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的女兒對我說:古文也沒有那麼難懂,只要背熟了,漸漸都能明白講的是什麼內容。不過有一篇列外,不管讀多少遍,背多少遍就是不明白它到底講什麼。
我問她:哪一篇?
她說:《逍遙遊》。
莊子的《逍遙遊》從古至今有幾個人讀懂了,我不知道,不過從古至今逍遙二字到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
莊子例來被世人認為是出世哲學,逍遙於塵世之外的。但這些其實都是對莊子的誤解,民國學者嚴復從進化論的角度解讀莊子,恰恰認為,莊子的學說其實都是科學的鼻祖。
進化論的鼻祖:「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北冥有一條魚,有一天不想做魚了,它就變成了一隻鳥。雖然從魚到鳥歷經了幾億年的進化,但終究這條魚還是變鳥飛上了天空。
物理學鼻祖:「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水如果不夠深不夠厚,就沒有辦法載動大船。但是如果倒一杯水在地上凹處,卻能飄起一顆草籽,放杯子進去水就太淺了。他這是在講水的浮力,不是物理學嗎?
古時候的人為什麼讀不懂莊子呢?因為古時候達爾文還沒有出生,人們並不知道進化論。不知道幾億年前地球是一鍋湯,不知道地球上現在所有的生命都是從那一鍋湯開始的。
莊子說鯤化而為鳥,別人想,魚怎麼能變能鳥呢?這不是胡說八道嗎?
而我們現在卻不得不佩服莊子,忍不住想問道:「他是怎麼知道魚變成了鳥的?」這一點他可能還沒有想通,不過他到是想通了鳥是怎麼飛起來的。
他說:「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鳥光有翅膀是飛不起來的,還得藉助風的力量,氣流的力量才能一飛沖天。
現代科技人類正是憑著對氣流的研究,實現了飛上藍天的夢想。我們的身體或許有限制,但只要有夢想,「怒而飛」使出全身的力量,不斷地為夢想而努力。
我們的身體或許會被限制,但依然可以通過努力獲得自由。從這一點看,莊子並非是出世哲學,恰恰是一碗濃濃的雞湯。多少勵志啊!
我最喜歡《逍遙遊》中的宋榮子:「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
全世界的人讚譽他,他也不會因此而更加努力,全世界的人都抵毀他,他也不會因此而沮喪。他清楚地劃定自身與物外的區別,辯別榮譽與恥辱的界限。
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最大的壓力是來自於他人的看法和評價。有一個朋友在孩子兩歲多的時候,把房子賣了,夫妻雙雙辭了職,帶著女兒,舉家週遊全國,在外玩了三年才回來。
賣房,辭職不工作,帶著女兒去流浪!衝破世俗的枷鎖,不按步就班地蹉跎到老,讓心靈徹底自由的翱翔於天地間。哇!這樣的生活,想想都好激動啊!
但是要真正做到容易嗎?首先賣房這一關就過不了。正常什麼樣的情況下會賣房呢?生了大病,傾家蕩產,砸鍋賣鐵也要治,賣房首當其中。還有就是像2018年某明星偷稅被抓,罰11個億,沒有現金,賣房。總的來說中國人的觀念裡,不到萬不得已,賣房都是敗家行為,視為一個家庭落沒的開始。
你啥事沒有,夫妻雙雙把職辭,還要賣房去旅遊,你瘋了吧!父母能同意嗎?以後的生活怎麼辦?三姑六婆會怎麼說?鄰居們不會笑掉大牙?
我們總是因為有太多顧忌,太多外在的原因而掐滅了自己內心的夢想。
楊絳先生有一句名言: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父母的意見,別人的眼光,都不能改變他倆要去週遊全國的決心。他們是少有的活得通透的人。
不因外在的事物影響內在的安寧,不因為別的人評價而改變自己的決定。這就是心靈的自由。
時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在2000多年前就告訴我們,人生苦短,身體和心靈都當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