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逍遙遊告訴我們 要懂得等待風來 乘風而起 逆風飛揚

2020-12-21 濟寧廣播電視臺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丁健)典籍中關於鯤鵬的記載,最早應該出自莊子的《逍遙遊》。文章的開篇,就描述了這種巨大無比的神鳥。「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幾千裡寬闊的背,若垂天之雲的羽翼,可見鯤鵬之壯闊宏大。而它們一旦飛起來,又是怎樣的景象和氣魄呢?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鵬鳥的翅膀拍擊海浪,能激蕩三千裡遠;向上盤旋飛翔能直衝九萬裡高空。長途飛行六個月才停下來。莊子在《逍遙遊》中,以鯤鵬開篇,氣勢磅礴,極為震撼人心。莊子筆下的鯤鵬,並不僅僅是鯤鵬,還是以鯤鵬,寄寓自己,暢想心中的逍遙。讀《逍遙遊》,我們可以領悟:偉岸壯闊的鯤鵬,並不是無緣無故就可以飛騰萬裡的,肩背再寬,羽翼再廣,沒有雄風,便難以振翼翱翔。想要騰躍九霄,展凌雲志向,也要靠抓住時機,乘勢而上,才能實現宏偉抱負。說到底,就是一個等風來的過程。

以鯤鵬翱翔觀人生百態,道理亦然。我們的人生,也是一個在等待風來,乘風起舞,逆風飛翔,到最後則可以完全放棄對風的依賴,完成生命主體高度的自由,完成靈魂復歸的過程。所謂的大逍遙,就是可以無所待,能夠超越人間的功利和欲望,達到此等逍遙自性的境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 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誰能夠做到絕對的無所待呢?若有人能洞察宇宙萬物的真相與本質,依靠著大自然的規律,掌握了天地間的陰氣、陽氣、風氣、雨氣、晦 氣、明氣這六氣的變化,從而利用這六氣,獲得無窮的生命力,長存不死,那麼他就是絕對的無所待了。掌握了無所待,就能成為至人、神人和聖人。

鯤鵬的逍遙遊,也便是莊子的逍遙遊。他告訴我們,諸多的道理:第一,你要有耐心,等待風來。風不來時,培養耐心,好好積蓄力量。而不是漫無目的,胡亂努力,做無用功;第二, 當風來時,你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記住,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機遇來時抓不住的話,錯過了,就是你最大的過錯。怎樣才能捕捉到機遇來臨的一刻呢?記住這句話:機遇,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第三, 人生有順境逆境,大風有順風逆風。當逆風來臨,正是考驗你心態、磨練你意志、增長你才幹的絕佳時機,你一定要有逆風飛揚的自信、底氣和本領。逆風飛揚,生命更加精彩多姿;第四, 當我們飛過高山大河,飛越九重雲霄,飛越藍天滄海,人生的歷練足夠多,你的本領便會足夠強。終有一天,量變會催生質變,你會豁然發現,沒有風,你也可以飛翔。

願此生為鯤鵬,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渴望飛翔的心靈。

願此生為鯤鵬,你的心能飛多高,你的羽翼、你的胸懷,就有多寬廣。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焦點

  • 莊子逍遙遊中的四大人生境界:等風來乘風起逆風飛翔和無所待!
    莊子在逍遙遊中為我們虛構了一個神奇無比的鯤鵬的形象。鯤鵬等風來、乘風起逆風行,到最後如果能夠取消對風的依賴,就能實現逍遙的境界。這深刻地揭示了一個人生的哲理,我們往往有所待,這個待,其實就是我們的欲望,但欲望既是讓你起飛的風,又是束縛你的靈魂的枷鎖,為了實現人生的大逍遙,我們必須放棄一些東西,因為用黃金打造的翅膀,註定無法飛翔。
  • 莊子《逍遙遊》的人生智慧啟示
    莊子《逍遙遊》作為《莊子》這本書的開篇,一直以來為人論道,廣為傳誦,它既有著鮮明的語言文學藝術特色,生動、活潑、豐富、立體,也充滿了思想思辨的智慧,同時其思想意境境界也高遠、飄渺、超然、自在,讓人充滿了遐思和期許。
  • 品讀《逍遙遊》,看莊子的人生境界
    同時湧現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如莊子。莊子者,蒙人也,名周。莊周曾經做過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是道家思想傑出的代表,有《莊子》一書,此書共33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逍遙遊》是其中最重要篇目,指出人生的最高境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 莊子《逍遙遊》解讀:人生到底能不能實現逍遙?
    莊子的三十三篇驚為天人的哲學著作,中心思想是人如何才能實現逍遙遊的問題。那麼,人到底如何才能實現逍遙呢?這要從莊子的經典之作《逍遙遊》開始講起。理解莊子的開篇之作逍遙遊,我們就能提綱挈領舉一反三,理解莊子的人生哲學了。
  • 北冥有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趣談莊子的逍遙遊
    這是《莊子》內篇開篇的第一篇文章逍遙遊的首段,幾乎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它展示了一種恢弘闊遠的氣勢,且挾帶一個廣闊無邊的意境。逍遙遊是悠閒自得、無拘無束暢遊自然和社會的意思。這也是莊子哲學思想和人生觀的一方面。這段古文的意思翻譯過來即為:北海有一條魚,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巨大,不知有幾千裡。變化成鳥,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不知幾千裡。振翅奮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雲朵。
  • 莊子的《逍遙遊》繼承了老子哪些思想
    《逍遙遊》是《莊子》一書中的第一篇,莊子的主要哲學思想都在其中。莊子在《逍遙遊》中,通過幾個故事或例子來說明他的哲學思想。莊子我們先看看其中的三個。《逍遙遊》中講,北方的海中有一隻大魚叫做鯤,它的身體長達幾千裡。它變化成鳥後叫做鵬。當大風吹動海面的時候,大鵬要飛向南方的大海。
  • 莊子的《逍遙遊》:我們是灰雀,還是鯤鵬?
    《逍遙遊》一文是《莊子》一書內篇中的第一篇,「逍遙」就是優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約束、自由自在地活動。其實在中學的課文中就摘錄了《逍遙遊》的第一部分,開篇第一句就是「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對此,應該很多人仍會覺得印象深刻。
  • 莊子在《逍遙遊》和《庖丁解牛》中,分別提出了哪「三個境界」?
    在《逍遙遊》中,莊子提出了「學鳩」「鯤鵬」「逍遙」三個境界;而在《庖丁解牛》中,莊子又提出了「全牛」「非牛」「無牛」三個境界。這幾個「境界」是什麼含義?有何關聯?今天我們就來重讀經典,講解一下莊子的所謂「三個境界」吧!
  • 莊子在《逍遙遊》裡告訴我們一種思維方式,胡瑋煒憑此功成名就
    《莊子》的意旨有多麼宏闊就不用我多說了,尤其是《逍遙遊》一篇,更是被古人誇出了花。那麼,《逍遙遊》究竟講了些啥?或者換句話說,《逍遙遊》對於我們這些庸俗小民來說,有什麼用?這麼問,似乎有些功利主義了,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用點功利主義的眼光看待經典文化,也未嘗不是好事。
  • 莊子《逍遙遊》從身體到心靈如何獲得自由
    她說:《逍遙遊》。莊子的《逍遙遊》從古至今有幾個人讀懂了,我不知道,不過從古至今逍遙二字到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莊子例來被世人認為是出世哲學,逍遙於塵世之外的。但這些其實都是對莊子的誤解,民國學者嚴復從進化論的角度解讀莊子,恰恰認為,莊子的學說其實都是科學的鼻祖。
  • 讀莊子《逍遙遊》3:大而無用?你的境界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繼續來讀莊子的《逍遙遊》。01惠子有次對莊子說:「魏王送給我一種大葫蘆的種子,我將它種下結出葫蘆,有五石容量那麼大。我拿大葫蘆去盛水,可它太不堅固了,承受不了水的壓力。我又把它剖開做成瓢,也太大了,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放得下。
  • 莊子:想要達到逍遙遊的境界,要做到——無己,無名,無功
    莊子所說的逍遙遊是什麼境界呢?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無所待以遊無窮。看透宇宙的大道,實現物質與精神上的相對自由。莊子在《逍遙遊》這一篇章裡面寫了三個篇段,第一個片段是書寫鯤鵬騰飛九萬裡,比較小鳥的無知,淺薄何為大何為小。
  • 《莊子逍遙遊》鯤鵬寓言中「大」「化」的寓意
    動物中,莊子對魚(相忘於江湖的快樂逍遙魚)和鳥(深諳不死之道的意怠智慧鳥)心儀無限、偏愛有加,將它們喻為自由與智慧的化身,作為理想人格追求。《莊子》的開篇《逍遙遊》即以耐人尋味的鯤鵬寓言對「逍遙遊」的哲理作了生動形象的表述,通過對鯤的「大」與「化」的表述,寄寓自己的理想人格追求。
  •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不妨讀讀莊子的「逍遙遊」,重新看待人生
    我們生如螻蟻,做一個普通人,安安穩穩,平安安安,好好享受當下的生活,不是很好嗎?如果我們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不妨讀讀莊子的「逍遙遊」,重新看待人生,重新認識「無用」和「有用」,回歸本心,也會豁然開朗。莊子告訴大家:人生有兩種幸福,一種是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一種是儘量享受自己擁有的。
  • 莊子:放下糾結,你才能逍遙
    於是他向莊子抱怨,莊子就對惠施說他不懂得怎麼用「大」,這樣的大葫蘆,要是放到江湖之中,那自然就不會擔心它太大而沒有用處了。這段嚴格意義上並不算故事的對話,通常被人理解成「同樣的東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樣。對待事物,要主動探尋規律,用善於發現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價值,從而更好地利用它。」這樣的通俗解讀,粗看很有道理,仔細想想卻未免流於膚淺。
  • 《莊子·逍遙遊》:看似荒誕無稽的言論,卻暗藏著超脫一切的智慧
    01《莊子·逍遙遊》:看似荒誕無稽的言論,卻暗藏著超脫一切的智慧先秦時期的莊子,一直都被稱為古代哲學的代表人物。可見《逍遙遊》並非直抒胸臆之作,那麼自然也就無法從字面上直接理解它的含義。而是需要通過對那些寓言故事進行理解,並且與現實相互對照,才能品出其中所蘊藏的言外之意。在這一篇中,莊子運用了大量的神話和寓言,以及自己與好友惠施的對話。
  • 從《逍遙遊》看莊子那自如而先進的自由人生的哲思
    莊子作為道家學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和道家創始人老子並稱為「老莊」,二者在道家思想哲學的構築上各有側重,老子是從宏大的宇宙的角度來構築,而莊子則更側重從個體精神來構建。在莊子的作品之中,無處不透露出對於個體精神的追求,尤其以《莊子·內篇》的首篇《逍遙遊》最具代表性。
  • 讀莊子《逍遙遊》:面對生活劫難,我們選擇努力抗爭還是順其自然
    如果,我們能從莊子的哲學中學到點東西,尤其是能理解「逍遙」,也許我們就能成為後者,坦然面對困難,勇於走出困境。「逍遙」是一種人與萬物和諧的狀態世界上最精華的人生哲學來中國,莊子哲學中的「逍遙」思想將成為解決人生精神苦難的最好鑰匙。
  • 莊子這一篇文字神採飛揚、神氣十足、使人有精神飛揚感
    這些神氣十足的說法,容易使人體會一種精神飛揚感,仿佛真的是把人從汙濁的現實中超拔出來,送向純淨的天空。但是「逍遙遊」的這種精神飛揚感,根源卻是否棄現實。這不是一般的否棄現實,而是一種極端的、絲毫不肯和解的否棄現實。《逍遙遊》篇的核心段落是對各種現實人物加以否定,這些現實人物都屬於「蜩與學鳩」(小蟲小鳥)象徵的小境界。
  • 莊子《逍遙遊》智慧的現代意義:超然物外,灑脫豁達
    「逍遙」的含義要想真正理解自由之美,首先必須從《逍遙遊》開始。因此,弄清「逍遙」一詞的含義尤為必要。從古至今,歷代文人賢士對「逍遙」一詞都有解釋:《莊子註疏》中,郭象註:「夫大小雖殊,而放於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分,逍遙一也,豈容勝負於其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