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朱巖:如果企業不能佔據二維市場,就會被將來的數位化企業...

2020-12-28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紫宸 在朱巖眼中,企業已不再只存在於實體空間中,還要生存於一個數字空間中。身為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的朱巖,對「實體+數字」的二維市場有著清晰的認知。

在12月26日「第五屆時代記憶年度論壇」上,朱巖進一步闡釋了其對企業業務重構的思考:「如果我們不能佔據這個二維市場,只存在於實體空間,你就會被將來的數位化企業降維打擊。」

當數據成為生產要素之後,企業究竟面臨什麼樣的新機會? 數位化的生產關係具備怎樣的新特點?怎麼來提升數據要素在未來生產中的價值?

朱巖認為,數據既具備經濟價值,又具有社會發展的巨大價值。數位化的生產關係具備數據透明、全員可信、身份對等的特點,而數字經濟的新格局就是從原來以流量為核心的消費網際網路過渡到現在以誠心為核心的產業網際網路,以流量為核心的消費網際網路。

數據要素要發揮作用,就需要把政府的數據有序開放共享,政府數據是高質量的數據,也是這個時代裡面的新的像土地一樣的財富。這種開放有多重意義,它增進政府治理的公平性。同時,這些數據會帶來市場規則的轉變,政府每一個領域的數據開放共享都會帶來一系列的產業文明。

而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通過數位化對企業業務的重塑,既是自然的進程,也是企業戰略轉型中的當務之急。

當數據成為要素

在朱巖提出面對「實體+數字」二維市場的應對之策之前,頂層已經開始釋放與數據要素相關的宏觀信號。

2020年4月9號,國務院曾印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之一。就發展數字經濟,該文件強調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要素」是指在一個國家或者地球上有一定的資源短缺性,但是又具有創造財富的重大潛力的生產資料,傳統的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

就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上述《意見》中還提到,首先,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再者,要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支持構建農業、工業、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規範化數據開發利用的場景。

除去頂層出臺的《意見》,在今年過去的8個月時間裡,能夠看到,越來越多宏觀層面的政府部門開始要求提交數據,也試圖在政府各個部門間打通數據。

2020年4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印發《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該文件提到:要打造數位化企業,構建數位化產業鏈,培育數位化生態、構建「生產服務+商業模式+金融服務」數位化生態。

朱巖表示,數據要素開發即為數位化。大數據時代,社會各界一方面擁有了海量數據,另一方面卻難於建立產業生態內的信息透明。而信息不透明必然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權力尋租,或者當權者的不作為,從而極大影響社會的公平性。公平性的缺失,才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從而進一步導致了落後產能的大量存在。以現有的要素作為支撐就做不到,所以必須要數據做支撐。

數位化重構

從以流量為核心,到以誠信為核心的產業網際網路,和以流量為核心的消費網際網路,數字經濟的新格局正在打開。

在朱巖看來,數據既具備經濟價值,又具有社會發展的巨大價值。數位化的生產關係具備數據透明、全員可信、身份對等的特點。

朱巖認為,未來需要將數位化向產業生態延展,打通上下遊企業的數據通道,消除壁壘,打破傳統商業模式,把產業和金融、物流、交易市場和社交網絡融合。

他的想法與頂層提出的課題形成吻合。在國家發改委和網信辦頒布的《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已經提出了這一課題。

朱巖認為,對企業來說,需要認清,企業不再只是存在於實體空間內,同時也置身於數據空間,這是一個二維的市場,如果不能佔據這個二維市場,必不可免會面臨數位化企業的降維打擊。通過數位化對企業業務的重塑,既是自然的進程,也是企業戰略轉型中的當務之急。

12月25日,北京易觀數科CTO郭煒在「大數據產業生態創新發展高峰會」上亦表示,對數位化時代的企業而言,流量已經變得越來越貴,整個趨勢已經從網際網路上半場流量時代變成留存的留量時代,此時,企業的決策起點也從以過去的以產品為中心走向以用戶為中心。

換言之,曾經的流量時代主要強調產品特徵,現在,企業需要通過數位化創新建立新型的親密用戶關係,形成復購,商業模式也註定由此發生變化。

如何通過數位化實現對企業業務的重購?

郭煒總結說,企業要做好這三件事:建、轉、運營。建,即建立數位化觸點、數據體系和數據分析能力;轉,是要把原來客戶轉到數據化觸點,服務客戶全生命周期;運營,也主要是指實時運營用戶場景,對用戶大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和運營。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搶抓新基建機遇,加快數位化轉型
    啟動活動後,特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教授,圍繞《搶抓新基建機遇 加快數位化轉型》進行了主題分享,同時通過對話投資人、青年創業者等互動環節,具體講述新基建如何賦能中小型科技企業轉型升級。同時,眾多網絡平臺對此次活動進行首播,當天即吸引近12萬人次在線觀看。
  • 火鏈科技成為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理事單位深耕產業區塊鏈獲認可
    火鏈科技成為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理事單位12月10日,由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舉辦的第四屆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高峰論壇在京舉行。本次論壇以「經濟雙循環助力產業轉型」為主題,圍繞產業升級所需要的數位化服務和前沿技術等展開深入討論。論壇現場,火鏈科技CEO袁煜明以《區塊鏈:啟航數字經濟新時代》為主題進行演講。與此同時,火鏈科技獲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授牌,正式成為研究院理事單位。朱巖介紹,研究院2020年新設立產業區塊鏈研究中心,將與火鏈科技展開戰略合作,共同推進產業區塊鏈方面的研究。
  • 麥鍶科技參加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院企產學研合作交流會
    喬克表示,希望能夠通過本次會議,向在座的各位專家學者請教學習,與各企業形成合作夥伴關係。為了使各企業對研究院產學研合作項目的真正內涵及具體要求有進一步了解,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秘書長蔣任重為大家解讀《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產學研合作管理辦法》。
  • 朱巖談直播「翻車」:消費網際網路解決不了誠信的問題
    近日,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談到直播「翻車」的問題,稱消費網際網路解決不了誠信的問題沒有信任作為基礎的信息共享平臺只能夠承載小額交易,承載不了大額交易,也就是企業和企業之間。包括個人去買房子買車,完全在網上買是很難的一件事,大額交易必須以可信為基礎。這就到了第二階段——產業網際網路階段,也就是中國正在倡導的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擯棄原來那些不可信的,或是還沒有建立規則的一些網際網路發展的內容,更多是集中建立以可信為核心的產業網際網路。
  • 中國居住服務業數位化20載 探索傳統企業轉型方法論
    2020年的新冠疫情,更加速了「數位化生存」的到來,讓數位化轉型成為居住服務業再次聚焦的命題。9月21日,貝殼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發布《中國居住服務業數位化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梳理居住服務業20年的數位化路徑,指出供需關係、政策、技術正在驅動居住服務業進入數字新時代。
  • 數據驅動企業數位化變革
    在企業中從一線操作人員到管理者,每天都要做出大量的決策,因為決策影響效益,進而影響企業利潤。流程的優化不能帶來太多價值提升,它是我們管理標準化的基礎工作。真正影響企業效益的恰恰是我們大量的決策,項目上每一個決策都十分重要,比如材料買對了麼?
  • 企業數位化系列談(一):關於企業數位化,我們最應該關注什麼
    對於個人消費者來說,購買和使用產品/服務之後,從中獲得了良好的體驗;如果覺得性價比不划算,或者沒有帶來體驗改進,可以選擇No。看似消費者是上帝,其實並不然。個人客戶在提供服務的企業面前,只有有限的選擇權,包括買與不買的選擇、在商家提供的選項中勾選,以及是否選用商家推薦的組合等,在絕大多數情況,並不能對產品提出定製的要求。
  • 企業必須思考數位化-什麼是數位化
    數位化以前只是讓一些企業活得更好,而今天是企業活下去的關鍵;數位化的進程,本來可能需要三五十年才能完成,現在卻被大大的加速,這個過程很可能縮短到一二十年。今天每個企業必須思考數位化的升級。數位化的進程中最大的受益者,不是網際網路企業,而是用網際網路改造自己的企業。所以我也想告訴那些,天使投資也好,風險投資也好,那些PE,不要僅僅把目光放在網際網路公司上,不要放在網際網路的題材上面。
  • 數位化如何幫助企業度過危機?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曾說,所有企業經營的商業要素,都有可能在數字經濟時代走向全領域、全流程的數位化經營。近日,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阿里巴巴集團聯合舉辦的清華-阿里新商業學堂二期項目第一模塊「宏觀視野與數智化趨勢」落地杭州。未來1年,疫情下的全球政經格局將如何演變?
  • 廣聯達總裁袁正剛解析建築企業數位化成敗的關鍵
    知易行難,企業數位化三大方向均面臨阻礙如今,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意識到了數位化轉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很少有公司能夠真正推進數字轉型並有效提升其業務。特別是在產業鏈長、發展粗放的傳統建築領域,數位化技術不難尋覓,難的是應用、實踐和落地。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科技封鎖下的中國企業如何實現...
    此次峰會為期兩天,以「共創·共享·共贏:技術創新與產業生態新議程」為主題,通過對行業趨勢的解讀及企業成功實踐的分享,探求技術創新新趨勢與產業生態新格局。當前我國正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在此背景下,技術創新與產業生態發展的作用尤為凸顯,它牽動著我國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大局。
  • 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五環框架」
    12月20日,楊國安發表了題為《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洞察》的演講,並首次提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五環框架」和「三大洞察」,提供了一個較為通用的數位化轉型藍圖。楊國安將數位化轉型路線歸納為五個重點環節:戰略、價值鏈、數字能力、組織匹配以及領導力。這五個環節層層包裹、遞進,任何一環都會直接影響到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成果。
  • 朱巖:數字經濟與產業轉型
    就像華為手機在宣傳時告訴客戶使用的鏡頭是萊卡鏡頭一樣,希望將來不論是寶馬還是奔馳,在宣傳時都說使用的是中國的輪轂。這樣,產品的品牌價值就有了溢價,企業就從產業價值鏈的低端逐漸走向高端。如果再開闢出新的2C領域,顯然對企業來說市場價值將會更加擴大。
  • 洛可可創始人賈偉:不能數位化的企業,是時代的遺孤
    很多企業覺得在家辦公,擁有一套遠程辦公軟體,自己的公司就已經是數位化企業了。我認為不是,這裡最核心的是,要把數位化看成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工作方式,一種創造方式。 如果你是一個企業的經營者,需要考慮一個更重要的事情,在前面四化的基礎上再做一化,構建在線化的文化體系。
  • 西門子與清華大學共同發布「企業數位化轉型現狀調查」
    從2007年開啟數位化轉型,到躋身於歐洲第二大軟體公司和世界十大軟體公司之一,再到把自己的方法論和成功路徑作為諮詢服務提供給客戶,幫助他們實現數位化轉型。西門子的數位化轉型之路,可以分為四個階段:2007年,正式啟動數位化轉型;2010年,數位化戰略重點轉向垂直行業IT軟體和整合內化信息數字能力,奠定數位化工業領域的專家地位;2014年,提出「電氣化、自動化、數位化」戰略,並推出基於雲的開放式物聯網作業系統MindSphere;2018年,西門子開始全面推進數位化業務,並成立了物聯網事業部。
  • 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之路
    社會化媒體、行動裝置、物聯網、大數據帶來的數位化趨勢,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迫使企業重新思考和重新設計原有的運營模式。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數據驅動發展的時代。如果我們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進步,企業就會落後甚至被淘汰,一個以數據為主導的數位化企業時代就會到來。
  • 什麼是企業數位化轉型?
    首先,我們需要清楚的了解下什麼是企業數位化轉型,關於企業的數位化有很多專門的解釋,但是往往脫離企業認知的實際,因為從企業的需求看:他需要的是實際的,可具體落地的路徑,所以站在企業的立場上將數位化的場景清晰展示出來是目前最大的難點。企業的數位化,是個人在線化之後的企業在線化場景。
  • ThoughtWorks首席諮詢師萬學凡:數位化光谷,數位化企業!
    進入航空經濟時代後,沿海區位優勢開始逐漸弱化,誰能更高效利用現代化交通拉近與世界的距離,誰能通過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與世界的交往更深,誰能通過創新驅動發展佔據價值鏈高端,誰才能動員和利用全球化資源,參與全球化競爭,獲取全球化利益。
  • 製造企業數位化轉型的「4轉1化」
    我認為數位化轉型要有系統思維,不能捨本逐末,不能只看到AI、機器人等具體的技術或工具。我提出了數位化轉型的「4轉1化」,即轉思想、轉戰略、轉戰術、轉手段與建立適應數位化轉型的企業文化。製造企業實施數位化轉型戰略,不能只從技術層面考慮問題,也需要從經營戰略進行轉型。我總結為「新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