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20多年歷史的老牌教育培訓機構「韋博英語」被曝出現「關門潮」。很多學員已無課可上,卻難以要回學費。這再次引發社會輿論對教育培訓機構「預付費」模式的質疑。對此有專家表示,預防和解決預付費糾紛,關鍵在於監管。
消費者:預付費跨度時間太長,權益難保障
今年3月,北京市三中院曾召開新聞通報會:2018年該院審結的216件服務合同糾紛中,98%都涉及預付費服務。其中,教育培訓機構預付費問題尤為突出。
北京的王佳(化名)曾報名參加2019年二級建造師的資格考試。考試前,北京魯班前進方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多次向其電話推銷,承諾培訓課程「考試保過」。王佳預交費1300元後,上了該機構2次培訓課程。然而9月份考試成績出來後,該培訓機構的承諾並沒有兌現。王佳要求魯班培訓機構退還費用,卻只收到「培訓費已給培訓老師」、「愛上哪兒告去哪兒告」的答覆。
此外,還有消費者向記者表示,很多培訓機構的預付費時間跨度很長。比如,學而思開辦的「初一大科學直播目標班(全國版)」,上課時間為2020年2月21日至6月12日,超過3個月;新東方開辦的「成人新概念一冊精品班(全冊)」課程,上課時間為2019年11月9日至 2020年7月4日,時間跨度超過半年。而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培訓機構:先上課後交錢,將收不回學費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預付費是教育培訓行業的普遍情況。對於教育培訓機構而言,預付費似乎是「不得已」的選擇。尚賀體育文化發展(上海)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邵澤鶴表示,培訓和學校一樣,沒有哪所大學、小學的學生可以畢業後交學費。
青島安琪兒藝校的趙校長表示,教育培訓機構前期的資金投入壓力很大,假如不預收費,普通的培訓機構承擔不起這麼大的資金負擔。如果後付費,學員上完課後,還可能會拖欠學費,機構會因此收不回學費。
在以學員身份諮詢北京的幾家知名教育培訓機構後,記者也得到了「預付費很普遍,後付費少有」的答覆。周末、假期經常陪孩子在北京各大教育培訓機構上課的曹女士也表示:「給孩子報過形形色色的培訓班,從沒有聽說過有哪個教育培訓機構可以『先上課,後付費』。」
律師:預防和解決預付費糾紛,關鍵在於監管
除了教育培訓機構,很多健身房、美容院也以預付費的方式收取費用。對此,中央電視臺熱線12欄目嘉賓律師、北京市中盾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文戰表示,很多商家用「預付比現結便宜、多預付比少預付便宜」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在這種模式下,消費者很難控制自己的消費意願。
楊文戰表示,應對課外教育培訓機構的準入資質加強審核,如在開辦相關教育機構的投資數額、投資人或實際控制人有無不良經營的前科等方面確定合適的規則審核;同時,針對消費者的投訴,應設立及時反饋機制。
「預付費的使用在監管上要加一把鎖。」江蘇蘇博律師事務所楊超律師認為,預防和解決預付費糾紛,關鍵在於監管。應該建立統一監管平臺,設定風險警示機制,採取銀行專戶管理或購買履約保證保險等風險防範措施,保證預付費不被企業任意挪作他用。
(來源:正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