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火中臺的阿里,正攜城市大腦席捲全國

2020-09-13 李李李雨

2015年,在結束對芬蘭一家名為Supercell的遊戲公司訪問後,阿里提出了 「大中臺,小前臺」戰略,並將搜索事業部、共享業務平臺、數據技術、產品部整合組成了中臺事業群。自此,中臺成為業界廣泛討論、實踐的話題,至今已被不少企業真正用於實際業務場景中。

與此同時,這幾年中人工智慧技術也在高速發展著。時至今日,人工智慧已從此前的談理論、談技術到了落地階段。

而提出並帶火中臺的阿里,也將目標轉移到了如何用人工智慧賦能城市。這,便是阿里雲的ET城市大腦。

01

城市大腦,已接入30多座城市

8月19日,北京城市大腦高峰論壇會議上,阿里巴巴副總裁劉松表示,阿里雲將全面服務北京城市大腦建設,圍繞城市治理現代化及首都核心職能,落地環境保護、智慧社區、交通治理、智慧商圈等場景。

例如在交通治理上,阿里雲正藉助數位技術對多個路段的擁堵指數、紅綠燈時長等進行道路擁堵狀況分析。未來將通過城市大腦全市交通動態感知以及人工智慧信號燈,實現對城區的堵點進行信號優化;

在智慧社區上,阿里雲將通過開放平臺建設社區生態應用,在養老、生活服務、停車等服務場景建設智慧社區應用,實現社區互助互救、共享共治;

在環境保護上,早在2018年通州便率先探索了精細化治理模式。藉助城市大腦,通州完成了155平方公裡核心區的智能化環境監測改造,實現了對全區渣土車輛和施工工地環境的數位化管理,大大降低空氣揚塵汙染。

而在8月5日,阿里雲也宣布鄭州城市大腦全域數字防汛平臺上線。通過匯聚多個部門的汛情數據,該平臺可以預測不同降雨量情形下51個易積水區域的情況,從而方便防汛指揮部門快速決策。鄭州市民也可以通過「鄭好辦APP」拍攝積水點圖片上報汛情,數字防汛平臺可以圈定重點危險區域,第一時間發出預警疏散信息。

事實上,阿里雲的城市大腦,已推出了四年時間,并迭代到了3.0版本。在此可看幾個時間點:

2016年4月,城市大腦在杭州進行試點實踐,從交通治堵開始,逐步擴大應用領域;

2016年10月的雲棲大會上,城市大腦正式發布亮相;

2017年10月,阿里雲發布城市大腦1.0版本,交出AI治理城市的周年答卷;

2017年11月,城市大腦與百度自動駕駛、騰訊醫療影像和訊飛智能語音入選一同入選&34;名單;

2018年9月的雲棲大會上,城市大腦2.0版本發布;

2018年12月,城市大腦(綜合版)發布,城市大腦步入3.0階段;

截止目前,城市大腦已應用於30多座城市,其中不乏北京、杭州、福州、蘇州、鄭州等大陸城市,也包括澳門地區以及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

02

城市大腦的三點、五組成

那麼,阿里雲的城市大腦,究竟是什麼呢?

在阿里看來,城市大腦是支撐城市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是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為城市的交通治理、環境保護、精細化、區域化經濟管理構建的一個後臺系統,其核心是利用實時全量的城市數據資源全局優化城市公共資源,即時修正城市運行缺陷,實現城市治理模式、服務模式和產業發展的三重突破。

包括提升政府管理能力,解決城市治理突出問題,實現城市治理智能化、集約化、人性化;更精準地隨時隨地服務企業和個人,使得城市的公共服務更加高效,公共資源更加節約;藉助開放的城市數據資源,對產業發展發揮催生帶動作用,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要想實現真正的城市大腦,需要做到三點:

一是能夠實時處理人所不能理解的超大規模全量多源數據,即整體認知;

二是能夠洞悉人所沒有發現的複雜隱藏規律,即機器學習;

三是能夠制定超越人類局部次優決策的全局最優策略,即全局協同。

阿里雲的城市大腦則是阿里普惠科技群的「制高點」,尤其是以阿里雲的彈性計算與大數據處理平臺為基礎,並結合機器視覺、大規模拓撲網絡計算、交通流分析等跨學科領域的頂尖能力,在網際網路級開放平臺上實現城市海量多源數據收集、實時處理與智能計算的系統。

具體來看城市大腦的組成:城市大腦的基礎是先將城市的交通、能源、供水等老基礎設施數據化並連接組成「神經網絡」,此後藉助藉助五大系統才能高效運轉,分別為:

數據採集系統——城市大腦的執行層,是「末梢神經」和「小腦」,負責向城市大腦輸送數據;

數據交換中心——城市大腦的基礎層,是「腦核」,負責政府數據、網際網路數據和社會數據的融合,提高數據的多維性和多樣性;

超大規模計算平臺——城市大腦的處理層,是「心臟」,其採用阿里雲的飛天作業系統,可將百萬級伺服器連成一臺超算,為城市大腦提供源源不斷的計算能力;

開放算法平臺——城市大腦的決策層,是「皮質層」,負責通過各類算法和模型搭建,完成決策;

數據應用平臺——城市大腦的應用層,負責把城市大腦的各項決策輸送到城市管理和服務的具體場景。

03

巨資建設的城市大腦,究竟值不值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11月26日,鄭州市發展改革委批覆了《鄭州市城市大腦一期(城市運營數據管理中心)》,估算總投資 1.3 億元。2019年12月11日,鄭州市發展改革委批覆了《鄭州市城市大腦二期》,估算總投資 10.8 億元。兩期城市大腦建設,鄭州市投入了12.1億元。

這意味著,30多個採用阿里雲城市大腦的城市均為城市的未來可持續發展投入了巨資。問題由此產生:斥巨資建設城市大腦值當嗎?城市大腦究竟能為城市帶來什麼呢?接下來不妨看下阿里雲ET城市大腦(交通)白皮書中的介紹。

在白皮書中,阿里雲稱,由於擁有著全面、全量、實時的多源大數據,所以城市大腦具備四大超能力:

超能力一是機器視覺認知能力,提升城市視頻數據價值與感知能力。包括全面識別路況,「百事通」全景認知;全量視頻激活,「算無遺策」全局視野;實時分析事件,「秒懂」安防閃電戰。

超能力二是全量數據平臺建設能力,提升城市「數據密度」與「微粒管理」水平。包括共享平臺打通數據孤島;數據標準匯聚生態渠道;數據模型建立指標體系。

超能力三是交通網絡協同與交通博弈預測能力,大規模動態拓撲網絡下的實時計算。包括城市動態路網的「蝴蝶效應」分析能力;緊急車輛的「聰明導航」,充滿不確定性的動態交通網絡上實現精確路線規劃;全城AIoT實時協同,車輛調度與信號燈系統實現網絡協同。

超能力四是城市大腦開放平臺能力,賦能全球網際網路人才與城市數字經濟產業帶。包括城市大腦平臺上舉辦數據大賽「築巢引鳳」;開放生態能夠真正解決城市全局治理問題;城市大腦生態圈持續孵化出「AI領頭羊」。

基於四大超能力以及統一城市數據資源平臺,一體化信號燈控制,三大數據源(高德網際網路數據,路面物聯網數據,路面視頻數據),四種視頻服務(天曜、天鷹、天機、天擎)這樣的「1134」基礎設施,城市大腦可為城市提供五大應用場景,包括:

城市交通體徵檢測。通過全量、全網、跨領域多源數據的匯聚與融合,完整量化城市「生命體徵」,避免因為單一數據來源造成針對城市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城市警情自動監控。藉助機器視覺讓數據多跑腿,警員少跑腿;

城市交通微控閉環。通過打通「大腦」、「眼睛」、「手腳」間的反饋控制系統,從多源數據出發,全局智能算法對全城大規模信號燈的精細化控制;

城市緊急車輛優先通行,將路權實時調配給最急迫需要的市民;

城市布局規劃驗證,以仿真數據模型在雲端驗證城市藍圖規劃效果。

數據最直觀,也最能反映城市大腦究竟值不值得。以最先建設數字大腦的杭州為例,截止2018年,城市大腦已覆蓋主城區、餘杭區、蕭山區共420平方公裡。且在一年內擴大28倍,並通過交警手持的移動終端,大腦可實時指揮200多名交警;優化信號燈路口1300個,覆蓋杭州四分之一路口,接入視頻4500路;在全國最擁堵城市排行榜上,幫助杭州從2016年第5名下降到2018年第57名。

除杭州外,吉隆坡通過引入城市大腦,並複製在杭州指揮救護車通行的經驗,使得吉隆坡救護車的通行時間節省了48.9%;再看衢州,衢州城市大腦通過測試「公交先行」智慧交通功能,幫助公交車降低在途延誤時間10%,一趟車全程節省6分鐘。按日均一萬人次載客量計算,每天乘客可以節約1000個小時堵在路上的無效時間。以上這些,便是城市大腦的作用之一。

04

城市大腦和智慧城市有何區別

當然,在智能化的今天,我們除了聽到城市大腦,還頻繁聽到另一個詞彙——智慧城市。那麼,城市大腦與智慧城市有何區別呢?在阿里雲看來,城市大腦與智慧城市的不同便是城市大腦更加智慧,而智慧城市的「智商」顯得不足,這使得政府花費巨資建設智慧城市卻沒有根治「城市病」。

同樣以智慧交通為例。阿里認為,智慧城市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數據多效果少,難以解決海量公共數據與全局管控效果之間的矛盾;

第二個挑戰則是單點強而全局弱。如在複雜的交通網絡中,安裝單點智能攝像頭、智能紅綠燈指標不治本,擁堵路口、治安事件會動態轉移到附近路段,市民的全局出行效率並沒有得到整體提升;

第三個挑戰則是科技新落地少。人工智慧在城市的推廣,會像多米諾骨牌樣引發城市管理存量系統和現行執法流程的系列變革,單一廠商、單一產品正在形成新的「科技孤島」,城市轉型升級的關鍵則是數位化創新技術的「開放性」。

相關焦點

  • 騰訊、阿里的城市大腦較量
    而這個新穎的理念背後,城市大腦撐起的萬億市場規模,也誘使國內諸多企業紛紛入局搶食。在國內參與城市大腦建設的提供商中,阿里、騰訊表現的尤為積極。兩者分別以ET城市大腦和WeCity兩款產品在城市大腦領域各據一方。
  • 大腦:城市的中場戰事
    從專業的交通大腦走向複雜的城市中樞,從長三角的杭州走向全國多個城市,城市大腦這套系統被嵌入了越來越多人工智慧的技術內核,開始了突飛猛進的進擊。猶記得,2018年9月的杭州雲棲大會上,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金志在現場宣布杭州市「城市大腦」2.0正式發布。
  • AIoT時代城市大腦構建中,「主角」業務中臺蓄勢生長
    作為城市治理的全新工具,「城市大腦」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即時感知城市脈搏,輔助智能監管、風險預判與科學決策,推動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關鍵數字基礎設施。在探索中加速前進,城市大腦的建設從草莽走向迭代成熟,但問題也越發凸顯。早期,城市不同客戶的應用重點與需求各異,各業務團隊往往是單線發育。
  • 大數據「中臺」技術構築「智慧城市」-「阿里」城市智慧大腦
    智能運行中樞與傳統智慧城市平臺層的關係 一、城市大數據平臺引燃「中臺」新熱點在數據驅動理念下,城市大數據平臺日益成為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組成平臺,早期源於政務共享交換平臺的城市大數據平臺內涵正極大延展增強。一方面,城市大數據平臺的數據資源更為多元豐富。
  • 從文明城市建設,看浪潮和阿里城市大腦
    日前,2019年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成績公布,濟南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複查,在全國28個省會(首府)、副省級城市中位列榜首,實現年度測評「三連冠」。「文明城市」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和整體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尺,對於創建地區增強綜合競爭力,改善投資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 阿里的城市「拐點」
    阿里雲的四張王牌,也是阿里的技術基因1)飛天作業系統,從2009年阿里雲成立時的第一行代碼開始積累,可以將百萬級的伺服器連成一臺超級計算機;2)飛天大數據平臺,是阿里自用的平臺,2003年超越hadoop之後,變成阿里大數據的底座;3)阿里巴巴雙中臺,包含數據中臺、業務中臺;4)智聯網AIoT,網際網路服務幾十億的人,IoT將服務於上百億的設備。
  • 城市大腦獨樹一幟,阿里雲比騰訊雲華為雲厲害在哪?
    城市大腦是阿里雲在2016年發布的智能城市解決方案,你也許感到陌生,但很多人其實已經享受到它帶來的便捷。阿里雲佔下這個市場後,廣受歡迎,一時間騰訊華為紛紛跟進,都想分一杯羹。但細觀浪潮,不難發現阿里雲、騰訊、華為諸家中,阿里雲依舊是行業標杆,而華為雲和騰訊雲有不免有舊瓶裝新酒之嫌。
  • 「城市大腦」讓數據幫助城市思考
    「從需求中來,到需求中去」,千方城市交通大腦以業務為核心,實現交通+大腦;以落地為原則,實現專業+創新;以賦能為目的,實現AI+大數據;以服務為本質,實現安全+暢通,為城市智慧交通運行提供服務,全面緩解交通持續發展難題。近年來,千方科技深度參與了北京海澱城市大腦的頂層設計與規劃,提出通過全新模式,構建「城市大腦」,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難題。
  • 達摩院全球首發「數字平行世界」 阿里城市大腦「擴編」 | 全球...
    對於這個概念,似乎聽上去確實很宏大,但是相比較現在非常火熱的「數字孿生」,產品發布人、阿里巴巴副總裁、達摩院城市大腦實驗室主任華先勝覺得,「數字平行世界」 更接地氣。善於製造新概念是阿里的特色。從城市大腦、新零售、數字中臺,再到今天的「數字平行世界」,每一次的概念都引發了討論並推動行業走勢。雷鋒網在現場全程跟蹤了這一產品的發布。
  • 高德地圖聯合阿里打造「城市大腦」無懼任何地形複雜
    相關數據顯示高德所服務的設備遠超9億臺,對超過30萬的應用提供定位導航服務的平臺。此外高德還建立了擁有橫跨61個城市、超13000平方公裡的三維數據模型。高德地圖的用戶數據之大不容小窺。除自身數據足夠漂亮外,高德還聯姻了阿里並獲得對方生態級的數據支持。大概合作內容就是阿里電商為高德地圖POI點的更新提供數據,高德作進一步的跟蹤優化調整並且優化菜鳥網絡配送路線。
  • CVPR專訪阿里iDST華先勝:電商搜索與城市大腦,本質上都是視覺系統...
    這一研究自然是著眼於阿里的老本行——電商領域,華先勝最初的工作也一直關注的是像「拍立淘」這樣的產品系統。而目前,華先勝作為阿里 iDST 視覺計算組的負責人,目前所負責的城市大腦項目,也同樣有著視覺的需求。
  • 阿里1688打造全國新批發城市聯盟,落地14個「新批發之城」
    6月9日,阿里1688再次出手,攜手汕頭市政府舉辦「玩美之城——汕頭玩美之城批發節」,重磅推出「推城出新」計劃,以汕頭為首站打造「新批發之城」,為夜市經濟和今年整體國民經濟的企穩向好再燃一把火。我們首先來看一個數字,商務部5月21日發布的《中國產業帶數位化轉型——生產、流通與消費的高效協同》研究報告顯示,截至目前,阿里1688平臺覆蓋了172個一級產業帶,約佔全國一級產業帶數量的70%。
  • 河北衡水,「擦亮」城市慧眼
    在這片「京津冀最美溼地」上每年都會舉辦一場體育盛事——國際馬拉松賽然而今年卻與往年不同一場疫情席捲全國數夢工場攜手中國移動、阿里雲等合作夥伴持續助力衡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基於城市大腦的衡水市雪亮工程,已啟航!
  • 代表中國城市的未來探索 海口城市大腦獲IDC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
    5月29日,IDC公布了2020年度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海口城市大腦」榮獲行政管理領域大獎。IDC認為,海口城市大腦能夠實時處理城市情況並為城市的公共安全、交通、醫療等領域提供服務。今年是IDC亞太區智慧城市評選的第6年,共有215個城市項目參選,覆蓋中國、新加坡、泰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菲律賓等多個國家。經過多輪篩選,最終海口城市大腦獲得大獎。海口市地處海南島北部,是全國最大深化改革「試驗田」海南的重要窗口。
  • 城市大腦:解鎖幸福新密碼
    人才、物流、信息等不斷匯聚杭州,給城市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帶來全新挑戰。一個數位化的時代,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城市治理的模式、理念和方法。而隨著新時代應運而生的杭州城市大腦,正在從杭州走向全國、走向亞洲、走向世界,不斷為全世界城市治理提供現代化數字系統解決方案。
  • 阿里新品——「城市大腦」的18個解決方案
    本文中包括以下城市大腦18大方案:1、城市大腦:城市交通治理解決方案2、城市大腦:智慧旅遊出行解決方案3、城市大腦:智慧交通運輸綜合解決方案4、城市大腦:智慧停車綜合解決方案5、城市大腦:智慧城管解決方案6、城市大腦:智慧應急綜合解決方案7、城市大腦:產業大腦解決方案8、城市大腦:企業誠信平臺9、城市大腦:智慧監管解決方案10、城市大腦:智慧醫療解決方案11、城市大腦:政務數據中臺12、城市大腦:城市工業智能解決方案13、城市大腦
  • 掃描騰訊、阿里、百度、華為的智慧城市玩法
    騰訊雲把網際網路思維融入到行業中,規劃了WeCity未來城市「1+3+4」總體架構,即一朵基礎雲(即集約後臺),三大中臺(即敏捷中臺,包括:應用中臺,數據中臺,人工智慧中臺),支持四大領域(即生態前臺,包括:數字政務,城市治理,城市決策,產業互聯)。
  • 溧水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考察阿里西溪園區和臨港城市大腦
    阿里雲江蘇區域負責人、阿里釘釘江蘇區域負責人、阿里溧水服務商-南京新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陪同參觀。1月7日上午,南京溧水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相關領導們來到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進行考察,阿里雲技術負責人帶領相關領導們參觀了「臨港城市大腦」,進入運營中心,一臺巨大的顯示屏映入眼帘,屏幕上實時跳動著最新接受的信息,科技感十足。
  • 北京遇上城市大腦
    「城市大腦」接入上千個大氣監測視頻及揚塵預警傳感設備,實現了數位化防控汙染。通州的這一創新也讓其與杭州雙雙入選「2018智慧城市十大樣板工程」。阿里巴巴副總裁劉松表示:「城市大腦是整個城市的智能中樞,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利用城市的數據資源優化調配公共資源,最終將進化成為能夠治理城市的超級智能。」城市大腦將為北京解決那些問題?
  • 「新批發城市聯盟」,阿里1688的「產業帶城市新名片」野心
    》研究報告顯示,截至目前,阿里1688平臺覆蓋了172個一級產業帶,約佔全國一級產業帶數量的70%。作為一個輻射全國7成產業帶的超級平臺,對於產業帶城市名片的打造,阿里1688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推城出新」計劃的推出,就是對這一課題的回應。通過這一計劃,阿里1688將會對產地心智進行更為立體的打造,比如此次打頭站的汕頭就是「玩美之城」——「內衣」是源頭美的體現,「玩具」是童趣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