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思維,對產品經理真的重要嗎?

2020-12-2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多年來,產品經理崗位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野蠻生長且不斷演變,工作流程從雜亂到規範,崗位職責從粗放到細分。找工作的產品同學應該會發現,當前的產品經理崗位高度細分,對綜合能力要求更高,一些招聘崗位中會看到這樣一條要求——具備業務思維。

什麼是業務思維?

這裡說的業務思維並不是單純指站在如市場、銷售或者商務的角色思考問題,那叫「換位思考」。而是站在全局,圍繞產品相關的所有職能板塊如何協同合作的思維。

所以,業務思維是一種更高視角的全局思維,更關注行業趨勢、市場格局、落地結果。從整體思考前進方向中企業各環節在資源、職責、計劃協同利益等方面的問題,使其殊途同歸,形成合力。

以電商B端商家產品為例,除了思考產品設計外,還要熟悉電商發展趨勢、產業鏈結構、商家類別、招商渠道、經營模式、運營機制、財務結構等。

再具體點說就是,市場的情況如何?業務狀況如何?同行有哪些玩家?都是什麼做法?結果怎麼樣,如何衡量?等等。

可能有同學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叫「業務思維」,是不是僅針對B端產品經理,與C端產品經理無關?

我認為不是。「業務」一詞的解釋是各行業中需要處理的事務

那麼,無論是C端產品還是B端產品,都是在解決各自行業中的用戶問題,處理相關事務。只是相比較而言,B端產品離業務更近。

為什麼需要具備業務思維?

產品經理是否需要具備業務思維,可以從下幾個方面來看:

(1)崗位職責需要

根據公司環境不同,產品崗位分為產品驅動和非產品驅動兩類。

產品驅動環境中,毫無疑問,產品經理必須具備業務思維,因為公司業務需要產品經理推動引領。非產品驅動環境中,通常由運營、業務或技術等崗位驅動,產品經理大多扮演支撐配合的角色。

這種情況下,建議產品經理具有業務思維,和業務同事共同探討業務問題,貢獻產品價值。不然,久而久之,就成了功能經理。

(2)個人成長需要

相信每一位產品經理都會經歷從入門到成熟、從成熟到優秀的過程。

如何評估一位產品經理是否優秀?

我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為是否具有全局視野,而不是僅僅局限於產品本身。特別是致力於成為公司高管或創業的產品經理,業務思維可以幫助你拓展行業縱深,達到新高度。

(3)行業發展需要

網際網路高速發展同時,也讓網際網路與產品經理彼此成就。

與此同時,網際網路用戶需求也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產品經理需要具備行業發展和用戶需求洞察的前瞻性,比如因為疫情帶來的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熱成像智能檢測等新機遇。

這些都需要產品經理具有業務思維,能站在市場全局的角度思考,與時俱進,相時而動。

如何培養業務思維?

(1)洞察行業趨勢

通常,行業發展決定公司業務走向,培養業務思維可先從洞察行業開始。

可以通過哪些渠道了解行業?

垂直媒體行業專家市場報告

垂直媒體即針對垂直行業的網際網路媒體平臺,提供行業深度內容、知識分享和互動,例如:電子商務新聞門戶的億邦動力網。

行業專家包括公司業務專家、外部專業人士、資深傳統從業者、行業諮詢顧問等角色,可幫助你快速、深度挖掘行業內幕。

市場報告由專業的市場研究公司提供,從報告中可以獲得行業趨勢、市場份額、頭部企業分析等信息,例如:艾瑞網、易觀。

(2)了解產業鏈

產業鏈簡單來講就是某行業中,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產品、技術、服務等需要,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係。產業鏈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

產業鏈有助於產品經理了解行業全貌、梳理上下遊關係、理解業務本質。產業鏈信息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媒體、市場報告獲得。

以生鮮電商為例,產業鏈形態如下圖:

圖片來源於艾瑞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


(3)理解主營業務

培養業務思維最直接的方式莫過於貼近業務,包括了解主營業務流程、策略規則、角色分工、管理權限、協作關係等。

具體實施可以通過組織討論會、部門輪崗、問卷調研、繪製流程圖、梳理角色權限表等,將業務轉化成標準、模塊、可視的文檔資料。

基於產品思維推動業務管理優化,根據實際運營結果,持續對業務進行迭代升級。

(4)熟悉合作渠道

合作渠道即存在商業合作關係的上遊和下遊組織機構,按組織機構關係區別,可分為內部合作渠道外部合作渠道

渠道對產品的價值是1後面的0,優質渠道可以幫助產品短時間內成幾何增長,常見的渠道資源表現為資金、流量、商品、內容、服務等。

產品經理可通過公司商務、社交媒體、搜尋引擎、應用商店等方式尋找合作渠道,為產品價值最大化助力。

(5)探索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公司或個人運用某種方法或途徑賺錢,從而產生利潤的效應模式。

產品經理在探索商業模式過程中,能深入理解到企業戰略定位、業務體系、關鍵資源、盈利模式,有助於拓寬視野並提升思考深度,保證產品與企業戰略和業務發展同步。

快速了解商業模式比較好的渠道有公司業務負責人、行業競對、行業專家、垂直行業媒體等,廣謀從眾,各取所長。

(6)分析營收結構

營收結構是指企業收入中主營業務收入與其他業務收入的比率。通過分析營收結構,可以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政策。通常,經營狀況直接影響企業未來在業務發展及組織架構的規劃部署。

產品經理了解企業經營狀況,便於第一時間發現業務問題關鍵節點,使用產品手段幫助企業達到降本提效的目的。

最後,我相信,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需要兼具產品思維和業務思維,對用戶需求有獨到理解。有能力把控業務規劃和實施細節,驅動各環節解決問題,為企業創造價值,達到多方共贏的結果。

 

作者:伍德安思壯,公眾號:PMBetter(ID:pmbetter)

本文由 @伍德安思壯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全媒派 | 新聞業需要產品思維嗎?詳述記者如何成為產品經理
    長期以來,新聞業生產的內容,被視為有著鮮明特性的作品,而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模式和思維逐漸變化,於是有人提出讓「作品」轉換為「產品」,新聞人也要轉型為產品經理,進而將產品思維滲透到新聞實務工作中。 那麼,新聞編輯部真的需要所謂的產品思維嗎?這個頗具網際網路特色的詞彙能賦予新聞業什麼能量?
  • 「大廠小業務」產品經理的產品方法論
    2)較為前沿的技術與思維產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手無寸鐵的戰略家,偏向紙上談兵。在實際的工作中,功能與需求的實現常常是有許多限制的;即使產品經理本身能力過硬,遇到開發一句「實現不了」那你也是毫無辦法的。大廠有一定的技術積澱,也負擔得起比較昂貴的人力成本(現在程式設計師的成本也是真的高),所以在功能的想像力上能給予產品更大的空間。
  • 商業思維,對產品經理有什麼用?
    編輯導語:對於產品經理來說,往往需要具備很多思維,比如演繹思維、歸納思維、批判思維和辯證思維等等,但是除此之外,還需要具備商業思維。為什麼產品經理還需要具備商業思維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文作者的分析吧。很多產品從業者發現,現在的網際網路行業對產品經理技能要求越來越精細,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
  • 記者也得做產品經理?詳述新聞業為何需要產品思維
    長期以來,新聞業生產的內容,被視為有著鮮明特性的作品,而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模式和思維逐漸變化,於是有人提出讓「作品」轉換為「產品」,新聞人也要轉型為產品經理,進而將產品思維滲透到新聞實務工作中。那麼,新聞編輯部真的需要所謂的產品思維嗎?這個頗具網際網路特色的詞彙能賦予新聞業什麼能量?個體新聞從業者又該如何把握這一變化呢?
  • 產品經理面試,為什麼被說「缺少結構化思維」?
    小A同學參加產品經理面試,由於準備不夠充分,加上面試緊張,面試中沒有展現出個人優勢,結果沒通過。問了HR原因,反饋說是「缺少結構化思維」。  小B同學也參加了產品經理面試,因為經驗豐富,與面試官交流好似行雲流水,相談甚歡,結果也沒通過。問其原因,反饋同樣是「缺少結構化思維」。  納尼? 轟冬尼?  啥是結構化思維?怎麼就缺少了?
  • 框架思維,可能是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基於其職業性質和工作內容,往往需要具備很多能力,而其中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要具備框架思維。本文作者圍繞著框架思維展開深入的討論,如果你是一名產品經理,不妨用框架思維來分析一款產品;如果你不是產品經理,也可以將框架思維運用到工作中去,它對任何工作都很有效。
  • 業務部門應該如何向產品經理提需求?
    把需求按「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2個維度進行分類,決定各需求的優先級。但是,這並不是說,完全由產品經理自行決定每個需求的優先級。需求傳達到產品經理這邊時,其「重要緊急」程度,已經大體確定了。產品經理不過是進行「微調」而已。就好比,你同時接到3個任務。但是你只有一個人、兩隻手,任務只能一個一個做。
  • 做產品經理,什麼最重要?
    太多的高光時刻模糊了我們的視野,以至於我們對產品經理產生了某種特別的情感,我們會認為做產品是一件神聖且驕傲的事情,但每一次的透過現象看本質,都是由於生活閱歷的深刻沉澱,只有從事並了解這個行業,才能真正感受到夢想到現實的地心引力。我們究竟是熱愛產品本身,還是熱愛表面的虛榮?有誰能夠說得清呢?我曾經回答過一個問題:「你覺得做產品經理,什麼最重要?」
  • 產品經理須知:3個超實用的底層思維模型
    本文基於筆者過往的經驗,站在產品經理的角度,去總結了三個筆者認為最重要和實用的思維模型——KT決策法、框架效應、以及FBM模型。在此分享給大家。導語:思維模型,是基於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中提出的理論,目前被普遍接受的一種思維方式。
  • 業務分析師和產品經理之間,有哪些區別?
    產品經理很多人以為產品經理是網際網路時代才有的,實際上並非如此。世界上第一個產品經理出現在1927的美國P&G寶潔公司,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最早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其實是偏市場職能,它是作為產品和市場專家出現的。產品經理要負責市場調查並根據產品、市場及用戶等的需求,還要確定開發何種產品,選擇何種業務模式、商業模式等。
  • 三層要點總結:網際網路產品經理方法論
    如果你的需求價值總是判斷不準,可能你的視野還太低,需要再上升一個層次來看整個事情,跳出產品看業務。你還敢不關注整個公司的業務線和布局,只做自己那一點產品功能嗎?所以你發現了嗎?有時候你做不好一件事情,是因為必需具備的一些能力,你還沒擁有,欠些火候,直接跳級,結果自然不好。
  • 產品經理常用3個思維模型+10個技能+3類工具
    二、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思維方式MVP即最小可行性產品,網際網路行業是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一起以用戶為中心,在這個背景下要求我們能夠快速且低成本的識別哪些客戶的需求能夠大範圍推廣並獲得用戶認可。系統思維還要求我們能夠從局部推導出整體、也能夠從整體分割出局部,我們要能夠理解在這種局部和整體之間還存在一些其它要素需要進行管理。聊完了產品經理最重要的一些思維方式後,我們在說下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一些關鍵技能。
  • 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
    一是由於近兩年,C端產品增長放緩,B端產品迎來了幾輪利好。所以,很多C端產品經理轉型到B端產品經理。為B端產品帶來了新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再則,近兩年比較成功的一些產品,都在採用C端產品經理的思維和方法來做B端產品。比如,今年大火的在線視頻產品 Zoom。在產品經理職業的傳統印象中,C端產品經理重思維。幾乎每年,都會有比較流行的產品和運營思維。
  •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必須具備的增長思維能力
    無論是運營崗位還是產品崗位,都需要具備增長思維,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更是如此。今天,本文作者分享了一個增長模型,通過四種獲客方式,為我們分析了產品經理必須具備的增長思維能力有哪些。這不是一篇增長負責人所梳理的文章,而是從一個非專業人角度,希望通過淺顯的語言表達,使得大家對增長的模型整體應用在實際工作中有一個快速的了解,要做一名數據產品經理必須深入業務之中,必備的就是商業思維之增長能力。一、我們來看下增長的整體框架
  • 不同階段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都一樣嗎?
    中級產品經理(1.5-4年)渡過了產品入門期,進入快速成長階段。能夠熟練運用專業知識策劃產品方案,協調各方資源推動產品落地並達成目標,具備獨立負責產品模塊或帶項目的能力,可獨當一面。產品思維: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成熟的產品觀及思維體系,兼具業務思維、商業思維,可以站在全局看問題。
  • 入行建議|2021年,還要做產品經理嗎?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入行難、做好的產品難,拿高薪難,種種難上加難讓越來越多人對產品經理崗開始勸退,並藉機唱衰這個崗位,否定產品經理崗的價值與作用。二、現在乃至十年後,產品經理崗位是否還有價值那麼,產品經理崗位真的沒有價值了嗎?其實不然。1.
  • 其實,做後端產品經理比前端產品經理更難
    之前我們說的產品思維,通常就是用戶思維、流量思維等;而「後端產品思維」,在《後端產品經理寶典》中從四面進行了概述,即:價值轉化思維、業務導向思維、解決問題思維、方案質量思維。價值轉化思維,就是從整個大盤去衡量和判斷網際網路項目或舉措的價值,確保做正確的事,且價值轉化率高;業務導向思維,就是換位到業務,站在行業、產業、業務的角度,看問題。解決問題思維,就是把需求視為問題,進行4-5次溯源追問,拿到終極痛點。
  • 產品經理的場景化思維,到底是什麼?
    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同學們,最常聽到產品經理逼逼叨叨的2個詞有2個,一個是:「用戶」,另外一個則是:「場景」用戶從XX每天我們都在說場景,但場景包含什么元素你清楚嗎?你知道嗎?首先解決場景,我先以一個客服系統為案例。在客服系統裡需要給用戶提供客服會話、客服會話結束、用戶信息引導FAQ3個場景。
  • 產品經理的22條軍規
    產品經理要記住最後負責的只有自己,要注意分辨他們的真話和假話,學會用方法論去看待問題,要多角度地收集情報。6、確認產品機會可以用到RWW工具,RWW是英文Real-Win-Worth-it的縮寫。R就是Real的意思,表達的是真實性,對自己進行靈魂拷問:這個產品真的是客戶需要的嗎?
  • 產品經理之G端業務設計模式
    G端產品主要為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所以要分析客戶的特點,了解產品的設計需求模型和最終產品交付。我們在做政府端的產品中,經常會遇到各個領導的需求標準不一樣,作為產品經理我們經常要去與用戶進行業務調研,然後我們發現越調研越複雜每個部門乃至每個角色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為涉及到的用戶有多個第三方所以我們需要理清各個部分的需求重點,統一各個部門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