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戴口罩,人臉識別算法抓瞎:多種算法出錯,最高錯誤率達50%

2020-12-14 DeepTech深科技

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前幾日,美國總統川普也終於改口,提倡民眾佩戴口罩,並稱這是愛國行為。

圖|川普(來源:推特)

然而如今,美國政府發現,除了預防疾病之外,佩戴口罩還有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影響:阻礙面部識別算法。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協會 (NIST) 的一項研究發現,戴上足夠覆蓋口鼻的口罩會導致一些最廣泛使用的面部識別算法的錯誤率高達 5% 至 50% 。而且,黑色口罩比藍色口罩更容易出錯,口罩遮住口鼻的範圍越大,算法就越難識別人臉。

一些算法錯誤率高達50%

NIST 計算機科學家、該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 Mei Ngan 說:「隨著新冠疫情的到來,我們想要了解人臉識別技術是如何處理帶口罩的面孔。我們首先關注的是,在疫情大流行之前開發的算法可能會因識別對象戴口罩而受到影響。今年夏天,我們計劃測試那些專門為戴口罩的人設計的算法,評估其準確性。」

圖|NIST用來評估各種面部識別算法準確性的示例圖像。(來源:B.Hayes/NIST)

NIST 測試的人臉識別算法通過測量目標人物面部特徵之間的距離來識別人物身份。而佩戴口罩會去除大部分面部特徵,從而降低了這些算法的精度,儘管有些特徵仍然存在。這與 iPhone 手機上的面部識別工作方式略有不同,iPhone 使用深度傳感器來識別人臉,增強安全性,確保算法不會被圖片誤導。

其實,關於口罩能阻礙面部識別的傳聞早已有之,但 NIST 的研究顯示,結果尤其明確。NIST 是政府機構,其任務是為聯邦政府評估這些算法(以及許多其他系統)的準確性,它對不同供應商的排名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NIST 的研究測試了 89 種面部識別算法,包括松下 (Panasonic) 和三星 (Samsung) 等廠商,並分析了它們在 100 萬人的圖像上的表現。這項研究使用了人們在穿越美國邊境時收集的照片,以及移民福利申請中包含的照片。在測試中,研究人員給照片中的人戴上「數字口罩」,也就是說,在照片上疊加各種顏色的模擬口罩,遮住受試者的鼻子、嘴和部分臉頰。

圖|NIST測試示例(來源:NIST)

NIST 的研究發現,戴著口罩會影響面部識別算法的準確性,該機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89 種最好的商業人臉識別算法在測試中的錯誤率在 5% 和 50% 之間。有些廠商的算法比其他廠商的算法表現更好,而且性能會根據面具的形狀和顏色不同而不同。

一般來說,面部識別算法在識別戴圓形口罩的人時更為準確,而在識別戴黑色口罩的人時,準確率低於淺藍色口罩。

值得注意的是,NIST 的報告只測試了一種一對一匹配的面部識別算法。這是邊境口岸和護照控制場景中使用的程序,這與用於大規模監視的面部識別系統不同。對大規模人群進行掃描,查找與資料庫中的面部匹配的系統,叫做一對多(one-to-many)識別系統。

國土安全部表示擔憂

儘管 NIST 的報告並未涵蓋一對多系統,但與一對一算法相比,業界認為這些系統通常更容易出錯。在人群中識別臉部特徵較為困難,因為系統無法控制臉部的角度或光線,解析度通常會降低。如果口罩對一對一識別算法有較大影響,那它們可能會對一對多算法有相同甚至更大的影響。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國土安全部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內部公告稱,該機構對「人們廣泛使用防護口罩可能會對面部識別系統的安全操作產生潛在影響感到擔憂」。

對於提倡隱私保護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可喜的消息。許多人警告說,世界各國政府急於採用面部識別系統,但這種技術對公民自由的影響細思極恐,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系統存在種族和性別偏見,其他種族的識別錯誤率明顯高於白人錯誤率。

不過,與此同時,開發面部識別技術的公司已經迅速做出相應改進,設計了僅使用眼睛周圍區域即可識別面部的算法。一些供應商,例如行業領先的俄羅斯公司NtechLab 表示,他們的新算法可以識別個人,即使他們戴著巴拉克拉法帽。但是,此類聲明並不完全值得信賴,它們通常來自內部數據,這些數據可能會產生特定的結果,因此不具有說服力。這也是NIST等第三方代理機構提供標準化測試的原因。

圖|巴拉克拉法帽(來源:亞馬遜)

NIST 表示,面部識別技術的掙扎是短暫的。Mei Ngan 說,研究人員希望在識別戴口罩的受試者方面,「面部識別技術能繼續進步」。該機構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測試為口罩佩戴者進行特殊調整的面部識別算法,並探索一對多系統的識別效率。

相關焦點

  • 帶上口罩依然能人臉識別?NIST:有的算法錯誤率上升到99%
    【天極網手機頻道】自從人臉識別技術運用在手機上後,不管是手機解鎖還是支付都非常方便。不過由於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戴上口罩之後手機人臉識別的成功率大大降低。作為被廣泛認為是人臉識別準確率測試的權威機構NIST在7月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指出因為口罩的影響,人臉識別算法的錯誤率從5%到50%不等,黑色口罩比藍色口罩更容易出錯,口罩遮住摳鼻的範圍越大,算法就越難識別人臉,而且研究還透露出一個趨勢:每個算法的錯誤率都出現了增長。
  • 研究發現增加口罩後 人臉識別算法的錯誤率大幅增加
    據外媒CNET報導,許多人臉識別公司都宣稱,即使在戴著口罩的情況下,他們也能精準地識別人的身份,但一項研究的最新結果顯示,有了遮擋物後這些算法的錯誤率正在急劇增加。在周二的更新中,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研究了3月中旬COVID-19大流行宣布後提交的41種人臉識別算法。
  • 美國研究:佩戴口罩嚴重影響人臉識別準確率,黑口罩尤其嚴重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佩戴口罩會嚴重影響人臉識別算法的準確率。當地時間7月27日,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發布的一項初步研究結果得出上述結論。在測試了89種商業人臉識別算法後,NIST發現,在一對一識別任務中,算法識別戴口罩人臉的錯誤率高達5%至50%。
  • 美國研究:佩戴口罩嚴重影響人臉識別準確率,黑口罩尤其嚴重
    在測試了89種商業人臉識別算法後,NIST發現,在一對一識別任務中,算法識別戴口罩人臉的錯誤率高達5%至50%。他們還發現,相比藍色口罩,人臉識別算法識別佩戴黑色口罩的人臉更易出錯。而且,口罩遮住鼻子的面積越多,算法識別人臉的難度就越大。
  • 滴滴開發人臉識別算法 戴沒戴口罩一眼看出
    日前,滴滴AI團隊開發了一套口罩佩戴識別算法,可以在出車前和行程中自動分析司機乘客是否佩戴了口罩,從而進一步督促大家做好個人防護據介紹,這套識別算法以已經獲得5項世界第一的人臉識別算法為基礎,結合人臉屬性識別技術,可以在各類場景圖像中,對人臉進行口罩佩戴情況識別,能秒級定位未按照要求配戴口罩的重點人員
  • AI抗疫背後的「技術流」 戴口罩人臉識別算法深度解析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基於計算機視覺的人工智慧技術,如何在疫情期間迅速演進升級,成功「解鎖」戴口罩人臉識別算法,解決了口罩遮擋帶來的人臉識別失效問題,並達到99%以上的精確識別率。什麼是常規人臉識別?帶上口罩人臉識別就失效了嗎?此次疫情的爆發,對人臉識別算法提出了新的挑戰。當人們全部戴上口罩後,傳統的五官信息大部分被遮擋,普通人臉識別算法的精度大幅下降。
  • 疫情防控戴口罩,人臉識別還有效?
    但在現階段全民戴口罩的出行倡議下,人臉識別能否還能夠發揮效用?   特別是在機場、火車站、社區園區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戴上口罩無法進行人臉驗證,摘下口罩進行驗證又面臨交叉感染風險。   這也使得戴口罩下的人臉識別成為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
  • 最先進的人臉識別算法:在口罩面前也不靈了
    本周一,美國標準化與技術研究所(NIST)公布最新發現,即便是最先進的人臉識別算法,面對戴口罩的被識別對象,會有至少5%的失敗率,遠超可被接受的0.3%失效率。人臉識別算法依賴於獲取儘可能多的數據點位,而佩戴口罩後,大量有價值的信息被帶走。
  • 算法攻破人臉識別「口罩」難題,兩天落地千人小區準確率達97%
    人臉識別,在過去一年裡高歌猛進的 AI 代名詞,紅遍大江南北,無論是鐵路客運大廳,還是雜貨店結帳前臺都能見到其身影,一時風光無兩。 不料,疫情來襲,當大家紛紛戴上口罩,攝像頭背後的它便罷工待斃,再不識其人了。有專家表示,人臉戴上口罩後隱藏了大部分的面部特徵,從而將準確率降低至 30%。
  • 算法攻破人臉識別口罩難題,兩天落地千人小區準確率達97%|AI戰疫
    今天是該系列的第五篇之《社區保衛戰:算法攻破人臉識別「口罩」難題,方案兩天落地千人小區 | AI 戰疫》。作為城市抗擊疫情的重要單位,社區在疫情發展的中後期是不可掉以輕心的關卡,而一套能夠良好適應疫情場景的人臉識別方案才能稱得上這場戰疫中盡忠職守的「AI 門衛」。南京江寧區玉堂花園小區南門,一位戴著口罩的居民走到門禁前,系統很快通過人臉識別識別出他的身份和健康狀況,閘機門自動打開。
  • 不止蘋果,大部分機器無法識別戴口罩的你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對89種商業臉部辨識演算法進行測試,發現這些演算法都沒辦法良好地處理戴上口罩的人臉,準確性隨著鼻子覆蓋率上升而降低,而且口罩顏色和形狀也都影響著演算法的錯誤率,即使表現最好的演算法,同一人不戴口罩的照片,辨識戴著口罩的人臉,錯誤率在5%和50%之間。
  • 疫情當下,戴口罩是否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認證
    口罩成了全民出門的必備,廣泛應用於機場,車站,醫院,寫字樓,園區的人臉識別面臨新的挑戰。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人們擔憂戴上口罩無法通過人臉驗證,摘下口罩進行驗證又面臨感染風險。在全民戴口罩出行的情境下,門禁、電梯是否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認證通行?
  • 美國國土安全部測試戴口罩人臉識別技術,準確率達96%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譯 |李水青編輯 | 漠影智東西1月6日消息,近日美國國土安全部(DHS)發布公告稱,其在三屆年度生物識別技術大會上測試了戴口罩面部識別技術,性能最好的算法模型準確率高達96%。
  • 中科視拓免費開放口罩人臉檢測與識別技術
    全民抗疫形勢下,口罩已成為復工復產的標配。對於人臉識別技術廠商而言,兩個應用需求應運而生:1、檢測人臉是否佩戴口罩;2、在戴口罩的情況下依舊能夠實現高精度人臉識別。疫情初期,中科視拓緊急研發口罩人臉檢測與識別技術,可以自動檢測是否佩戴口罩,又能實時進行口罩佩戴場景下的人臉精準識別。
  • 戴口罩也能人臉識別了 騰訊小姐姐親自示範
    戴口罩已經成為疫情當下全民標配的動作,戴口罩雖然保障了安全,但對於使用人臉識別的用戶來說就比較不方便了,基於人臉識別的原理,傳統的技術在面部遮擋的情況下是無法進行有效識別的,針對這一問題目前騰訊優圖已經通過AI技術實現了人臉識別,根據官方顯示這套AI系統可以對戴口罩的員工進行有效的人臉識別
  • 戴口罩為何也能人臉識別
    通訊員 屈嘯在人來人往的珠海拱北海關,監控視頻的畫面顯示,不管是戴口罩還是沒有戴口罩,都不影響系統對每一張人臉進行精準識別。眾所周知,人臉識別依賴臉部的多個特徵點,戴口罩會遮蓋住大部分特徵,導致識別率降低。
  • 黑客如何用一副紙眼鏡,就「弄瞎」人臉識別算法?
    掌握了對抗樣本, 只戴一副列印的紙眼鏡,就可以「弄瞎」手機鎖屏的人臉識別。 掌握了對抗樣本, 破解APP人臉識別功能,可以分分鐘假冒支付寶用戶消費、授權網銀轉帳、冒充滴滴專車司機。  一場你想是誰就是誰的表演,即將上演。
  • 戴口罩,也能被人臉識別了!被疫情耽擱的刷臉支付,有救了
    文|張書樂據媒體報導,常規的人臉識別AI,在戴口罩情況下基本會「武功盡失」,但近日由騰訊優圖研發的口罩佩戴識別專用AI則能做到即使在佩戴口罩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對人臉進行準確識別。據稱,騰訊優圖算法可實時監測戴口罩人臉,並識別五種不同口罩佩戴情形,對未佩戴口罩或錯誤佩戴口罩的人員及時發現預警,對有無口罩佩戴的識別準確率超過99%。此外,這套AI系統還能夠將戴口罩人臉識別的準確率提高至與正常情況下人臉識別接近的水平。也就是說,即使戴著口罩,這套AI也能識別出你是誰。
  • 戴口罩也能人臉識別 擁有最牛技術的蘋果告訴你不可能
    但萬萬沒有想到,一隻小小的口罩就將這一黑科技逼到了絕境,即使蘋果擁有最好的人臉識別技術。所以近期國內那些匆匆發聲說戴口罩也能人臉識別的廠商,其說法還是比較值得懷疑的。  蘋果的人臉識別技術牛在哪裡呢,他通過在手機上搭載環境光傳感器、距離感應器,還集成了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和點陣投影器,多種配置共同搭建用戶3D 臉部模型,可以瞬間通過3萬個點來感知用戶面部特徵。
  • 戴口罩也能人臉識別? 擁有最牛技術的蘋果告訴你不可能
    但萬萬沒有想到,一隻小小的口罩就將這一黑科技逼到了絕境,即使蘋果擁有最好的人臉識別技術。所以近期國內那些匆匆發聲說戴口罩也能人臉識別的廠商,其說法還是比較值得懷疑的。  蘋果的人臉識別技術牛在哪裡呢,他通過在手機上搭載環境光傳感器、距離感應器,還集成了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和點陣投影器,多種配置共同搭建用戶3D 臉部模型,可以瞬間通過3萬個點來感知用戶面部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