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數冠軍的反差人生:一個拿了數學諾獎,一個在中國做了和尚

2020-12-27 左岸楓史

"莫言世事只如棋,千載是非人共知。吾道廢興時否泰,人才進退國安危。"

自古以來,各類人才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成才也是父母或是個人對未來最大的期許之一。隨著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天才被媒體報導,也引來許多人的關注,他們的何去何從似乎牽動著很多陌生人的心,被鼓勵也被批評。

當大家對別人的選擇樂此不疲地發表著言論的時候,似乎並未真正了解當事人自己的想法,大家的遺憾也許並沒有什麼意義。

奧數被當作是學生時代最受關注的比賽之一,拿到奧數金牌似乎就與學業成功劃上了等號,保送名牌大學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第四十七屆國際數學競賽上,中國天才柳智宇奪得金牌,被廣為關注。但是北大畢業之後,這位數學天才卻選擇出家成和尚,令人惋惜。同一年參加比賽獲得銀牌的德國天才皮特·舒爾茲卻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數學諾獎,網友感嘆,這人生反差實在太大。

兩天才同時參加國際奧數比賽

人生的每一次相遇是偶然,也是必然。柳智宇與皮特·舒爾茲同一年出現在奧數比賽臺上,他們註定會不時被拿來作比較,尤其是當年獲銀牌的皮特·舒爾茲如今取得了巨大榮譽,而柳智宇卻皈依佛門,當年的金銀牌獲得者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自然更耐人尋味。

柳智宇出生於湖北,從小性格內向,喜歡獨來獨往。身體略顯柔弱的他在學習上卻有著驚人的毅力,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柳智宇當然也不例外。

刷題是中國學霸最慣用的學習方式,當然也十分有用,書讀得多了,題做得多了,再加上天才的靈感,考試自然不在話下。柳智宇在學習方面表現得十分優異,也因此成為了老師和家長的重點培養對象,也是大家爭相稱讚和學習的數學天才。

許多時候,物極必反是有道理的。當然,筆者認為,柳智宇最終皈依佛門還是因為自身性格方面的問題和對這個社會認知的缺乏,再加上骨子裡的善良、樂於助人,最終才會遁入空門。

比賽中,柳智宇發揮穩定,過關斬將,最終奪得金牌。相比於柳智宇的備受關注,舒爾茨則顯得有些傷感,但是這位不服輸的少年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他的人生卻從此開掛,他先後四次參加國際奧賽並奪得了三次冠軍和一次亞軍。

勢均力敵的二人選擇大不同

獲得金牌之後,柳智宇被保送北京大學,舒爾茨則重新對國際奧數比賽發起衝擊,繼續享受著比賽所帶來的快樂。

進入北大後不久,柳智宇在學姐的推薦下,加入了北大禪學社和耕讀社。在此之前,學習對於他來說是有壓力的,對於未來,他的眼中只有迷茫。隨著對佛學文化的深入了解,柳智宇漸漸找到了歸屬感。

北大禪學社和耕讀社與柳智宇後來出家的龍泉寺有著不解的淵源,創辦了北大耕讀社的鄧文慶就是在此出家。雖然將自己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學習佛教文化上,柳智宇還是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學習任務,大學畢業前夕,更是以優異的成績成功申請了麻省理工的金額獎學金,這讓他的父母倍感欣慰。

此時的柳智宇似乎已經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選擇,那就是皈依佛門,最終他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到龍泉寺潛心求佛。

反觀舒爾茨的人生,似乎滿足了人們對天才所有的期待,接連參加了多次奧數競賽之後,他進入波恩大學數學系就讀大學課程,而他僅僅用了3個學期就完成了本科學業,並用2個學期完成了研究生學業,最後在2011年博士畢業了。

他的學習成績轟動整個數學界,被導師拉波波特稱為他見過的最具數學天賦的年輕人,而這個年輕人在數學領域的成就羨煞旁人。不同的選擇自然意味著截然不同的人生,柳智宇和舒爾茨過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十餘年成就截然不同的人生

如今,距離第四十七屆國際數學競賽已經過去了14年的時間,兩位當年備受關注的少年天才過上了截然不同的生活。相比於柳智宇,舒爾茨的選擇自然更深入人心。

柳智宇出家一事深深傷害了自己的父母,他們使出了渾身解數也沒有挽回兒子的決心,二位老人在打擊之下迅速衰老,然而這一切也未能改變柳智宇的決定。

古寺的清幽靜謐是柳智宇所嚮往的,看似枯燥的寺廟生活卻給了他別樣的安心。佛家向來講究緣分,而且人各有志,其實外人唯有祝福就好了。

另一邊,人生開掛的德國天才舒爾茨卻拿獎拿到手軟,成為了國際數學界最年輕、最有發展前景的代表人物,先後被授予拉馬努金獎、克雷研究獎、費馬獎等等,以及德國學術最高獎——萊布尼茨獎,並且打破了這些獎項的年齡記錄,成為了這些獎項最年輕的獲獎者。

2018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舒爾茨又拿下了數學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而且在博士畢業當年,他已經被免試錄取了母校波恩大學最高級別教授,當時只有24歲。這些成就與柳智宇相比,自然實力碾壓。

許多人認為,如果柳智宇繼續學業,也許並不比舒爾茨差到哪裡,但是人生早已出現了岔路口,他們已然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總結:

人生的選擇,有時只是看似有遺憾。作為外人,尊重每個人內心的選擇很重要,畢竟後悔的滋味也只有當事人自己明白。舒爾茨的人生固然讓人羨慕,柳智宇的人生也並不悽涼。

同一年奧數比賽場的對手,作為中德兩國的代表性人物,一個成和尚,一個獲數學諾獎,拿獎拿到手軟,這樣的不同確實令人唏噓。但是未來,他們依然還會有無限可能。我們唯有送上最真誠的祝福,願天下所有學子學有所成,所得即所願。

相關焦點

  • 國際奧數競賽中國隊蟬聯第一 華附牛娃饒睿拿下金牌
    ,這是華附自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以來獲得的第11枚國際奧數金牌,也是近四年來第4枚國際奧數競賽金牌。「學奧數不為保送,就是有興趣,拿獎很受激勵。」9月29日,回到廣州的饒睿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  對數學有興趣有天賦有毅力  饒睿從小學起就展現了對數學的興趣和天賦,「小學時不知道通過學習奧數可以保送北大,沒有功利的想法,只是覺得有意思。這次拿獎很開心很受到激勵,更有學的勁頭了」。
  • 越南數學家吳寶珠:從奧數冠軍到菲爾茨獎獲得者
    王丹紅/攝 1988年,16歲的越南高中生吳寶珠以滿分成績,榮獲第29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20年後,2010年8月19日,在印度海得拉巴市召開的第26屆國家數學家大會上,印度總理將菲爾茨獎授予38歲的吳寶珠,以表彰他「通過引入新的代數-幾何學方法,證明了朗蘭茲綱領自守形式中的「基本引理」。
  • 越南數學家吳寶珠:奪取兩任國際奧數冠軍,曾表示試題簡單拒參賽
    不過今天咱們要講的這位科研人員就是出自一個較為貧窮的國家,越南,他連續奪取兩任國際奧數冠軍,還獲得了數學領域含金量最高的菲爾茨獎,他就是吳寶珠。要知道以往的菲爾茨獎通常不會頒給亞洲人,大多數獲獎者都來自盎薩社會。偶有亞裔獲獎,要麼這個人已經加入英美國籍,要麼就是日本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強國。
  • 14年前,中國少年擊敗德國奧數天才,如今1人獲諾獎,1人削髮為僧
    兩人在2006年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中有著不解之緣,但被譽為數學天才的舒爾茨被一名中國少年擊敗了。然而,他們本應該在數學上競爭,卻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彼得舒爾茨於1987年出生在德國的一個重要研究中心德勒斯登。他的父親是物理學家,母親是計算機科學家。舒爾茨有著如此可怕的家庭背景,必然會在研究階段挑起事端。
  • 中國奧數那麼厲害,為何卻出不了像高斯、歐拉這種級別的數學家?
    我們先來看看我國參加國際奧數比賽(IMO)的戰績,你就會覺得中國隊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夢之隊。2014年,中間26次IMO比賽,中國獲得了其中的19次冠軍。,期望從更深層次的課程訓練出一些對於常規課程有利的方法,很多家長都覺得,我孩子奧數那麼難的題目都會做,一些普通考試的題目還不會做嗎?
  • 第61屆國際奧數競賽(IMO)完整版考題
    第61屆國際奧數競賽(IMO)完整版考題 2020-09-25 0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現狀:一個出家當了和尚,一個被當成精神病
    40年前,也就是1979年,那一年,中國出了兩大神童。「那是寧鉑和謝彥波的時代」。每次說起這個話題,中科大校友、盛元國際投資公司董事長張樹新無不還是忍不住發出嘆息。在這樣一個「神童雲集」的少年班裡面,寧鉑的聰明程度也讓大家十分的敬佩,但是聰明歸聰明,寧鉑的課業卻做得並不出色,甚至一些不及格的科目,多過了一般的同學。即使如此,外界的讚美也沒有停止過。「其實當時寧鉑就不行了。」
  • 姚晨、雷佳音釜山行:參加的是國際電影節,拿獎的卻是國產電視劇
    雖然國慶假期已經進入尾聲,但是國慶檔的電影市場依舊十分火爆,前有《我和我的祖國》突破20億票房,後有《中國機長》急起直追成功拿下單日票房冠軍,國產電影真的是越來越優秀了。不過在國慶檔幾部大片扎堆熱映的同時,我們的隔壁鄰居韓國正在舉辦第24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怕是有很多影迷都沒有注意到。
  • 保送清華姚班,17科滿分大神,32歲斬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獎
    「那家孩子上清華了,聽說是因為奧數全國一等獎,加了不少分……」前些年,奧數風靡全國。那時,一個好的奧數競賽成績無疑是一個有分量的升學砝碼。然而,隨著奧數被禁止與升學掛鈎、中小學要減負等政策的出臺,近些年奧數已經不像之前那麼「吃香」,其在升學中的影響力也逐漸減弱。
  • 清華大學數學教授:我孫子10歲,而他的奧數題有的我都做不出來
    清華大學數學教授:我孫子10歲,而他的奧數題有的我都做不出來文/PE賽事「我的孫子10歲,而他的奧數題,有的我都做不出來,而我在清華大學教數學。」教授更痛批,如今遍地開花的奧數隻不過是」一個文盲的變戲法。」他指出,如今的奧數題已經「偏離」了初衷,更加注重技巧,而不是數學本身的邏輯推理、演算。因而,沒有一點數學依據或者價值。他的孫子上小學四年級,他看見之後說這是高二才應該有的題,現在卻拿到四年級來教學。這是不應該的。其次,王文湛教授認為,現在的奧數大都是超綱授課。讓孩子過早接觸到不該接觸的知識,只是為了增強應試能力,違背了教育的正常進行。
  • 急先鋒裡隱藏著一位綜合搏擊冠軍,拿獎拿到手軟
    中國《英雄榜》國際綜合搏擊大賽 冠軍 2007年03月 中國《英雄榜》國際綜合搏擊爭霸賽 66公斤級冠軍 2007年05月 中國《英雄榜》國際綜合搏擊爭霸賽 66公斤級冠軍 2007年07月 中國「散打之王」搏擊爭霸賽 66公斤級冠軍
  • 5金1銀,唯一滿分,中國數學有多強?終於有人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本次參賽的的6名國家隊隊員,取得了5金1銀的好成績,其中第一名李金珉獲得42分滿分的成績,也是本屆競賽中唯一一個滿分,隊中的唯一一名女生,來自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嚴彬瑋獲得29分,成為中國隊唯一一名銀牌,而嚴彬瑋之前是以國內奧賽競賽(CMO)第一名參加國家隊的。目前,這6名學生已經被保送北大清華。金牌拿到手軟,冠軍無法撼動,中國的數學到底有多強?
  • 回顧經典,女施主在寺廟養病,深夜一個和尚偷偷進入
    原創 | 白月光也是我圖片 | 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佛教講究因果報應。寓意著所有的事情,只要有他的音,就肯定有它的果。 做了好事就有好報,做了壞事就有惡報。世間萬物均逃不過這個道理。
  • 小學生奧數,「雞兔同籠」的經典題型及解析,感興趣的孩子可練練
    小學生學習奧數,有利於鍛鍊孩子的意志力,有利於提高數學解題能力,更有利於數學精神的培養和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奧數絕不是為了找出「世界上最優秀的數學家」,而是強調參與精神。通過學習奧數可以發現自己的數學天賦,發揮自己的數學潛能,使之在數學方面有更好的發展。
  • 史上最難的奧數題
    難倒整個議題委員會、四位數論專家,還有數學天才陶哲軒的傳奇奧數題目到底有多難?撰文 | 史丹福狂想曲玩過奧數或者其他數學競賽的朋友大概都會聽過」傳奇的第6題」。IMO競賽是讓全世界不同國家的中學生參與的數學比賽,共有6道題目,比賽分兩天,每天做三題,總共時間為9小時。題目基本上都是證明類題目,每題值7分,共42分。試題大致上會分為簡單、中等與困難三個等級,第1與第4題屬簡單,第2與第5題屬中等,第3與第6題屬困難。題目由主辦國外的各參賽國提供,由主辦國組成擬題委員會,從提交題目中挑選候選題目。
  • 清華教授批評奧數:我孫子只有十歲,他的奧數題連我都做不出來
    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由國際數學教育專家命題,出題範圍超過了所有國家義務教育的水準,難度甚至超過了大學入學考試,這也激發了廣大少年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成為引導少年積極向上,主動探索,健康成長的一項有益活動。此外奧數中還有很多涉及到實際應用的問題,在構造數學模型的過程中也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看待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不過現在的奧數卻有點超綱了,裡面的很多東西都有點強人所難了。
  • 清華全球招攬數學人才:全民學奧數,中國為何培養不出數學大師
    「科技教父」任正非高度重視數學的關鍵性作用 近幾年,華為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排頭兵,華為5G技術全球領先。華為能夠取得如此矚目的成就,離不開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正確領導。任正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基礎教育很重要,學好數學也是一個關鍵點。
  • 下一個奧數級別市場?
    從長遠來看,編程恐怕難免像奧數那樣,成為中國億萬家長的「剛需」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符遙  陳斌第一次接觸編程是1996年。那年他14歲,在父母工作的學校裡第一次試用了電腦。當時,那個福建小縣城裡沒有一本像樣的編程書,完全是出於好奇和興趣,他開始一邊查字典翻譯編程軟體的英文使用手冊,一邊自學,用一個暑假學完了BASIC語言。
  • 為什麼要用英語刷奧數?
    中國有全民奧數的熱潮,然而「數學競賽考的是思維」這一點已經被越來越淡化了。奧數培訓機構做得最多的就是:把奧數題目分門別類,然後制定不同的解題策略,甚至給出「口訣」——雖然說這些口訣確實涵蓋了解這些題目的核心思想,但如果一個孩子沒有題目的積累而是直接記住了這些口訣,做題就變成了對著口訣找條件的過程,對於題目本身的思考就沒有了。
  • 《受戒》:一個少年時期的夢,一段和尚和少女的唯美愛情
    《受戒》源於汪曾祺 43 年前的一個夢,那個時候作者正好17歲,小說中的主角和尚明子也剛好17歲,汪曾祺的家鄉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廟宇,可以看出這是在描寫他自己的一中憧憬,寄託著對人生和社會的理想,傳達出對人性的思考。小說的故事內容很簡單,講述兩個健康的少男少女情竇初開,懵懵懂懂卻又坦坦蕩蕩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