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的社交戰,渾水中依然沒有贏家

2020-11-28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iihahe,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在《三體》中,劉慈欣提出了黑暗森林法則和猜疑鏈,即宇宙像是暗無邊際的森林,而處在其中的文明如果主動發聲就會暴露自己;在猜疑鏈的思維模式下,暴露就意味著遭到其他高階文明的毀滅。

這其中存在兩個必要假設條件: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

2、宇宙的物質總量不變。

這像極了目前社交App的處境,如果把流量比作假設條件中的宇宙物質總量,而同時新生社交App需要拓展邊界求得生存,則社交App的生存完全符合黑暗森林法則和猜疑鏈的行為框架。

即:任何想改變流量現狀的App都會在不經意間被打回原型,而保有流量優勢的頭部App則會設定觸發條件對觸及流量的App以關門式的猛擊。

現在,這些正在被驗證。

01

社交其實是一場檢驗「鈔能力」,還可以用歌唱家的套路「複製」的流量戰爭

就在釘釘被同學們「錘」之後,還發生了一件並沒有被廣受關注的事情。

3 月 3 日,多個城市的健康碼出現無法在微信端打開的情況。健康碼技術提供方阿里方面稱,「原因是微信全面封殺釘釘的域名,造成浙江等 24 個省市的健康碼在微信端無法正常訪問。」

3 日晚間,騰訊方面回應稱,已經解封了。「是因為一些碼附帶了一個口令類信息「吱口令」 觸發了微信的外鏈管理規範。已跟阿里溝通,對方也調整了, 所以外鏈已經恢復。」

而此事之前的 2 月 28 日,字節跳動旗下剛發布的「飛書文檔」被微信停止分享連結,顯示因「誘導分享」被停止訪問。隨後「飛書」官網、「飛書會議」等被域名被封,在字節跳動申訴一段時間之後,微信修改了封禁提示,變成可以複製連結進入瀏覽器訪問。

這是自去年微信改變策略之後比較大規模的封殺事件。

去年 10 月 18 日,微信宣布對《微信外部連結內容管理規範》進行升級,明確新增違規類型。升級後的《微信外部連結內容管理規範》已於 10 月 28 日起正式執行。

28 日晚間,微信官方公布了第一批封殺名單,就有相當有分量的角色。分別有:拼多多、京東、騰訊新聞、美團、雲集、萌推、微視、粉象生活、騰訊遊戲、小米有品等。

這份名單列表裡,不僅有大咖,也不乏騰訊的利益相關方,還有旗下的App,以示嚴正處罰。按理說,封殺競爭對手的外鏈尚且可以理解,但為何連自己的關聯方也不放過,對此,京東CEO徐雷從利益相關方的角度作了回答,「儘管微信從用戶體驗角度封殺外鏈分享,但長期來說是利好的。」

至於是不是真利好,不好說,但至少徐雷說出了騰訊如此敏感的原因——騰訊要維護微信的用戶體驗,這是託辭也是手段。

一般的判斷認為,社交應用的中堅力量為年輕人,而年輕人的行為方式比較容易受到環境改變,社交App天生就有一種不安全感。

這決定了騰訊在涉及流量的核心利益面前,毫不客氣採用了保護自己安全的策略。在外人來看,就有些敏感了。

3 月 11 日,微信對QQ小程序再下重手進行封殺,一時引得眾說紛紜,批評微信忘了QQ給其導流,果然不能共富貴,微信敏感如斯。

「但無論多敏感,對騰訊來說都是合適的。尤其是微信佔據社交霸主地位之後,騰訊對於外界的反應,更像是被動應付。」也即,這個領域,騰訊像堡主,不僅承接了各種「進攻」,也在影響著社交領域的規則。

來源:App annie

遠在 2011 年初,騰訊反躬自問,就定下了兩個核心能力:一個是流量,另一個是「鈔能力(資本)」。

這既是核心能力,也是核心利益。

「鈔能力」別人難以複製,但流量這個池子還是有被顛覆的可能。所以任何觸動流量的App都會被騰訊重點關注。

但流量和「鈔能力」,既是優勢,也略顯脆弱。尤其是在社交層面,「鈔能力」+流量都未必能讓一款產品脫穎而出。

比如短視頻領域,騰訊微視推出較早,但面對2017- 2018 抖音的瘋狂裂變再度倉猝應對的時候,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同樣在國外,Facebook想用類似的抖音軟體打敗抖音,也慘遭失敗。

郭德剛曾經對比過相聲演員和歌唱家,說相聲演員的包袱不能重複用兩次,但歌唱家一首歌可以唱到老。

「在社交領域也類似,即當一個套路成功之後,很難用相同的套路去擠兌打垮它,除非另闢蹊徑。但一旦社交App成功立足之後,就可以用歌唱家的套路活到老,社交就是這麼神奇。

這即是社交的難點,也是社交的特點。

02

社交領域,渾水才能摸著魚

理解騰訊對待流量的態度,也就明白了騰訊的封殺邏輯。作為社交和流量領域的霸主,在社交和流量領域從來是被挑戰的。而騰訊在微信之後不夠凌厲,也被一些人認為「沒有夢想」。但,我們想說,不是全能的霸主才是好霸主。

「要不然,這個領域就沒法做了。」一個行業內創業者對此深以為然。

尤其想在社交領域要有所建樹,不可能不與騰訊有交集。處於相對弱勢地位的對手,會採用群狼戰術,即發布多款App協同作戰。

目的是掩蓋真正具有致命殺傷力的App,但一旦爆炸性成長起來,就很難封堵。

於是在封堵之外,騰訊自己也在積極探索各種社交,表面是探索社交機會,實際上是提前作準備。

就在 2019 年底的最後兩個月,騰訊連續發布了 7 款社交App,包含貓呼、輕聊、回音、有記、朋友、歡遇和燈遇交友。既有針對熟人社交也有陌生人社交App,也有匿名社交App。而「朋友」還被認為是「朋友網」的回歸。同時,騰訊也破天荒用「燈遇交友」重拾「漂流瓶」一樣的功能,而在 2019 年初,馬化滕聲稱,「負能量的匿名社交是旗幟鮮明地反對的,沒得說。」

但勢易時移,重新走向自己反對的那一面,並不輕鬆。因為社交的戰場上,盯著騰訊的人比比皆是。比如阿里對社交的執念就相當令人敬畏,在 2020 年第一周,阿里旗下唱歌彈幕App「鯨鳴」和圖片分享App「圖釘」相繼浮出水面。此前,彈唱App「唱鴨」、漢服類App「古桃」也已上線數月。在校園社交領域,阿里還推出了「Real如我」、京東推出了「梨喔喔」,字節跳動則收購了「Biu校園」。「人人網」也回歸,同時搜狐也作了狐友,還有曾經火熱一時的ZAO。

尤其像「Real如我」,阿里充分利用了「釘釘」被錘帶來的流量送「Real如我」入圈。 2 月初,由於要遠程辦公和在線教學,釘釘異常火爆。不僅註冊人數順利增長了 5000 萬之多,還在年輕人群中爆炸式地傳播,從辦公領域出圈,跟年輕人來了一次猛烈碰撞。

在數據上,釘釘成了最成功的那個「人」,緊接著就被一星的打分「錘」懵了。但「釘釘」之意不在「釘」,就在 2 月 25 日發布釘釘5. 0 的同時,陳航帶著對社交的執念正式官宣了「Real如我」,這時大家才猛然醒悟,原來「釘釘」發布會的主角是「Real如我」。果然是為了「Real如我」,雖千萬錘,「釘」往矣。這種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手段,帶有社交App特有的狡黠。

有句話說,你在網際網路上呆多久,就說明你有多孤單。據一位從事社交App創業的人士透露,僅去年,在他的眼裡能算上社交App的有 350 款之多,在社交的探索積極性上,資本有超過我們想像的熱情。

03

騰訊打了一個盹,社交App即走向黑暗森林法則

馬化滕在知乎上有兩個看似自問自答的問題,一個是在 2012 年,另一個是在 2018 年。

都是關於網際網路的未來的疑惑,前者問了網際網路從當時算十年以後的方向,目前還在這個問題的時間框架裡;後者直接肯定了產業網際網路是未來。

有趣的是,在這兩個問題的前後,滕訊隨即進行了兩次組織改革。 2012 年那次被認為是發揮小組織的靈活性; 2018 年則被看作是發揮大公司的勁往一處擰的優勢。

相比 2012 年的意氣風發, 2018 年,滕訊遇到了瓶頸,主要是遊戲版號遲遲未批,影響了滕訊的營收表現(當然其他遊戲公司同樣很慘);此外則與今日頭條引發了「頭滕」大戰,兩者的衝突日顯。

僅用 7 個月時間,騰訊股價從 2018 年的 1 月 29 日盤中最高位的475. 6 港元跌到 8 月 14 日收盤的348. 6 港元,蒸發了約 1400 億美元的市值。而在 2019 年 4 月 10 日,「和平精英」拿到版號,其股價就直升到 400 港元。

資本把滕訊當作了遊戲公司,但滕訊的地位遠非「遊戲公司」這幾個字可以概括。尤其是馬化滕把產業網際網路當作未來一段時間的方向(從這個角度,騰訊的夢想還很大)。只不過在細節上顯然忽略了社交這塊傳統強勢領域的耕耘。導致在 2019 年,競爭對手如同鯊魚看到鮮血一樣,猛撲過來。

騰訊自然接招應對,但卻沒想到兩個App迅速崛起。 2017 年的 12 月 27 日,釘釘註冊超過 1 億,到 2019 年 8 月 27 日,個人註冊數超過 2 億,組織註冊數超過 1000 萬;字節跳動 2017 年 11 月收購Musica.ly,開啟了海外迅猛增長的大門,尤其是後者,成了滕訊在短視頻領域落後的標誌性事件。伴隨騰訊股票頹勢的是抖音日活用戶從 2018 年 1 月份的 3000 萬,快速成長到 6 月份的1. 5 億,月活用戶超過 3 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實際上,滕訊在短視頻的投入也不弱,在 2017 年到 2018 年之間,滕訊投入了微視、閃咖、QIM、DOV、MOKA魔咔、貓餅、MO聲、滕訊雲小視頻、下飯視頻、速看視頻、時光小視頻、Yoo視頻、音兔等 13 款,結果在賽馬機制下,也沒跑出一款優異的App來。

在「螳螂財經」看來,的確有些遺憾。

而且,在以雲計算為支持的產業網際網路方向上,以前非網際網路公司也開始覬覦網際網路的機會,滕訊自身的威脅增加了。遠的不說,比如小米、華為、OPPO、vivo等十家手機廠做的快應用聯盟,就有與微信小程序平分秋色的意思。而華為在力推HMS的時候,也必然會成為新一代的網絡巨頭,與蘋果的操作模式類似。

雖然多數人不把蘋果當網絡公司,但在它去年開始大幅度轉向內容服務之後,提供劇集(甚至自己出錢拍攝)、信息服務、遊戲以及遊戲訂閱加上傳統的音樂,哪一樣不是網絡公司的玩法?如今華為將複製這個模式,對滕訊的影響可能會大一點。

前路漫漫,危機重重。如此看來,騰訊如此敏感,也有對自己知道要做而沒做到的事的憤懣,這也並非壞事。

04

社交還是年輕人的社交

來源:艾瑞諮詢 2019 年中國 95 後洞察報告

社交其實還是世界觀的生意,更是年輕人的生意。而年輕人動搖的世界觀和群體無意識在網絡上的疊加,導致社交風波像潮水一樣。就如最近的肖戰粉絲事件,因為舉報AO3 的同人文導致AO3 無法訪問,而其粉絲在跨領域的「圍剿」式的聲討,很多資源和群因此消失、解散。

社交網絡帶來的「沉默螺旋」使得不少利益方受損。隨後,網絡上開始抵制肖戰粉絲不理智的行為,牽扯到肖戰代言的品牌。 3 月 1 日,李佳琦甚至撤掉Olay的產品直播。原因在於Olay、沙宣站隊肖戰,導致全網補發票拉黑,這種風潮跟「釘釘」被「錘」並無二致。

「年輕人,真有精力。」一邊可以精力無限玩遊戲,一邊又需要參與論戰免得自己不說話受委屈,這大概是社交網絡群體的精神寫照。

所以,今年初出現的超有意思的現象,即在「錘釘釘」風暴的時候補刀,在玩遊戲的時候氪金,呈現極大的反差,而沒有中間選項——這也是社交App難做的原因。有趣的是,馬化滕崇尚灰度法則,但社交卻幾乎沒有灰度。

就在「釘釘」引起的風暴背後,騰訊悄悄增持了B站,算是在垂直社交領域的繼續下注。這已經是網絡巨頭的新玩法。比如快手領投,百度、騰訊和今日資本跟投入股知乎,字節跳動收購互動百科,入股Hupu,走的也是「圍魏救趙」之計。社交已經呈現多樣化特徵。

其實是這代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資本得跟著他們走。有句話形容現在的 95 後,用了既是又不是的語句,也即多維的人格特性在這一帶表現得異常明顯,針對他們做社交,既要考慮他們的情緒易變,也要管理好情緒,否則可能會被輿論風暴淹沒。此前的「釘釘」即是一例,而肖戰的AO3 事件又是另外一例。

扎克伯格曾解釋說為什麼要花 230 億美元收購Instagram:當他們的奶奶都是Facebook的好友的時候,就沒有年輕人願意花大把時間在上面了。我們一定要找一個更酷的社交軟體,否則我們就會被年輕人拋棄。如此看來,對年輕人偏好的精確捕捉以及對他們的討好才是未來社交App需要關注的頭等大事。

俱往昔,這場社交App大戰,儘管是在劍拔弩張的舞會上,但依然沒有決出最終贏家。

相關焦點

  • 社交App大戰,渾水中依然沒有贏家
    一些社交 App嘗試改變流量現狀,而具有流量優勢的頭部的社交App會對那些「覬覦」流量的App進行關門式的猛擊。嘗試與打擊構成了社交App大戰的重要戰線,也促成了大戰的混亂。可是社交App大戰,有誰勝出了嗎?其實,渾水中依然沒有決勝出贏家。
  • 字節跳動vs騰訊
    從很多方面看,今日的字節跳動像極了昨日的騰訊。我們幾乎可以說騰訊失去的份額正是字節跳動依靠信息流及短視頻奪過來的份額。不過騰訊強在家底足夠厚,即使在信息流及短視頻領域開局不利,但是騰訊目前依然有彎道超車的機會,有重新洗牌的可能性。
  • 社交App,這場劍拔弩張的舞會中沒有贏家
    二、社交領域,渾水才能摸著魚 理解騰訊對待流量的態度,也就明白了騰訊的封殺邏輯。作為社交和流量領域的霸主,在社交和流量領域從來是被挑戰的。而騰訊在微信之後不夠凌厲,也被一些人認為「沒有夢想」。但,我們想說,不是全能的霸主才是好霸主。 「要不然,這個領域就沒法做了。」一個行業內創業者對此深以為然。
  • 社交巨頭—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為何屢戰屢敗
    在網際網路科技巨頭中,無論是百度、還是字節跳動,亦或者阿里巴巴、京東,在近兩年都大力推出自己的社交產品。其中對社交最有執念的巨頭分別是阿里巴巴和字節跳動,而且可謂是屢敗屢戰。阿里的社交之路可以說一直很坎坷,先是強推"來往"失敗,再又支付寶轉型社交在2016年遭遇"支付鴇"事件。不過幸運的是,在誤打誤撞下,陳航卻無意中在TO B社交領域撕開一個口子,推出釘釘並大獲成功。
  • 在騰訊、阿里、字節跳動工作有什麼區別?
    網際網路人愛相互跳槽,騰訊和阿里一直相互流動,近兩年勢頭強勁的字節跳動也成為跳槽熱門去向,那麼在這三家公司工作有什麼區別呢?-騰訊:是社交領域的霸主;阿里:是電商界的巨頭;字節跳動:是內容領域的王者。-騰訊
  • 一張圖對比在騰訊、阿里、字節跳動工作的區別,說得太好了
    網際網路人愛相互跳槽,騰訊和阿里一直相互流動,近兩年勢頭強勁的字節跳動也成為跳槽熱門去向,那麼在這三家公司工作有什麼區別呢?:是社交領域的霸主;阿里:是電商界的巨頭;字節跳動:是內容領域的王者。:沒有30歲以下的總監;阿里:組織部平均年齡40往上;字節跳動:產品負責人大多是90後。
  • 歡聚「釣魚」、渾水「摸魚」、百度「渡命」,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摸魚」但是收購YY這件事,還沒有等雙方開心太久,就被渾水給盯上了。網際網路圈子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阿里想做社交所以我們會看到,阿里、騰訊、字節跳動在積極布局直播領域,百度其實已經算姍姍來遲了、騰訊和字節跳動會發現,這三家都有鮮明的特徵。
  • 阿里,騰訊,字節的商業之戰
    第三類效果廣告,也是阿里媽媽最核心的廣告產品,通過整個淘寶的資源位,做到全維度,全鏈路的產品推薦。讓淘寶的用戶在所有的交互行為上,獲得推薦產品的信息。二 騰訊(微信)騰訊從QQ到微信,作為國內最大且唯一的社交屬性平臺,在用戶端的基數及使用粘性上都是最大的。從原本的QQ到現在,騰訊也通過不斷的嘗試去增大自己的變現能力。
  • 騰訊、阿里、美團、字節跳動「買菜」大戰,誰會在站到最後?
    大超近日觀察到繼阿里、騰訊、拼多多、京東、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入局之後,頭條母公司國內網際網路企業新貴字節跳動已經開始布局此業務。字節正在招兵買馬準備入局社區團購,新的項目或為「今日優選」、「跳動優選」。從電商時代到O2O,再到新零售、社交電商,很多小公司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飽含信心的入場,卻早早被迫出局,黯淡退場,成為巨頭博弈的犧牲品。
  • 一張圖對比在騰訊、阿里、字節跳動工作的區別看完我酸了。你呢?
    網際網路人愛相互跳槽,騰訊和阿里一直相互流動,近兩年勢頭強勁的字節跳動也成為跳槽熱門去向,那麼在這三家公司工作有什麼區別呢?:是社交領域的霸主;阿里:是電商界的巨頭;字節跳動:是內容領域的王者。:沒有30歲以下的總監;阿里:組織部平均年齡40往上;字節跳動:產品負責人大多是90後。
  • 字節跳動VS騰訊:世紀之戰
    作為騰訊系產品,擁有巨大的流量導入優勢,騰訊系其他產品具有強大的導流能力,這是其他新聞類軟體所無法匹敵的,因此活躍人數依然保持高位,但個性化推薦不精確,社交屬性弱,用戶參與度不高,不夠活躍,造成用戶粘度低,使用時長短。且由於生活節奏加快,獲取資訊方式的時間將越來越碎片化,門戶型媒體平臺將會面臨更大的威脅,對於今日頭條這類聚合類資訊平臺更有利。
  • 字節跳動打東北,阿里京東戰京滬
    從中可以看到,京東的打法非常有層次感,從一線的京滬再到二三線下沉市場,都有涉獵,特別是在京滬一線,注重履約和品質的優勢會讓京東紮根北京,上海阿里、北京京東,基本格局已定,字節跳動在沒有基礎設施的條件下要在京滬虎口奪食難度巨大。
  • 字節跳動屬於騰訊還是阿里系?看完這三家公司對比,你就知道了
    騰訊主打社交,阿里主打電商,但是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字節跳動,其實既不屬於騰訊系也不屬於阿里系,而是自己擁有者自己的領域和系別。字節跳動因為還沒上市,所以沒有準確市值,不過2018年底曾估值750億美元,已超百度,成為網際網路最大的獨角獸公司之一。
  • 騰訊需要搜狗,還是為了對抗阿里和字節跳動
    一個月前,王小川曾經這樣回應字節跳動入局搜索。不過,賣身騰訊,就能做好搜索了嗎?但在字節跳動和阿里都加持搜索的局面下,未來搜索市場格局依然存在諸多未知。第二大搜索公司的坎坷命運搜狗的故事在網際網路圈裡人盡皆知:17 年來,經歷了與搜索老大百度的競爭,在阿里、騰訊等巨頭的投資下依然保持獨立運營
  • 網際網路下半場橫空出世,與阿里、騰訊分庭抗禮的字節跳動是怎樣的
    今日頭條沒有編輯,它也不生產內容,運轉的只是一套算法。這套算法會記錄用戶在今日頭條上的每一次的行為,計算出用戶的喜好,讓每一個用戶可以實時的看到屬於他們的自己的資訊頭條。在2015年今日頭條在新聞資訊領域的市場份額就超過了騰訊新聞和網易新聞兩大巨頭,成為了網際網路資訊領域的number one。
  • 字節跳動正式進軍電商,撼動了阿里帝國。
    據相關報導,近日,字節跳動正式將旗下電商業務從抖音電商中臺及負責商業變現的「商業化」部門剝離,升格為電商一級業務部門(與今日頭條、抖音、遊戲、Zero(教育及新業務)、商業化部門並列)這也是字節跳動繼在社交、新聞、遊戲、短視頻等領域全面硬槓騰訊之後,在電商領域正式向阿里宣戰。前有阿里新零售戰略—品牌、消費升級,成就了拼多多在下沉市場異軍突起,後有美團和阿里生活服務市場之爭,如今字節跳動也不甘寂寞,加入戰團,看來2020年對於馬爸爸註定是特殊的一年,網際網路江湖的又一場腥風血雨不可避免。
  • 字節跳動已經拿下支付牌照,阿里、騰訊、京東等大佬是否會忌憚
    近日相關消息顯示,字節跳動已經正式拿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同時,字節跳動方面也正面證實了這一消息,隨後,這一消息便引起了一陣轟動。眾所周知,現如今三方支付方面已經有很多公司在做,其中大佬級別的當屬阿里、騰訊、京東等,所以有人開始宣稱,字節跳動這一舉動是否意味著將會產生出另一個「螞蟻金服」。
  • 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網際網路大廠福利哪家強?
    以下我們將從吃、住兩塊在個人總支出上佔比最大的內容,對阿里、騰訊、字節跳動三家熱度最高的大廠逐一盤點——這可能是目前對這三家大廠的福利分析最深入的一篇文章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心儀的大廠能拿幾分?字節跳動:吃飯不花錢,租房給發錢,半夜還打錢字節跳動是近年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中的一匹黑馬,薪資待遇和加班程度在業內都是遙遙領先,而當你問起在字節跳動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也是99%的人都會異口同聲說出:免費的食堂不香嗎?免費的食堂它不香嗎?
  • 在線教育爭奪戰:字節跳動對標騰訊阿里,2C能比2B勝一籌?
    在線教育的洪流中,阿里、騰訊、字節跳動(今日頭條)等網際網路巨頭,也以自己的方式投身到這場數位化變革。To C端圍繞社交渠道打造QQ「群課堂」方便學生上課、推出騰訊作業君APP和微信小程序,適用作業場景。相比而言,在進入教育圈這件事中,阿里似乎想得很明白。今年憑藉被小學生吊打的釘釘破局,順利進軍教育行業,今年3月,淘寶教育事業部正式成立,除了能自由用於教育的工具釘釘以外,在產品上推出針對中小學生課業問題的付費問答平臺「幫幫答」APP,在服務上推出了「 一億新生計劃」。
  • 字節跳動的崛起史與百度的坍塌史
    戰略進攻方向是搜索、直播、電商帶貨:與外界想像的相反,字節跳動沒有把主要資源投入社交和遊戲,不急於與騰訊死磕。今日頭條的重點是發展搜索功能、攻入百度的核心領地,在流量見頂的情況下提高變現效率。抖音的重點是發展直播,以及由此而來的電商帶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