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權益類投資政策「扇動翅膀」資本市場能收集到多少暖風?

2021-01-05 中國經濟網

  張 歆

  險資權益類投資的分類監管政策使勁「扇動著翅膀」,資本市場能收集到多少「暖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防止保險資金運用投機化,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加強風險防控。對保險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設置差異化監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總資產的45%。

  實際上,該項會議內容是對4個月前銀保監會發布的政策的「升維」推動。今年7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內容包括根據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及風險狀況等指標,設置差異化的八檔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最高可到佔上季末總資產的45%。

  筆者認為,國務院常務會議對險資分類監管作出部署,重點在於對保險機構發揮資本市場重要機構投資者作用進行「頂層引導」,以及提升優質險企對於險資運用的自主決策空間,從而在提升險企發展質量的同時,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首先,「最高至45%」的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是對於風控表現優異險企的特別授權,為其加速成長提供更大空間和可能。

  目前,險企主要的資金運用渠道包括存款、債券等固收類投資以及權益類投資。由於存款和固收類投資更多的是依靠規模獲取收益,因此險企的個性化競爭賽道主要集中於權益類投資。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餘額為4.38萬億元,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22.57%,佔上一個季度末總資產(2019年年底)的21.3%,而彼時險企權益類投資的佔比上限為30%。也就是說,險企對於權益類投資權限的使用還是比較積極的。

  這種積極一方面是源於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實體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初心;另一方面,也在藉此實現差異化競爭,提升險企自身經營業績,以及其應對經濟周期波動的能力。

  其次,資本市場歡迎中長期資金,但必然需要對資金設定「質量門檻」。

  在供給非常充分的商品流通市場,只要是善意的資金,其進出的自由度通常較高,因為流通基本上是買賣雙方的權利兌現,並不會對市場中其他個體產生比較大的擾動。但是,金融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需要對進場資金的質量設限,質量的評價維度包括資金的風險承受能力、運作方式等。

  這是因為,一方面,資金的風險承受能力需要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具體板塊相匹配,這一點在散戶方面,體現為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中的不同層級對投資經驗和資金門檻的設置;對機構而言,雖然門檻不像散戶那樣直觀,但是差異化監管顯然明示了政策導向。另一方面,資金的運作期限等具體運作方式也需要適合資本市場。資金達到一定規模後,其行為與資本市場生態可能產生明顯的交互作用,並進而可能影響其他資金權利的實現。因此,監管部門一直強調的是推進中長期資金入市。

  保險資金先天具有長期性,且具有相對低風險下的相對高回報需求,與資本市場「氣質匹配」。因此,監管部門願意給予其中的風控「優等生」以更高的投資權限。

  第三,險資權益類投資比例上限提升,雖然並不等於「直接入市」增加,但是資本市場越來越有能力從中贏取更多「流量」。

  有部分觀點認為,險資對於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投入在整個險資運用餘額和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中均不突出,如今上限的提升,可能並不會產生明顯影響。筆者對此不敢苟同。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險資年內投資運用餘額20.85萬億元,較去年年底的18.53萬億元增長12.52%。其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2.75萬億元,較去年年底的2.44萬億元增長12.7%。截至10月末,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在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中的佔比為13.19%,較去年年底的13.17%小幅上升。此外,從一季度末的數據來看,股票、股基及混合型基金餘額在權益類投資餘額中的合計佔比略低於50%。

  從上述數據來看,險資好像對於A股投資的主動性略有不足,但實際並非如此。其一,險資大量的權益類投資可以跟隨企業登陸多層次資本市場,因為險資對於實體企業的投資可能潛伏於從孵化期到PRE-IPO之間的任何階段,這部分資金實際上為A股市場培育了優秀的擬上市、擬掛牌公司;其二,即便是暫時沒有入市的險資,其考察的投資方向中也必然包括多層次資本市場。而近年來不斷深化改革、提高質量的資本市場,自然有動力和能力吸引更多的險資進駐。

  筆者認為,監管部門通過分類監管賦予險資的雖然是投資的權利,但是鑑於險資服務實體經濟的核心職能、建設高質量資本市場的共同目標,鑑於險企自身的發展訴求,有能力的險企和險資將必然更好地行使權利,而主動變革、主動作為的資本市場有望收集到更多的政策「暖風」。

(責任編輯:蔣檸潞)

相關焦點

  • 險資權益類投資政策「扇動翅膀」 資本市場能收集到多少暖風?
    證券日報消息,險資權益類投資的分類監管政策使勁「扇動著翅膀」,資本市場能收集到多少「暖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防止保險資金運用投機化,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加強風險防控。
  • 險資權益投資比例最高可至45% 增量資金入市可期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此次國常會再提設置差異化監管比例,一方面是希望保險能夠通過加大權益投資為實體企業提供更多的長期發展資金;另一方面,希望鼓勵資本充足的大型保險公司增加權益類投資,進而提升經營業績。  險資權益投資比例的提升,無疑將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增量資金。
  • 提升投資能力 支持實體經濟險資運用再迎政策利好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及提高險資權益類資產投資監管比例「天花板」。  事實上,相關政策已經在業內落地。今年7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等指標,劃分了8個檔次的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其中最高可達保險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45%,以賦予保險公司更多投資自主權,為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提供更多長期資金。
  • 泰康保險:權益投資比例調整 有利於險資參與經濟新動能成長
    7月23日,在第257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泰康保險集團總裁兼營運長劉挺軍回答有關「險資權益投資差異化監管」問題時表示,隨著權益投資比例的放寬和政策調整,保險資金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經濟新動能成長和培養過程中,促進經濟高質量轉型和發展。
  • 險資前8月股票投資收益率超8% 遠超其他大類資產配置
    由於險資股票投資向來重倉配置金融地產股,而今年前8月金融地產股走勢稍弱,對險資投資收益有所拖累。儘管如此,在險資各大類資產配置中,股票投資收益最好。  近期多家險企看好A股投資價值,並稱將在四季度擇機加倉A股。比如,人保資產表示,我國經濟如預期持續改善,經濟復甦支撐A股維持相對景氣。愛心人壽資產管理部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下半年的權益市場仍然具有較好投資價值。
  • 給險資鬆綁,是一個充滿想像的黃金大門
    保險公司是國內資本市場第二大長期機構投資者,監管層給險資打開的門縫越來越大,卯足勁要給股市「輸血」。門縫是越開越大,險資卻一直扭扭捏捏不肯進場。那監管層為嘛還要一廂情願,不斷提高保險公司配置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上限呢?
  • ...險資權益類資產配置差異化監管,財務性投資行業限制取消 | 慧保...
    1.52萬億元,同比增6.3% 國常會:取消險資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 銀保監會差異化監管險資權益類資產配置,最高可達上季末總資產45% 誠泰財險收購幸福人壽30%股權獲批,成第一大股東 中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2%
  • 明年險企權益類投資預計增加3000億元
    明年險企權益類投資預計增加3000億元) 3000億元!多位險資人士向中國證券記者透露,明年險企會隨保費增加而同比例增加權益投資規模,預計明年全年險資權益類投資增加3000億元左右。
  • 去年險資權益類投資額同比增26.8% 今年有望再提升比例
    從險資投資來看,去年資金運用餘額為185271億元,同比增長12.9%。從投資結構來看,銀行存款的佔比較上一年度略有下降,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餘額同比增長26.8%,餘額佔比較上一年度增長了1.49個百分點。保額同比略有下降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保費收入突破4萬億元關口,達42645億元,同比增長12.17%。
  • 明年險企權益類投資預計增加3000億元 將優先配置股票資產_基金...
    明年險企權益類投資預計增加3000億元  3000億元!  多位險資人士向中國證券記者透露,明年險企會隨保費增加而同比例增加權益投資規模,預計明年全年險資權益類投資增加3000億元左右。  優先配置股票資產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擴大險資投資範圍和比例均出臺了相關文件,明年險資投資將會是從政策落地「嘗試期」到「明朗期」。
  • 中國資本市場前景廣闊 險資大有可為 ――專訪國壽資產總裁王軍輝
    從1990年到2020年,短短30年,中國資本市場從零開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前景廣闊,險資入市大有可為。」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實踐者和見證者,中國人壽(601628)集團首席投資官、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壽資產」)黨委書記、總裁王軍輝經常說這樣一句話。
  • 解析萬達光線等影視股業績前景/險資權益類資產配比創十個月新高|...
    點擊連結,查看深度圖文  基巖資本赴美IPO 成功上市的私募還有誰?  近日,首家赴美申請上市的中國私募機構基巖資本更新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基巖資本將擬募資金額提升至3000萬美元,計劃登陸紐交所。如果基巖資本能夠成功上市,將成為瑞威資管之外,私募基金境外上市的第二個案例。
  • 中保投資董事長任春生:當前是監管政策引導加大資本市場投資的絕佳...
    第五個要素是相關監管政策的調整,有利於引導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 當前是推出支持資本市場投資監管政策的絕佳窗口期。資本市場的逐步成熟激發了投資主體的能動意願,加上監管政策釋放的支持、引領信號,未來長期資金應以多種方式逐步增加資本市場投資,特別是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
  • 今年來險資舉牌20次!券商預計明年約8500億險資增量資金入市|股
    券商預計明年約8500億元險資增量資金入市(附股)升溫!2020年以來,險資在二級市場上掃貨、加倉。截至目前,險資舉牌次數已達20次,創近五年新高,涉及股票13隻。業內人士認為,在政策的支持下,預計2021年各險企同比例增加權益投資規模。
  • 百年人壽舉牌浙商銀行背後:險資入市兇猛,「野蠻人」捲土重來?
    險企舉牌熱潮又來了?事實上,活躍於二級市場的百年人壽並非個例,2019年下半年開始,險資舉牌的步伐逐步加快,到了2020年,險資布局權益市場的積極性到達了一個高峰。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險資舉牌次數已達20餘次,達到2017年來的最高值。
  • 險資運用穩中向好 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顯著提升
    負債久期長是保險資金的一大突出特點,而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工具實際期限往往為5年甚至更長,放寬險資投資銀行資本補充債券的限制,無疑有利於緩解險資所面臨的長期限信用債品種稀缺問題,改善其資產久期結構。更為重要的是,監管部門通過政策層面的「鬆綁」,引導保險資金支持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有利於作為服務小微企業主力軍的中小銀行及時補充「彈藥」,滿足實體經濟資金需求。
  • 市場引來新活水 險資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取消
    此次取消此項限制後,險資可在符合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條件下,綜合考慮償付能力、風險偏好、投資預算、資產負債等因素,運用自有資金和責任準備金依法依規自主選擇投資企業的行業範圍。眾所周知,股權投資具有長期性、抗經濟周期能力強等特點,與傳統投資資產的相關性弱,和保險資金期限長、追求長期收益的特點相一致。
  • 險資長期股權投資超2萬億 前10個月投資收益率5.4%
    愛心人壽資產管理部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取消股權投資行業限制後,保險行業未來會加大未上市權益類資產配置,全行業股權投資團隊將擴容,股權投資市場格局將出現分化。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長、泰康資產執行長段國聖表示,股權投資是保險資金運用的重要方式,取消股權投資行業限制有助於保險資金合理控制權益類資產風險,進而適度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在利率面臨長期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對穩定行業長期回報水平至關重要。權益資產長期收益表現一枝獨秀,但公開市場股票波動風險過大,超出組合風險承受能力。
  • 險資長期股權投資超2萬億元 今年前10個月投資收益率5.4%
    今年以來,險資長期股權投資規模穩定增長,投資收益率也大幅超越債券、銀行存款等固收類資產。《證券日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險資長期股權投資餘額為2.17萬億元,佔險資運用餘額的10.43%。
  • 把脈2020年權益市場投資 五大險企:尋覓長期買點靈活配置
    數據顯示,2019年五大上市險企淨利潤總額突破2700億元,同比增長超七成。分析人士指出,投資端收益向好是淨利潤大幅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五大險資2019年均增加了權益類資產的配置。對於2020年權益類投資的方向,五大險企多位高管人士表示,近期的市場波動為長期價值投資者創造了買點,將把握機遇,精選優質核心資產,並加大戰術資產配置的靈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