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0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CNOOC 中國海油
他有著匠人的恆心
7年如一日,對每一項工作精益求精
他有著醫者的仁心
「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生病」的機器
對於有限深圳「南海挑戰」號電儀工程師梁天來說,堅守的秘訣來自——對所學所做始終保持強烈的探索欲。
「過目不忘」
還要舉一反三
出海工作7年,梁天始終堅守在設備維修崗位上,從一名維修工到維修電工技師、電儀工程師,似乎不經意間就成了同事眼中的「工匠」。
「南海挑戰」號平臺電氣主操蔡鵬飛是帶他入行的師傅。對於這個徒弟,蔡鵬飛這樣說:「小夥子腦子靈活,總能用一些新方法解決問題,即使是在整理倉庫、打掃衛生的過程中,都在思考怎麼做得盡善盡美。他還善於總結,每一項工作,只要幹過一次,就能把所有工具和流程說出來。」
針對平臺上崗位練兵所需設備欠缺的問題,梁天將書本理論和工作實際結合,利用現有材料,自行設計了變頻器實操訓練臺,使得電儀專業培訓更加直觀、更具可操作性,為公司節省了10餘萬元的培訓費用。
強化防護「治未病」
打造技能「多面手」
梁天的日常工作是保障平臺電氣設備安全穩定運行,離不開為設備「體檢」「治病」。巡檢本上,密密麻麻記錄了每一臺設備運行情況的「蛛絲馬跡」。他以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強化日常防護,分析運行數據,為設備「把脈」出「良方」,從而把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
自流花油田作業區實行「設備到崗,責任到人」制度以來,「南海挑戰」號平臺上的空調系統轉由電氣班組負責管理。
梁天認識到自己對空調維修知識了解較少,於是海休期間,他在家仔細研讀中央空調系統說明書,在海班工作之餘主動請教有相關經驗的同事。
不到半年的時間,梁天就掌握了中央空調系統的理論與維護維修方法,可獨立處理中央空調故障。
疫情防控期間人手緊張,平臺變頻器機房中央空調升級改造項目又從原計劃30天縮減到15天。雖然困難重重,但是梁天主動接下了這個擔子。他重新規劃工作方案,細化每一項作業步驟,把控關鍵技術節點,最終只用時14天就完成了項目所有工作。
所學所作勤探索
多面多能勇擔當
立足崗位,點滴做起
將降本提質增效落到實處
文字丨秦利雯 藍永浩
圖片丨蔡鵬飛
製作丨秦怡然
責任編輯丨梁冰潔
監製丨徐宏
喜歡本篇內容
原標題:《不想當醫生的工程師不是好維修工》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