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院全球變化三連講收官 張建雲院士講「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

2020-12-28 未來網高校

近期,由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長江院)主辦的「長江大講堂」全球變化系列講座迎來「收官之講」。12月15日,全球變化系列的第三場由長江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雲作題為《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及對策》的講座。河海大學黨委書記、長江院執行院長唐洪武主持。

張建雲院士在報告中指出,氣候變化影響到降水、蒸散發、產匯流、下滲、地下水等水文循環的各個要素、各個環節。通過建立模型分析表明,我國尤其是海河、遼河、黃河中下遊地區的河川徑流量總體呈現減少的趨勢。北方河流徑流減少人以人類活動影響為主要原因,南方及西北地區的變化則是氣候變化為主要原因。此外,氣候變化對冰川凍土具有明顯的影響,冰川融水明顯增加,洪水節律明顯提前,但以冰川融水補給的流域,已經或者正在出現冰川融水開始減少的現象,涉及到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需要高度重視。張院士強調,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水文事件呈現增多趨強的趨勢,我們亟需提升防災減災的能力和防禦水平。

張院士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一是要節能減排,減緩氣候變化的進程和影響;二是要通過加強抵禦氣候變化影響的能力建設,提升系統的韌性,以及節約用水,降低需求壓力這兩個方面來適應變化。這需要國家、政府和每個公民共同努力,構建綠色的生活方式,建立節約型的社會。

唐洪武在主持詞中指出,水文循環和水資源是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直接和最明顯的領域之一。全球氣候變化影響降雨、蒸散發,影響流域陸面水文過程和產匯流規律,影響水資源以及各種需水過程,進而影響流域水安全。「長江大講堂」全球氣候變化系列講座的收官之作聚焦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提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和措施建議,這對於全球攜手合作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建設美麗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張建雲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水利部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總設計師、IAHS中國委員會主席、WMO水文學委員會執委等;長期從事水文水資源、防汛抗旱、氣候變化影響、水利信息化等科研工作。

本次大講堂有400餘名校內外專家和師生在現場聆聽報告,同時在河海大學信息館、水文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多地開設第二現場,組織人員線上觀看,共計五千餘名感興趣的人士參與其中,獲得極大反響。

據悉,長江大講堂是由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主辦的名家講堂,邀請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介紹水管理、水科學、水工程領域的學科前沿和發展方向,解讀流域保護與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本次全球變化三連講系列講座共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IPCC第四、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秦大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及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部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建雲三位國際頂級專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機理、評估、影響及對策進行解讀。(通訊員:河海大學鬱子涵)

相關焦點

  • 長江院全球氣候變化三連講繼續開講 丁一匯院士講「氣候變化科學...
    近期,由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長江院)主辦的「長江大講堂」全球氣候變化系列講座陸續在河海大學舉行。12月11日,全球氣候變化系列的第二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作題為《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及其影響》的報告。報告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建雲主持。
  • 院士說丨關於氣候變化,秦大河、丁一匯、張建雲院士這樣說
    圍繞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及其影響、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及對策等話題,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和張建雲各自給出觀點。03嚴守三條紅線保障我國水安全水文水資源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直接和最明顯的領域之一。氣候變化對其時空分布及循環過程也產生深刻影響。有關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觀測的水面蒸發總體呈現減少趨勢,平均降水量總體呈現非顯著性增加趨勢,水資源一級區水資源分布有顯著變化。
  • 關於氣候變化,秦大河、丁一匯、張建雲院士這樣說
    圍繞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及其影響、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及對策等話題,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和張建雲各自給出觀點。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指出,由大氣圈、水圈、冰雪圈、巖石圈、生物圈等組成的全球氣候系統正在變暖,冰凍圈普遍退縮,海洋持續增暖和酸化,海平面加速上升。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的報告,預計今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之前高出1.2℃。
  • 守護蔚藍星球需科學認知氣候變化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雲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亮 王玫珏 張藝博本期觀點:■人類活動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需全球共同努力,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共建清潔美麗的地球家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氣候變化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還是一個完整的、可執行的、面向全球社會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科學體系與行動計劃;■水文水資源作為直接受氣候變化影響的領域,應嚴守「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達標率控制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重建中亞晚全新世水文氣候變化
    中亞是全球最乾旱的地區之一,其生態環境脆弱,氣候變化對該地區社會結構和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長期以來,中緯西風環流被認為是影響該地區水文氣候變化的最主要因素。但由於器測記錄時間較短且空間分布不均,對該地區氣候變化細節的認識不足,尤其是中緯西風環流南—北擺動對該地區氣候的影響尚不明確。
  • 中亞地區晚全新世水文氣候變化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亞是全球最乾旱的地區之一,其生態環境脆弱,氣候變化對該地區社會結構和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 Science Advances發表海洋學院全球季風度量指標研究成果,為「氣候...
    論文題為「Dole effect as a measurement of the low-latitude hydrological cycle over the past 800 ka」,明確提出道爾效應可以作為地質時間尺度上全球季風強度變化的度量指標。這是「氣候低緯驅動」學說的一個重要進展。
  • 綠色和平:氣候變化,水知道!
    今年,聯合國呼籲我們關注水資源危機與氣候變化。在氣候變化漸成全球共識的當下,水資源危機形勢也日益嚴峻。隨著人口和發展規模的擴增,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全球用水需求以1%的年增率迅猛增長。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水評估計劃預測數據,2050年全球用水需求量將比現下高出20%-30%。
  • 中華環保聯合會關於召開 「氣候變化與水安全保障研討會」的通知
    中華環保聯合會關於召開 「氣候變化與水安全保障研討會」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目前,全球正在經歷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全球氣候變暖不僅對環境、水資源、區域海平面上升、農業、自然植被等產生影響,而且對人類生活品質提升也有著較大的影響。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切實保障水安全,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和著力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
  • 專家:高緯度地區對氣候變化更敏感
    而由於不是常態,故北極地區生態也不會因此發生驟然的改變,這是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的局地極端天氣現象。」    換言之,氣候變化屬於人類議題、國際課題,其參與主體只能是國家與國際組織。    全球變暖經過幾十年的媒體熱議,也成百姓日常議論的話題。但氣候變化實際上是個多維度、長時限、大空間的超宏觀題目,與某個地區乃至某些國家都不會直接關聯。
  • 8位院士聚首 共商應對氣候變化大計(深度報導)
    隨著全球經濟快速發展,以氣候變暖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成為當今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挑戰。我國該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建成青山綠水、氣候宜人、和諧美好中國?是科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能夠大幅度減少碳排放量,被國際上廣泛認為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最關鍵技術之一。
  • ...名譽教授陳德亮院士與地理學院鹿化煜教授聯合主持的NSFC-STINT...
    視頻會議截圖據悉,該項目旨在圍繞「氣候變化對長江和湄公河流域水文水資源的影響」這一主題,構建綜合考慮自然和社會因素的流域水文模擬系統,開展流域水資源及水災害演變規律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機制的對比研究,為區域可持續發展與水安全決策提供支持。
  • 氣候變化使2019年讓歐洲「熱爆」 全球糧食生產「遭殃」
    據福布斯新聞網報導,《2019年歐洲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19年的年度氣溫是歐洲有記錄以來最高的,在歐洲「熱爆」的同時,非洲大陸正在以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升溫,而全球氣候狀況也非常異常,這導致了極端天氣頻發,特別是專家擔憂,歐洲「熱爆」,非洲「高溫」,隨之帶來的是對全球糧食生產造成的負面影響。
  • 高考地理小專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材料一 根據目前的全球氣候變化趨勢,到2050年,全球夏季將更乾燥,冬季更潮溼多雨,極端天氣現象更多。隨著全球氣候繼續變暖,預計德國到2100年的氣溫將比目前升高2 ℃~4 ℃。材料二 可怕的全球變暖。(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什麼?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氣候對水文的影響
    (3)分析氣候對該湖泊水位和鹽度季節變化的影響。多米尼加自然環境優美,經濟以農業為主,全國半數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為滿足全球對有機農產品的需求,該國增加有機香蕉的種植面積,設立環境監測、質量保障等管理機構,加大投入,提高有機香蕉的產量和品質。
  • 應對氣候變化成挑戰 四川提高適應能力
    由於氣候年景偏差,全國水旱災害形勢嚴峻,江西告急、安徽告急、雲南發生近10年來最嚴重乾旱……應對極端天氣事件,成為擺在人類面前最直接、最緊迫的挑戰。 為適應氣候變化,四川省在減緩碳排放和低碳發展上不斷尋找路徑。 極端天氣齊「上線」,川藏鐵路沿線崩塌滑坡頻發 「剛從冬天出來就直奔盛夏。」
  • 布雷博獲得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水安全管理的 CDP雙「A」榮耀
    斯特扎諾(義大利),2020年12月8日:布雷博因其在企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領導力而獲得了全球環境非營利組織CDP的認可,並因其在應對氣候變化以及保護水資源安全方面(CDP所涵蓋的三個環境主題的其二)的出色表現列入權威的「A級」企業榜單。
  • 氣候變化會影響人上廁所?
    氣候變化、疫情病毒、人類健康,萬萬沒想到,這些問題都跟上廁所息息相關根據去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的氣候報告,目前全球仍有42億人缺少安全的衛生設施,他們經常使用不可靠、不合格的廁所或露天排便。那麼氣候變化與廁所有什麼關係呢?01氣候變化可能讓你無法正常衝廁所能正常運轉的廁所都與處理人類糞便的環境衛生系統相連。
  • 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
    尊敬的古特雷斯秘書長先生,尊敬的各位同事:很高興出席今天的氣候雄心峰會。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更受關注。在此,我提3點倡議。第一,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在氣候變化挑戰面前,人類命運與共,單邊主義沒有出路。我們只有堅持多邊主義,講團結、促合作,才能互利共贏,福澤各國人民。中方歡迎各國支持《巴黎協定》、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 《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 全方位聚焦氣候變化影響
    3月10日,在聯合國新聞發布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以下簡稱《聲明》)。  這份由世界氣象組織和廣泛的合作夥伴共同編寫的報告,包括了來自各國氣象和水文部門、科學機構和聯合國機構等的素材,為決策者提供了有關氣候行動需要的權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