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關王廟鄉:村民鐵皮房子裡住了7年多
鐵皮房冬天把人凍得想哭
小區的一邊綠化帶的一側,幾間綠色鐵皮房子在烈日下閃著耀眼的光,屋外烈日曬得直流汗水,屋內空調開著才有涼意。 「我們一家人在這裡住了7年,冬天冷得人要死,夏天全靠著空調度日,一個月就得500多元。」熊樓村民王某說,他家裡有8口人,只有兩個有本村戶口,90多歲的老母親是個退休教師,沒有自己的房子,拆遷後也跟著他,住在路邊鐵皮房子裡受罪。
他抱怨說,當時讓籤協議搬遷的時候,說得很好,都有過渡費,都有房子住,可等到7年後分房子時,不是那回事:戶口不在本村的沒有房子!這樣,他一家只能分到80平方米的房子。即使這80平方的房子也讓他等了7年,如今仍然沒有到手。可想一下,原來未拆遷的時候,這麼多人住在原來1000多平方的房子裡還綽綽有餘,如今80平方叫8口人如何住?
看來,即使分了80平方的房子,這幾間綠皮房子他們還得繼續住下去,何時是個頭,只有天知道!
當問道:「你在這裡住著,明顯是違法建築,要是執法部門給你拆除了怎麼辦?」
他一下子顯得十分激動,脖子一梗,大聲說:「誰敢拆了,我就和誰拼命,反正那樣我也就沒有活路了!」
無家可歸的「農轉非」教師
王某的老母親一輩子育人無數,到老了卻沒有屬於自己的片瓦之地,只能隨著兒子住鐵皮房。這樣的例子在被拆遷戶中並不少見。
一位女教師從民辦轉成了公辦後,兩個孩子也隨著她把戶口轉到學校,但學校並能沒有能力解決住房,她們就一直住在農村原來的房子裡,這次拆遷統計時,幹部給她們說都有房子,讓她們在拆遷協議上簽了字,但準備分房時卻突然告知她們:沒有你們的房子!
這無異于晴天霹靂!從此,她們將面臨著無家可歸的境地:農村的房子被拆,農村學校拿來的房子?
類似於這些實際問題,沒有人過問,鄉政府只負責戶口在本村、享受村民待遇的村民,至於其他的,有什麼困難,和他們似乎無關!
鄉長稱村民漂泊多年鄉裡沒有責任
當初籤訂的拆遷協議上,承諾一年多的時間村民就可以回遷,為什麼7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村民還沒有能夠搬進新居呢?
2020年報8月6日,熊樓村所屬各村代表和鄉長李棟、主管司法的副書記李濤以及該村黨支部書記範長海,舉行了一場對話。
針對村民提出的問題,他們給予回答:新增人口依據2014年100號文件不分安置房;農轉非教師依據2014年100號文件和90號文件,不分安置房;戶口未遷出的未嫁女參與集體分配的給予分配,依據90號文件。
但當村民提出房子7年未交工,何時入住時?回覆:2020年8月底分房,拖延的責任在上面,不在下面鄉裡;
針對房租費年年違約的詢問,對方同樣把責任推到「上邊」:這個責任不在鄉裡,在上面,流程比較複雜;
此外,對於村民提出的安置房存在質量問題,回答說:通過政府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惠民工程建了7年多才堪堪完工,村民們為什麼會直指房屋質量存在嚴重問題呢?
我們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