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江西贛江井岡山航電樞紐工程首臺(1#)機組併網發電儀式順利舉行,標誌著正式併入華中電網,實現「通航、蓄水、發電」三大目標,為贛江兩岸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井岡山航電樞紐項目在建鳥瞰圖(鄧和平攝影)
項目共安裝6檯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22.167兆瓦,水電站總裝機133兆瓦,年發電量超5億度,同比火電每年節約標準煤約6萬噸,減少煙塵排放量1萬餘噸,助力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綠色發展、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被當地百姓譽為贛江上的「小三峽」。
井岡山航電樞紐項目洩水閘(鄧和平攝影)
歷時40個月,曙光終現。2017年8月25日項目正式開工,2017年9月28日右岸電站廠房全年圍堰完成合攏、2019年4月28日左區8孔洩水閘驗收完成並洩洪、2019年12月28日左區船閘工程完成試通航驗收、2020年5月15日完成首臺機組管型座吊裝……
井岡山航電樞紐併網發電(盧忠寶攝影)
「參與項目建設的時候,所經歷的苦難是現在沒辦法想像的。」提及剛進場的場景,庫區分部工程部經理楊鵬陷入了深深的回憶。
併網發電機房照片(曾健攝影)
水利工程苦,大家早有耳聞,可只有到了荒山野嶺的施工現場,才真正體會到,山區無路,蛇蟲出沒,內無物資,外無信號。生活條件艱苦,工作推進艱難,工程佔地面積廣大,徵拆任務重,但當地土地權屬複雜,矛盾眾多,協調人員不分晝夜地往村民家中跑,邊談邊開工。從國道下來全是鄉村公路,村裡的路和橋不讓過大車,項目盡力協調,費盡口舌,實在談不下來的地方只好自己架設鋼便橋,自己修路,不浪費一點時間。
建設方與業主方互相祝賀併網發電成功(盧忠寶攝影)
「跑步進場,先幹再說。」20餘名五局人火速「進軍井岡山」。左區8孔洩水閘施工時,因閘底板必須趕在來年汛前完成全部施工,否則汛情一至便會拖延工期半年以上。為保節點目標,在2018年的春節,100多名建築工人和管理人員主動放棄回家團圓的機會,自發的堅守在施工一線,有序組織土建施工和閘門安裝工作,最終在除夕夜完成了第一孔閘門安裝,為後續在汛前完成洩水閘驗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設備檢查(曾健攝影)
2020年,面對疫情防控和生產建設雙重壓力,項目班子以「控制性工程先復工,分批次、分層級制定復工計劃,控制人員數量不給當地政府增加防控壓力」的原則組織恢復施工生產,在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確保應復盡復,為首臺機組發電目標節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現場查看圖紙(曾健攝影)
回首一路風雨中走來,從摸著石頭過河的跌跌撞撞到如今一步步穩健邁進,這是井航人最難忘的一段記憶。
「面對施工經驗不多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涉及領域新、作業季節性強、工期短任務大,人才、技術便是橫在眼前的兩大首要難題」中建股份贛江井岡山航電樞紐項目常務副指揮長戴良輝說道,「我們通過外部專家『引進來』,內部管理人員『走出去』,招納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迅速提高了項目團隊的專業素質和戰鬥能力。」
現場電焊(曾健攝影)
遇到技術難題,就採取攻關戰術,將中建五局房建、市政領域擅長的專業技術和工藝做法引入到航電樞紐工程的施工工序中,採用一系列創新做法,減少高危作業、節約工期;碰到管理難題就學習成熟的管理經驗,改變左右岸兩個項目部各自為戰的做法,形成一個指揮部加左右岸分部和庫區工區的統籌管理模式,科學下達各項施工任務。
364個施工方案,11個超規模專項方案,項目做到了方案編制有序、施工實效修復,洩水閘錨杆、固結灌漿及帷幕灌漿、防護堤防滲牆、鋼保等隱蔽工程第三方檢測合格率100%、連續兩年獲江西省平安工地考核第一名、發表論文6篇、總結提煉工法8項、申報實用新型專利3項、發明專利1項,多次獲得江西省優秀管理質量QC一等獎……
中建鐵軍善學習、勇探索、闖難關,從「0」到「1」,不僅開創了中建水利新局面,也鍛造出了一支「敢為人先」的水利尖兵。
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歷久彌新,中建五局把傳承於歷史文化的「紅色基因」轉化為企業的「藍色力量」。
工程開工以來,井岡山航電樞紐項目部認真落實「支部建在項目上」的要求,成立「星火」黨支部,黨支部分左(初心黨)右(使命黨)岸黨小組,傳承並發揚井岡山革命精神,積極推進特色黨建工作,通過組織領導、思想引導、典型倡導、活動傳導,不斷以先進的精神鼓舞員工的鬥志,湧現出一大批率先垂範、以身作則的黨員先鋒、青年先鋒。
「打造千裡贛江水上高速、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贛江井岡山航電樞紐工程以航運為主,正常蓄水位為67.5m,庫容為2.928億立方米,將渠化贛江35公裡航道,實現贛江Ⅲ級航道標準,有效降低貨物運輸成本,進一步發揮贛江水運「幹支直達、江海聯運」優勢,對推動沿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