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Nano Letters》:複合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0-11-21 網易新聞

2020-11-17 09:13:35 來源: 材料科學與工程

舉報

  材料類綜合、全面、專業的微信平臺

  傳統鋰離子電池中有機電解液在高溫下的易揮發性和可燃性給動力電池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而且電池中不可控的鋰枝晶生長使鋰電池存在短路風險。採用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有機液態電解質不僅能夠提高電池的安全性,而且有助於增加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然而,固態電解質與電極之間的界面接觸問題(如界面阻抗,界面反應)是固態電解質實用化進程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針對上述問題,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唐偉教授團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系鄭光遠助理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繆奶華副教授合作,聯合報導了一種3Li2P2P2S5-LiTFSI-PVDF複合固態電解質(SLCSE)。該複合固態電解質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能夠在鋰金屬負極表面原位生成一種含Li2S修飾的界面層。實驗結果顯示該界面層能夠減緩複合固態電解質中PVDF的分解。結合理論計算發現該界面層還可以同時提升複合固態電解質與電極之間的界面接觸性能,並降低鋰離子通過界面層的勢壘,有效改善了鋰在負極的沉積均勻性,從而抑制鋰枝晶的生長。

  這項工作展示了一種在固態電解質和鋰負極之間原位生成界面層的新策略,為解決固態電解質與電極之間的界面接觸問題提供了新方法。近日,該研究成果以「Stabilizing a Lithium Metal Battery by an In Situ Li2Smodified Interfacial Layer via Amorphous-Sulfide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為題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納米快報》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1.238)。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lett.0c03395

  

  西安交通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為本文的第一通訊單位,賴陳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唐偉教授、繆奶華副教授以及Guangyuan Wesley Zheng助理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陝西省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資助,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系測試分析中心和西安交通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提供了大量測試表徵支持。

  本文來自「西安交通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在電子皮膚領域取得新進展
    電子皮膚在假肢、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李盛濤教授課題組聯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論文的第一作者為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博士生馬超,通訊作者為西安交大電氣工程學院李盛濤教授,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Prof. Yu Huang(黃昱教授)和Prof. Xiangfeng Duan(段鑲鋒教授)。
  • 西安交大前沿院在國際納米科學技術領域權威刊物《Nano Letters...
    西安交大前沿院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論文「平頭壓迫納米線:徑向彈性測量」,2012年4月20日在國際納米科學技術領域權威刊物《Nano Letters》(納米快報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nl300103z)線上發表。
  • 西安市科學家在固態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本報訊(記者 張瀟)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宋江選教授與瑞典查爾莫斯理工大學Aleksandar Matic教授合作,在固態電池領域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界面改性策略。該策略在固態電解質和金屬鋰負極之間設計一種由固態電解質納米顆粒和離子液體電解液複合而成的多功能界面層,在電池負極側形成低阻抗、高穩定性和高安全性的界面,從而顯著實現固態電池電化學性能大幅度躍升。該界面中間層的離子液體電解質具有高安全性和對鋰化學穩定性好等特點,同時固態電解質納米顆粒可以勻化鋰離子在電極表面擴散通量從而抑制鋰枝晶生成。
  • 西安交大研究人員在聚合物基複合介電儲能電容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周迪教授課題組提出了通過固相反應和篩分相結合的簡單實用機械方法製備了BaTiO3-Bi(Li0.5Nb0.5)O3(BT-BLN)納米填料並與P(VDF-HFP)複合製備了高質量的
  • 全固態鋰電池界面過渡層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內耗與固體缺陷研究室研究員方前鋒課題組在全固態鋰電池界面過渡層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課題組通過採用ZnO作為金屬鋰與固態電解質界面過渡層,研究了其對於界面鋰離子沉積及鋰枝晶生長的影響,揭示了ZnO層厚度對界面阻抗及鋰離子傳輸影響規律。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生物、航天、管理、公共衛生、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全通實業集團「西安交大-全通動力研究院」迎接省工信廳領導視察
    陝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節能綜合利用處副處長喬洪英一行,首先參觀了西北第一條鋰電池回收生產線,西安交大-全通動力研究院的科研人員為喬洪英副處長深度講解了電池回收生產線的設備原理及目前研究院在鋰電池回收中的研究方向。
  • 清華化工系張強團隊在鋰電池電解液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強團隊基於鋰鍵化學理論,深入理解了電解液組分間相互作用關係及其對電解液性質的影響,實現了高效電解液體系的理性設計,並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研究進展。 在電解液中,電解液微觀相互作用可以分為鋰離子、溶劑分子、鹽陰離子之間的作用。一方面,這些作用直接決定電解液的結構,從而影響其物理化學性質;另一方面,這些作用受電解液溶劑化作用調控。
  • 聚合物基固態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新華網瀋陽9月25日電(記者王瑩)近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明顯提高了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並實現在室溫和低溫下的優異電化學性能。
  • 陝西省工信廳喬洪英一行參觀西安交大-陝西全通動力研究院
    2020年7月14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節能綜合利用處副處長喬洪英一行參觀西安交大-全通動力研究院,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節能綜合利用處二級調研員魏海潮、西安華堯無線供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超、西安華堯無線供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中傑陪同參觀。
  • 三星全固態電池獲新進展 未來可替代鋰電池
    【環球網智能報導 記者 張陽】在最新一期的頂級刊物《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中,三星高等研究院和三星日本研究所聯合發表了固態電池最新進展,三星的研究員可能找到了一種新的方法提高全固態電池的壽命和安全性,最終這種全固態電池有可能替代鋰離子電池。
  • 華僑大學在全固態鋰硫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Nano Letters是美國化學會(ACS)旗下頂級學術期刊,是國際納米材料化學領域公認的頂級期刊,在領域內具有權威影響力。 近年來全固態儲能電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而被廣泛關注,其核心問題之一在於設計高性能的固態電解質。
  • 南京大學《Nano Letters》:超導領域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0c04093 人工自旋冰是具有集體相互作用的納米小磁體陣列,其特殊的幾何排列使得系統具有很高的簡併度、新奇的低能激發態(如磁單極子)、豐富的相變和磁疇。
  • 青島大學在智能彈性導電纖維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教授曲麗君課題組在智能彈性導電纖維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教授曲麗君課題組在智能彈性導電纖維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Stretchable Conductive Fibers of Ultrahigh Tensile Strain and Stable Conductance
  • 白鋒教授課題組在Nano Letters及ACS Nano上發表系列學術論文
    我校白鋒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卟啉可控自組裝及其相關應用的研究,近期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Nano Letters及ACS Nano上連續發表。採用本課題組開發的酸鹼中和/膠束限域可控自組裝方法實現了四苯羥基卟啉(THPP)的可控自組裝。
  • AI領域僅5人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入選重磅榜單!
    其中,AI領域相關人物共5人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獲獎理由:沈超教授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沈超教授簡介沈超,35歲西安交大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系教授西安交大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9年阿里達摩院青橙獎學者本科與博士均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
  • 西安交大一附院實現針刺複合麻醉下胸腔鏡氣管惡性腫瘤切除術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陳銳 溫健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孫海華)日前,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西安交大一附院」)成功開展了在針刺複合麻醉條件下的胸腔鏡氣管惡性腫瘤切除術,這例手術實現了傳統醫學與現代微創手術的完美結合。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時間:2020
  • 【中國青年報】中科院團隊在固態電池研究領域獲進展
    【中國青年報】中科院團隊在固態電池研究領域獲進展 2020-09-27 中國青年報 邱晨輝 )  記者9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近期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提高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並實現在室溫和低溫下的優異電化學性能。
  •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打開APP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MEMS 發表於 2021-01-04 15:48:25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能直接貼在皮膚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