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極拳文化聖地:河南溫縣陳家溝

2021-01-03 圖報

來過河南溫縣陳家溝的朋友,或許會有這樣的一個印象或感悟。

那就是:從來沒有哪一個小山村,能夠像陳家溝這樣,那麼熱愛太極拳,全村三千多老小,對太極拳的喜愛,已經達到痴迷的程度。

更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這樣一個名不見經轉的小山村裡,竟然會有那麼多外國人,和本國的遊客,因為太極拳這一項運動,而不遠千裡萬裡,來到這裡。

他們就像是朝聖者一樣,因為太極拳,而奔向了河南溫縣的陳家溝。

於是在太極拳這個圈子裡面,漸漸就流行了這樣一種說法。

說:河南溫縣的陳家溝,雖然不一定是中國太極拳的發源地,但一定是太極拳文化的聖地。

我對這句話,深表認同。

關於這種現象,我也簡單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和理解。

01一:陳家溝的太極拳文化,究竟有多濃鬱?

上面,我們講到:從來沒有哪個村子有陳家溝這樣,如此熱愛太極拳運動,也沒有哪個村子,像陳家溝這樣,富有濃鬱的太極拳文化。

那麼問題來了,陳家溝的太極拳文化究竟有多濃鬱呢?

我舉兩個例子,或許就可以窺見一斑了。

陳家溝,雖然位於河南省焦作的清風嶺中段,但是,村子裡老老少少,基本人人都會打太極拳。

曾有人戲稱:陳家溝人,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人人手上都有功夫,人人都會露兩手。

許多陳家溝的孩子,一放學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寫作業,而是先打一套拳,再幹其它事情!

更加令人稱奇的是,陳家溝遍地都是武校和武館,其太極拳產業,現已成為當地支柱性產業。

以陳家溝為核心,紮根在全國各地的太極拳館,多達4000餘家,這在全國,絕對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情。

02二:以太極拳為紐帶,讓陳家溝成為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

在中國農村待過的朋友過去都知道,一般情況下,大多數農村都是以種植業或者是養殖業為主,產業結構比較單一,利潤率相對來說,也比較低。

所以,前些年,全國在大力提倡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提倡一村一品。

而陳家溝,正符合這一趨勢。

我認為陳家溝完全可以以太極拳為紐帶,來促進當地旅遊產業的發展。

從這些年的實踐來看,陳家溝也正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所以,將河南溫縣陳家溝,看作是太極拳文化的聖地,完全有必要,甚至應該大力去提倡。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河南溫縣的陳家溝,不僅能成為中國太極拳文化聖地,甚至有可能,會成為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

今日話題:你認為陳家溝,未來是否有可能,因為太極拳,而成為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百家號:圖報,更多旅遊地理見聞,歡迎關注我!

#我為太極拳打Call#

相關焦點

  • (大「像」中原)(2)太極之鄉——河南陳家溝
    新華社照片,溫縣(河南),2020年12月21日太極之鄉——河南陳家溝學員們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的一個家庭拳館內練拳(無人機照片,12月14日攝)。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成為我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的項目。太極拳是基於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徵的傳統體育實踐。
  • 陳家溝在全國已布局4000餘家拳館
    今年,陳家溝國際太極拳交流中心的精彩賽事不斷,千名高手角逐的「王廷杯」公開賽剛落幕,百支代表隊爭霸的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又登場;溫縣趙堡鎮陳家溝村,武校和家庭武館裡,頗具氣勢的習拳隊伍和國內國外的眾多學員拳姿行雲流水……不負「朝陽產業」美譽,溫縣陳家溝太極拳產業現已成為當地支柱性產業
  • (大「像」中原)太極之鄉——河南陳家溝
    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成為我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的項目。 太極拳是基於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徵的傳統體育實踐。
  • 頂流「太極」和「騎在大象背上」的陳家溝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學樺 孫 勇 張海燕「Congratulations tochina」,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主持人奧利維婭·格蘭奇女士,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敲響了手中的木槌,中國太極拳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武術史上有名的「偷師」,就發生在河南,中原「太極第一村」
    直到2020年末,直到中國「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我才知道原來當年的《太極宗師》是有一段真實的歷史背景,吳京主演的楊昱乾並非虛構人物,具有傳奇色彩的「陳家堡」也非是編劇構造。楊昱乾的原型就是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陳家堡」就今河南焦作陳家溝,楊露禪看拳偷學的地方就是在這裡發生的。
  • 文化十分丨傳太極之韻 展文化之美 ——陳家溝
    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太行之南,邙山腳下,雄渾的黃河與清秀的洛水交匯處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極陰陽圖,在這裡有一個神奇的村落——溫縣陳家溝,它孕育了中華傳統文化「太極拳」。作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太極拳已風靡全球,全世界習練者超三億之多。
  • 太極拳成功申遺:從陳家溝到全世界
    2005年,中國武術協會授予焦作市「太極聖地」稱號;2006年,國務院公布陳式太極拳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武術協會先後命名溫縣為「中國太極拳發源地」「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
  • 河南這座祠堂 有罕見的太極拳實戰秘籍 是全球太極拳習練者朝聖地
    河南溫縣陳家溝,南臨黃河,北依太行,是聞名中外的太極拳發源地。自17世紀中葉,陳王廷創編太極拳以來,陳家溝英才輩出、大師雲集,不僅成為當之無愧的武林聖地,還是一處生態休閒遊的理想之地,每年都吸引著眾多太極拳愛好者前來拜師學藝、參觀旅遊。
  • 「中國太極第一村」陳家溝 盛大慶典驚豔世界!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在線會議上傳來消息:太極拳被正式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對河南省焦作市來說,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好消息。被譽為「中國太極第一村」的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南臨黃河,北依太行,聞名中外的太極拳就誕生於此。
  • 太極拳人物
    青年時代曾習練吳氏、楊氏太極拳,為探求太極之奧妙,兩次專程赴陳家溝考察研究陳式太極拳。1963年,核定陳家溝古本《陳氏太極拳圖說》,編著《中國國術太極拳教材》,其在教材自序中寫道:「太極拳之盛行於國內者,有楊家、吳家、郝家。而吳家之太極,出於楊家;郝家之太極,出自武家;而楊家與武家之太極,皆由河南溫縣陳家溝所傳授,故陳家溝實為近代太極拳之發源地。」
  • 馬雲、李連杰擺擂,太極推手在焦作溫縣「功守道大戰」
    那麼,在太極發源地溫縣,馬雲、李連杰究竟想做什麼,又能為這裡帶來什麼?請看大河報·大河財立方現場報導。丨太極推手在溫縣開打了,馬雲、李連杰擺擂李連杰昨日(9月16日)出現在鄭州建業電影小鎮,今兒就出現在了太極聖地溫縣陳家溝。李連杰為何要來陳家溝?
  • 中國太極拳申遺成功 400架無人機共舞讓太極美出天際!
    央廣網焦作12月20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張浩)2020年12月17日,中國太極拳正式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河南省第一個牽頭申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此次申遺在河南、在焦作溫縣受到廣泛關注。
  • 德國夫妻專門來中國學習:這是中國送給世界的...
    太極拳文化研究學者、河南省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副組長、溫縣政協副主席嚴雙軍說道。 到清末民國初年,國內太極拳高手輩出,湧現出陳鑫、陳照丕等大家,太極拳在國內外風光無限、盛極一時。但這一切,都在一場變故後發生改變,甚至一度到了這個太極聖地竟然多年無人練拳的境地。 1941年,河南遭遇前所未見的旱災和蝗災,陳家溝未能倖免,而與之同時存在戰爭也讓民不聊生。
  • 中國太極!
    中國太極!、新華網、河南日報客戶端、央視新聞、新華每日電訊等線上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17日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太極拳門戶之爭:陳家溝溯源 一種以姓氏命名的功夫帶來百年迷霧
    是傳說中的張三丰所創,還是陳家溝陳王廷所創?還是另有其人?因為歷史久遠,所存資料有限,給考證帶來了一些困難。太極拳進社區,廣為流傳特別是武俠小說的泛濫與誤導,使太極拳的發展歷史更像一團迷霧。後來的名家崛起,百家爭鳴,太極拳也開枝散葉,發展楊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等等,甚至到了當代,一些所謂的大師,也模仿古人,湧現出了雷公太極、混元太極等等。
  • 中國太極拳博物館 造型奇特創兩項全國第一 成必打卡網紅旅遊地!
    對於太極拳愛好者來說,河南溫縣陳家溝是一個神秘又神聖的地方,自17世紀中葉,陳家溝第九世陳王廷創編太極拳以來,這裡大師雲集、英才輩出,孕育了數不勝數的傳奇名人故事。來到陳家溝,有四個景點是一定不能錯過的:祖祠、東溝、楊露禪學拳處和中國太極拳博物館。
  • 中國太極拳,申遺成功,帶火了一個河南小村莊
    尤其是太極拳愛好者,更是奔走相告,全國上下,歡慶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與此同時,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還帶火了一個河南小村莊。這個小村莊,在過去,其實並不知名,只是在太極拳愛好者中間,相對來說,有一定的知名度。因為這裡就是陳氏太極拳的發源地——河南溫縣陳家溝村。
  • 河南「太極拳創拳地」 景色優美氣場強大 據說在此練拳容易出功夫
    」河南溫縣陳家溝是一個神秘又神聖的地方,自17世紀中葉,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創編太極拳以來,這裡大師雲集、英才輩出,孕育了數不勝數的傳奇名人故事。  有著中原「太極第一村」之稱的陳家溝村,位於溫縣城東5公裡處,古村南臨黃河,北依太行,原名常陽村。
  • 《河南日報》聚「焦」!「太極第一村」顯魅力,古村落走向大世界!
    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眼中,焦作溫縣陳家溝,這個豫北普通鄉村充滿了魅力。作為黃河文化符號之一,太極拳將其對中國傳統哲學樸素深刻的理解融入拳法,蘊含了中華民族對搏擊之道的獨特表達,成為中國武術亮眼獨特的存在。
  • 從陳家溝到全世界,用太極拳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 2017年,世界百城千萬人太極拳展演活動從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點燃」,國內外600多個城市共1000多萬人參與其中。▶ 2019年,「一帶一路」太極行活動從陳家溝邁開「武」步,隨後國內200個城市和國外36個城市的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繹太極拳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