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T就是渦輪增壓發動機,不帶T就是自然吸氣發動機,無論是帶T還是不帶T,都需要熱車,只不過按照現在的發動機設計技術,不需要長時間原地熱車!
發動機原地熱車是化油器時代的產物。
在化油器時代,發動機霧化效果差,如果不熱車直接就走,就會導致發動機怠速不穩,加速無力,進而導致熄火。
現代的電噴發動機採用電子燃油噴射系統,發動機的ECU可以根據進氣量自動控制匹配合適的噴油量,電控噴油嘴一般都有壓力控制噴射霧化,即使在低溫環境下,霧化效果也是有保證的,對於一些缸內直噴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來說,噴油嘴的壓力更高,因此無需擔憂發動機啟動不穩的情況。
為什麼需要熱車?熱車到底熱的是什麼?
所謂的熱車,就是發動機的暖機程序,發動機從冷車啟動到暖機程序結束,一般通過冷卻液的溫度來判斷,當冷卻液的溫度達到53攝氏度以上,可以判斷為暖氣程序結束,在暖機程序期間,發動機處於開環控制,利用ecu內固化的噴油量,根據溫度去噴油,這種噴油屬於加濃噴射,同時,發動機的轉速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常會在800到1800轉之間。總體上發動機冷車啟動快怠速暖機的目的有以下幾個:
1、降低發動機冷啟動磨損。
發動機冷車啟動時,各個潤滑摩擦副處於缺油乏油潤滑狀態,此時磨損最大,因此發動機冷啟動時需要機油泵泵送機油到潤滑部位,這個時間最多10幾秒就可以完成,機油粘度越高、環境溫度越低時間就越長。
2、發動機機油達到需要達到基本潤滑溫度。
發動機機油雖然已經到達潤滑部位,但是,由於機油溫度很低,無法得到良好的潤滑效果,特別是在北方冬季極寒地區,機油即使能夠保持流動性,但也幾近凝固狀態,達到最佳潤滑效果還需要進一步升溫。
3、發動機氧傳感器和三元催化器需要達到一定溫度以上才可以進行正常閉環控制,發動機的氧傳感器要至少達到200℃以上才能夠正常工作,而三元催化器也需要300℃才能夠正確進行催化作用,只有氧傳感器和三元催化器達到工作溫度,且發動機的水溫高於53℃時,發動機才能夠從開環控制轉換為閉環控制,從而降低積碳,減少油耗。
4、所謂熱車,並不僅僅熱的是發動機,還要對變速箱進行一定程度的加熱,否則在低溫下,變速箱無法正常升降檔。
冬季到底如何熱車?
現在的汽車說明書上明確的要求,汽車啟動以後,不要原地怠速熱車,應該低速行駛,此時應儘量控制發動機轉速穩定,不要大腳油門行駛。等到水溫燈熄滅以後,再正常行駛。根據實驗測試,冬季保持低速行駛狀態,發動機的升溫速度要遠遠比原地怠速熱車更快。
渦輪增壓如何熱車?
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渦輪增壓器對潤滑和散熱要求比較高,主要的原因是高溫的發動機尾氣會對渦輪葉片產生加熱作用,此外就是渦輪增壓器在高速旋轉下會產生熱量,但是在發動機低溫冷車狀態,或者說發動機低速行駛狀態時,發動機的尾氣溫度較低,且尾氣量也不多,渦輪在低速時不會處於正壓狀態,溫度也不高,因此,對於潤滑的要求並不高,只有在發動機激烈駕駛時,尾氣溫度足夠高時,才能夠高速轉動,此時對於潤滑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因此,渦輪增壓發動機也沒必要原地怠速熱車,低速勻速行駛,等到水溫燈熄滅以後再正常行駛。
北方冬季零下幾十度,有沒有必要原地長時間熱車?
我本人就在東北,目前開了四輛車,行駛了60萬公裡,冬天從沒有長時間怠速熱車,零下幾十度度,基本上就是原地怠速運轉一分鐘,然後低速熱車。目前發動機並沒有因為這個習慣導致什麼故障或損壞。當然,原地怠速熱車也並不是一點好處沒有,最起碼長時間怠速熱車,以後進入車內相對要舒服一些,暖風來得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