員單位發展至144家,其中港澳成員37家;聘任專家共16名,其中港澳專家7名。

相關焦點

  • 港澳臺簡訊:澳門居民可跨境「掌上」辦理內地社保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港澳臺簡訊:廣東江門建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港澳臺簡訊廣東江門建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日前在廣東江門成立。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也於同日揭牌。據悉,江門未來還將加快推進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和『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建設。廣東江門「少年中國說」品牌活動舉行澳門專場活動廣東江門日前舉行「少年中國說」走進澳門系列活動。江門、澳門兩地的文化學者、青少年通過書信朗誦、話劇等形式開展交流。
  •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明天揭幕
    本月11日,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將在五邑大學揭幕,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同時在五邑大學揭牌, 五邑大學副書記、校長張運華教授將主持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揭幕儀式。 將推動江港澳三地合作開展僑鄉文化研究 據了解,江門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區位優勢突出,開發腹地廣闊。江門擁有「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人口眾多、分布全球五大洲,華僑華人與港澳臺同胞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具有獨特作用。
  •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江門成立
    南方日報訊 (記者/戴惠甜)12月9日至11日,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江門舉行。活動期間,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五邑大學揭幕,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同時揭牌。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由江門市推動成立,下設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
  • 留住僑鄉記憶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五邑大學揭幕
    延續城市文脈 留住僑鄉記憶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今日揭幕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文生今天,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將在五邑大學揭幕,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同時在五邑大學揭牌, 五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運華教授將主持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揭幕儀式。
  •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成立
    江門日報訊 (記者/黎禹君 梁佳欣) 昨日(12月11日),在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期間
  • 江門全力推動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建設
    在近日舉辦的「少年中國說」走進澳門系列活動中,來自江門福泉奧林匹克學校的學生羅志軒向江門、澳門兩地的嘉賓講述了梁啓超的家風小故事,傳遞優良的家教家風。 「僑」是江門獨特的城市基因。祖籍江門的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超400萬人。
  • 聚全球華僑華人之力 結文化交流合作之果
    江門是中國第一僑鄉,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遍及全世界。百年來,無數華僑華人在外奮力打拼,五邑籍華僑華人傳奇璨若星河。與此同時,他們積極回國支持家鄉建設,用家國情懷和無私奉獻,鑄就了「愛國、進取、勤勞、包容、開放」的僑鄉精神,這種精神也激勵著江門人不懈奮鬥。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是國家賦予江門的新定位和新使命。
  • 「少年中國說」閱讀公益行活動走進廣東江門臺山 打開粵港澳臺及...
    11月26日,「少年中國說」粵港澳臺暨海外華裔青少年閱讀公益行臺山專場在廣東江門市臺山舉行。現場,華僑華人代表、海外華裔及江港澳臺青少年學生、江門知名作家等200多名嘉賓,齊聚在「廣府人出洋第一港」的臺山海口埠銀信紀念廣場,以「海的呼喚」為主題,共同聆聽「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迴響。
  • 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動月謝幕!
    今年10-11月,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我市宣傳、文旅、僑務、商務、人社等部門和四市三區積極作為,開展以「人文灣區 魅力僑都」為主題的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動月,推出19項涵蓋僑務、文化、旅遊、體育等多領域的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動,充分展現出「中國僑都」現代、開放、創新、自信的精神風貌,承擔起「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的歷史重任。
  • 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動月閉幕式...
    11月17日晚,由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江門市文化館承辦的「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動月閉幕式晚會」在五邑華僑廣場隆重舉行,向江門市民、港澳同胞、華僑華人呈現了一場富有「僑」味的藝術盛宴,為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動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央視播出系列記錄片 聚焦江門僑批故事——中國新聞網·廣東
    12月29日晚,為了全景展現僑批檔案的文化價值、歷史意義、社會影響,CCTV-4《國家記憶》欄目播出了系列紀錄片《跨越山海的家書》之《漂洋過海》,重點聚焦江門僑批故事。  在江門市委宣傳部的策劃協調下,今年11月,《國家記憶》欄目攝製組將鏡頭聚焦僑鄉江門,先後到開平市赤坎鎮司徒美堂故居、塘口鎮自力村碉樓群,臺山市臺山一中、梅家大院、海口埠碼頭舊址、銀信博物館等地,以及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實景拍攝。  節目第一集《漂洋過海》中,通過大量豐富的鏡頭,對五邑僑批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故事進行深入挖掘,向觀眾展示僑胞守信重義、愛國愛鄉的精神。
  • 江門今年計劃包裝打造20個博物館
    江門俗稱五邑地區,素有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支持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江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人數比較多、貢獻比較大。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考察團到訪開平臺山 感受僑鄉「世遺」魅力
    今日,中國華僑歷史學會與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將聯合在我市舉行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昨天,在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主任、教授張國雄的帶領下,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學者組成考察團,先後到訪開平市、臺山市,考察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以及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紀念廣場、博物館,深入了解僑鄉歷史文化,感受僑鄉「世遺」魅力。
  • 「華僑華人研究」成為熱詞 研究成果日益豐碩
    圖片來源:南方網  中國僑聯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中國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海外文獻收集聯絡點……近年來,全國湧現出一批華僑華人研究領域的專業機構。這些專業機構結合自身的特點,就華僑華人研究領域的某一分支進行深耕,收穫了新的研究成果。
  • 港澳臺簡訊:福建平潭設立臺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港澳臺簡訊  福建平潭設立臺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  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近日設立「臺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  廣東江門將建粵港澳大灣區西翼樞紐城市  中共江門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消息,廣東省江門市將以建粵港澳大灣西翼樞紐城市為目標,在交通、產業、科技、金融、人才等領域,加強與大灣區各城市的對接合作,成為粵港澳合作的重要舞臺。
  • 發揮僑鄉優勢 建好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平臺
    江門日報訊 (記者/翁丹萍) 12月25日,開平市政協主席梁民躍帶隊督辦「一號提案
  • 成都與廣東江門攜手,瞄準跨省遊 - 紅星新聞
    活動現場,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全面介紹了江門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重點推介了碉樓、溫泉、海島、生態四大旅遊品牌,重點推介了「探世界遺產,訪名勝古蹟,泡一地兩泉,遊美麗鄉村」和「中國第一僑鄉--僑鄉文化、度假、美食之旅」兩條四天遊線路。
  • 珍貴老照片:天主教瑪利諾會醫生與中國廣東江門的麻風病人
    天主教瑪利諾會醫生與中國廣東江門的麻風病人。一,馬利諾外方傳教會接手江門監牧區馬利諾會的神父們馬利諾外方傳教會,是一個天主教傳教修會。1918年,瑪利諾外方傳教會派出的第一批傳教士到達中國廣東省。江門位於珠江三角洲西部,瀕臨南海,毗鄰港澳,江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江門以僑鄉風情聞名,五邑地區華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眾多,遍布世界。
  • 江門臺山市一個鎮,被稱為中國第一僑鄉,是廣東中心鎮
    廣東省江門臺山市(縣級市)有2個全國重點鎮,一個是廣海鎮,前面的文章已經說過了。另外一個則是鬥山鎮,和廣海鎮一樣,也地處臺山市南部。鬥山鎮是一個名鎮,除了是全國重點鎮,還是廣東中心鎮之一。全鎮人口約5萬,而旅外華僑、港澳臺同胞多達8萬餘人,素有「中國第一僑鄉」、「內外兩個鬥山」的稱號。鬥山鎮距離臺山市區約28公裡,毗鄰珠海、中山,區位優越,交通較為便利,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鬥山鎮地形較為平坦,是「魚米之鄉」,鰻魚養殖池塘遍布,是鰻魚養殖專業鎮,是鬥山的支柱產業之一,其中青鰻出口佔全國出口總量一半以上。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江門臺山市舉行
    11月20日,江門市華僑華人交流合作活動月——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開幕式在江門臺山市舉行,本次活動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世界文化遺產司)副司長辛瀘江,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柴曉明,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文物局局長曾穎如,廣東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杜紹勤,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勁,江門市副市長蔡德威,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鄺積康,臺山市委書記李惠文,臺山市委副書記、臺山市市長謝少謀,全國103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代表,及臺山市相關部門的負責人等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