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網發布《湖北:關愛醫護人員有行動》稱,湖北落實關愛醫務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護士基本工資標準提高10%,為醫務人員提供工傷保險保障。
這是要給護士漲工資了嗎?不是,而是湖北「落實」關愛醫務人員工資福利待遇。看到了吧,是「落實待遇」,不是「漲工資」。既然是「落實」,也就是落實此前法律或政策規定的有關待遇,這與漲工資完全是兩個概念。由此聯想到中小學教師工資。
百家號-福建華圖5月16日發布資訊《比公務員高!人社部敲定2020年工資上漲,教師工資將優先保障上調》稱,日前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國務院已經下發2020年工資調整方案,其中涉及教師的是基本工資標準提高10%,屬於普調,涉及到每位老師。
教師普調工資10%,會讓所有教師的工資總收入有所增加。每位教師的基本工資受職稱級別(正高級、高級、中級、初級)影響而差異角度,即便基本工資標準提高10%,也依舊會存在差異。但是就普調本身看,這是好事。
綜合相關資料看,「基本工資標準提高10%」似乎是經常能看到的表述。比如,1985年有關部門制定的教師津貼就佔教師工資的10%左右。2007年9月中央政府門戶網站顯示,在基本工資基礎上,中小學教師都提高了10%,每個人都會享受這10%的待遇。
到了2015年1月19日,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中小學教師、醫院護士的基本工資標準提高10%。我們不知道10%為何會成為護士、教師基本工資普調的數據。不過,每次看到這一數據還是覺得中小學教師工資普調具有現實意義。
我們也關注義務教育教師基本工資對照表。我們從搜狐發布於2019年1月20日的資訊和發布於2019年4月9日的資訊中,看到義務教育教師基本工資對照表。比如,《2019執行的人社部機關事業單位、義務教育教師基本工資標準表》顯示如下對照表。
上述對照表顯示,義務教育教師中,最高崗位是一級,崗位工資是6665元;最高薪級65級,最高薪級工資是7989元。最低崗位是十三級,崗位工資1675元;最低薪級1級,最低薪級工資是288元。沒想到吧,最高和最低之差居然這麼大!
從上述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義務教育教師崗位工資最高與最低差,達到4990元,最高薪級工資最高與最低差,則為7701元。沒想到吧,最高和最低之差,居然這麼大!正高級教師就是中小學教師中的月工資「萬元戶」。
看到這裡,我們也許會想,入職中小學教師後,什麼時候才能努力爭取評上正高級職稱,拿上最高崗位工資?什麼時候自己的薪級工資也能晉升到正高級教師的薪級工資水平?什麼時候成為教師群體中的月工資「萬元戶」?
看完上述對照表中的數據,再想想各地中小學績效工資分配方式的多樣化、差異化,想想哪些人拿的績效工資最高,哪些人拿得績效工資最低,我們才能更加全面地理解「教師基本工資標準提高10%」的意義:普調消除不了工資差,但大家都受益。
在上述討論的基礎上,我們再思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的「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何時完全落實的問題,也就不再去想什麼時候教師工資會「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