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承受拉伸的超級電容器助力可穿戴電子產品

2020-12-06 電子發燒友

能夠承受拉伸的超級電容器助力可穿戴電子產品

cnBeta 發表於 2020-03-24 15:04:51

杜克大學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發現可能會為可穿戴電子產品提供出色可的拉伸電源。超級電容器以其出色的功率密度而聞名,與化學電池相比,其能快速充電和放電大量能量,並且具有比化學電池更長的壽命,而化學電池通常具有存儲更多能量的優勢。

該研究小組著手嘗試為他們正在研究的可穿戴設備開發一種真正靈活的電源,目標是開發能夠承受拉伸,扭曲或彎曲等機械變形而又不損失性能的創新設備。如果可拉伸電子設備的電源設備不可伸縮,那麼整個設備系統將被約束為不可伸縮。

研究小組採用了一種設計,首先在矽片上建立了一個小的「碳納米管森林」,直徑約15納米的小塊中有數百萬個約20-30微米高的納米管。兩端覆蓋著一層金納米薄膜,這降低了最終器件的電阻,並使其比以前的設計更快地傳輸電荷。

將其金色朝下放置在一個彈性基材上,該基材在張力下可拉伸至其正常長度的四倍。一旦打開,張力就釋放了,整個東西皺了起來,以更高的密度將「森林」中的納米管「樹」擠在一起。最後,納米管「森林」充滿了凝膠電解質,能夠在納米管表面捕獲電子。在這一點上,把兩個電極夾在一起,施加一個電壓,把所有的電子從一邊傳送到另一邊,在那裡電子可以儲存起來,然後作為能量釋放出來。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可拉伸微型超級電容器,可用於可穿戴設備供電
    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系教授Huanyu "Larry" Cheng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開發了一個用於可穿戴式健康監測設備的可拉伸系統,能夠從人類呼吸和運動中收集能量。目前可穿戴健康監測和診斷設備使用的電池或超級電容器存在能量密度低和可拉伸性有限的問題。作為電池的替代品,微型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儲能設備,可以補充或替代可穿戴設備中的鋰離子電池。微型超級電容器具有體積小、功率密度高、快速充放電的能力。
  • 新型超級電容器推動可穿戴電子設備的發展
    打開APP 新型超級電容器推動可穿戴電子設備的發展 電氣新科技 發表於 2020-06-28 11:40:02 阿爾託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高性能、低成本、環保且可拉伸的超級電容器,該電容器可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
  • 科學家研發高性能環保超級電容器 有望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
    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成功改進了超級電容器原型的體積電容性能、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教授Albert Nasibulin表示:「我們打造了一個超級電容器原型,經過1000次的拉 據外媒報導,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Skoltech)、芬蘭阿爾託大學(Aalto University)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合作,設計了一款高性能、環保、可伸縮的超級電容器
  • 基於3D雷射誘導石墨烯的可伸縮微型超級電容器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已經開發出一種自供電,可拉伸的系統,該系統將用於可穿戴式健康監測和診斷設備。使用微型超級電容器可以實現"可拉伸"的自供電系統,用於健康醫療領域。監視設備,而沒有當前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缺點",例如低能量密度和有限的可拉伸性。"在研究氣體傳感器和其他可穿戴設備時,我們總是需要將這些設備與電池組合在一起才能供電," 程煥宇教授說。"使用微型超級電容器使我們無需電池即可為傳感器自供電。"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由密西根州立大學的Changyong Cao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特殊的列印技術和創新材料製造了可拉伸的儲能設備。該設備可用於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使其變得更加靈活、舒適和可靠;也可以用於智能紡織品,以監測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生命體徵;還可以用在電子皮膚上,為使用假肢的人恢復一些觸覺;甚至可以用在智能植入物上,跟蹤患者的健康狀況。儲能設備中的一個關鍵構件是一種被稱為超級電容器的組件,它利用電化學原理像電池一樣進行充電和放電,但速度要比電池快得多。
  • 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生成可伸展微型超級電容器到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這是一種同以前明顯不同的可伸展的微型超級電容器到自供電可穿戴設備,但卻是非常重要的,Cheng說到,這一研究小組和合作者打算聚焦在發展可穿戴器件的傳感器上,當工作在氣體傳感器和其他可穿戴器件中的時候,我們經常需要整合這些器件同可供電的電池集成在一起.使用微型超級電容器使得我們有能力實現具備自充電能力的傳感器,而不需要電池的幫助.
  • 新型超級電容器來了!可拉伸到原來大小的8倍 1萬次充放電能量損耗...
    它不會因反覆拉伸而產生任何磨損,在1萬次充放電後,其能量性能僅損耗幾個百分點。研究人員設想的超級電容器是一個電力獨立、可伸縮、靈活的電子系統的一部分,應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或生物醫學設備。研究結果發表在3月19日的《Matter》雜誌網絡版上。
  • 「 4D列印」 超級電容器隨時間變化生長,為可拉伸設備供電
    " 4D列印" 超級電容器隨時間變化生長,為可拉伸設備供電【導讀】可伸縮超級電容器(SC)由於其固有的能量存儲功能和獨特的機械性能,在開發獨立於功率的可伸縮電子系統方面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所提出的方法為可擴展的可擴展性和高電化學性能的未來儲能設備的可擴展製造鋪平了道路。由密西根州立大學包裝學院軟機和電子學實驗室的曹長勇帶領的一組研究人員使用特殊的印刷技術,創新的材料和具有數百年歷史的摺紙藝術創造了可拉伸的儲能裝置。開發這種可延展的能量設備將幫助現有的可穿戴技術(例如智能手錶)變得更加靈活,舒適和可靠。
  • 可伸縮超級電容器為超柔性電源鋪平了道路
    【來源:cnBeta.COM】杜克大學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發現可能會為可穿戴電子產品提供出色可的拉伸電源。超級電容器以其出色的功率密度而聞名,與化學電池相比,其能快速充電和放電大量能量,並且具有比化學電池更長的壽命,而化學電池通常具有存儲更多能量的優勢。 該研究小組著手嘗試為他們正在研究的可穿戴設備開發一種真正靈活的電源,目標是開發能夠承受拉伸,扭曲或彎曲等機械變形而又不損失性能的創新設備。
  • 可拉伸的微型超級電容:讓可穿戴設備擺脫電池,實現自我供電!
    導讀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領導的一支國際科研團隊開發出一款可拉伸的系統,它能夠從人類呼吸和運動中採集能量為可穿戴設備供電。集成到衣服中的微型超級電容(圖片來源: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 / Trisha Andrew)然而,在應用於可穿戴設備時,傳統的微型超級電容具有的「三明治式」的堆疊幾何形狀,表現出柔韌性差、離子擴散距離長以及與可穿戴電子產品集成的過程複雜等問題。
  • 賀曦敏《物質》可穿戴應變傳感器和超級電容器水凝膠的分層結構
    【前沿背景】新近開發的柔性和可伸縮電子設備試圖通過執行人類功能(例如在人造皮膚中)和多功能假肢(用於協助人類運動)或與服裝或人體進行接口(例如在導電互連,生物電子學中)來彌合人與機器之間的鴻溝,可穿戴式傳感器,可伸縮的儲能設備和柔性光電設備。所有這些應用都需要高導電性和機械柔順性的材料。
  • 寧波材料所劉兆平教授團隊:石墨烯助力超穩定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柔性電子技術的發展需要高性能的柔性儲能裝置作為能量源來支撐。而在眾多的儲能裝置中可伸縮超級電容器由於其功率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安全性好而被認為是一種極具前景的候選之一。水凝膠基可拉伸超級電容器因其獨特的力學性能賦予其優異的拉伸性能,在這一領域顯示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 3D列印高性能可拉伸微型超級電容器
    微型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增加了對可拉伸微功率系統的需求,微型超級電容器(MSC)備受關注。MSC的平面叉指結構易於集成到可穿戴的片上電子設備和集成電路中,同時其具有響應時間短,循環壽命長,輸出功率高等出色的電化學性能。
  •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超級電容器陣列
    、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嶄露頭角。然而,目前所採用的傳感器,普遍需要使用外部供能驅動,極大的限制了柔性可穿戴優勢的極致發揮。另外,人體從機械運動、關節旋轉等過程可以產生可用的電能,這就給利用先進的能量收集技術給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供能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因此,設計自供能、可穿戴電子器件有望實現這些設備的永久供能,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
  • Nano Energy: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超級電容器陣列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具有質輕、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嶄露頭角。然而,目前所採用的傳感器,普遍需要使用外部供能驅動,極大的限制了柔性可穿戴優勢的極致發揮。另外,人體從機械運動、關節旋轉等過程可以產生可用的電能,這就給利用先進的能量收集技術給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供能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因此,設計自供能、可穿戴電子器件有望實現這些設備的永久供能,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
  •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超級電容器陣列的供能策略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具有質輕、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嶄露頭角。然而,目前所採用的傳感器,普遍需要使用外部供能驅動,極大的限制了柔性可穿戴優勢的極致發揮。另外,人體從機械運動、關節旋轉等過程可以產生可用的電能,這就給利用先進的能量收集技術給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供能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因此,設計自供能、可穿戴電子器件有望實現這些設備的永久供能,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
  • 科技改變生活,石墨烯助力平面超級電容器
    隨著小型化和可穿戴式電子產品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微型存儲系統的需求日益迫切,如手機、電腦和機器人等,在微小化、集成化和環保化有著越來越緊迫的需求。平面超級電容器在保證高儲能密度、高充放電速率和良好循環穩定性的基礎上,滿足了手機、電腦、機器人等精密儀器對儲能單元的實際要求,可與可攜式電子產品高度兼容,實現了微型儲能器件功能集成化的要求。
  • 全球首個高性能可拉伸自供能系統誕生電
    自供能電子器件具有重大科學意義   研究痛點主要是,當前柔性電池、可穿戴設備等柔性電子器件憑藉質量輕、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等優勢,逐漸在器件製備中嶄露頭角。然而,目前所採用的傳感器,普遍需要使用外部供能。此外,常見電池或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低、拉伸能力也有限,這意味著它們無法很好地給柔性電子器件供電。 那麼,有沒有其他供電方式?
  • 中美科學家聯合研究、全球首個高性能可拉伸自供能系統誕生
    圖 | 研究成果發表於 Nano Energy自供能電子器件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研究痛點主要是,當前柔性電池、可穿戴設備等柔性電子器件憑藉質量輕、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等優勢,逐漸在器件製備中嶄露頭角。然而,目前所採用的傳感器,普遍需要使用外部供能。
  • 卡耐基梅隆大學3D列印可拉伸可穿戴的電子「紋身」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工程學院和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系統與機器人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來製造堅固、高度靈活的紋身式電路,用於可穿戴計算。因為它們具有類似於輕質織物的機械性能,所以它們在彎曲、摺疊、扭曲和30%以上的應變(這是人類皮膚的典型可拉伸性)下仍保持功能。它們可以貼合併附著在高度彎曲的3D表面上,例如人腦或檸檬模型。超薄、順應性電子紋身的應用包括表皮生物監測、軟機器人、柔性顯示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