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學生考研進入清華,依然感覺自卑,如何克服?需要做這4點!

2020-12-18 騰訊網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本科二本,考上了清華研究生,其實已經取得了大多數同齡人很難企及的成績。考研清華難度很大,即便是相對好考一點的理科、工科類研究生,即便是比較冷門的專業,二本考生能考研進入清華,也是屈指可數的。

根據我的了解,二本考生能考研進入清華的人,每年最多幾十個人,只佔清華每年研究生招生總數的1%左右,相對於龐大的考研群體而言,這簡直就是鳳毛菱角的存在,可以說,創造了個人的奇蹟,是一個值得自豪的成績,相當了不起。

但是,進入清華後,依然感到自卑,其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謂自卑,是因為總覺得不如別人,尤其是不如周圍的人,感覺自己在所處的群體中「很差」,並由此產生持續的不適心理。

從二本進入了清華讀研,相對於以前的本科同學這個群體,自然是很優秀的了,但進入清華研究生這個群體,眼見周圍同學幾乎都是985、211的本科背景,有些人甚至本科本來就出身於北大清華等頂尖名校,自己一個二本背景,確實有些拿不出手,要說在這個群體裡感覺自己「很差」,這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這種「很差」的感覺,不僅僅體現在表面的本科背景的差異,更大的差異來自於實際的能力層面,包括學習能力層面和科研能力層面。

不能否認,清華研究生中那些來自名校本科背景的同學,在學生能力上相對於二本學生是有一定優勢的,人家腦子可能就是轉得快一些,領悟力強一些,更容易學好學精;至於科研能力,由於讀研往往是需要做課題的,但在科研經歷及科研能力方面,名校本科背景的同學可能已經參與過一些課題,具備了一定基礎,甚至已經做出了一些成績,發表過論文,而二本背景的同學,在這個領域很可能還是零——即便不是零,差距可能也是很明顯的。

比較之下,自己似乎百無一用,什麼都趕不上周圍的同學,會感覺很不舒服,自然難免產生自卑心理。可以說,大多數普通本科背景的同學,考研進入名校(不僅限於北大清華)後,都會面臨類似的心理困境,需要一個自我建設的心路歷程。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並進行良好的心理建設呢?

我的看法是,至少需要做到如下4點:

1、承認現實。無論你是否承認,二本背景的考生進入清華讀研,大概率屬於清華研究生這個群體中墊底的存在,這一點不但在清華,在北大、復旦、上海交大等很多985名校中都是適用的。沒辦法,本科四年,不同的環境,會拉開不小的差距,而這種差距對於研究生而言,就是起點的差距,這是實際存在的,無法抹殺,因而,從心裡承認這種現實,是進行自我心理建設的起點。

2、儘量減少比較。和優秀的同學在一起,難免有壓力,尤其是在差距較大的情況下。自卑心理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反覆比較中不斷對自我進行否定。自卑的人,往往太過在意外界對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結果會讓自己變得非常敏感,外界稍有涉及自己的事情,就會觸動自己敏感的神經,這樣會讓自己很累,也很容易和周圍的人發生衝突。

承認現實,承認自己在有些方面不如周圍的人,儘量減少比較,尤其是不能拿對方的長處和優勢來比較自己的短處,把自己比較得一無是處,那就很糟糕了。

3、換一個視角看待周圍。想想,自己一個二本學生,進入了頂尖的清華讀研,周圍都是很優秀的老師和同學,有些同學甚至是當年高考中的狀元級別的大神,這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這是一個多麼好的學習環境,是一個多麼難得的向優秀的人學習的機會啊,一般人根本沒有機會接觸那些優秀的人,而現在,這些人就在自己周圍,隨時可以請教、交流。

不是去比較,而是抱著學習進步的心態,去與周圍的老師、同學打交道,你的世界將會大不相同。

4、全力以赴,迎頭趕上。在這樣優良的環境裡,全力以赴去學習,去追趕,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多關注自身,儘快進步和成長,只要自己逐漸變得優秀了,自信心自然逐步增強,困擾今天的自己的自卑之心,自然會逐漸消失。

相關焦點

  • 一個普通二本的學生考研清華北大到底有多難?
    很多學生都有名校情結,高中時沒能努力考取清華北大,只上了一個普通二本學校,大學時想努力一把,考研清華北大,有希望嗎?到底有多難?但我只聽說過兩個人,一個是藝術生,一個在考研機構工作三年。藝術生其他課我不清楚,只知道英語九十多;參加工作的人最有參考價值,他天天聽考研課,為老師和考生服務的,很多知識就算不去背也記住了。考清華北大,數學和英語需要特別強,需要接近滿分,政治至少要七十以上,專業課就是需要看什麼專業了。如果你是剛上大學不久,考上機率比較大,畢竟可以複習三年;如果不是就還是放棄吧!
  • 難道考研上清華,才能讓二本學歷「洗白」嗎?刻意彌補不是好辦法
    至少孩子能夠上一個全日制本科的學校通過高考這個獨木橋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隨著現在就業的形勢來看,普通的二本學歷已經沒有什麼優勢了,有人就提出了問題:難道必須考研上清華這種名校,才能讓自己的普通二本學歷洗白嗎?因為隨著本科生越來越多,很多人都覺得如果本科學歷偏低的話出去找工作也會受到歧視。
  • 普通二本專業的學生考研211需要付出多大努力?這4個建議請收好
    寫在前面,一旦決定了要考研的同學,就不要在乎自己原來的院校是三本、二本還是重點大學甚至更好,在考研這條需要刻苦努力的道理上,大家都為著同一個目標所行動。也許出身重點大學能讓考研有所優勢,但沒有人是可以輕易不用努力就可以考研成功的!希望每位學子都能用自己的辛勤來換取這份成功!
  • 大三,新聞學,二本學校的學生。現在剛開學,感覺迷茫,平時課不多...
    X 大三,新聞學,二本學校的學生現在剛開學,感覺迷茫,平時課不多,準備教師資格證考試,六級,但我同時也想準備考研和找個單位實習,如果說有這麼多事要準備並且做,會不會讓自己壓力大?一般來說 新聞學大三學生應該做些什麼呢?
  • 她是二本師範生,成功跨考清華研究生,為什麼要考研她說了三點
    當然不是,好在還有考研這條路可以實現逆襲,只是很多人卻在高考進入大學以後開始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就是比好學校的學生差,害怕或者在意別人對於自己目標定得太大而產生的嘲笑,又或者是自暴自棄,原因種種,最後也只是混過了大學生涯。但是也有人能夠在嘲笑聲中不斷堅持,在大學裡不放棄努力,敢於擁有夢想,通過考研實現了人生的逆襲,劉曉豔就是這樣一個人。
  • 為什麼很多高考考了普通本科,考研卻能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
    為什麼很多高考考了普通本科,考研卻能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事情,有的學生高考只勉強考上了普通二本或者是三本院校,可是,在考研的時候卻是一鳴驚人,直接逆襲考上了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跨越呢?
  • 作為一個二本學生,考研考中山大學有希望嗎?最關鍵的是什麼?
    作為一個二本學生,考研考中山大學有希望嗎?最關鍵的是什麼?談到普通二本學生考研985也並非高不可攀,關鍵在於專業的選擇。根據考研的實際情況看,同一所985學校,不同專業考研的難度差異可以很大,熱門而且學科實力很強的專業,考研難度往往很大,因為門檻高、競爭大;而相對比較冷門的專業往往難度不大,有時候甚至剛剛上了國家線就能進複試,甚至到最後被錄取。這個思路也適合對於中山大學考研的難度分析及判斷。中山大學作為南方第一名校,在珠三角一帶的影響力很大。在兩廣人的眼中,除了北大清華,就是中山大學最得認可了。
  • 普通二本學生如何選擇?考研?考公?直接就業?名師給你幾點建議
    今年的考研初試成績已經公布,很多同學都已經忙著在準備複試了。現在,選擇考研的大學生是越來越多了,特別是一到大三,同學們就都要開始考慮畢業後幹嘛了,是考研,繼續深造,還是直接就業,亦或者是去參加現在很火的公務員考試。其實,對於普通二本學生來說,對這個問題應該是格外糾結。
  • 383分二本考生夢斷清華研究生
    今年的考研學生不一般,熬過了冰天雪地、不同尋常的一月,終於盼來了萬象皆春、群芳競發的四月。在這個放榜的日子裡,清華大學等自劃線學校和國家線學校相繼公布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2020年碩士研究生考試分數線。但正是因為384分的劃線成績,一位來自福建的二本院校二戰考生卻因為一分之差,悲催的夢斷清華法碩研究生。
  • 建議限制二本及以下學生考研?這是認真的嗎?
    不知道有沒有小可愛見到有人說:建議國家出臺相關的政策,限制二本以及以下學生考研究生! 看到這裡,小科醬不禁楞了一下:現在教育這麼不公平嗎?本科院校是二本及以下的學生就不能進行自我提升嗎?
  • 對二本學生來說,考研、考公務員意味著什麼
    這可能已經是比考大學還要重要的問題。 我們今年出版了黃燈《我的二本學生》,黃燈老師在廣州某二本院校任教十餘年,對多達數千位學生都有長期觀察,乃至跟蹤走訪,書裡還有近100名學生現身說法,黃燈以此向讀者描摹了一群年輕人的生活剪影、磨礪與辛酸。
  • 考研複試中,被刷下來的多半是二本學生,原來輸在了這兩方面
    通過考研有一定的難度,考研除了初試還有複試,一些學生成功通過了初試,然而在複試環節卻不幸被刷下來。據一項數據顯示,在考研的複試環節中,被刷下來的考生多半是二本學生,筆者簡單分析了一下,多半二本學生通不過考研複試,多半是這兩方面原因。
  • 二本考研生頻頻被刷,多半因為這些原因,過來人的血淚教訓
    面對這樣對學歷有著高要求的社會而言,很多學生已經開始不滿足自己本身的學歷了,像是一些二本的學生,在畢業之後很多都會選擇考研的這條路。 而在考研的這條道路上,其實競爭是非常的激烈的,像是一些二本的學生在考研的時候,多數都是被刷下來,很多二本的考研生為此感到了一種被歧視的感覺。
  • 二本逆襲清華?考研這樣選擇學校,上岸的機率提升100%!
    ——二本逆襲清華?考研這樣選學校,上岸機率提升100%!剛準備考研時非985、211不考慮,複習一段時間後省重點好像也不錯,報名前普通一本好像也還可以,考完以後跪求有學上就行。很多人都感覺在備考的過程中非常煎熬和痛苦,沒有任何動力,於是就開始否定自己不行。
  • 從「雙非」考研進入985大學,學生才明白,什麼是名校光環
    對於雙非高校學生來說,只有通過讀研才能實現名校夢。考研考生中有一部分學生來自雙非高校,他們選擇考研,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彌補高考中的遺憾,進入名校讀書,從而實現自己的名校夢。小麗是二本院校的畢業生,她高考時發揮失常,最後被一所二本院校錄取。讀大學期間,小麗很不甘心,她心想:既然讀不成名校本科,那就讀名校研究生吧!於是小麗在很早就做好了考研的準備。
  • 沉默的二本學生,才是基數最大的打工人
    他們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開始,就被無情地告知就業困難,但只有等到真正被丟到勞動力市場後,才真切體會到這種壓力的殘酷與沉重。就業壓力,很多時候並不單單指向有沒有企業願意和自己籤署三方協議,而是更進一步,作為一個二本學生,他們能不能找到一份讓自己感覺有尊嚴,也讓父母覺得「過得去」的工作。
  • 百萬考研學生背後的考研邏輯!
    而如今,感覺研究生已經不是一個學歷而是一種職業。就像某些單位最低門檻就是研究生,那麼我想要進入這個單位上班就必須去考研,考研貌似已經變成一個找到好工作的硬性指標。如果想知道考研對就業有沒有幫助,首先我們要知道的就是研究生的形式都有哪些?
  • 二本大學的學生,「考研」和「考公」哪個好?過來人的建議你需知
    對未來的不確定讓他們站在即將畢業的路口徘徊不定,「考研」、「考公務員」在耳邊不停迴蕩。本科學校的水平和自身能力的儲備,讓不同的學生面臨著不同的選擇。小彭今年大四了,是二本學校的一名大學生,大學期間渾渾噩噩,沒有好好學習,臨近畢業開始發愁。身邊的朋友要麼堅定地埋頭於備戰考研的行列,要麼開始準備考公務員或者走出學校實習去找工作,但他卻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
  • 普通二本大學畢業的農村學生,有何出路?學姐:出路有3個!
    很多人都想考進名牌大學,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考進清華北大,甚至連一本的分數線都達不到,只能去一個普通二本大學讀書。有人可能認為,普通二本相對於重點大學來說,沒什麼前途。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好的,能夠考上大學,就證明學習能力還是不錯的,不應該看低自己。
  • 大學中的「衡水中學」,學生為了公平拼命考研,但是卻屢遭歧視
    近日,我發了幾個微頭條,回憶了當年在曲阜師範大學考研歷程的點點滴滴,受到很多朋友的點讚,但是也屢遭質疑,沒想到10幾年過去了,很多人對於曲阜師範大學還是依然充滿了歧視,甚至是敵意,這是對每一個曲師大學子的極大不公,我想我還是有必要寫篇文章來回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