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騎鈴木的GR150和en150-A,哪個更好呢

2021-01-08 虹之間i

以下就是小編「虹之間i」為大家講解的內容:兩款車都是鈴木血統,就像是一個媽生的兩兄弟一樣,在性能上是不會有太大的差異的。雖然GR150要比EN150晚「出道」不少,但它們從樣式上沒有太大的代差,都是圓燈經典街車造型。

從樣式上講,EN由於面市太早,大江南北具有大量的保有量,因而很難給人以新鮮感。不過,它的設計是非常經典的,沒有什麼明顯的敗筆和不足;反觀GR150,儘管是相對較新的車款,但它的設計鄉土化氣息稍濃一點。

在外形選擇上,最終還是根據自身的審美和身邊人的喜好來決定,畢竟騎車不可能完全是一個人的事情。如果不太在意外形,更看重質量和性能的話,那麼這兩款車的品質應該差距不大。相對而言,豪爵出廠的車型質量一致性要稍高一點,但輕騎鈴木的產品也不差,基本上兩款車都能滿足你的需求。

最後,要我建議的話,如果你選中了某款樣式,就不要糾結哪款質量更好,選你喜歡的就行,質量都是能保證的;如果你對樣式無所謂,更在意品質,那麼我建議你考察一下當地的經銷商,誰家服務好就選誰家的車。要知道,買車你可能就花幾個月時間,而用車則有可能長達幾年甚至好幾個幾年。售後的重要性有時候比新車還重要。以上就是小編「虹之間i」為大家講解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相關焦點

  • 輕騎鈴木GR150圓燈板和EN150-A,這兩款摩託哪個更值得入手?
    兩款車都是鈴木血統,就像是一個媽生的兩兄弟一樣,在性能上是不會有太大的差異的。產品質量也都不錯只能從基礎配置,綜合性能進行比較。 雖然GR150要比EN150晚「出道」不少,但它們從樣式上沒有太大的代差,都是圓燈經典街車造型。
  • 被譽為最正宗鈴木的輕騎鈴木,為何沒有豪爵鈴木發展的強大順利
    輕騎鈴木這家公司和輕騎摩託,就好像兄弟的關係,兩個廠家都帶有輕騎,但是輕騎鈴木是完全用鈴木的商標來銷售,而輕騎摩託是用自主的輕騎商標來銷售,本質上來說和鈴木沒有關係。,用來突出豪爵品牌,輕騎的發動機部分和豪爵鈴木的發動機基本上處於同一水平線,這又好比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一汽豐田生產的全部都是原版車型,比如說卡羅拉,榮放,而廣汽豐田生產的雷凌,威蘭達多多少少有改動。
  • 豪爵鈴木和輕騎鈴木的較量,同樣是鈴木摩託,它們有什麼不同
    豪爵鈴木和輕騎鈴木的比賽,和鈴木原動有什麼不同?摩託車作為國內農村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以方便快捷、簡單易學、經濟環境保護等諸多優勢取代了汽車,說起日本的摩託車,日本的摩託車在世界上很有名,本田、山葉、川崎、鈴木是世界級品牌。
  • 輕騎鈴木和豪爵鈴木有什麼不同?它更像是一個加工廠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最近總是有讀者問小編一個問題,同樣是鈴木摩託,輕騎鈴木和豪爵鈴木究竟有什麼不同,究竟誰才是真正的鈴木車?那麼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詳細的看看。一、從歷史背景來看。
  • 鈴木在國內最經典的摩託車,並非豪爵鈴木出品,而是輕騎鈴木
    在現在很多新摩友心目中,豪爵鈴木的產品是遍地開花,銷量也是遙遙領先,而另一家輕騎鈴木式微,似乎沒有什麼新產品。但是很多老車友都會知道,鈴木有一款經典老車「鈴木王GS125」卻是花落輕騎鈴木的,至今已經20多個年頭了,還在生產銷售。而當時齊名的還有「本田王CB125T」。
  • 輕騎鈴木將在摩博會上發布新車,這次「漢堡人」能來嗎
    輕騎鈴木的新品發布會也將選擇在這次的摩博會上與大家見面。近兩年來,輕騎鈴木憑藉UU/UY125這兩款高性價比的小踏板強勢入局,曝光率和知名度直線上升,同時鈴木摩託的進口大貿車型的業務也是歸屬輕騎鈴木的,因此它的新車動態也格外引人注目。
  • 工信部申報 輕騎鈴木GSX150F於今年上市
    2018年元月就有消息顯示,鈴木GIXXER SF150將會國產並於今年上市,4月15日工信部官網的第30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公示,濟南輕騎鈴木GSX150F已進行資料申報。源自鈴木GSX-R家族運動基因理念,使得濟南輕騎鈴木GSX150F在外觀設計上與其存在大量相似之處。相對單薄的車身在整流罩包裹下,顯得更加豐滿。濟南輕騎鈴木GSX150F實拍回顧請點擊下圖:車輛塗裝採用鈴木Moto GP賽車版花,更具較強的視覺衝擊力,尺寸為2055*800*1105mm,軸距1335mm。
  • 輕騎鈴木,讓復工復產「輕裝前行」
    輕騎鈴木產業園裡的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忙碌。  位於濟南市高新區的輕騎鈴木摩託車有限公司,是一家中日合資的輕騎摩託車生產企業,連續多年榮獲全國「外商投資先進企業」,企業總體實力、科技創新能力居於國內前列。當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企業積極行動、多措並舉,提前籌備防疫物資、提前開展線上學習、提前調整生產方案,充分做好市場分析預判,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科學有序開展。
  • 提車等一個月,輕騎鈴木7年大變成「網紅」
    綜合品質和價格看,優友125是一輛性價比非常高的車。同時,優友125還實現了返銷日本。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以做事嚴謹著稱的國家,對於產品質量的要求近乎苛刻,但優友125以其卓越的品質和優異的性能得到了日本市場及用戶的認可。」當日輕騎鈴木兩條生產線開足馬力,UU、UY、 UM等多個摩託車下線。
  • 輕騎鈴木踏板車佔優勢,豪爵2款150排量太子摩託車對比分析
    摩託車一直來就是和自行車一樣,一個代步工具。前20年,誰家有個鈴木AX100就牛得很,那時候,我聽說一輛五羊本田125黑條機,13000元左右時,只能感慨。像150cc125cc的通路摩託車,在合資車裡面,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輕騎鈴木(有人叫濟南鈴木,反正我也搞不清)相對來說在市場地認知度要高。
  • 錢江猛龍150和鈴木GR150,哪個牌子好?
    錢江猛龍150和鈴木GR150,哪個牌子好?如果題主單問這個問題的話其實很容易回答,肯定是濟南鈴木GR150牌子好,原因很簡單錢江它只是一個自主品牌,而濟南鈴木是合資品牌,只要對國內摩託車有所了解的摩友就會發現,理論上合資品牌的車型會好於自主品牌,所以GR150的牌子就會好於猛龍150。
  • 輕騎鈴木復工當天生產500餘輛摩託車
    2月17日下午,濟南輕騎鈴木摩託車有限公司資材部部長李玉霞介紹。當天下午,在完成車間,記者看到,兩條生產線正在全力運轉,一輛輛摩託車不斷下線。目前,輕騎鈴木按照60%的產能復工,日產量能達到600多輛。據悉,該車間共有230名工人,160餘人已上崗。
  • 印度「咖喱味太子」來了,輕騎鈴木GL150現身新車目錄,上市可期
    濟南輕騎鈴木一口氣推出UU/UY125、GIXXER 155系列之後,進度似乎放緩下來,上次發布新車還是「小海豚」新樂至。不過在新一期的機動車公示目錄中,我們終於發現了傳聞已久的,來自印度的「咖喱味太子」Intruder「入侵者」,看來這次是真的距上市不遠了。
  • 超脫經典的駕馭體驗​——輕騎鈴木悍道150騎行報告
    接上篇:《經典實用太子車型的新時代回歸——輕騎鈴木悍道150初接觸》悍道150作為一款輕騎鈴木探尋造車初心,向鈴木經典致敬的產物,它所需要達成的目標,絕不僅僅只是產品外觀的回歸,更重要的則是用符合時尚潮流的設計語言與現代技術,將鈴木小太子家族的血脈進行再延續,用更加澎湃的動力輸出,更富質感的駕控感受,來彰顯鈴木產品不斷自我超越品牌文化
  • 鈴木GZ150的後繼車型輕騎鈴木酷道GL155巡航車全方面升級再更新
    摩託資訊那麼多,聽聽歐耶怎麼說評論|熱點|學院|問答在今年摩博會上,輕騎鈴木發布了一款小排量巡航車型GL155,俗稱酷道,隸屬於鈴木的INTRUDER系列。還不如直接把豪爵鈴木悅酷GZ150的外觀原封照搬,然後裝上新發動機接著用。白瞎了浪費了這麼好的鈴木新款發動機。極客颯跑車和街車也是很醜很醜。
  • 2020摩博會直擊|重返摩博會,輕騎鈴木給我們帶來這些亮眼新車
    ▲輕騎鈴木展位此次第十八屆國際摩託車博覽會上,輕騎鈴木的展位整體設計以一艘大船為造型。據介紹,大船取名「進取號」,寓意著輕騎鈴木在波濤洶湧的摩託市場上再次「乘風波浪,揚帆遠航」,體現出輕騎鈴木貫徹新發展理念。
  • 2020重慶摩博會輕騎鈴木哪幾款車最有可能展出
    近兩年動作頻繁陸續引進DL1050,DL650的輕騎鈴木也將重回展會,並將於展會期間發布新車。早前國內早已報導,輕騎鈴木即將引進SUZUKI中量級街車SV650進入國內,因此很大概率會在展會期間公布SV650/SV650X的價格,而早有報導的太子車GL150也極有可能亮相。
  • 濟南輕騎鈴木 酷道155
    鈴木最便宜的太子巡航車,濟南輕騎鈴木 酷道155,坐姿比旅行車還舒服,車行距離肯定幹不過旅行車,這款車畢竟只有11升的油箱,不過按照百公裡2.5個油計算,跑三四百公裡的小長途 妥妥的。城市通勤 ,閃光耀眼。
  • 輕騎鈴木UY125低調發布,售價9980元,還有GIXXER街車版同臺亮相
    輕騎鈴木今天在北京開新品發布會了,相信沒幾個車友知道吧,而其中就有大家關注度非常高的UY125(優友UU125同平臺運動款),並且一直期待的GIXXER 155街車版也同場出現,完成了國內首次公開秀,只不過輕騎鈴木低調的有些過分吧。不過還好有咱們熱心的路邊社傳回來的現場報導。
  • 帶著三款車回歸摩展,輕騎鈴木這是要搞事情啊
    以公升級進口大排量摩託DL1050為代表,11年來重回重慶摩展的輕騎鈴木帶著11個系列的22款車型高調亮相。豪華級的展臺布局搭配巡航車酷道GL150和悍道QS150-6,在踏板界風生水起的輕騎鈴木,其產品線布局和未來野心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