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中文打字機

2021-01-04 冰河漁夫

1808年一個義大利人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能打字機械,這臺打字的機械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這臺打字的機械有嚴重缺陷,沒有實用價值。

1828年美國密西根州的威廉·伯特製造了一部名為「排字機」的機器,不久之後就取得專利,這是世界上第一部一般意義上打字機,打字機就這樣誕生了。但這臺打字機也有問題,並不很好用。它的字母是ABCDE排列下去的,這樣打字時非常不方便。

1868年一個記者克裡斯託夫·肖爾斯重新排定了字母在鍵盤上的排列,這種排列法就是沿用到現在的QWERTY排列法,這樣才算解決了鍵盤問題。真正的打字機就此誕生了。

但中文打字機要晚得多,1915年在美國留學的祁暄發明了第一臺中文打字機,並獲得了美國專業。後來這打字機後來又獲得了北洋政府農商部的嘉獎。

中文打字機

農商部的嘉獎裡說他的打機字,運用靈便,構造完備,字跡鮮明,並給予五年專利獎勵,以示鼓勵。這打字機聽起很是高大上,但實際情況卻並不是這樣的。

這種中文打字機,結構複雜,外形笨重,體積龐大,主要部分佔了大半張桌子。

當時的打字機不是採用象現在的五筆輸入法那樣的拆部首、偏旁,而是直接使用一個一個漢字來打字的。

打字時,銜字手柄在字盤遊走,找到那個要打的字,然後銜字手柄銜起那個漢字回到紙張要打字的位置,「咔嚓」一聲打出漢字。由於常用的漢字就有幾千,所以,字盤就摞了好幾層,打字時速度也很慢,打字員要記住幾個千漢字的位置,以便快速打到那個要打的字。

比較成熟的中文打字機

這種打字機,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實用價值,但是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中比沒有打字機似乎好了一點,怎麼說也能在洋人面前撐一撐,畢竟咱們中國也有打字機,我們這也算是跟上世界潮流了。

由於這種中文打字機的操作不方便,需要打字員有足夠的記憶和反應速度,所以,打字員必須是專業的,當時一般機構和學校還是願意用手抄或油印,實際上,配有中文打機字的學校、機關、企業很少。

大學者林語堂也發明過一種打字機,他叫它「明快中文打字機」,這名字大約是想讓打字機又快又簡單,這種打字機1952年取得了美國專利。明快中文打字機」高9英寸、寬14英寸、長18英寸,這個體積比老式的打字機縮小了許多。

明快打字機

他的打字機可能的確比以前的打字機明快了一點,因為只有64位鍵,打字時一個漢字要按三次鍵,每分鐘大約可以打50個漢字,有7000個漢字,這個字數相當多了,以前老式的打字機一般兩千到三千。但這種打字機造價昂貴,所以「明快中文打字機」沒有批量生產,也沒有推廣。而且這種造價昂貴的打字結構複雜,很容易出故障,一旦出了故障不不是一般人能弄得好的。

直到電腦的出現,也沒有出現一種能普及的中文打字機,90年開始進入了電腦的時代,電腦的出現使中文打字機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比爾·蓋茨

所以,中文打字機實際上並沒有推廣過,只是偶爾出現在一些機關學校裡,只是一種有點用的裝飾物,它沒有對社會進步起過什麼作用。

魯迅、胡適、張愛玲等等,等等,他們所有的作品都是用自來水筆寫的,林語堂本人好像也不是用打字機打的,還沒看到哪位大作家的作品是用打字機打出來的。這與歐美不同,歐美世界尤其是美國曾經大量使用過打字機,在現在的一些電影裡也能看到。打字機代表著個人的素養和社會的進步,似乎是個人與社會進步完美統一的象徵。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中文打字機」,曾是中國對西方技術壟斷的一次挑戰
    Douglas Heaven最近在《新科學人》網站刊發一篇文章,講述的中文打字機的歷史故事。看看中文打字機的發展,就能明白中國人是如何粉碎技術控制的。1900年,《舊金山調查者》(The San Francisco Examiner) 的讀者讀到一則消息,說報社在「中國城」(Chinatown)辦事處裝了一臺巨大的機器,兩個房間被打通,用來安置機器。
  • 《中文打字機:歷史》:展示漢語世界的機械革命
    《中文打字機:歷史》一書封面參考消息網9月19日報導  今年8月,美國作家託馬斯·馬拉尼出版了一本跟中文打字機有關的英文書籍《中文打字機:歷史》。長期以來,在西方人的想像當中,中文打字機一直是一種奇異、可笑或僅僅是不可能的設備,上面有許多鍵盤。這種機器的不可置信讓人對書名產生了懷疑。不過美國史丹福大學中國歷史系教授託馬斯·馬拉尼對中文打字機的歷史進行了嚴肅認真的調查。他在書中記載了各種行之有效的中文打字機的發明,並敘述了這些早已被人遺忘的發明者的生活。
  • 忘記的中文打字機
    只要在鍵盤上輸入文字,很方便就會列印出所需要的文字來。如今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很少知道沒有電腦之前,文字的列印是怎麼的一種情形。對中文打字機,許多年輕人也許沒有什麼印象。其實打字機是輕便印刷機的一種。原來只適用於西文,因為西文用字母拼成,比較簡單。而中文是方塊字,不能拼寫,字數很多,不易辦到。
  • 歷史上第一臺小鍵盤中文打字機是誰發明的?你絕對猜不到!
    上圖這個機器是歷史上第一臺小鍵盤中文打字機,名為「明快中文打字機」,但很多人想破腦袋也猜不到它的發明者到底是誰。好了,不賣關子了。實際上,明快中文打字機的發明者是一位享譽中外的大文豪——林語堂。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林語堂還有另一個身份,他是一個發明家、「中文打字機之父」,有多項發明並擁有3項美國發明專利!為了方便自己和其他中文作家寫作,林語堂在使用過英文打字機後萌生了設計製造一部便捷易用的中文打字機的想法並開始付諸實踐。但是,這個過程並不順利。由於製造費用遠超預估,林語堂曾一度傾家蕩產,後來甚至因為借錢未果和美國好友賽珍珠絕交。
  • 中文打字機:不可能的設備?——美媒評新書《中文打字機:歷史》(2)
    共產黨建黨領導人之一陳獨秀、作家魯迅以及毛澤東要求設計一種新的中文語音體系,或者大規模採用羅馬字母。馬拉尼援引魯迅的話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不過事實證明,宣告漢字死亡的說法並不成熟。馬拉尼聲稱,如今中文在「我們這個電子書寫時代是最快速、最成功的語言之一」。
  • 「歷史的今天」中文打字機獲發明專利
    1828年,美國人威廉·伯特發明「排字機」,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打字機。而中文打字機的起步則晚很多,直至1915年,山東留美學生祁暄才發明了第一臺中文打字機。1915年9月29日,中文打字機獲發明專利。
  • 林語堂曾發明中文打字機 耗資達12萬美元
    林語堂曾發明中文打字機 耗資達12萬美元 2014-07-23 17:04:49來源:羊城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他有一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文打字機,這不是他買來的,而是他發明製造的。  林語堂中英文造詣俱臻上乘,多數成名作品用英文寫成。他用英文打字機寫作,覺得非常便捷省力,而以中文寫作時,因當時尚無實用的中文打字機,只能用手執筆寫稿,費時又費力,於是他決心設計製造一部便捷易用的中文打字機,以造福普天之下的中文作家。
  • 馬未都|打字機
    在打字都用電腦的今天,中文打字機遠離我們不過一代人的時間。
  • 林語堂 發明第一臺中文打字機自動牙刷後 破產了
    和傳統文人用筆桿子寫文章不同,多年的海外經歷讓他習慣了用打字機輸出文字,可當時的外國進口的老式打字機是英文的,沒法打中文,林語堂腦子轉得滴溜快,打字機卻跟不上他的靈感速度,真是太影響賺錢了!本著提高生產效率的初心,他決定自行發明一臺靈活方便的中文打字機!
  • 風雅指南丨打字機誰不會?但你也未必回答得了這些問題
    而人類歷史上超震撼的信息革命要是沒有打字機,則約等於少了一根重磅導火索,如今的鍵盤、觸控螢幕、數據歸檔甚至女性解放,可能都得換個模樣……嗯,就這麼厲害!來翠花,上古董打字機……Q1.打字機的出現和愛情有關?
  • 美國網友熱議:在沒有電腦前,中文打字機有多複雜你知道嗎?
    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中文打字機有些令人好奇困惑,並且有一些可笑——畢竟,你怎麼打出一個非字母的的語言?中文打字機看起來像一個介於熟食店切肉機和一個小型印刷機之間的東西。沒有按鍵,只有排列在網格系統中的幾千個小金屬字符。由於中文沒有字母表,也沒有按字母順序排列,操作人員必須熟記每個字符的位置——一臺典型的機器上約有2500個。
  • 一個迷人的時代結束了——與打字機有關的往事 | 作文
    ——據「歷史上的今天」一個迷人的時代結束了——與打字機有關的往事文/嚴彬二十幾年前,1995年前後,我讀初中,我父親在小學教書,一個鄉村小學。記得有幾個夏天,我常從家裡去他的教師宿舍待著,有時會住上幾天。父親宿舍的門朝南開,蟬在旁邊的樹上叫,穿堂風從南向北經過宿舍,很是愜意。
  • 「人類第二次書寫革命」——打字機的誕生
    以上所有的這些早期打字機,沒有一臺投入實用,也鮮有實物或圖紙流傳下來,其中的原理也少有人知曉。這些發明和後來人們使用的打字機並沒有太多繼承關係,它們都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臺打字機。即便有這樣兩大缺點,但這臺打字機的打字速度已經可以輕易超過當時一個熟練抄寫員的書寫速度,並在1870年投入了商業生產,成為第一臺商業化生產的打字機。儘管漢森後來多次改進他的打字機,然而這種球形打字機仍然沒有成為主流,最後還是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因此漢森書寫球依然算不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打字機。
  • 那些漂亮的打字機字體
    打字機的百年歷史長河中,打字機字體也隨之而不斷進化。
  • 20個打字機字體打包奉上
    為粉絲們提供了不同形態多種風格總計20種打字機字體具體字樣參考如下:01.
  • 金山小鎮的打字機「小狀元」
    「嗒嗒,嗒嗒嗒嗒……」    拿起一張白紙,放在打字機的皮管上,拉幾下換行手柄,敲幾下空格鍵,然後敲擊鍵盤,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字跡……    在不少人的印象裡,手動打字機早已成為電影裡的道具,卻不曾想,上海金山區楓涇鎮還藏有「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後一家手動打字機生產商」。
  • 林語堂:愛穿長袍、寫得了小說、發明打字機、學貫中西的民國大家
    關於小說的中文命名,翻譯過程中也出現很多有趣的事。有的人按照字面意思將它翻譯成「北京一剎那」,也有人稍微進行了升華譯為「瞬息京華」,但是這些翻譯對於林語堂來說都沒有譯出作品的神韻,最終林老親自操刀,在作品即將印刷出版之前才想出了《京華煙雲》這個頗有神韻的名字。
  • 《老式打字機上的鍵盤特寫》翻江蜃-協助拍攝
    老式打字機上的鍵盤特寫【第1幅圖】此作品由廊坊攝影愛好者時先生在著名的大連地區拍攝老式打字機上的鍵盤特寫【第2幅圖】此作品由浙江攝影愛好者宰先生在著名的無錫地區拍攝老式打字機上的鍵盤特寫【第3幅圖】此作品由深圳攝影愛好者國先生在著名的天津地區拍攝
  • 《老式打字機》插翅虎-協助拍攝
    打字機(Typewriter)是用以代替手工書寫、謄抄、複寫和刻制蠟板的機器。 打字機是用於書寫的一種機械的,電機的,或電子的設備。使用時,通過敲擊鍵盤上的某一個按鍵,該按鍵對應的字符的字模會打擊到色帶上,從而在紙或其他媒介上打出該字符。
  • 打字機鍵盤,你見過多少?
    在鼎盛的時期,打字機作為辦公室標配已行銷全球主要國家,涵蓋主要語言https://www.ethnolog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