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由石墨烯和二維超導體製成的新型電晶體問世

2020-12-06 電子發燒友

一種由石墨烯和二維超導體製成的新型電晶體問世

科技報告與資訊 發表於 2020-03-22 08:18:00

(文章來源:科技報告與資訊)

基礎科學研究所(韓國IBS)內的複雜系統理論物理中心(PCS)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由石墨烯和一個二維超導體製成的電晶體,該電晶體可以放大太赫茲(THz)信號。這項研究是與來自微型/納米製造實驗室微系統和Terahertz研究中心(中國),AV Rzhanov半導體物理研究所(俄羅斯)和拉夫堡大學(英國)的同事合作進行的,並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由於太赫茲頻率範圍有各種潛在的應用,因此其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無線電波和紅外線之間的這一電磁光譜區域適合於極高解析度的圖像,可應用於非侵入性的腫瘤檢測、生物安全,電信和加密解密的程序等等。但是,實際上,在此頻率範圍內找到強大的射線源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研究人員通常將此類問題稱為「太赫茲間隙」。

在這項工作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穎的策略,可以放大較弱的、非均勻信號中的太赫茲輻射,這種信號在例如生物樣本中很常見。該裝置由位於二維超導體附近的石墨烯片組成,並連接到電源,該電源提供足夠的能量來激發超導體的電子。通過兩種材料中電子的集體振蕩行為以及石墨烯的量子容量,可以解釋太赫茲信號的放大。

「這項工作展示了純粹以量子效應為特徵的系統的面向應用的觀點。這些混合系統中的光-物質相互作用不僅代表了人們的根本利益,而且可以成為諸如太赫茲邏輯門之類的未來設備的基礎。需求量很大。」 該研究團隊的負責人Ivan Savenko解釋說。
      (責任編輯:fq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導讀據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與來自荷蘭、新加坡、西班牙、瑞士、美國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新綜述,概述了計算機設備開發領域的新動向,指出基於石墨烯和二維材料的自旋電子學技術,將成為新一代電子產品的基礎。背景在石墨烯以及相關二維材料中電子自旋輸運的研究中,近期的理論和實驗進展以及現象,已經成為一個引人入勝的研發領域。
  • 石墨烯電晶體超強的性能——將會取代矽電晶體
    石墨烯的強度是鋼的200倍,重量是鋼的6分之一,導電性是矽的100倍(就電子遷移率而言),導電性是銅的13倍。由於它只有一個原子的厚度,所以材料實際上是二維的。每平方米石墨烯的重量為0.77毫克,因此不足一克的石墨烯就可以覆蓋整個足球場。
  • 石墨烯研究獲突破!發現魔角超導開關,離物理學「聖杯」更近一步
    說回石墨烯,隨著一年多前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實現了石墨烯疊層的"神奇角度",震驚了整個物理學世界。科學家們證明了雙分子層石墨烯(一種由兩層原子厚度的碳輕微扭曲而成的材料)可以表現出超導和絕緣的交替結構,被稱為"魔角"雙層石墨烯的概念頓時大火起來,相關研究"抄著近路",接二連三地登上 Science、Nature 等頂級期刊。
  • 真的發現石墨烯常溫超導形態了嗎?超高壓輸電會不會失去意義?
    石墨烯本來在自然界中就存在,只不過並非單層結構,而且很難剝離。理論上,根據石墨烯內部碳原子的堆疊結構,可以將其分為多層、少層、雙層和單層石墨烯。從微觀分子結構看,從石墨材料中,如果應用特殊的方法將碳原子層進行剝離,就有可能會形成單層的碳原子平面二維結構,即單層石墨烯中的碳原子是以SP2雜化軌道所組成,構成了許多呈現蜂窩形的六邊形晶格結構。
  • 為什麼說石墨烯晶片是下一代晶片,2年內量產
    採用鍺電晶體的晶片只能承受80°C左右的高溫,而早期晶片主要是軍方為主,而軍方要求晶片能夠經受200°C的高溫,鍺晶片高溫承受能力明顯不夠。石墨烯的誕生成為晶片發展的新思路而石墨烯的出現有望成主流晶片材料,年初達摩院發布的「2020十大科技趨勢」預測:新材料的全新物理機制,將實現全新的邏輯、存儲及互聯概念和器件,推動半導體產業的革新。例如,拓撲絕緣體、二維超導材料等,能夠實現無損耗的電子輸運和自旋輸運,可以成為全新的高性能邏輯器件和互聯器件的基礎。
  • 進展|普適性機械解理技術製備大面積二維材料
    近十多年來,機械解理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製備各種高質量的二維材料。石墨烯、MoS2以及單層高溫超導材料Bi2212等諸多材料的本徵物理性質,都是在機械解理的樣品上觀察到。在異質結和轉角石墨烯等人造晶體中,機械解理的樣品也同樣展現出獨特的優勢。機械解理的樣品與基底相互作用弱,製備過程相對簡單,樣品質量高,這些優勢使得該方法在二維材料研究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 科學家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副研究員王立芬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研究團隊利用石墨烯模板法即石墨烯包裹化學反應溶液隔絕於透射電鏡中超高真空的方法,通過原位顯微成像和顯微譜學研究,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了在受限液體環境中具有新型二維結構的BeO結晶生長機制。
  • 如果碳原子變成二維結構會表現出怎樣的能力?
    通俗來講,即單原子層平面的石墨,這種單層原子組成的晶體材料也稱作二維材料,據了解,1 毫米厚度的石墨大約是由 300 萬層石墨烯堆疊而成。石墨烯作為人類成功製備出的第一款二維材料,被科學家們廣泛譽為是改變 21 世紀的材料之王,吸引了各國物理學家對此展開深入科研。它不僅是目前人類已知強度最高、最薄的納米材料,而且具備超導電性、極好的熱傳導性和光學特性等。 一種新材料的應用邊界有多廣,取決於對其物理特性的了解有多深,在過去超過 15 年的時間裡,科學家對石墨烯的研究已然走向深水區,但關於石墨烯的特性我們了解透徹了麼?
  • 石墨烯會是下一代晶片的發展方向嗎?
    石墨烯,因其擁有獨特的物理性能而被廣泛關注。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薄、最堅硬、導電性和導熱性最好的材料,「多才多藝」的性質使得石墨烯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可以運用在計算機晶片上,大幅度提高計算速度。用石墨烯作為導電添加劑,可以顯著提高鋰電池的充電速度和綜合性能。所以人們稱它為會改變世界的材料。
  • 「創新達人」黃元:堅定科研創新人生執著二維材料製備
    二維材料家族種類繁多,涵蓋絕緣體到半導體、導體和超導體,有著豐富的物理性質,是目前凝聚態物理、信息科學和材料科學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石墨烯無疑是當前二維材料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因其載流子遷移和熱量擴散都被限制在二維平面內,使得這種材料展現出許多奇特的性質。
  • 「天才少年」曹原再次同日發表2篇Nature,石墨烯超導又有新突破
    · 石墨烯超導 「天才少年」曹原再次同日發表2篇Nature,石墨烯超導又有新突破 該研究通過對扭轉角的控制,將魔角特性推廣到其他二維研究體系,以調諧和控制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強度,實現相似的物理行為。研究結果將為探索多平帶雙扭超晶格中扭角和電場控制的相關物質相提供理論依據。 在另一篇論文中,曹原與其他兩位作者並列文章第一作者。在這項研究中,曹原等人致力於研究扭曲角的分布信息。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在二維超導天線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在國際上成為備受關注的研究重點。相較於傳統非晶態、多晶態超導薄膜,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由於其極高的單晶質量,因而能將超導態保持到納米級的原胞層厚度,這使得探測樣品的本徵二維超導的新奇屬性成為可能,同時也為人們理解和調控低維超導態、超導量子相變等提供了新的研究平臺。
  • 新材石墨烯的應用已經走到哪一步了?
    石墨烯是一種sp 雜化連接的碳原子,緊密堆積成單層二維蜂窩狀晶格結構的新型材料。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大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新型材料。
  • 天津大學封偉團隊在帶隙可調的新型鍺矽基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研究...
    通過精確控制二元配比,實現了二維鍺矽烷的帶隙調控,並探索了其光催化領域的應用價值,為後續設計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礎。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3/411362.htm與石墨烯同族元素的二維鍺烯和矽烯半導體晶體,雖然具有極高的理論載流子遷移率和獨特的sp2-sp3雜化鍵,但是精確製備並調控其能帶結構仍然是該領域重要的難點。
  • 碳基晶片研發突破,石墨烯電晶體製作,被稱之為21世紀的神奇材料
    尤其是最近的晶片領域,在矽基晶片的納米工藝或即將達到瓶頸,全球科學人員都在研究下一代的電晶體製作材料,以便晶片能獲得更好的性能,在下一代晶片領域的競爭中取得優先權。石墨烯的超導性被發現而物理材料不同,導電性也不同,目前想要實現物體超導性能,一般只有在低溫或者高溫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常溫狀態下超導性能的材料並不多。
  • 新型二維電晶體,所需電壓更低,電流密度更大
    布法羅大學(UB)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由石墨烯和複合二硫化鉬製成的新型二維電晶體,該電晶體需要的電壓只有目前半導體的一半,電流密度也比正在開發的類似電晶體要大。這種以更低的電壓工作和處理更多電流的能力是滿足包括量子計算機在內的新型高功率納米電子器件需求的關鍵,有望開創一個新的計算時代。"需要新技術來擴展電子系統在功率、速度和密度方面的性能。這種下一代電晶體可以快速切換,同時消耗較低的能量,"論文的主要作者,Huamin Li博士說。
  • 晶片革命:二維材料顛覆傳統計算架構
    在這篇綜述中,作者縱覽了二維材料在晶片計算方面所帶來的性能提高和器件創新,包括存內計算中功耗的降低,計算精度和仿生特性的提高,以及電晶體技術在邏輯計算中展現出的尺寸減小優勢和高面積效率集成潛能。自從石墨烯被發現以來,各種其他的二維材料,尤其是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s)已經成為了研究的熱點。
  • 噴墨列印石墨烯實現太陽能可穿戴電子設備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悉,來自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解決了如何使用墨水3D列印具有有用特性(例如將光轉換為電能的特性)的新型電子設備的難題。這項研究表明,可以噴射包含二維片狀細小材料(例如石墨烯)的油墨,可以將這些複雜的定製結構的不同層堆積並嚙合在一起。
  • 單原子層溝道的鰭式場效應電晶體問世
    單原子層溝道的鰭式場效應電晶體問世 中國新聞網·遼寧
  • 又一種2D電晶體浮出水面
    來源:內容由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編譯自「IEEE」,謝謝。  對於後矽時代的選擇,工程師一直致力於把原子厚的二維材料製成電晶體的研究。最著名的是石墨烯,但專家認為,二維半導體(例如二硫化鉬和二硫化鎢)可能更適合此工作。因為石墨烯缺乏帶隙,這種禁帶使材料成為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