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是歷史上畲族聚居地之一。閩西畲族人和其他地方的畲族人一樣,都篤信「龍犬王盤瓠」的傳說,把盤瓠當作祖先來圖騰崇拜。
龍犬王名盤瓠,俗稱狗頭王。為何叫盤瓠呢?原來,上古時代高辛氏帝嚳宮中有一老婦,得耳病,醫生為她挑治,從耳中得 一物如蠶繭,老婦把它裝在瓠中,以盤弩蓋。不久變成一頭五色犬,就取名盤瓠,養畜宮中。
高辛帝苦於犬戎之寇(俗稱番王)吳將軍數侵邊境,遣將徵討,又難制勝。於是懸榜招賢:「誰能擒得吳將軍者,御賞黃金千鎰,封萬戶侯,並以帝少女為妻。」懸榜數日,無人應募,五色犬盤瓠卻揭榜前去擒敵。他乘番王吳將軍飲酒醉臥之際,咬下吳將軍頭顱而歸。帝賞給肉食、黃金、厚祿,盤瓠都搖頭不要,帝問是否要與公主婚配,盤瓠點頭下跪。
這下,難壞了帝王,群臣也堅決反對,但公主認為:盤瓠為國除害有功,「王者重言,伯者重信」,「父王既以我許天下,不可違信負約於天下」!帝王只好履行諾言。
婚期將屆,龍犬盤瓠忽然發話聲稱,只要讓它彩錦遮體,隱入金鐘,香菸薰沐七天七夜,便可轉化成人。王后既焦急又好奇, 只等了七天六夜,就擅自揭開彩錦,結果龍犬身體、四肢都成了人樣,只是狗頭尚未變過來。無奈仙機已洩,不容再變,定形為人身狗首,故稱狗頭王。
帝女與狗頭王婚後,移居廣澤名山,生了三男一女。大兒生下,放在盆裡,取姓盤;二兒生下來,裝在籃子裡,取姓籃(後寫作藍);三兒生下時,正打雷,取姓雷;女兒招了一個軍丁為婿, 軍丁姓鍾。女婿是半子,所以古稱畲族「三姓半「。
後來,龍犬王在七賢洞與山羊精激戰,為山羊角擊死。帝王欽賜狗王厚葬。自此之後,龍犬王子孫視山羊為仇敵。
這一傳說見於《水經注沅水》、《風俗通》、《魏略》、《後漢 書西南夷列傳》等古籍,不少地方志均有類似記載。而閩北、浙南山中畲民所傳唱的《狗皇歌》,其內容也與上述傳說相吻合。據 《漳平文物志》,漳平靈地鄉長垵畲民後裔珍藏一幅畲族祖圖,這 幅祖圖畫於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原件寬80釐米,現有長度 670釐米(開頭一段已失,原長度不詳)。現存圖繪有番王飲酒、高辛岀示、龍犬揭榜、番王醉酒、龍犬銜頭、群臣接犬、帝宣三女、 犬銜繡衣、鳳閣變身、帝賜遊街、宮女行嫁、笙簫鼓樂、歌兒舞女、犬王合婚;帝賜甥姓、帝分天地、茅山修法、龍 犬打獵、犬王身故、帝賜御葬、犬裔送葬、犬王靈柩、僧道引魂、 狗王御墓、藍姓中原、盤姓過番、雷姓居住,子孫打獵、鎮界土地等29圖解,共113個人物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畲族始祖盤瓠立下奇功及其不畏艱險,繁衍藍、盤、雷、鍾四姓的神奇傳說。
1984年,漳平縣文化館又在象湖鄉龍門村發現另一幅畲族祖圖。原件保存完好,祖圖開頭尚有盤古、伏羲、神龍、高辛帝及龍犬出世等圖像。其餘圖像與靈地祖圖大體一致。
綜上所述,可見龍犬王的傳說,並非漢族人對畲族的揶揄和 嘲笑,而是畲族先民世代流傳的古老傳聞。這一傳聞可能來源於畲族先民對犬的圖騰崇拜,是原始社會宗教觀念的產物。正如漢族古史說伏羲「蛇身人首」,神農氏之母「感神龍而生」神農, 「堯母慶都與赤龍合婚」生堯等神話傳說一樣,反映了原始氏族人們共同的心理狀態對自然的神秘感,並藉以顯示祖先的非凡和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