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120平方的房子出租,住到父親家:你們租房住,16萬過渡費算清

2020-12-19 騰訊網

兒子把自己房子出租,住到父親家:你們租房住,16萬過渡費算清

本期情感調解的主題是兒子有房不住搶父母房子

幾年前,家裡房子拆遷,一家人都得到了許多好處,當時的安置人口有父母親,父親的丈母娘,大兒子一家三口,按照每人50平方的安置房,總共得到了300平方的安置面積。

其中為了適應房源,父母親拿了一套100平方的房子,大兒子一家拿了套120平方的房子,還有80平方,這其中有丈母娘50平方的面積,大兒子30平方的面積。

在拆遷拿房時,丈母娘已經過世,屬於丈母娘的50方自然而然由父母繼承了,一家人也寫了份分家協議,協議內容是:「80平方的房子用來出租,租金按份額給父母親和大兒子,而父母的100平方規定要麼兩兄弟同時居住,要麼兩兄弟都不住!」

可沒想到,如今父母親竟落得個無房可住的地步,兒子把自己的120平方房子出租,住到父母100平方的房子裡,對父母說:「你們租房住,16萬過渡費算清!」事情究竟如何呢?

情感調解

老父親告訴調解員,他本來是有兩套房子的,先拆的是有大兒子一家戶口的這套,後來另一套也拆遷了,現在他們和小兒子都在租房子住,希望大兒子能把自己的100平方歸還給自己和小兒子一家住,另80平方還是按照協議上出租,租金由他和大兒子按照份額分。

經過一番溝通,調解員了解到,大兒子現在住在老父親的100平方房子裡,自己的120平方房子已經租出去了,租金自己拿著。

通過聯繫,大兒子來到了調解現場,在調解中,大兒子也給出了方案:「我可以從100平方的房子裡騰退,但是我要住進80平方的房子裡,我在裡面是有30平方份額的!」

「而且我騰退也至少要一個月的時間,因為80平方的房子是毛坯,我還要裝修。」

對於大兒子提出的方案,調解員進行了一番溝通和修正,最終定為:「大兒子從100平方的房子騰退,住到80平方的房子裡去,期限是一個月,若超出了一個月,那麼父母租房的租金由大兒子結算」。

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可隔日,大兒子就推翻了前日的話,調解員再次進行調解,大兒子卻表示還有筆16萬的過渡費和獎勵費父親沒有給他,而且他多次要求查看父母的進出帳,父親也斷然拒絕,讓他十分惱火。

更可恨的是父親先前明明答應他,會幫他接送孩子上學,可父親卻沒做到,因此他現在的訴求,一個是父親歸還這16萬的拆遷獎勵,另一個就按照分家協議上來,80平方出租,他住進100平方的房子裡,弟弟也可以住進來。

這麼一來,父母親仍是沒有地方居住,並且父親表示他已經給過大兒子過渡費了,每年都給,現在大兒子不承認,他也沒辦法。

大兒子表示:「你要是針對我,就起訴我,就算進去我也願意。」

調解到最後,因為大兒子始終不肯讓步,並且急匆匆離席而告終,不得已之下調解員建議父母親走起訴這條路徑,由於父母親都沒什麼文化,不懂法,調解員替父母聯繫了社區律師,將父母親的情況傳達,希望其代寫起訴狀,社區律師欣然同意。

調解員表示:「你們這個案子比較簡單,你放心,一旦你兒子被列入黑名單,他不得不騰房的,徵信受影響不是小事。」

情感點評

我覺得這個大兒子的算盤打得太精了,先不談錢的事,因為這16萬的過渡費,獎勵費,調解員事先聯繫過大兒子,讓他去村裡拉清單,但大兒子也沒拿出證據。

就說房子的事,自己的房子拿去出租,租金自己一人拿著,父母的房子自己住著,把父母擠到外面去住出租屋,雖然分家協議上是寫了父母的房子要住兩兄弟一起住,可是小兒子沒去住啊,小兒子租的房子住,那你這個大哥為什麼能一個人住父母100平方的房子?

說白了就是自私,想所有的好處都歸自己,真的是一點虧都不肯吃,第一個調解方案,讓大兒子搬去80平方的房子,父母和弟弟一家住100平方,我覺得這方案對大兒子是有利的,為什麼呢?

第一,大兒子一家獨佔父母房子多年,父母沒跟你算租金,第二,本該出租的80平方房子,現在給大兒子一家免費住,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還有,接送孩子上學,撫養孩子是自己的義務,有什麼理由讓父母替你照顧孩子?照不照顧,那要看父母的意願,跟父母算16萬的拆遷補償費,父母還要跟你算你這35年的撫養費呢,畢竟誰也不是喝西北風長大的,反正大兒子的言辭真的讓人挺生氣的。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找作者刪除)

——本文完

——關注我,溫暖相伴

相關焦點

  • 兒子把自己的房子出租,搬進父母房子裡住主臥:把房子過戶給孫女
    兒子把自己的房子出租,搬進父母房子裡住主臥:把房子過戶給孫女本期情感調解的主題是嫂子和小姑子的房產之爭父母生了一兒一女,兒子成家後先是提出跟父母調換房子住,住了兩年後,兒子又提出調換回來,並把自己的房子出租,自己一家三口搬進了父母房子中。
  • 民工這裡租房,條件提太多你很難租到房子住!
    一小時後,大姐去前街買菜,看到這個年青人真的在一條街上一家家地看掛著出租房子的牌子。此時太陽很曬人,大姐看他找房子又這麼認真,心裡想:他肯定是剛到溫州這邊來打工的人,自己還是幫他一下吧。此時旁邊樹底下,有幾個本地老阿姨坐在椅子上著聊天。大姐走上去問:你們家還有房子租嗎?前面有個年青人在找房子租。
  • 兒子沒房子,結婚起就跟父母住,晚年父子吵架:房賣了去租房子
    可兒子不同意,兒子現在退休了,已經沒有能力再買房子,他表示自己不要父親給的房子份額,他就要有套房子可以住,況且父親年事已高,如果把房子賣了,父親住哪兒去? 這時,兒子說話了:「房子的事情是這樣的,當初拆遷分到這裡的時候,規定是每人6個平方,我,我父母,我前妻,我兒子,五個人分了36平方,不夠住,當時拆遷指揮部有個號召,如果居住面積不夠
  • 鄭州本地同事,五套房子出租月入一萬這樣理財,對此大家怎麼看?
    我一個女同事快50歲了,家是鄭州本地的。前兩年鄭州拆遷,她家成了拆遷戶。分了100多萬現金,和6套房子,目前房子沒下來,每年家裡每個人不到兩萬的過渡費。她家裡三口人,有個剛大學畢業才參加工作的兒子。家裡面水電費,買菜,平時生活費等所有費用都是她一個人出。之前兒子上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也是她一個人出。老公賺的錢一分都不給她,也不拿出來作為全家的生活費用。看到這裡很多人都覺得她老公很摳門,是個十足的守財奴,不顧家。其實不是這樣,她老公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老公的工資都存起來了。
  • 我的第一間出租房只有兩百元,你們住過的最便宜的房子多少錢?
    我的第一間出租房只有兩百元,你們住過的最便宜的房子多少錢?越大的城市租房族越多,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會認可,不過雖然租房一族的人群住的房子都叫出租房,但是出租房和出租房之間也是有差距的,原因無非就是房子的裝修好壞還有面積大小,直接影響著房租的價格,導致有所區別!
  • 女兒24歲,大學畢業找父親要一套房子:家裡拆遷,70平方屬於我
    開學後,女子就搬回學校住了,約莫兩個多月後,女子回家裡拿換洗衣物,卻發現父親已經把房子的門鎖換了,她回不了家了。於是大學剩餘幾年的學費,都是女子的外公外婆以及小姨幫忙出的,生活費靠女子勤工儉學自己掙。女兒24歲,大學畢業找父親要一套房子:家裡拆遷,70平方屬於我。
  • 駐馬店關王廟鄉:村民鐵皮房子裡住了7年多!
    駐馬店關王廟鄉:村民鐵皮房子裡住了7年多鐵皮房冬天把人凍得想哭小區的一邊綠化帶的一側,幾間綠色鐵皮房子在烈日下閃著耀眼的光,屋外烈日曬得直流汗水,屋內空調開著才有涼意。「我們一家人在這裡住了7年,冬天冷得人要死,夏天全靠著空調度日,一個月就得500多元。」熊樓村民王某說,他家裡有8口人,只有兩個有本村戶口,90多歲的老母親是個退休教師,沒有自己的房子,拆遷後也跟著他,住在路邊鐵皮房子裡受罪。他抱怨說,當時讓籤協議搬遷的時候,說得很好,都有過渡費,都有房子住,可等到7年後分房子時,不是那回事:戶口不在本村的沒有房子!
  • 弟弟讓三個哥哥買個30平方的孤套給娘住,哥哥:房子寫侄子名字
    二十多年過去,老三的外孫要讀書,涉及到房子戶主是誰的問題,於是老三找到老小,想要老小籤個字,配合一下房子改名的問題,但這個字很難籤,兄弟們談了幾次都談不攏。弟弟讓三個哥哥買個30平方的孤套給娘住,哥哥:房子寫侄子名字。
  • 南寧一拆遷大戶分到16套安置房:住5套,11套出租
    12月22日上午,廣西全區自然資源系統培訓現場教學點掛牌儀式在南寧市良慶區房屋徵收補償和徵地拆遷中心舉行,標誌著南寧市被安置農民「有住、有租、有鋪、有保、有福利」,「現實生活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的徵地拆遷安置經驗,將通過設立「全區自然資源系統培訓現場教學點」得以進一步向全區推廣。
  • 租房故事丨滬漂七年,為了省錢我沒住過「正規」房子
    剛到上海時我在這邊並沒有朋友,我就住在上海南站旁邊幾十塊錢一晚的招待所裡,白天出去找房子和工作,晚上就回到滿是煙味的幾平米小房間睡一覺。招待所的老闆娘聽我要找房子,還可以把小房間以每月500元的價格租給我,我自己負責打掃衛生就行,我當時對上海租房市場還並不了解,覺得花這麼多錢還要住得這麼憋屈,就拒絕了她。
  • 深圳「富人區」的「窮人」,住1500萬的房子,拿4000的工資
    只要誰說,自己家住南山XX, 就會引來周圍羨慕的目光。「哇,這是富人區哦!」然後馬上腦補對方是富二代,家中非富則貴。如果說,房子買在「富人區」的人,工資有可能還沒你高,你敢信?01「富人區」的土著:拿4000元工資,住1500萬的房子麥苗是深圳土著,一家三口住在南山。
  • 「姐,你保管母親的工資卡,13萬拿出來分掉」「你住誰的房子」
    「姐,你保管母親的工資卡,13萬拿出來分掉」「你住誰的房子」 本期情感調解的主題是想要保管母親勞保卡的兒子 父母親生養了三個子女,兒子成家立業就一直在外工作,早些年父親還在世的時候,兒子花錢買進了父親的一套公房,父親過世後
  • 南陽百戶居民拆遷6年無法安置,過渡費拖欠,有老人在等待中去世
    「直到現在,還沒交房,我們只能在外邊租房。」蘇敏說,從拆遷開始,一家人就過上了「漂泊」生活。目前居住在城中村。「我們一家和房主一家都在這兒住,多少會有些寄人籬下的感覺。」蘇敏表示,早在2018年前後,曾經有一棟安置房交付,部分拆遷居民入住。但仍有一部分居民在外漂泊。
  • 北上廣深租房圖鑑:10平就能住,開門就是床
    小飛在B站上看到視頻《我在3平米的房間住了兩年……》後,深有同感,忍不住在視頻下發表評論:我的出租房是10平方的儲物間,沒有窗戶,伸手就能碰到天花板,分不清白天黑夜。年輕人開始意識到,有自己的房子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吃飯很是問題,買不到飯,沒有外賣,天天做飯非常麻煩。以後一定要自己買房子,離開北京。最大的感受就是逃離北上廣。我明明家裡(常州)買了120平的房子,卻在上海蝸居在6平、1800元/月的小房間裡,我圖啥。圖上海工資高?關鍵我工資也不高啊。
  • 幾個湖北人籤完租房合同就趕上疫情,房子一天沒讓住,錢能退嗎?
    坐標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興隆家園小區,張先生和幾個同事這幾天正為租房的事情頭疼不已。據張先生介紹,他們幾個都是在發電廠上班的湖北籍員工。在疫情開始之前他們在興隆家園小區看好了一所房子,並辦理了租賃手續。沒想到的是,緊接著疫情就來了,麻煩也隨之而來。張先生的一位工友表示,籤合同的時候房東也知道他們都是湖北人。
  • 北上廣深租房圖鑑:10平就能住 開門就是床
    疫情期間,城市裡租房的年輕人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在北上廣深租房的年輕人,都住在怎樣的房子裡?這幾個大城市又有什麼不同?本期研究中,DT君將帶你走近租房青年的蝸居困境。年輕人開始意識到,有自己的房子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吃飯很是問題,買不到飯,沒有外賣,天天做飯非常麻煩。以後一定要自己買房子,離開北京。最大的感受就是逃離北上廣。我明明家裡(常州)買了120平的房子,卻在上海蝸居在6平、1800元/月的小房間裡,我圖啥。圖上海工資高?
  • 租房「新條例」,明年「4種」房子不得對外出租,罰款或5位數起
    這就意味著,買到自己的第一套房之前,租房才是年輕人的主流選擇,並且搬家次數十分頻繁。網上還曾有過「搬過7次家才叫深圳人」的自嘲段子,這也證明了城市能級越高,租房時間越長。人民網是《人民日報》網上新聞平臺,作為央媒之一,近期針對「長租公寓暴雷」、「租房亂象」撰寫了系列文章,用一篇篇文章、實地採訪為租房市場發聲諫言,對租房群體表示關注。在一篇名為「《住房租賃條例》竭力保護承租者利益」的報導就指出,總計8章66條的租房「新條例」,被稱為是「史上最嚴」的租房規範性文件,全面覆蓋了包括出租、承租、租賃企業、經紀活動等租房領域。
  • 中介高價從房東手裡租房低價出租,結果租客不敢住了,想立刻搬走
    標題:中介高價從房東手裡租房低價出租,結果租客不敢住了,想立刻搬走現如今幾乎10個人裡面就有8個人租個房子,而那些租房子的人之所以會在租房之前,不停地看房子,比較房子,就是為了想用更低的價格租得稱心如意的房子。
  • 男子租房剛住一個月,房東卻將房子賣了,男子生氣向其索賠22萬!
    全文共970字,閱讀需2分鐘 導語:每個人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可以做萬全的準備,房子出租、售賣也是如此。有些業主就會將房子的出租的同時在中介售賣。這樣的方式很容易會引起糾紛,當房子出售時讓租客搬離,與租客之間是否能夠達到一致的協議是未知的。 據澎湃新聞報導,家住北京的李女士找到中介將房子售賣,與此同時還將房子了租給了三位租客。李女士沒有想到房子出售很順利,不到一個月與有意向的客戶籤訂了合同,於是提出讓租客儘快搬離,被要求賠償22萬元。
  • 上海;租房50年,房東要收回房子當婚房,租戶;房子是屬於我的
    #房產#由於房價的緣故,很多在外打工的人買不起房,所以只能選擇租房居住既然是租房就必須交房租,而且哪怕租的時間再長也只是一名租客,隨時都會有被房東掃地出門的風險。可是上海卻有這樣一戶租客,爺孫三輩人租房50年,房東想收回房子給兒子當婚房,沒想到竟然遭到拒絕了,並且堅稱房子屬於他們的。房子是出租給租客的,怎麼就變成租客的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