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送給惠施大葫蘆的種子,惠施種出了大葫蘆之後,發現這葫蘆用來裝水不夠結實,用來做瓢又太大,沒什麼用處。於是他向莊子抱怨,莊子就對惠施說他不懂得怎麼用「大」,這樣的大葫蘆,要是放到江湖之中,那自然就不會擔心它太大而沒有用處了。
這段嚴格意義上並不算故事的對話,通常被人理解成「同樣的東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樣。對待事物,要主動探尋規律,用善於發現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價值,從而更好地利用它。」這樣的通俗解讀,粗看很有道理,仔細想想卻未免流於膚淺。這個故事出自《逍遙遊》,《逍遙遊》的主旨講的是萬物皆有「所待」,無論鯤鵬都有所依賴,要真正的逍遙就要像聖人一樣無所依賴。 既然莊子和惠施的這段對話在《逍遙遊》之中,其目的就應該不是為了論證人應該如何去發現事物的規律,更不會是如何去利用它。
不少人把莊子對惠施的回應理解成應該如何利用事物,這絕非偶然。因為莊子對惠施說,宋國有人善於製造護手霜,他家世代漂洗絲絮,手容易龜裂,於是就研製出了護手霜。有個商人聽說了,就向他們買護手霜的秘方。他們就用很便宜的價格賣給了他。結果這個商人把護手霜秘方給了吳王,使得吳國軍隊在冬天攻打越國時雙手完好而大獲全勝,這讓商人獲得了非常多的賞賜。接著莊子就勸惠施用不同的方法好好地使用大葫蘆。這樣的上下文很容易讓人覺得莊子在暗示惠施應該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就會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從而可以物盡其用。
但是,且慢!這樣一個講究物盡其用的莊子,還是一個瀟灑的道家祖師嗎?道家思想給人的感覺,難道不應該是超脫的嗎:也就是說,管它有用沒用,都覺得無所謂的嗎?一個在那裡強調怎麼使用某樣東西的莊子,看起來不是更像一個商學院出來充滿著銅錢味兒的管理人才嗎?如果莊子認為那個通過倒賣護手霜秘方而發財的商人是成功的逍遙的代表,那麼他難道不是在肯定金錢是成功的唯一標準嗎?而按照人們心目中從容恬淡的道家來說,宋國人開開心心的漂洗絲絮,對廉價賣出護手霜的秘方也感到滿足,難道不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嗎?
這麼多連續的問句,大概已經可以讓人明白,把莊子對惠施的話理解成為如何更好地認識器物的價值,併合理地使用它從而謀取利益,就會把莊子看成一個徹頭徹尾的俗人。那麼,這段對話到底可以怎麼來理解呢?其實莊子說來說去,無非在講事物之間是互相依賴的道理。宋國人要漂洗絲絮,手容易裂,所以他們需要護手霜,同時護手霜由於他們的需要而得以存在。而善於做生意的商人,依賴於宋人的淳樸和吳國的好戰,才能發跡。吳國則依賴於宋人的護手霜和精明的商人而打贏了越國。同樣,大葫蘆也是有所依賴的。它需要一個更大的環境,才能夠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惠施的錯誤在於,他以為大葫蘆就不需要依憑什麼東西就能存在。除了聖人、至人、神人,世界上別的東西都是有所依賴的,都是無法做到真正的逍遙的,這是《逍遙遊》反覆強調的中心,而要理解《逍遙遊》中的這則對話,當然要放在這一思想背景之下。
那些和惠施一樣覺得「大」就一定好的人,多半在食堂排隊買菜的時候很痛苦,當輪到自己的時候,問食堂師傅要一個雞腿,總會覺得別人碗裡的那一塊比自己的要大。在很多人看來大,似乎總是比小好。房子是大的好,電視是大的好,汽車也是大的好。因此當《逍遙遊》裡蜩與學鳩開心地在樹間撲騰,看到大鵬飛過一起嘲笑它飛那麼高有裝酷嫌疑的時候,幾乎每一個讀者都會自動地站在大鵬這一邊,覺得這兩隻小昆蟲和小鳥的見識太淺,無法理解大鵬喜歡翱翔於天空的志向。
莊子在《逍遙遊》進一步引導大家說,出去郊遊一天的帶個三明治就夠了,出去玩幾天的就要帶很多吃的。在這個幾乎人人都覺得旅遊是自己一大愛好的年代,大家都會本能地鄙視那些到家門口看下海就當作到了馬爾地夫的遊客,覺得大包小包到國外折騰半個月才叫做旅行。緊接著,莊子又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菌類可能活不了一天,有的大樹則可以活幾千年,這更加讓人覺得,「小」自然會讓人視野局限,而「大」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方向。那個叫陳勝的農民英雄不是也說過 「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嗎?
然而,如果我們真的朝著這個方向邁進,那就走上了一條思想上的「不歸路」:因為「大」是沒有盡頭的。這世界上的一切,都沒有最大,只有更大,那些能活幾千年的大樹在活了幾萬年的大樹面前,依然是「小知」,這就是所謂的「知也無涯」。而人的生命卻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在莊子看來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因此,我們似乎並不一定需要追求大。道理很簡單,一條小魚在池塘裡遊泳就很舒服,而一條大一點的魚就要在河裡生活,更大的魚則可能需要在大海裡才自由地轉身。如果把一條大魚放在小池塘裡,它就會無法轉身甚至死掉。
同樣,大的鳥需要大風才能飛翔,沒有風則還不如蜩與學鳩來得自在。一個人在不斷讓自己變「大」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地尋求更大的外部空間,就是這種依賴讓人無法逍遙。大魚對大海的依賴程度,可能和小魚對池塘的依賴程度相比並沒有太多的不同。因此,當小鳥在樹叢中快樂地玩耍時,大鵬正在努力地展翅,相比之下到底誰更加快樂呢?
了解了這個道理,就不會在食堂裡一味地想要一個「大」雞腿了。大一點的雞腿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消化,小一點的反而不那麼佔肚子。有多大的肚子就吃多大的雞腿,這大概是走向逍遙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