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產品經理,什麼最重要?

2021-01-0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作為一個產品人,要永遠想著為用戶,為世界創造價值。

場景一:

發布會看多了,人會有點上頭,尤其是看老羅發布會的時候。

當聚光燈打在身上,演講者面對臺下觀眾滔滔不絕地講著自己產品的設計理念、功能模塊和用戶體驗時,仿佛這就是世界矚目的焦點。

每一次妙語連珠,每一次掌聲雷動,每一次熱淚盈眶,我就對產品的未來多一份信心。

這一刻,我,也想成為產品經理。

場景二:

App用多了,人會有點上頭,尤其是看頭條刷抖音的時候。

當使用手機裡滿目琳琅的App時,我感覺它們仿佛為用戶量身定製一般,很難想像一個小小的圖標竟能實現這麼多強大的功能。

能讓幾億用戶使用自己設計的產品,這該多有成就感呀。

這一刻,我,也想成為產品經理。

場景三:

電子產品更新多了,人會有點上頭,尤其是渴望擁有全家桶的時候。

為什麼產品性能如此強大、外觀如此精美、體驗如此非凡?

能讓消費者微微一笑的幸福,是每個設計師的榮耀。

這一刻,我,也想成為產品經理。

太多的高光時刻模糊了我們的視野,以至於我們對產品經理產生了某種特別的情感,我們會認為做產品是一件神聖且驕傲的事情,但每一次的透過現象看本質,都是由於生活閱歷的深刻沉澱,只有從事並了解這個行業,才能真正感受到夢想到現實的地心引力。

我們究竟是熱愛產品本身,還是熱愛表面的虛榮?有誰能夠說得清呢?

我曾經回答過一個問題:「你覺得做產品經理,什麼最重要?」我看了樓下的回答,很多都講得很好,但這些答案更多的是關於做產品的方法論,我相信他們都是優秀的產品經理,如果問題發起者已經是個產品人,這些回答對提問者來說應該會有很大幫助。

但能否在執行層面往上一層升維思考,我們的意識層面會做出怎樣的回答?

我的答案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作為一個產品職業:第一,為公司創造價值;第二,為社會創造價值;第三,為自己創造價值。

作為一個產品人:永遠想著為用戶,為世界創造價值。」

第一,為公司創造價值,是產品人的立足之本

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產品人的工作是將企業的技術和服務與商業結合,為市場提供優質可靠的產品,進而為用戶創造價值。所以產品經理作為一份工作,首先要關注的就是企業的商業模式,思考怎樣最大化為企業創造價值。光是這點,就足夠約束住一個產品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不切實際的追求。

我們常說用戶體驗,但用戶不僅僅是可能使用到企業產品服務的廣大普通用戶,更重要的是企業產品的直接目標用戶,後者才能真正與企業達成合作、創造價值、彼此共贏。

所以如果負責C端產品,企業該產品用戶就會具象到每一個使用產品的普通人,產品的任何微小變動都會引發用戶群體部分人的不適,此時產品經理對每個細節改動都要仔細斟酌,並保持可預見性。

但如果負責B端產品,企業該產品用戶就是一個個複雜結構組成的公司,這類B端用戶對產品的微小變動並不敏感,但卻對業務要求十分嚴格,此時產品經理更應該重視產品功能體驗,確定產品的每一個功能能夠為客戶提高效率,並保證穩定性。

隨著產品職位等級不同,視野和工作內容也不同,為企業創造的價值也不同。因此產品經理並不是想像中的沉醉在自我世界裡閉門造車,也不是三言兩語自以為是的偽用戶體驗,而是做真正能夠為企業解決問題的第一把手。

物質基礎,永遠決定上層建築。

第二,為社會創造價值,是產品人的志存高遠

產品經理就一定風光滿面?成就非凡?不一定吧,要知道,即使是遊走於灰色地帶的公司,同樣有招聘產品經理的需求。這時候的產品經理,確實滿足了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條件,但對整個社會,又有什麼貢獻?

此時產品經理已不在有賈伯斯,雷布斯等傳奇光環的加持,個人收益與企業利益息息相關,面臨更多的是對現實與夢想的博弈,生存與價值的權衡,人性與道德的掙扎。

產品經理不是神。

選擇為社會創造怎樣的價值,自身就會有相應的追求,並做出對應的行動,這是環環相扣的因果關係。熱血改變不了冷酷的現狀,唯有理性的思考才能看清眼前的道路。當忘記自身利益也要全新投入建設更美好的社會時,才是一個產品人應有的態度。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第三,為自己創造價值,是產品人的修身養性

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永遠同樣重要,前者決定了個人職場生涯的上限,後者決定了個人職場價值的下限。無論從事哪一行業,我們是否認真對待過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挑戰,每一個機遇?是否認真思考過自己未來的發展和自身價值的追求?

我其實很反感跳出舒適圈的這類說法,雞湯總是在人心最浮躁的時候盛行,看多了人會麻木。我認為注重對自己價值的增值,就是不斷擴大自己的舒適圈,而總有一天,這個舒適圈會被自己打破,並將其經驗和方法共享給更多的人。

因此無論是寫文章,寫報告還是錄視頻,只要能夠不斷進行自我總結和復盤,個人價值也在不經意間得到提升。而自我升級的原料,就源於每次對生活和工作的觀察與思考。

虛懷若谷,方能安之若素。

以上僅僅是從產品職位本身討論,而關於最後一點,其實是我最想表達的觀點:作為一個產品人,永遠想著為用戶,為世界創造價值。

其實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的內心有些沉重。因為身為在城裡的人,我看見很多城外的人望著羨慕嚮往的目光,我知道這個職業會更加普及化,不僅僅是因為提出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句口號,更明顯表現在關於產品經理的入門培訓機構越來越多。

產品經理目前的市場認知如何,看各個培訓機構的宣傳語就可以總結了,無非是「高薪」、「管理」和「低門檻」,以及應對面試難度的各種「面經」和「寶典」,真讓人哭笑不得。正如培訓機構所造成的影響力一樣,不同行業更多人的湧入,會造成初級產品崗位的競爭更加激烈,而對每個人的前途發展是否有幫助,恐怕就不得而知了。

有時候,身處象牙塔的熱血少年少女,真的沒想明白自己想做什麼,又時常經不起誘惑。但道路總是要自己摸索出來的,思維總是要磨難錘鍊出來的,勇敢地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是現代文明最偉大而又簡單的自由。

無論是在人生探索階段,亦或是成家立業階段,又或者是夢想發力階段,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產品最特別的價值,在於可以看到自己的產品設計從雛形到最終為人服務的過程,我們一直扮演著幕後信使,通過產品與人交流,與世界關聯,同樣我們能夠感受到外界給予我們的肯定和支持。

愛和信任,這是產品與人最美妙的約定,不是嗎?

所以無論何種緣由,最後成為了一名產品人,永遠想著為用戶,為世界創造價值,我想這也是一種匠人精神的傳遞和發揚,也是人與產品之間的靈魂升華。

本文由 @一兩語 原創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做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是,要明確三個步驟
    by 小編做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是什麼?邏輯思維能力要好?審美能力要好?表達能力強?懂技術?這些恐怕都不能用來回答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做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是把功能想明白,然後清楚明白地傳達給工程師 ,跟進開發,確保最終實現的功能確實是你想要的效果。一、把功能想明白主要指的是:是不是存在這個需求?需求的優先級?
  • 產品助理、產品經理、產品負責人、產品總監都是做什麼的
    誠然,產品經理是個知識面非常寬,做的事情非常瑣碎,非常雜亂的一個行業,不客氣的說,BAT出身的產品經理在很多技能上往往不如小公司的產品經理思考的全面,而在另一部分技能上,又完勝小團隊的PM,環境不一樣,造就了形態各異的產品經理們。
  • 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重要的是什麼?
    在一個團隊中,不同的角色要明確自己該做的事,自己的重點,而在產品經理這個角色中,一樣要理解自己是誰,自己在這個團隊中應起的作用是什麼?
  • 項目招投標階段,產品經理需要做什麼?
    編輯導語:項目招投標階段,可能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銷售的工作,但是其實產品經理也要參與進去。本文作者今天對項目招投標的整個流程進行拆解,為我們分析了產品經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承擔什麼職責以及具體的工作任務是什麼。我們經常想招投標可能是售前和銷售的責任,但是產品要在這個階段做什麼呢?
  • Shopify產品經理支招:優秀的最小可行性產品經理人一般都這麼做
    想要了解「堆棧」,不要從最基礎的開始學,最快的方法就是去找一個工程師,從較高的層面帶你過一遍。你要做的就是記錄下每一項技術的名稱,通過谷歌快速瀏覽這些術語,權衡每一項技術的利弊得失,以及它們如何在一起協同工作。做這項工作的時候,一定要高屋建瓴,否則很容易就會被繞進去,兩眼一抹黑。為什麼這樣做就會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產品經理呢?
  • 公募基金的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
    來源:金融小夥伴來源:知乎 作者:金融小百科本文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最近,有同學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募基金招聘產品經理,有些招聘信息看重數理背景和研究能力,有些看起來又有點像市場部的。」那麼,公募基金產品經理到偏研究還是偏市場?主要是負責什麼?和基金經理工作界限又是什麼?
  • 優秀的產品經理每天都在做什麼?
    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比較雜,大到市場調研,產品需求策劃,小到需求跟進,寫文案寫PPT發推送等等。如果不能科學的管理自己的工作時間,既拉低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浪費了成長的時間。產品經理每天應該做什麼?本文就產品經理如何管理自己的工作時間進行了闡述,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 讀懂To B行業產品經理:產品的打磨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做服務
    但是To B產品絕對不是這樣的,因為很多的To B產品本身是有很多的業務門檻的,你沒有強大的渠道資源很難讓你的用戶量級上來,這也是To B和To C的不同。 垂直/通用 垂直化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話題。大家一直在產品經理圈子裡不斷地說:只有你的產品不斷地下沉,切入了用戶最細分的市場,最垂直的領域,你的產品才能活下去,才能做得更好,產生無限的價值。事實是這樣嗎?不一定。
  • 產品經理究竟是幹什麼的?
    今天又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產品經理究竟是幹嘛的?「,看到一個個自說自話的回答實在是受不了,就想寫一下,我所理解的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究竟是什麼。簡單來說,產品經理主要的工作就是:規劃、設計產品,對產品研發過程的控制,最終把產品賣出去的一個過程。
  • 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是什麼
    哪些工作是產品經理該做的,哪些工作不是產品經理該做的,這個問題常常讓產品經理本身都感到很困惑。導致這種困惑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職責界定不清。那麼如何界定產品經理的職責呢?下面我們從職責目的、工作關係、主要職責、能力要求等方面來進行說明。
  • 同樣都被稱為PM,你要做產品經理還是項目經理?
    產品經理,即「Product Manager」,其實,在這個PM之前還有一個PM早就出現在了職場的職位之中,而且還是一個很重要的職業,這個PM就是「Project Manager」——項目經理。那這兩個PM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項目經理,為項目而服務。項目的定義是為創造獨特產品、服務或者成果而進行的一個臨時性工作。
  • 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
    在這個每個網際網路人都在談論數據,每個產品經理都在談論數據分析的時代,用戶行為分析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出來,那麼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呢?接下來將為大家進行分享。一、為什麼要做用戶行為分析觀點一:有些功能整個平臺用戶都希望做,是沒有必要耗費人力評估的,只要做了就可以了。用戶行為分析是形式,不能為了分析而分析。觀點二:我都在這個行業做了這麼多年了,用戶需要什麼難道我不知道嗎?我本身就是用戶,我可以代表他們,我的需求就是他們的需求目標。
  • Facebook資深產品經理:卓越的產品經理 VS 普通的產品經理,看這4點...
    我給Facebook面試過數不清的產品經理,只有非常少的人能夠拿到offer。大多數時候,如果每個面試官都覺得這個產品經理可上可下,那我們一定不會錄取他們。我們通常會問自己,這個人好到你會請假半天,開車到他家門口求他入職嗎?如果任何面試官都沒有這個衝動的話,我們沒必要錄取這個人。 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挺好的產品經理,沒有什麼硬傷,但是談不上出類拔萃,所以我們都拒絕了。
  • 什麼是數據產品經理
    「什麼是數據產品經理」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在問「數據產品經理和產品經理到底有什麼區別?」,金老師先來看看他們之間的區別吧!用數據來指導產品設計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幾乎所有的產品經理都需要依賴數據做產品決策——從早期產品開發時的用戶研究,到產品上線後的指標表現分析。但是對於傳統的產品經理來說,他們對數據的應用也就到這種程度了。然而對於「數據產品經理」來說,他們與數據的結合則更加緊密。
  • 產品經理如何做功能設計?
    這篇文章從功能設計原則上對產品經理如何做功能設計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歡迎感興趣的童鞋閱讀。產品經理在日常工作中,最常見的場景就是進行功能設計。在進行功能設計時,一般需要用到流程圖、線框圖,將自己和團隊的想法、競品分析和用戶調研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最終輸出成型的文檔或交互稿。好的功能設計,一定是貼合業務場景,並能實現預期結果。
  • 做過程式設計師的產品經理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有的技術團隊和產品團隊都坐在同一間辦公室了,居然都經常缺乏溝通。技術團隊不知道當前做的功能是給誰做的、是提供什麼功能、滿足用戶什麼價值的。這些不是很高深的理論,也不需要深入學習,只需要通過產品經理做些了解,就能少挖一些坑,也就不會輕易返工。
  • 大屏產品經理必備:如何做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大屏產品經理行業工作中最基本的能力,因為只有你找準用戶需求才能知道怎麼去設計產品,通過什麼方法來精益運營用戶,哪些渠道ROI更好,最終把用戶流量轉化成實在收入,注意,這是一系列的操作而不是單一的節點工作,是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之就應該考慮周全的。
  • 產品VS項目,如何從產品經理轉項目經理?
    ,著重關注於產品端或許是從微觀角度看世界,著重項目端或許從宏觀角度看世界,兩者屬於相輔相成的狀態, 3、管理觀 其實說到根本,雖然做的活來說,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有些許差異,但是一個項目的成就感會比一個產品的成就感來的更晚但是更多一些。
  • 產品經理什麼時候會被淘汰?
    什麼是產品經理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產品經理(這裡主要說的是網際網路產品經理)。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啟示錄》裡面把產品經理的職能概括得很到位:產品經理的任務是探索產品的價值、可用性和可行性。產品經理的目標是在最短時間內把握複雜的市場/用戶需求,確定產品的基本要求(依然是價值、可用性、可行性)。
  • 業務思維,對產品經理真的重要嗎?
    什麼是業務思維?這裡說的業務思維並不是單純指站在如市場、銷售或者商務的角色思考問題,那叫「換位思考」。而是站在全局,圍繞產品相關的所有職能板塊如何協同合作的思維。以電商B端商家產品為例,除了思考產品設計外,還要熟悉電商發展趨勢、產業鏈結構、商家類別、招商渠道、經營模式、運營機制、財務結構等。再具體點說就是,市場的情況如何?業務狀況如何?同行有哪些玩家?都是什麼做法?結果怎麼樣,如何衡量?等等。可能有同學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叫「業務思維」,是不是僅針對B端產品經理,與C端產品經理無關?我認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