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首批個人徵信試點「種子選手」的鵬元徵信,近期卻因「無照駕駛」成了反面教材。
根據央行近日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鵬元徵信因擅自從事個人徵信業務活動、任命高級管理人員未及時備案吃罰單,總罰沒額近2000萬元,創下行業最大罰單紀錄。而這一時間點正值第二家個人徵信機構註冊成立之際,且央行近期重申個人信息保護。「(罰單)其實是釋放監管信號。」一位徵信機構人士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
鵬元徵信對此公開回應稱,處罰是針對2019年的事,彼時公司提供的少量個人報告中含貸款信息,目前已整改完畢。按時間線梳理,2015年鵬元徵信獲準試點個人徵信,但2018年初百行徵信成立,也變相宣告8家個人徵信試點機構「牌照夢」擱淺,次年鵬元徵信在報告中仍出現貸款信息,其數據來源也值得質疑。
有業內人士稱,處罰可能源於鵬元徵信旗下的「天下信用」,該數據查詢平臺曾頻繁出現在各消費金融公司或者小貸平臺公眾號的菜單欄。
貝殼財經記者1月5日在「天下信用」花費39.9元查詢了一份報告,報告上已無借款業務信息。該報告名為「個人數據報告」,與央行徵信系統、百行徵信出具的「個人信用報告」予以了區分。客服人員稱,報告數據源是大數據,只供參考。
鵬元徵信踩紅線領巨額罰單,回應稱已整改
據央行近日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鵬元徵信因未經批准擅自從事個人徵信業務活動、企業徵信機構任命高級管理人員未及時備案兩項違規事由,被沒收違法所得1917.55萬元,並處罰款62萬元,合計罰沒1979.55萬元。
公司對此公開回應稱,本次處罰是由於在2019年對機構客戶提供的個人報告中,少量報告含有個人貸款信息。「我們已於2019年底完全停止對外提供含有個人貸款信息的報告,完成了央行要求的全部整改內容,現有業務和產品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可以繼續為用戶提供服務。」
鵬元徵信還表示,積極擁抱監管,將進一步樹立守法合規的經營理念。
「個人徵信業務主要是指個人信貸信息,除了持牌機構,其他機構都不可以收集個人信貸信息並對外公布。」一位徵信機構人士對貝殼財經記者稱,近期央行副行長陳雨露也再次強調徵信業實行持牌經營,加上央行批准了第二份個人徵信業務申請,同期公布罰單是在釋放監管信號。
近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談及我國徵信市場管理時表示,因為徵信經營的是信息,涉及公民的信息權益維護問題,在監管上一定要把信息安全和權益保護放到首位。「央行將繼續完善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將所有為金融經濟活動提供服務的、用於判斷企業和個人信用狀況的信息服務,全部納入徵信監管,實行持牌經營。」陳雨露還稱,要採取措施,切實加強對徵信信息的保護,特別是個人徵信信息的保護。
目前誰有權限開展市場化個人徵信業務?首家是2018年初成立的百行徵信,第二家拿到入場券的是樸道徵信,2020年12月,央行批准其個人徵信業務許可。
昔日「種子選手」,曾代為管理深圳市個人徵信系統
鵬元徵信也衝擊過個人徵信牌照,而且曾是「種子選手」。
2015年,包括鵬元徵信、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等在內的8家機構,成為首批個人徵信試點單位,但因信息孤島、信息誤採誤用等問題沒解決,最終8家機構都未拿到牌照,轉而成為百行徵信股東。
雖然名氣略遜於芝麻信用等,不過鵬元徵信的成績簿也很厚實。公開資料中有如此記錄:成立於2005年的鵬元徵信,是我國最早的商業徵信機構之一,已獲得企業徵信牌照,2018年10月正式成為國家發改委批准的「綜合信用服務試點機構」,2019年7月同時獲得承擔信用修復專題培訓和出具信用報告的資質。早期還曾管理深圳市個人信用徵信系統,主要向銀行提供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服務。
「早期試點的時候應該是可以(從事個人徵信業務),但理論上講,第一張個人徵信牌照發放以後,其他任何機構都不得從事個人徵信業務了,除了央行徵信中心。」前述徵信機構人士稱。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也對記者表示,早期鵬元徵信地位較為特殊,代為管理深圳市個人徵信系統,後來個人徵信業務被央行上收,其他地方性徵信機構就不能再向銀行提供個人信用報告了。
貝殼財經記者從央行徵信中心、深圳地區銀行進一步證實,目前從銀行獲得的個人徵信報告,都是由央行徵信中心提供,主要記錄個人在銀行的信貸信息,每年可免費查詢兩次。百行徵信亦提供個人信用報告,可免費查詢,其主要覆蓋網絡借貸等領域,與央行徵信中心運維的資料庫形成互補。
樸道徵信又是如何定位的?「在信貸類數據之外,樸道徵信進一步豐富替代性數據來源,將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覆蓋的『長尾客戶』作為重點客群,著力解決消費信貸、普惠金融、商業信用、社會治理等領域的信用風險。」樸道徵信方面稱。
「去信貸」後仍有償提供個人數據報告,消金、小貸平臺曾為其導流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鵬元徵信將報告中的信貸數據剔除後,仍在有償提供「個人數據報告」。
1月5日,記者在其旗下網際網路個人數據報告查詢平臺「天下信用」公眾號看到,該報告可展示用戶是否有過消費違約行為等,幫用戶了解更多個人風險,每份39.9元。報告不含借款業務。
輸入手機號、姓名、身份證號,進行人臉識別並付款後,即可獲得一份個人數據報告,裡面含有公共信息(包括裁判文書、失信信息、稅務執法概要等)、風險信息(包括「羊毛黨名單」、手機運營商黑名單、限制交通出行名單等)、財富信息(包括年收入評估、房產預測、投資度需求、資產配置等)、消費行為(包括航空出行、鐵路出行等)、職場信息和補充信息。
這些個人信息從何而來?「天下信用」的客服人員稱,是根據合作的數據源單位返回數據形成報告。記者獲得的報告中,消費需求等級、投資特點、房產車產預測等都語焉不詳或顯示暫時無法判斷。對此客服人員表示,大數據有其計算邏輯和算法,報告是客觀展示,只供參考。在付費前的頁面有樣本提供,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查詢。
對於上述客服人員提到的平臺合作的數據源單位,記者追問,但未獲客服答覆。
何南野表示,平臺信息的獲取,一是來自個人註冊用戶的主動信息上傳,佔一大部分;二是公開信息和數據的爬取;三是來自於異業的合作,如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等。
對於鵬元徵信此次罰單,有業內人士認為,可能即源於「天下信用」平臺,該數據查詢平臺曾頻繁出現在各消費金融公司或者小貸平臺公眾號的菜單欄。另據公開報導,捷信消費金融公眾號、汽車之家App等都曾出現過「天下信用」的身影。
「消金和小貸平臺為天下信用引流,是互惠共贏的,一是天下信用會在這些平臺投放廣告,給這些平臺付費;二是這些平臺也會利用天下信用的數據進行貸款發放,天下信用的數據維度更好、質量更高,也有助於他們業務的拓展。」受訪人士稱。
記者在捷信消費金融公眾號內輸入「天下信用」,獲得回復為:為方便您在線查詢,您可點擊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自助服務」-「查詢個人徵信」快速查詢您的個人信用情況。並註明此查詢渠道為「天下信用」平臺提供的收費項目。不過根據其指引操作,目前「自助服務」中已無「查詢個人徵信」選項。
值得一提的是,「天下信用」App還與深圳市積分入戶有關聯。鵬元徵信官網顯示,申請2020年深圳市積分入戶的人員,在深圳市公安局官網或「深圳公安」微信公眾號提交2020年度積分入戶申請後,下載安裝天下信用App,根據頁面指引完成積分入戶個人信用查詢申請,由承辦機構在完成查詢處理後,將查詢結果提交給深圳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