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按照雅爾達秘密協定,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由美蘇兩國接管,這使得朝鮮半島上出現了兩種性質的國體,為後來的韓戰埋下了伏筆。1950年6月25日,正在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發展事業奮鬥得熱火朝天時,韓戰爆發了,美國的插手使得這場民族內戰擴大為一場大規模的局部戰爭。
在北朝鮮人民軍備打退回三八線後,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卻毫無撤兵之意,反倒不顧中方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作戰,並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為了捍衛國防安全,中國發起了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打得聯合國軍三易主帥。
美國作為當時的軍事強國,在國際社會留下了戰無不勝的傳說,所以美軍失利的消息,讓逃往臺灣的國民黨、日本都驚愕不已。對此有人指出,美國在二戰結束前就已經研製出核武器,還對日本投下了兩顆,加速了日本反法西斯滅亡的步伐,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就沒想過對中國動用原子彈嗎?
事實上,美國不但想過,還差點就實施了,當麥克阿瑟提出要對中國使用原子彈之後,杜魯門便對此進行了批准,按照計劃,美國總共將對中國使用26顆原子彈,隨後還進行了模擬打擊試驗。只是在杜魯門試圖要對中國投放原子彈後,英國首相卻極力阻撓,非要攔住美國實施這個計劃的腳步,這是為何呢?原因在它身上。
人們常說,國與國之間沒有情誼,只有永恆的利益,英國首相當時之所以會極力勸阻美國的行動,也是從其自身利益出發的,而不是擔心大量無辜的中國平民因此死亡。在二戰結束後,世界範圍內就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民族獨立運動,英國作為曾經的頭號殖民國,迅速失去了大片海外殖民地,軍力、經濟實力的落後,也使得英國失去了日不落帝國的地位,為了重振實力,英國便選擇了依附美國,和美國建立了穩固的盟友關係。
在英國首相艾德禮看來,雖然蘇聯並未插手韓戰,但若是美國動用原子彈,蘇聯這個擁核國家必定不會坐視不管,畢竟無論是北朝鮮還是中國,都與蘇聯領土接壤,為了捍衛自身利益,蘇聯很可能對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國家進行對等的核打擊,屆時英國的發展大業就會毀於一旦。所以說,原因還是出在蘇聯身上。
所以,在杜魯門公開向世界表明將不惜動用原子彈這種武器來改變韓戰的局勢後,英國首相艾德禮便立馬飛往華盛頓,要求杜魯門承諾不會動用原子彈,杜魯門也表示使用前將會徵詢英國的同意。迫於多方壓力,直到韓戰結束,美國也沒有對中國動用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