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招聘一般分為春季招聘會和秋季招聘會,且秋季招聘會的質量比春季招聘會的質量好些,不少的大公司都會在這個時間段去到高校裡面進行招聘人才,而秋季招聘會基本是在每年九月、十月這兩個月舉行,其中還有個說法,便是「金九銀十」,即九月份屬於招聘黃金時期。不過,卻有不少的高校應屆畢業生不重視秋季招聘會,認為自己還有選擇的時間,不用急著找工作。
選擇社招可能找不到好的工作
這才開學,就要找工作,是不是太急了?這不還有春季招聘會呢,就算春季招聘會沒有合適自己的工作,還有社招在等著自己,完全不用慌,相信存在這樣心態的高校應屆畢業生不在少數,只是這種心態是不太可取的,我讀大四那年,也有不少的同學錯過秋招後,就想著在春招中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結果發現不合自己的心意,最後選擇了社招,跟著不少有經驗的人競爭崗位,找到一份非常不滿意的工作,但也無可奈何,而一些同學在校招中拿到了不錯的崗位。
這只是一個小的縮影,但也能看到校招與社招有著不小的區別。
校招與社招的區別之一:招聘對象不一樣
其實不是什麼公司都能夠進高校裡面進行招聘的,一般來說,高校都會對公司做出一些要求,比如說上市公司,或者是該公司有什麼樣的規模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到高校裡面進行招聘人才的公司,不會差到哪裡去。當然,進入高校招聘的公司也會因為學校性質以及學校的學科建設水平等情況而發生變化。
如進入到「985」、「211」、「雙一流」高校裡面招聘的公司跟普通本科裡面招聘的公司會有一定的區別,而進入一些專科院校招聘的公司跟進入普通本科招聘的公司也會有所區別,不得不說,存在一定的「歧視」行為,但事實上卻是真實存在的。從上面所說的,大家可以看到進入校招的招聘人才的企業不會差到那裡去,較為正規。
相對的,在社招的過程中還會存在上當受騙的行為。社招的招聘對象不像校招一樣局限於高校應屆畢業生,還包括了所有滿足其招聘條件的各種人才,這些人才可能是在社會上打拼了一段時間的,或者是」老油條「職場人士。這樣的話,高校應屆畢業生是沒有太大優勢的,沒有工作經驗會是一個門檻,一些公司繼續有經驗的人才來維護運營,對於高校應屆畢業生可能沒有那麼友好。
校招與社招的區別之二:校招崗位更接近公司核心崗位,薪資待遇也有所優待
比如說有些公司在校招中需要招聘計算機專業相關人才,來滿足公司對於人才的需求,那麼就會在校招中給出較為豐厚的薪資待遇,假如說某個」985「、」211「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來應聘,該公司給的是2W月薪,還會提供住房補貼、電話補貼等,甚至是提供檔案轉移等,那麼在社招中所招聘的人才,可能月薪會在8K左右,並且沒有太多的福利。
而且這類公司在社招中基本上只會放出基礎的運維崗位等,一般工資都在四五千這樣子,至於較為核心的崗位基本上都是在校招中去招錄的,一對比便能發現校招與社招的差別是真的不小。
校招與社招的區別之三:戰略目的不同
高校應屆畢業生可以說是一張白紙,公司在招錄的過程中,是為了培養這些被招錄的人成為公司的骨幹力量,在校招時,公司當然知道,高校應屆畢業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用了,需要進行培養、訓練,進而作為儲備人才,更深的戰略目的就是變成公司的」骨幹力量「了。
社招呢,更多的是讓有工作經驗的人在所需崗位工作,這種情況基本上是企業為了解決燃眉之急採取的措施,目的是解決近期內遇到的問題,有工作經驗的人當然可以直接接手這些棘手的問題,並且有效率的解決掉這些毛病,因此,可以說在戰略目的上有所不同。
總結
對於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而言,這才步入大四生活,一切似乎都太快了,一下子就要找工作,有些人還沒有反應過來,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理解,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緩衝,但也要明白,有些大四學生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去面對校招,建議那些還沒有做好準備的大四學生,要花點心思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應對校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