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戒尺」重回教師手中

2021-01-08 小Z老師扎馬尾

日前,教育部制定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被人們廣泛關注的「教育懲戒權」終於落到實處。

《教育懲戒規則》中明確指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強調了教育懲戒的育人屬性。

懲戒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管理權、評價權的具體方式,但絕不同於懲罰,有著具體的標準和尺度,教師在使用懲戒權時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切不可以為「拿到了尚方寶劍」,就可以對學生進行隨意的體罰或變相體罰。

文件顯示,《教育懲戒規則》將於2021年3月1日起實施。那麼,我們可不可以認為,從此我們的教育不再那麼卑躬屈膝,而變得有章可循了呢?

《教育懲戒規則》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詳細的定義,規定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

但是,我們決不能把教育懲戒理解為「體罰」或者「變相體罰」,比如動輒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言語傷害,或者對其拳腳相加。

《教育懲戒規則》強調,實施教育懲戒應當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適當性的原則,「符合教育規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則,做到客觀公正;選擇適當措施,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

《懲戒規則》一出,家長是不是又開始擔憂,孩子在學校被老師「虐待」怎麼辦?

大家盡可以放心,《懲戒規則》對此有嚴格的界定,強調教育懲戒與體罰和變相體罰是不同性質的行為,明確禁止了七類不當教育行為。教師行使懲戒權是有嚴格界限的,《規則》中明確規定了對越界教師的處罰方式。

《規則》中指出了七類不當教育行為:

01身體傷害

一是身體傷害,以擊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

02超限懲罰二是超限度懲罰,超過正常限度的罰站、反覆抄寫,強制做不適的動作或者姿勢,以及刻意孤立等間接傷害身體、心理的變相體罰;

03言語侮辱

三是言行侮辱貶損,辱罵或者以歧視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學生人格尊嚴;

04「株連」式懲罰

四是因個人或者少數人違規違紀行為而懲罰全體學生;

05成績不好懲罰

五是因學生個人的學習成績而懲罰學生;

06無端懲罰

六是因個人情緒、好惡實施或者選擇性實施教育懲戒;

07代替懲罰

七是指派學生代替自己對其他學生實施教育懲戒。

看到這裡,家長朋友們是不是鬆了一口氣呢?對,大家完全可以放心,適當的懲戒只是教育的一種輔助手段,是為了教育行為有偏差、違反規則、犯錯誤的學生,讓其改正錯誤,促其進步,而不是殘害、虐待學生。

如此以來,我們的老師又犯了難,如何去把握懲戒的尺度呢?一不小心就容易踩紅線,把自己至於違反師德的境地。

所以,在使用懲戒權時一定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觸了高壓電,把自己給電倒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近幾年有太多的老師體罰學生被嚴厲處罰的例子,老師們個個心有餘悸。

《規則》中將教育懲戒分成了三類: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

一般教育懲戒包括點名批評、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增加額外教學或者班級公益服務任務、一節課堂教學時間內的教室內站立、課後教導等;

較重教育懲戒包括德育工作負責人訓導、承擔校內公共服務、接受專門的校規校紀和行為規則教育、被暫停或者限制參加遊覽以及其他集體活動等;

嚴重教育懲戒主要針對違規違紀情節十分嚴重造成了惡劣影響,的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包括停課停學、法治副校長或者法治輔導員訓誡、專門人員輔導矯治等。

面對這些條條框框,教師如何準確把握好尺度,正確行使懲戒權呢?

相信不同的老師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膽小怕事,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學生的違紀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多只是口頭警告,湊不湊效都不會進一步處理。這樣的老師雖說不會犯錯誤,卻容易誤人子弟。

而有些教師卻容易用力過猛,這樣的老師一般都是對工作極其認真負責的,出發點也是好的,但在行使懲戒權時,過於鑽牛角尖,容易忘記尺度,一不小心就會觸碰懲戒的紅線,最後傷害到學生,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

我想日照楊守梅老師的經歷大家還記憶猶新吧?我們經不起那樣的大風大浪,所以一定要保護好自身的安危。

教育部出臺的《懲戒規則》給家長和學校、老師都吃了一顆定心丸,讓學校、教師會用、敢用、慎用教育懲戒,讓家長、社會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共同營造良好教育生態環境。

我想,對於懲戒權,看了《規則》以後,每個老師心裡都會有一桿秤,我們既要敢用,又要會用,更要慎用,目的是矯正學生的錯誤行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教好書的同時育好人。

戒尺回到了我們手中,如何使用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靈活對待,像魏巍的老師蔡雲芝先生那樣,將戒尺高高舉起,輕輕落下,有溫度地進行懲戒,大概是最高明的做法吧?

我是小Z老師,歡迎朋友們光臨,喝口茶,一起探討和教育有關的那些事!

相關焦點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頒布,教師就敢懲戒學生了嗎?
    經過前期調研和公開徵求意見,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昨天頒布,2021年3月1日起實施。《規則》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系統規定,規定了教師和學校根據違規違紀情況可以對學生實施的教育懲戒方式,同時明確了教師實施懲戒過程中被禁止的七類行為,包括「連坐」式懲罰、變相體罰、因學業成績而懲戒學生、指派學生對其他學生實施懲戒等。從教育科學角度說,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跪著的老師教不出有責任感、有擔當的學生。
  • 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教育部令第49號,以下簡稱《規則》)。《規則》回應了社會關切的教育熱點問題,在起草過程中就受到了各方面高度關注。《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定義,規定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強調了教育懲戒的育人屬性,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管理權、評價權的具體方式。
  • 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作為教師的你是怎麼想的?
    最近,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規則分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和強制措施等,還出臺了禁止情形。 我們重點看看一般懲戒,一般懲戒主要包括點名批評、責令賠禮道歉、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適當增加運動要求、不超過一節課堂教學時間的教室內站立或者面壁反省、暫扣學生用以違反紀律、擾亂秩序或者違規攜帶的物品、課後留校教導以及學校校規規定的其他適當措施。 應該說,國家對當前教育存在的問題非常重視,對教育懲戒給予了法規層面的肯定。
  • 學校、教師可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教育部令第49號,以下簡稱《規則》)。《規則》回應了社會關切的教育熱點問題,在起草過程中就受到了各方面高度關注。下一步,教育部將積極指導推動各地、各校貫徹落實《規定》,依據《規則》健全教育懲戒的實施、監管和救濟機制,讓學校、教師會用、敢用、慎用教育懲戒,讓家長、社會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共同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 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關於懲戒,終於明確...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教育部令第49號,以下簡稱《規則》)。 《規則》回應了社會關切的教育熱點問題,在起草過程中就受到了各方面高度關注。
  • 高縣教師熱議新鮮出爐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
    2020年12月30日,高縣組織全縣各學校教師認真學習教育部新頒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教育部令第49號,以下簡稱《規則》),並就如何把《規則》落地落實、如何正確和適當行使懲戒手段、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行為發生等積極開展調研討論。
  • 【黑板周刊】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作業幫完成...
    2020年8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公布2020—2021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的通知》,公布了審核通過的35項競賽信息。凡未在清單上的所謂全國性競賽,均為違規競賽。同時,《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廳函〔2020〕21號)明確,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
  • 學生哪些行為可實施懲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頒布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2月29日,教育部公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下稱《規則》),將於2021年3月1日起實施。對學生的哪些行為可以實施教育懲戒?學校、教師可以採取哪些教育懲戒措施?明確學校、教師可以實施教育懲戒,會不會放鬆對體罰和變相體罰的禁止性要求?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頒布:教師八類行為被禁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29日電 12月29日,《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頒布。《規則》按照輕微、較重、嚴重三類對學生制定了懲戒細則,同時明確規定,有六種行為的學生可由教師、校方予以懲戒。
  • 教育部:老師可在這些情況下懲戒學生
    日前教育部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教育部令第49號),《規則》將於2021年3月1日起實施《規則》強調,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發布,專家:運用也需與家長進行充分溝通
    經過一年多的醞釀討論,《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塵埃落定,明年3月起正式實施。家校間長期爭持、困擾的相關具體問題終於有了剛性準繩。對於懲戒這一教育中最容易出現矛盾的地方,北京某小學教師高玲(化名)坦言:「學生犯錯應該受到懲戒,但懲戒到什麼程度,會不會被家長反對,我們心裡很沒底。」高玲的困境,反映了教育懲戒權在實施中的界定問題。
  • ...少於1學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什麼時候發布正式稿?
    【教育資訊】教育部: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公共課不少於1學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什麼時候發布正式稿?(中國政府網)教育部:國家安全教育記錄納入學生檔案根據教育部今天發布的《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國家安全教育內容今後將納入不同階段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 論見|把「教育戒尺」還給老師,讓老師用好這把尺子!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引發廣泛關注。這一規定首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範圍以及實施的規則、程序、措施、要求等。簡單來說,這一規定明確了要把「教育戒尺」還給老師,同時又規範了老師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用力的輕重,以及使用的邊界。
  • 教育部懲戒規則如果出臺,教師打學生5個手板是否違規?
    考慮在教室影響其他學生學習,尤某將王某帶到辦公室批評教育,雙方再次情緒失控引發語言衝突,並發生激烈抓扯。據四川達州市教育局通報,經調查,新世紀學校初三五班班主任、數學教師尤某為加強班級管理,督促學生認真學習,在班級中約定用「打手板」方式(最多5個)懲戒考試不及格的學生。這次衝突雙方均未造成明顯傷害。尤某的過激行為違反了《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相關規定,造成了不良影響。
  • 千呼萬喚,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來了,為什麼有些老師很失望?
    「沒有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這句話,只要是教育人,相信都能脫口而出。但是,話裡真正的含義,未必有多少人清楚。 也因此,長期以來,呼喚國家出臺教育懲戒規則、給教師懲戒權的聲音不絕於耳。每當有教師因體罰學生被處分,或者有學生打了老師卻沒有受到相應處理時,這樣的聲音更激烈。
  • 首部《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發布!學生六類行為,可予以懲戒
    教育部官網截圖中國網北京12月29日訊(記者 劉佳)故意不完成教學任務要求或者不服從教育、管理的;擾亂課堂秩序、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吸菸、飲酒,或者言行失範違反學生守則的;實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險行為的;打罵同學、老師,欺凌同學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其他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
  • 教育部:高中生違紀可開除學籍! 教育懲戒規則正式發布
    針對全社會較為關心的教育懲戒問題,教育部12月29日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教育部令第49號),《規則》將於2021年3月1日起實施。跟學習哥一起看具體內容↓↓↓
  • 教育 要溫度更要尺度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規則》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2020年12月29日《中國新聞網》) 從教育科學角度說,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跪著的老師也教不出有責任感、有擔當的學生。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出臺,部分老師:心裡會有底氣一些
    對教育懲戒進行定義,明確學校可以對學生進行教育懲戒的方式,對付「熊孩子」,老師們有規可依了。近日,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定義,對教育懲罰的形式等做出了規定。
  • 高考作文備考素材:用好懲戒權關鍵要規範「戒尺」尺度
    懲戒權,不可或缺如何讓教育懲戒權「落地開花」莫讓教育懲戒權成「燙手山芋」莫讓手握戒尺的老師寒了心教育懲戒權:左手是戒尺,右手是愛教育懲戒權不能變味教育懲戒權,應用之有「度」懲戒權不等於體罰體罰,不該歸屬到教育懲戒權教育懲戒權,需要家校同心教育懲戒權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