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高性能環保超級電容器 有望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

2020-12-21 驕陽網

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成功改進了超級電容器原型的體積電容性能、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教授Albert Nasibulin表示:「我們打造了一個超級電容器原型,經過1000次的拉

據外媒報導,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Skoltech)、芬蘭阿爾託大學(Aalto University)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合作,設計了一款高性能、環保、可伸縮的超級電容器,有望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

超級電容器的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率高、循環壽命長且具有成本效益,是一種前景很好的電源,適用於移動和可穿戴電子設備、電動汽車等產品。不過,讓超級電容器結合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生態友好性等特性,以讓其適用於小型設備相當具有挑戰性。

該研究論文合著者兼阿爾託大學教授Tanja Kallio表示:「通常,超級電容器會使用有機溶劑來增加能量密度,但是此類溶劑很危險,不環保,與具有更高導電性的水系電解質相比,還會降低功率密度。」

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成功改進了超級電容器原型的體積電容性能、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教授Albert Nasibulin表示:「我們打造了一個超級電容器原型,經過1000次的拉伸循環後,拉伸率小於50%時,性能沒有發生改變。為了確保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好的環境效益,我們採用了基於氯化鈉(NaCl)的電解質。此外,利用3D列印或其他先進位造技術則可以進一步降低該電容器的製造成本。」

相關焦點

  • 新型超級電容器推動可穿戴電子設備的發展
    打開APP 新型超級電容器推動可穿戴電子設備的發展 電氣新科技 發表於 2020-06-28 11:40:02 阿爾託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高性能、低成本、環保且可拉伸的超級電容器,該電容器可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
  • 可拉伸微型超級電容器,可用於可穿戴設備供電
    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系教授Huanyu "Larry" Cheng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開發了一個用於可穿戴式健康監測設備的可拉伸系統,能夠從人類呼吸和運動中收集能量。目前可穿戴健康監測和診斷設備使用的電池或超級電容器存在能量密度低和可拉伸性有限的問題。作為電池的替代品,微型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儲能設備,可以補充或替代可穿戴設備中的鋰離子電池。微型超級電容器具有體積小、功率密度高、快速充放電的能力。
  • 能夠承受拉伸的超級電容器助力可穿戴電子產品
    打開APP 能夠承受拉伸的超級電容器助力可穿戴電子產品 cnBeta 發表於 2020-03-24 15:04:51 杜克大學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發現可能會為可穿戴電子產品提供出色可的拉伸電源。
  • 基於3D雷射誘導石墨烯的可伸縮微型超級電容器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已經開發出一種自供電,可拉伸的系統,該系統將用於可穿戴式健康監測和診斷設備。使用微型超級電容器可以實現"可拉伸"的自供電系統,用於健康醫療領域。監視設備,而沒有當前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缺點",例如低能量密度和有限的可拉伸性。"在研究氣體傳感器和其他可穿戴設備時,我們總是需要將這些設備與電池組合在一起才能供電," 程煥宇教授說。"使用微型超級電容器使我們無需電池即可為傳感器自供電。"
  • 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生成可伸展微型超級電容器到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自動充電的,可伸縮的系統用於可穿戴的健康檢測和診斷器件中該研究的主要成果:在3D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中紮根ZnP納米片的複合電極;複合電極呈現出優異的離子/導電性和長期穩定性;複合電極的可伸展結構促使可伸縮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
  • 中美科學家聯合研究、全球首個高性能可拉伸自供能系統誕生
    圖 | 研究成果發表於 Nano Energy自供能電子器件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研究痛點主要是,當前柔性電池、可穿戴設備等柔性電子器件憑藉質量輕、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等優勢,逐漸在器件製備中嶄露頭角。然而,目前所採用的傳感器,普遍需要使用外部供能。
  • Nano Energy: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超級電容器陣列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具有質輕、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嶄露頭角。然而,目前所採用的傳感器,普遍需要使用外部供能驅動,極大的限制了柔性可穿戴優勢的極致發揮。另外,人體從機械運動、關節旋轉等過程可以產生可用的電能,這就給利用先進的能量收集技術給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供能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因此,設計自供能、可穿戴電子器件有望實現這些設備的永久供能,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
  • 英國大學研發快充/長壽/可彎曲超級電容器 5千次循環後容量達97.8%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超級電容器,雖然仍處於概念驗證階段,仍顯示出了巨大潛力,可作為可攜式電源,用於電動汽車、手機和可穿戴技術等。
  • 【行業動態】英國大學研發快充/長壽/可彎曲超級電容器 5千次循環後容量達97.8%
    據外媒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超級電容器,雖然仍處於概念驗證階段,仍顯示出了巨大潛力,可作為可攜式電源,用於電動汽車、手機和可穿戴技術等。該款電容器解決了大功率、快速充電的超級電容器面臨的問題,即它們通常不能在一個小空間內存儲大量能量。
  • 中美研究人員研發新型超級電容器 功率高/充電速度快
    據外媒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以及中國兩家大學(閩江學院和貴州教育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基於氧化錳研發出一種新型超級電容器,能夠將電池的存儲容量與其他超級電容器的高功率和快速充電特點相結合。
  •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超級電容器陣列
    然而,目前所採用的傳感器,普遍需要使用外部供能驅動,極大的限制了柔性可穿戴優勢的極致發揮。另外,人體從機械運動、關節旋轉等過程可以產生可用的電能,這就給利用先進的能量收集技術給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供能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因此,設計自供能、可穿戴電子器件有望實現這些設備的永久供能,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
  • 賀曦敏《物質》可穿戴應變傳感器和超級電容器水凝膠的分層結構
    【前沿背景】新近開發的柔性和可伸縮電子設備試圖通過執行人類功能(例如在人造皮膚中)和多功能假肢(用於協助人類運動)或與服裝或人體進行接口(例如在導電互連,生物電子學中)來彌合人與機器之間的鴻溝,可穿戴式傳感器,可伸縮的儲能設備和柔性光電設備。所有這些應用都需要高導電性和機械柔順性的材料。
  • 全球首個高性能可拉伸自供能系統誕生電
    自供能電子器件具有重大科學意義   研究痛點主要是,當前柔性電池、可穿戴設備等柔性電子器件憑藉質量輕、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等優勢,逐漸在器件製備中嶄露頭角。然而,目前所採用的傳感器,普遍需要使用外部供能。此外,常見電池或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低、拉伸能力也有限,這意味著它們無法很好地給柔性電子器件供電。 那麼,有沒有其他供電方式?
  • 變廢為寶:小龍蝦的殼可用於製作超級電容器
    研究團隊通過對小龍蝦殼的研究,使得利用小龍蝦殼作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生物模板成為可能,研究成果發表在《Carbon》雜誌上。與其他高性能材料相比,生物質材料因其環保性和廣泛的可利用性,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材料。之所以目前生物質的實際應用還不多,主要受限於相對稀少的高效存儲位點、較低的擴散動力學以及需要大量的預製納米模板。
  •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超級電容器陣列的供能策略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具有質輕、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嶄露頭角。然而,目前所採用的傳感器,普遍需要使用外部供能驅動,極大的限制了柔性可穿戴優勢的極致發揮。另外,人體從機械運動、關節旋轉等過程可以產生可用的電能,這就給利用先進的能量收集技術給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供能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因此,設計自供能、可穿戴電子器件有望實現這些設備的永久供能,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
  • 超級電容器能快速充電又有高能量和功率密度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克服了大功率、快速充電的超級電容器面臨的普遍問題,設計了一款既可快速充電又具備高能量和功率密度的超級電容器。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超級電容器,雖然仍處於概念驗證階段,仍顯示出了巨大潛力,可作為可攜式電源,用於電動汽車、手機和可穿戴技術等。該款電容器解決了大功率、快速充電的超級電容器面臨的問題,即它們通常不能在一個小空間內存儲大量能量。
  • 科技改變生活,石墨烯助力平面超級電容器
    隨著小型化和可穿戴式電子產品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微型存儲系統的需求日益迫切,如手機、電腦和機器人等,在微小化、集成化和環保化有著越來越緊迫的需求。平面超級電容器在保證高儲能密度、高充放電速率和良好循環穩定性的基礎上,滿足了手機、電腦、機器人等精密儀器對儲能單元的實際要求,可與可攜式電子產品高度兼容,實現了微型儲能器件功能集成化的要求。
  • 中國科大實現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HB)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中科大實現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HB)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印度創企研發新材料,可用於電動汽車儲能
    當談到為更環保的未來打造新產品時,很多初創公司都專注於可持續性。據外媒報導,為實現可持續性,VenkataRamana Gedela和Ravi Nuguru成立了一家初創公司——Nanospan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