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美國試圖對中國投原子彈,為什麼英國首相非要攔住它?

2020-12-18 陣匠

二戰結束後,按照雅爾達秘密協定,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由美蘇兩國接管,這使得朝鮮半島上出現了兩種性質的國體,為後來的韓戰埋下了伏筆。1950年6月25日,正在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發展事業奮鬥得熱火朝天時,韓戰爆發了,美國的插手使得這場民族內戰擴大為一場大規模的局部戰爭。

在北朝鮮人民軍備打退回三八線後,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卻毫無撤兵之意,反倒不顧中方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作戰,並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為了捍衛國防安全,中國發起了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打得聯合國軍三易主帥。

美國作為當時的軍事強國,在國際社會留下了戰無不勝的傳說,所以美軍失利的消息,讓逃往臺灣的國民黨、日本都驚愕不已。對此有人指出,美國在二戰結束前就已經研製出核武器,還對日本投下了兩顆,加速了日本反法西斯滅亡的步伐,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就沒想過對中國動用原子彈嗎?

事實上,美國不但想過,還差點就實施了,當麥克阿瑟提出要對中國使用原子彈之後,杜魯門便對此進行了批准,按照計劃,美國總共將對中國使用26顆原子彈,隨後還進行了模擬打擊試驗。只是在杜魯門試圖要對中國投放原子彈後,英國首相卻極力阻撓,非要攔住美國實施這個計劃的腳步,這是為何呢?原因在它身上。

人們常說,國與國之間沒有情誼,只有永恆的利益,英國首相當時之所以會極力勸阻美國的行動,也是從其自身利益出發的,而不是擔心大量無辜的中國平民因此死亡。在二戰結束後,世界範圍內就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民族獨立運動,英國作為曾經的頭號殖民國,迅速失去了大片海外殖民地,軍力、經濟實力的落後,也使得英國失去了日不落帝國的地位,為了重振實力,英國便選擇了依附美國,和美國建立了穩固的盟友關係。

在英國首相艾德禮看來,雖然蘇聯並未插手韓戰,但若是美國動用原子彈,蘇聯這個擁核國家必定不會坐視不管,畢竟無論是北朝鮮還是中國,都與蘇聯領土接壤,為了捍衛自身利益,蘇聯很可能對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國家進行對等的核打擊,屆時英國的發展大業就會毀於一旦。所以說,原因還是出在蘇聯身上。

所以,在杜魯門公開向世界表明將不惜動用原子彈這種武器來改變韓戰的局勢後,英國首相艾德禮便立馬飛往華盛頓,要求杜魯門承諾不會動用原子彈,杜魯門也表示使用前將會徵詢英國的同意。迫於多方壓力,直到韓戰結束,美國也沒有對中國動用原子彈。

相關焦點

  • 韓戰時,美國揚言要用原子彈,為何最後沒用?我國啥態度?
    其實早在1941年美國剛開始研製原子彈時,蘇聯就得到了情報,甚至史達林比杜魯門知道原子彈的時間要早得多,後來蘇聯也搞到了關鍵性的技術情報。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震驚了世界,促使日本無條件投降。
  • 英美同盟真的牢不可破嗎,那韓戰中英國為什麼要反對美國
    朝鮮向來與中國關係密切,萬一戰爭擴大牽扯到中國,它這些投資會不會打水漂,英國要掂量掂量。  況且,還有香港這張牌——要知道世界早已不是鴉片戰爭時的模樣。  當時英國執政的是工黨政府,首相艾德禮和外交大臣貝文等商量後,決定在聯合國支持美國,前提條件是行動應當局限在朝鮮本土。  這裡面也有英國自己的政治考量,這是來自二戰時期的教訓。
  • 美國最先發明原子彈,當時為什麼不用原子彈統一全世界?
    由於技術落後,原子彈的製造成本在當時極其高昂,而且原料提取也很困難。美國直到五十年代,美國軍官們也認為原子彈這麼珍貴的東西應該留在歐洲用,而不是用在朝鮮。 原子彈數量如此之少,如果真的用它來打仗,用光了以後怎麼辦呢?
  • 美國曾在日本投2顆原子彈,後來為何寧願戰敗,也不在朝鮮使用?
    成立短短一年的新中國,就敢對世界第一超級大國開戰,中國人民的勇氣,震驚了世界,令帝國主義列強膽寒。後來在朝鮮戰場,中國志願軍,奮勇作戰。一舉擊敗了美帝國主義列強,振奮士氣,揚我國威。韓戰中,美國經濟消耗巨大,而且很多美國軍兵,直接被消滅在朝鮮戰場。這場韓戰,美國人財兩空。而且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還給美國人留下了心理陰影。
  • 韓戰,美國為何沒有投放核武器?毛澤東:原子彈就是紙老虎
    它有龐大的陸海空軍,有原子彈,還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把它逼急了,它打兩顆原子彈或者用飛機對我大規模狂轟濫炸,也夠我們受的。因此,他不贊成出兵,最好不出兵。」  甚至在1950年11月30日的記者招待會上,杜魯門聲稱:「美國一直積極考慮在朝鮮戰場使用原子彈,至於是否使用,要由麥克阿瑟根據戰場形勢來決定。」  與此同時,美國也在朝鮮周邊的軍事基地開始部署原子彈,美國陸軍根據戰場情況,提出要用360顆原子彈結束戰爭。
  • 日本非要吃第二顆原子彈?
    要說阿富汗是地球上最難打的國家,日本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首先日本本土面積很大,比英國、德國、義大利都大,你看著不大,那是在巨無霸俄羅斯、中國邊上,人家南北長2000公裡,相當於北京到廣州,世界上找不到幾個的,而且本土離朝鮮半島有200公裡,單說對馬島到日本就有80公裡,英吉利海峽40公裡不到
  • 韓戰時,美國為何沒有擴大戰爭?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到底是啥?
    為什麼美國認為一定是史達林?二戰結束後,隨著英法德日帝國的崩潰,廢墟上取而代之的是美蘇兩國,兩大巨頭博弈是不可避免的。到韓戰爆發時,美蘇之間的冷戰達到白熱化的程度。美國和蘇聯到底有啥矛盾呢?這要從二戰說起。
  • 史達林為什麼不反對韓戰?因為可以把中國和美國拖進去
    要知道,蘇聯作為聯合國最重要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是有一票否決權的,它如果在聯合國大會上投上反對的一票,美國就不可能借用聯合國的名義介入戰爭,半島形勢肯定也不會是後來的樣子,中國也就不用抗美援朝了。
  •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英國、美國、法國和蘇聯各是什麼反應
    到今天為止只有美國投下過兩顆原子彈用於實戰,共造成了幾十萬人的死亡,日本也因為害怕原子彈選擇了投降。在見識到了核武器的威力之後,世界大國都開始了核武器的大力發展,因此引起了其它國家的禁核呼聲。在核武器的研製計劃中,蘇聯、英國、法國也成功的研製出了自己的核武器,這就讓世界上的核武器數量大幅度增加了。在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中國並沒有研製核武器的打算,因為當時的中國在長期的戰爭之後,國家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在國家百廢待興的情況下,根本沒有研製核武器的條件,所以在早期中國根本沒有核武器研製計劃。
  • 抗美援朝時,為何美國沒對志願軍扔原子彈?
    但是在抗美援朝期間,剛成立的新中國武器裝備比較落後,所以說當時美國如果使用原子彈,中國根本不是對手。可是此時的美國為什麼沒有使用原子彈?是因為他們善良還是有其他原因?不少專家表示,美國沒有使用原子彈,不是不用,而是不敢,美國在當時雖然屬於世界強國,但是他們沒有大國擔當更沒有人道主義。
  • 二戰期間,邱吉爾密會史達林和羅斯福瓜分世界,韓戰因此而起
    史達林對亞洲格局有著很重視的態度,因為蘇聯和太多的亞洲國家接壤,尤其是疆域廣闊的中國,金錢利益還在其次,領土利益比什麼都重要,這一點史達林心裡很清楚。邱吉爾一下飛機就開始抱怨:「為什麼非要選在雅爾達開會?這個地方破爛骯髒,還冷得要命!」
  • ...中國人民志願軍|奧馬爾·布雷德利|朝鮮_歷史|韓戰|美國...
    美國著名作家約翰·託蘭在《漫長的戰鬥》書中有言:「這場戰爭是以一片啜泣聲,而不是以一種快感結束的——它是近40年來在美國歷史上唯一沒有被國家樹碑立傳的重大戰爭。」對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意義不僅體現在戰場,更在於其長遠的戰略影響。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寫道:「從廣泛意義上說,韓戰對中國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確立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軍事強國和亞洲革命中心的地位。
  • 為何沒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美國的答案當然不是因為心慈手軟
    但是美軍在遠東方面的最高指揮官麥克阿瑟卻執著於擴大戰爭和使用原子彈,在戰爭初期,美軍勢如破竹,一路打到鴨綠江,緊接著遇到了中國志願軍,美軍慘遭滑鐵盧,於是麥克阿瑟重提要使用原子彈,並還提出一系列瘋狂計劃。杜魯門在召開記者招待會時則說是否使用原子彈一事要由麥克阿瑟根據戰場形勢來決定。隨著志願軍在戰場上愈發勢不可擋,美國開始考慮使用原子彈來扭轉局勢。
  • 抗美援朝,為何美國寧願戰敗,也不用原子彈?不是宣稱準備好了嗎
    二戰末期,面對負隅頑抗的日軍,美國往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放了一顆原子彈,這也是這種武器第一次被投入使用。原子彈幾乎把兩個城市夷為平地,也直接促成了日本無條件投降。全世界都震驚於原子彈的威力,美國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戰略優勢,在幾年後發生的韓戰中,美國也曾經萌生過進行核戰爭的想法。
  • 向中國投50枚原子彈,斷言蘇聯不敢參戰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美國由於軍事上的失利,不斷叫囂要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麥克阿瑟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提出核威脅的人,但卻是態度最堅決的。作為「聯合國軍」最高統帥,朝鮮乃至整個東亞戰區都屬於他的一畝三分地,戰績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他個人的聲譽,而在當時核武器確實是最直接而簡單地結束戰爭的辦法。
  • 1951年麥克阿瑟演講時說:對中國投三十顆原子彈,幾小時後被免職
    2013年12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了象徵著日本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的靖國神社,一時間遭到了我國以及韓國、東南亞等國家的一致反對和譴責,因為靖國神社裡供奉的,都是當年罪行累累的侵華日軍!但就是這麼一個靖國神社,其實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就差點被美國的一個將軍揚了。
  • 原子彈核爆廣島長崎:日本認為這是無辜的屠殺,美國為什麼認為這是...
    就比如在二戰時期,日本作為挑起戰爭的國家,前期戰場均擺在海外,一路高歌中國內的民眾感受不到戰爭。 每當戰果傳到本土,民眾真的就是歡呼歌唱,嚷著徵服亞洲、橫掃太平洋,打到美國本土去看金髮美女。 然而到戰爭後期,隨著美軍的大轟炸,這一下日本本土民眾感受到戰爭的恐怖。
  • 日本學者如何評價韓戰?刷新認知:中國屹立在了世界東方
    上個世紀中期的時候,中國的志願軍浩浩蕩蕩的跨過了鴨綠江,為了中國的國家安全而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終究還是將美國壓在了三八線附近,並且讓美國籤訂了停戰協議,這也是美國在二十世紀籤署的第一個非戰勝情況下的停戰協議。
  • 韓戰爆發後,美國到底有沒有侵略我國的企圖
    抗美援朝的偉大意義怎麼說都不過分,但韓戰我們是被迫參加的,韓戰是北朝鮮率先發動,而後美國直接出兵幹預造成的結果,美國直接出兵嚴重地威脅到新生共和國的安全,就好比一把刀抵在你的胸口,雖然未必出手,但他隨時可以出手。面對這樣的威脅,新生的共和國只有出兵。
  • 抗美援朝時,美國明明已經準備好了原子彈,為何戰敗也沒使用?
    1948年南北朝鮮分裂,成為兩個政權體系完全不同的國家,但雙方都試圖對另一方進行徵服,從而達到朝鮮半島的統一。北朝鮮以優勢逐漸戰敗南朝鮮,隊伍越過三八線。南朝鮮向和自己統一政治體系的韓國做出求救,美國對韓國施以援手,帶著十六國聯軍將北朝鮮打回三八線,隨後韓國動了想要自己統一朝鮮半島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