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是歷史上畲族聚居地之一,其龍犬王傳說和畲族祖圖可信度很高

2020-12-24 棠梨子樹下

閩西是歷史上畲族聚居地之一。閩西畲族人和其他地方的畲族人一樣,都篤信「龍犬王盤瓠」的傳說,把盤瓠當作祖先來圖騰崇拜。

龍犬王名盤瓠,俗稱狗頭王。為何叫盤瓠呢?原來,上古時代高辛氏帝嚳宮中有一老婦,得耳病,醫生為她挑治,從耳中得 一物如蠶繭,老婦把它裝在瓠中,以盤弩蓋。不久變成一頭五色犬,就取名盤瓠,養畜宮中。

高辛帝苦於犬戎之寇(俗稱番王)吳將軍數侵邊境,遣將徵討,又難制勝。於是懸榜招賢:「誰能擒得吳將軍者,御賞黃金千鎰,封萬戶侯,並以帝少女為妻。」懸榜數日,無人應募,五色犬盤瓠卻揭榜前去擒敵。他乘番王吳將軍飲酒醉臥之際,咬下吳將軍頭顱而歸。帝賞給肉食、黃金、厚祿,盤瓠都搖頭不要,帝問是否要與公主婚配,盤瓠點頭下跪。

這下,難壞了帝王,群臣也堅決反對,但公主認為:盤瓠為國除害有功,「王者重言,伯者重信」,「父王既以我許天下,不可違信負約於天下」!帝王只好履行諾言。

婚期將屆,龍犬盤瓠忽然發話聲稱,只要讓它彩錦遮體,隱入金鐘,香菸薰沐七天七夜,便可轉化成人。王后既焦急又好奇, 只等了七天六夜,就擅自揭開彩錦,結果龍犬身體、四肢都成了人樣,只是狗頭尚未變過來。無奈仙機已洩,不容再變,定形為人身狗首,故稱狗頭王。

帝女與狗頭王婚後,移居廣澤名山,生了三男一女。大兒生下,放在盆裡,取姓盤;二兒生下來,裝在籃子裡,取姓籃(後寫作藍);三兒生下時,正打雷,取姓雷;女兒招了一個軍丁為婿, 軍丁姓鍾。女婿是半子,所以古稱畲族「三姓半「。

後來,龍犬王在七賢洞與山羊精激戰,為山羊角擊死。帝王欽賜狗王厚葬。自此之後,龍犬王子孫視山羊為仇敵。

這一傳說見於《水經注沅水》、《風俗通》、《魏略》、《後漢 書西南夷列傳》等古籍,不少地方志均有類似記載。而閩北、浙南山中畲民所傳唱的《狗皇歌》,其內容也與上述傳說相吻合。據 《漳平文物志》,漳平靈地鄉長垵畲民後裔珍藏一幅畲族祖圖,這 幅祖圖畫於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原件寬80釐米,現有長度 670釐米(開頭一段已失,原長度不詳)。現存圖繪有番王飲酒、高辛岀示、龍犬揭榜、番王醉酒、龍犬銜頭、群臣接犬、帝宣三女、 犬銜繡衣、鳳閣變身、帝賜遊街、宮女行嫁、笙簫鼓樂、歌兒舞女、犬王合婚;帝賜甥姓、帝分天地、茅山修法、龍 犬打獵、犬王身故、帝賜御葬、犬裔送葬、犬王靈柩、僧道引魂、 狗王御墓、藍姓中原、盤姓過番、雷姓居住,子孫打獵、鎮界土地等29圖解,共113個人物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畲族始祖盤瓠立下奇功及其不畏艱險,繁衍藍、盤、雷、鍾四姓的神奇傳說。

1984年,漳平縣文化館又在象湖鄉龍門村發現另一幅畲族祖圖。原件保存完好,祖圖開頭尚有盤古、伏羲、神龍、高辛帝及龍犬出世等圖像。其餘圖像與靈地祖圖大體一致。

綜上所述,可見龍犬王的傳說,並非漢族人對畲族的揶揄和 嘲笑,而是畲族先民世代流傳的古老傳聞。這一傳聞可能來源於畲族先民對犬的圖騰崇拜,是原始社會宗教觀念的產物。正如漢族古史說伏羲「蛇身人首」,神農氏之母「感神龍而生」神農, 「堯母慶都與赤龍合婚」生堯等神話傳說一樣,反映了原始氏族人們共同的心理狀態對自然的神秘感,並藉以顯示祖先的非凡和神聖。

相關焦點

  • 寧國雲梯畲族鄉的歷史變遷(上)
    朱俊敏 康正奎第833期宣城市寧國雲梯畲族鄉是安徽省唯一的畲族鄉,其畲族人口佔全省畲族人口96%,是繼回、滿之後人口較多的第三個少數民族。雲梯鄉畲民自清光緒年間至民國初年陸續從浙江、福建等地遷徙集聚至寧國東部雲梯等地以來,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新中國成立前,畲民們生活十分艱難。
  • 廣東最瀕危語言,最後的原生態畲族
    其中最貴重的一件文物是畲族祖圖,這是歷史上畲族社會裡秘不示人的民族秘密,因為祖圖裡描繪著盤瓠大王,以及畲族的神靈和祖先世界,這個盤瓠也叫狗頭大王,所以廣東的畲族歷史上還曾被叫做「狗頭蠻」,為了不被歧視,所以這個關於民族信仰的秘密是不能為外人所知的。不過現在,這斑駁發黃的紙張,那筆墨所描畫另一個神性世界正躺在玻璃展櫃裡向我們展開著,徐徐講述著他們的信仰。
  • 佳陽:讓畲族文化薪火相傳
    福鼎新聞網訊(王婷婷)日前,福鼎市佳陽畲族鄉舉辦第一批福鼎市非遺畲族文化(佳陽畲族民歌)傳習所傳承培訓活動,分享畲族文化傳承保護經驗,教唱、展示畲歌民俗,推動畲族文化傳承發展。每年「二月二」會親節,佳陽畲族鄉雙華村裡,人如潮,歌如海,畲族民俗文化展覽、民俗風情研討、歌舞表演等活動輪番上演,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氛圍。該節日始於1649年,至今已有370年歷史,是一次民族的大交流大聚合,又被稱為「會歌節」「盤歌節」,流傳其中的歌謠、諺語、民間故事十分豐富,經過專家學者收集整理,光彩奪目,部分被收入省、地、縣(市)三級民間文學的集成卷本。
  • 新鄉賢助力鄉村振興,看畲族姑娘展示文化魅力
    市委書記胡海峰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各民族都是主人翁的理念,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團結一心、砥礪奮進,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處州大地持久盛開、在「高水平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重要窗口」中綻放出更加耀眼奪目的光彩。麗水市蓮都區委統戰部大力推進鄉賢回歸項目。目前,項目之一:畲鳳生活館正式落地古堰畫鄉。
  • 羅源畲族民俗文化小鎮新年驚豔亮相
    「羅源畲族文化民俗展示館」由畲族歷史記憶館、畲族技藝傳承館和畲風畲藝文創館三部分組成,是羅源縣對畲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工作的一次系統梳理與全面整合。場館依託八井村畲藥館、畲拳館、畲族革命陳列館、文化活動中心等原有場地,邀請福建省海峽文化創意產業協會負責設計施工,展示形式融入了現代科技。一起去感受一番吧。
  • 福建羅源傾力打造畲族文化民俗小鎮
    新年第一天,在福建羅源縣松山鎮八井村,羅源畲族文化民俗小鎮掀起了「蓋頭」:首期項目順利竣工,畲族文化民俗展示館開門迎客。  羅源是畲族入閩第一站,是全國畲文化重鎮。八井村是國家畲族民族文化代表性村落,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畲醫畲藥、省級非遺項目八井拳等。羅源畲族文化民俗小鎮項目通過挖掘、改造、整合八井、竹裡兩個傳統畲族名村的畲文化資源,打造集吃、住、體驗互動於一體的畲家休閒遊小鎮。
  • 走進傳統畲族古村落:福建羅源福湖藍家大院
    走進傳統畲族古村落福建羅源福湖藍家大院原創 記者:張桂守福建省羅源縣霍口畲族鄉福湖畲族村,之西有一低地,溪洪爆發時常被淹沒,則成為湖,村民為求逢兇化吉,稱之福湖;又說畲族人自廣東遷居此地,為尋求福地,而稱之福湖。福湖是國家級特色村寨和省級生態村、文明村、傳統村落、文化保護精品村、美麗鄉村、旅遊特色村、綠化示範村以及三星級鄉村。
  • 追尋盤瓠子孫的腳步,2020年廣東省畲族語言調查紀實
    畲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東南沿海各省,大多操用客家方言。但是在廣東省內仍然有一部分畲族使用近似於苗語的語言,據筆者大概算了一下,使用該語言的畲族人口已不足一千人。且居住非常分散,最遠的兩個定居點之間甚至有一百多公裡之遙,更加劇了其語言的流失速度。
  • 穆雲畲族風情小鎮 | 桃花源、葡萄溝、九龍洞,還有誘人的畲鄉美食
    景區位於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福安白雲山腳下,交通便捷,是閩東北親水遊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溪塔葡萄溝和虎頭桃源兩大景點組成。 如詩如畫的穆雲鄉虎頭村和溪塔村是兩個緊鄰的純畲族村。 虎頭桃源依山傍水,風景優美,民風淳樸,寧靜安詳。
  • 霞浦人曾鳳飛設計的畲族服飾!
    「斷竹為冠,裹以布,布斑斑,飾以珠,珠累累,皆五色椒珠」這是對對畲族服裝的描述。景寧畲族與我家鄉霞浦的畲族一樣,無論從歷史背景,地理方位,語言舞蹈,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展示了畲族的特色。作為一名服裝行業從業者,我們大家應該更好的保護和傳承這樣的一些文化元素,進行藝術創作時應當關注民族歷史性,增強藝術感染力和文化穿透力,才是對古老文化的尊重。發揚畲族文化,一直在路上。
  • 江西永豐這個畲族鄉,風景秀麗美食誘人,是少見的「三色景區」
    絕色廣場永豐縣龍岡畲族鄉位於縣境南端,毗鄰興國縣、青原區,為三地交界之地。境內風光秀麗,是中央蘇區紅一方面軍反第一次大「圍剿」主戰場,也是全縣唯一的畲族鄉,集「歷史紅、山水綠、民族藍」一體,是少見的「三色」景區。
  • 畲族趙華甫:上學,一個都不能少
    【畲族名片】畲族又稱為東家。房式多為木結構瓦頂三開間樓房,寨周多有古楓,門前喜栽翠竹,環境幽靜。主要有四月八、跳月、坐花園等節日集會。農曆四月初八,是畲族人的隆重節日。刺繡,是畲族婦女的傳統工藝,刺繡分插花和挑花。畲族服飾自成體系,最有特色的當數「鳳凰裝」,至今還有許多畲族新娘保持著穿「鳳凰裝」的古老習俗。
  • 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雷人」畲族民俗,背後有何淵源
    畲族畲音奢,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祖居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附近,現在遷徙到閩、浙、皖、贛等地。1956年國務院正式確認其為我國的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少數民族。畲是刀耕火種的意思,從這可以反映出古代畲族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也可以看出畲族是一個"善田"的民族。
  • 高山茶鄉 畲族故裡 為振興發展描繪「路線圖」
    遠遠望去,高處豎立著「中國畲族故裡」字樣,村莊整潔明淨,道路兩旁是以鳳凰圖騰或以「畲」字為造型的路牌、路燈和指引標誌。房前屋後的彩繪圖畫描繪著身穿畲族服飾的群眾慶豐收、唱山歌的場景。   畲族人民在長期的繁衍生息過程中,用聰明才智和勤勞雙手創建了美麗的家園,創造了底蘊深厚、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
  • 連江華僑中學舉辦首屆學生畲語大賽、畲族八井拳表演賽
    近日,連江華僑中學舉辦了首屆學生畲語大賽和畲族八井拳表演賽。比賽以「傳承畲族文化,感受畲語魅力」為主題,分為畲語演講、現場翻譯和即興問答三個環節。15位畲族選手穿著本民族的傳統服飾用畲語演講了畲鄉故事和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並快速完成現場翻譯,應對專家的提問,充分展現了畲族語言的獨特魅力。該校還舉辦了首屆畲族八井拳表演賽,選手們通過特色武術施展各自身手,為大家展現了畲家「八井拳」的魅力。
  • @全國畲族人!12月8日起,憑身份證至麗水這個4A級景區遊玩免門票
    畲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我國東南部閩、浙、贛、粵等境內,其中8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的廣大山區。他們自稱「山哈」。「哈」畲語意為「客」,「山哈」即指山裡的客人。「畲」(She),意為刀耕火種。
  • 羅源「畲族服飾」更火了
    日前,受福建省藝術館的邀請,我縣國家級非遺「畲族服飾將畲族服飾的炫彩精緻、畲家人民的勤勞質樸和畲族兒女的鳳凰情結流淌在旋律中、融化在舞步中,引得國內外遊客駐足觀賞、頻頻點讚! 為了在進博會的開放平臺,展示羅源縣濃鬱的畲族風情及
  • 在傳統文化中注入現代元素 文成畲族歌舞「快閃」到麗水
    在二胡《茉莉花》的旋律中,盛裝打扮的畲族男女,唱著畲鄉的山歌,出現在校園的廣場上、大型商場的購物區裡。這一幕幕,是浙江省文成縣文廣新局組織的文化走親活動近日在麗水市蓮都區的演繹——畲鄉婚慶習俗的歌舞結合快閃,呈現給觀眾的這種全新模式,讓人眼前一亮。
  • ...桐廬縣莪山畲族鄉沈冠村的王忠心發現這個學期自己的外甥王文杰...
    、「戴上VR眼鏡後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們對5G VR課堂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莪山民族小學校長蔣金亮表示:「帶著VR頭盔,孩子們聽得很認真,都搶著發言,這種勁頭和我們的現場教學差不多。」來到莪山畲族鄉沈冠村,記者看到,這裡的稻田裡都養著魚,魚可以在田間穿梭,田地裡安置了飼料投放點、各類傳感器以及監視器,借力5G網絡,通過駕駛艙可實時查看田間情況,足不出戶完成精準投餌、環境監控、病蟲害監測等一系列工作,從源頭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 福安:線上「三月三」展別樣畲文化
    「三月三」畲族文化周是福安市的三大文化品牌之一,今年受疫情影響,文化周活動由線下轉為線上進行,主辦方精心策劃推出線上投票、互動遊戲等創意活動,讓廣大網友在線「嘗」畲家美食,品畲家文化。農曆三月初三是畲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年的這個時候,身著盛裝的畲族人民吃烏米飯、跳民俗舞、祭奠先祖、對唱山歌,而福安是全國畲族人口最集中的聚居地,全市現有畲族人口7.6萬人,佔全國畲族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往年,福安市「三月三」畲族文化周都在線下舉行,由於常辦常新,成為當地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旅遊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