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單車走向臺前,是否會重蹈單車覆轍?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沉寂許久的共享單車似乎重燃硝煙。

日前,據《晚點LatePost》報導,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完成由君聯資本領投的超過10億美元的融資。

如果消息屬實,這個數字將刷新共享單車行業單筆融資最高紀錄。於是,對於這一命途多舛的共享項目,外界新的揣測不斷。

當共享單車這條賽道再一次被聚光燈環繞,另一條「兄弟」賽道——共享電單車卻久久在暗處蟄伏。

與共享單車的高調搏殺相比,共享電單車一度顯得格外低調。但當共享單車由新型創業企業高調搏殺,到創始人與資本相愛相殺,再到以戲劇化的形式結束上半場,共享電單車的故事也正緩慢走向臺前,並呈現出兩輪車賽道上的別樣風景。

是邁上新徵程,還是重蹈覆轍?

遲來的機遇

2017年2月中旬,曾是共享單車的高光時刻。摩拜單車剛宣布獲得D輪後新融資,小藍單車就在北京舉辦發布會宣布再獲4億元融資,ofo則憑藉新融資成為彼時行業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公司。

少有人知,正是在同一時期,50輛名叫「小蜜公共電動單車」的共享電動單車,悄悄地出現在北京市海澱區的街頭。

但兩天後,「小蜜」電動車的公司負責人就被海澱區交通支隊約談,要求其必須於2月17日前將已經投放的電動車全部收回,否則將被交管部門清移。

一字之差,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單車的命運卻有雲泥之別。

事實上,這兩條賽道幾乎是同一時期的產物,從共享單車逐步替代普通自行車的過程看,共享電單車的商業邏輯也有相似之處,都是將個人購買使用行為,轉換租賃的商業模式。

而從市場需求角度出發,在這個兩輪出行大國,每天有約5億人通過兩輪出行的方式解決日常0-10公裡的出行,共享單車只解決了1-2公裡內的出行需求,更大的產業機會正是兩輪交通出行的電單車。

並且除了C端用戶,還有千萬外賣、快遞配送人員等B端市場。整個市場是中國現有存量的3.5億臺電單車以及每年大約4000萬臺電瓶車增量。

一系列數據直觀地證明著共享電單車是一門很好的買賣,但當共享單車的已然邁出狂奔的步伐,政策的「緊箍咒」讓共享電單車的腿「懸了空」。

這背後的一個重要背景是:2017年,北京、上海、廣州相繼發布文件,對共享電單車表態「暫不發展」或者「不鼓勵發展」。甚至,鄭州、杭州、深圳、西安等城市直接叫停共享電單車。

於是,當共享單車一路狂奔時,共享電單車長久地在政策邊緣徘徊。

機遇直到2019年才到來。

彼時,政策劃開了一個口子——2019年4月開始執行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新國標對電動車提出多條規範化條款,淘汰了大量不合格企業以及原本佔據市場近九成的超標電動車,超過90%的電動車將被劃歸為電動摩託車,需要按照機動車進行管理。

於是,正規的電動單車市場由此出現大量用戶需求,蟄伏已久的共享電單車自然迎來了利好。

另一邊,被資本一路裹挾向前的共享單車,在2018年開始頻頻暴露問題,挪用押金和資金鍊斷裂的傳言甚囂塵上。很快,行業巨頭摩拜被美團收購,小黃車陷入押金絕境,三四線起家的哈囉單車被阿里收購,小藍單車則被滴滴收購。

於是,很多共享電動車企業認為,共享單車的缺點,就是他們的機會。

「當年做電動車有點太早了,現在行業標準化了,電單車起來了,入局應該正合適。」曾為ofo共享電單車供應商的杭州雲造科技創始人邱懿武也表示。

「農村包圍城市」

2018年的春季,從北京到山東濱州市無棣縣出差的陳儕發現,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縣城,沿街擺放著許多色彩統一的共享電單車。

「比起單車而言,電單車確實方便省力很多,價格也是可以接受的。」陳儕觀察到,共享電單車在當地的使用率還不錯,「當地人原本平時也大多會騎電瓶車或者摩託車。」

這不過是個縮影,資本對機遇的反應極為迅速。

伴隨著政策和風向的變化,蜜蜂電單車、7號電單車、小遛共享電單車、人民出行等各式各樣的共享電動車,開始出現在各地的大街小巷。

小遛共享電單車

但巨頭則早已著手布局,只等這場「東風」。

早在2018年1月,滴滴出行就推出了「街兔電單車」,隨後的9~10個月時間裡,被美團收購的摩拜推出了共享助力車,哈囉助力車則陸續在全國多個城市投放,ofo也完成對多項電單車的專利申請。

其中,哈囉電單車在2019年年初便坦然承認電動車業務已經實現盈利。

「在中國,兩輪市場的需求長期存在,且保持高流量,當單車市場逐漸成為資本巨頭角逐的遊戲,資本會更謹慎,電單車成為了新戰場。」從共享單車行業轉至電單車行業的張銳馳告訴鋅刻度,行業裡的共識是,與共享單車相比,電單車相較於單車更容易在一定時間內實現盈利,「畢竟電單車的行駛距離和行駛半徑都會更遠。」

在2018年加盟了共享電單車品牌的李超(化名)剛好趕上這個時機,「當時我投資了50輛共享電動車,主要放在大學校園,首先投放的成都理工大學,投入第二天的收益就遠遠超出預期,後來又在上海交通大學做了嘗試,收益也比較穩定。」

「但最好的市場目前還在下沉市場,尤其是公共運輸還不夠完善的地級縣,遠比一線城市好開拓。和共享單車不同,電單車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李超通過市場調研發現,一二線城市目前對共享電單車的態度普遍不友好,但三四線城市則較為開放,需求量也更大。

更為重要的是,由小城市發展逐漸向大城市滲透,避免了企業前期與巨頭的競爭,低調蟄伏緩慢進階。

「簡單計算一下就知道這個市場不容小覷,中國有2700多個縣,加上260個左右的地級市,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居住著數億有共享電單車出行需求的居民。」李超稱,接下來他也將投放更多電單車到縣城。

事實也驗證了這個計劃的正確性——哈囉、芒果、蜜蜂等共享電動車目前均已進入了三四線城市,且有部分地區為政府主動引進。

重蹈「共享單車」覆轍?

眼下,共享單車這場大戲從軍閥混戰般的「彩虹大戰」,演化至哈囉單車、青桔單車、美團單車各自為營的「三國殺」。

儘管人們對其「兄弟賽道」共享電單車報以新期待,但現實是,入場的玩家們仍在跑馬圈地,摸索前行。

「其實大家還是會擔心共享電單車和當年的共享單車一樣,只是看上去很美,最後戲劇化收尾。」張銳馳坦言,「畢竟商業邏輯相似,一旦進入盲目燒錢的惡性競爭,無序發展,就很容易重蹈覆轍。」

但目前,張銳馳對此的擔憂有所消解,「經歷了共享單車的慘痛廝殺後,資本和行業目前都更加理性和謹慎,至少不如共享單車早期那麼瘋狂。而共享電單車的門檻比起共享單車更高,所以創業者也更冷靜。加上政策的管控,目前行業的發展低調而有序。」

哈囉出行聯合創始人李開逐也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該行業發展相對單車晚一些,基本還是增量市場,很多玩家進來也主要是拓展市場,短期內格局不會變成零和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趨於理性之後,融資減少,則意味著共享電單車行業的發展,更多要靠企業自身的運營管理和技術水平。

於是,比起重蹈覆轍,業內有著更難繞開的彎。

最大的「攔路虎」是換電問題。

最初很多共享電單車都使用有樁式充電站的模式,需要用戶定點還車,後來大部分共享電單車變為通過人工手段集中更換電瓶,如果運營人員安排不到位,那麼車輛的正常運作將受到影響。

有樁模式會減輕人工成本,但會增加場地成本;無樁模式沒有場地成本,但會增加運營和電池成本。

背靠資本的哈囉出行曾試圖通過對「共享換電」的布局,構建更為豐富的二輪生態。但進入2020年後,其不斷的進行人員優化,共享換電則是重災區。

電動車充電樁

「換電確實是個難題,我們為此招了一部分全職的換電檢修人員,但更多的是兼職。」李超告訴鋅刻度,與單車相比,電單車的電池維護成本和運營成本都極大增加,所以其重資產模式難以變輕。

祥峰投資合伙人、摩拜的早期投資人趙楠也曾坦言,「電單車運營成本比單車高太多,維護、換電、運營等都非常複雜,人為破壞性也遠高於單車。」

數據則更為直觀,共享電動車的成本與共享單車不在同一個數量級上,ofo早期單車成本200-300元,摩拜1500元左右。而租八戒的電動車成本為3060元,獵吧的電單車成本也有2000元左右。

「如果使用率無法提高,共享電動車投放越多,企業的風險越大,就很容易出現資金鍊斷裂的問題,以及後續如何處理共享電動車的問題。」張銳馳告訴鋅刻度,在成本的約束之下,儘管共享電單車的盈利空間更大,但極大這取決於使用頻率和投放規模。

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場更難的戰役。

目前尚有種種現實因素掣肘著共享電單車的發展,從盈利模式,到政策變化,再到用戶適應,都考驗著這個行業。從生產端到運營端,每一個環節都可能讓下一個ofo出現。

即便如此,在一個可觀的市場前景下,沒有人願意主動放棄更大的蛋糕。

張銳馳和李超仍對未來抱以期待,正如哈羅出行CEO楊磊所說,「如果是一個真實存在需求的生意,且用戶需求如此之大的行業,能幹不好嗎?」

相關焦點

  • 共享電單車莫蹈共享單車覆轍
    近段時間,共享電單車在國內出現井噴態勢。據統計,全國投放總量已近500萬輛,「彩虹大戰」烽煙再起。然而,多個一線城市明確表態,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單車,一些試圖悄悄進駐的企業明顯感覺到了阻力。輕便快捷的電單車有助於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出行問題。但這是否意味著就該鋪天蓋地投放共享電單車呢?答案是否定的。無序投放、擠佔道路,運維不力、有車難騎,押金難退、維權無門……這幾年,共享單車的速興速衰大家都看在眼裡,留下的爛攤子,至今仍未收拾乾淨。相比之下,電單車不僅自重大、速度快,還涉及頭盔佩戴以及充電安全等問題,可謂是騎行風險與消防風險並存,顯然更應審慎處之。
  • 王興沒管那「三問」,現階段只想做共享電單車領域的老大
    共享電單車業務高頻率的消費場景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對美團而言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其更高效的平均周轉率將帶來更好的單位經濟效益,顯示出短期內實現盈利的可能,我們會致力於成為這一行業的領軍者。前幾年共享單車還是主流,各個品牌的單車在街頭穿梭,但是經過一系列廝殺,連單車始祖ofo小黃車和摩拜都雙雙退出歷史舞臺。而且共享單車帶來了很多城市問題和安全問題,一時間人們對共享這種出行方式也有了排斥和不信任。單車不行,那就試試電單車。其實摩拜和ofo為了拓寬共享模式,很早就嘗試做過電單車業務,但是當時很多地區都明確規定了,不支持發展電單車,最終這些業務也就不了了之。
  • 共享電單車再現「彩虹大戰」,非理性投放成為行業最大挑戰
    與剛進入長沙時的市場格局不同,如今哈囉、美團、滴滴等出行巨頭已經在長沙市場全面滲透,除此之外還有喵走出行、小遛電單車等近十家新興品牌同臺競爭。曾經的「彩虹大戰」在電單車領域再現,只是不同於共享單車市場,監管變得更為謹慎,且對於企業的資金實力、精細化運營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 北京日報評論:共享電單車莫蹈共享單車覆轍
    近段時間,共享電單車在國內出現井噴態勢。據統計,全國投放總量已近500萬輛,「彩虹大戰」烽煙再起。然而,多個一線城市明確表態,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單車,一些試圖悄悄進駐的企業明顯感覺到了阻力。輕便快捷的電單車有助於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出行問題。但這是否意味著就該鋪天蓋地投放共享電單車呢?答案是否定的。
  • 共享健身艙來了,共享健身是否會重蹈共享單車的覆轍?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近幾年共享經濟的熱度可以說是居高不下,而現在,共享健身也來了。近日,在四川成都的一些小區裡,出現了多個24小時共享健身艙,只需手機掃碼即可開門,按分鐘計費,每3分鐘1元,不用辦卡,自助支付。
  • 9毛錢騎一周,共享電單車行業再現「彩虹大戰」
    但在激烈角逐之下,共享電單車行業還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擾亂城市秩序、車輛容易丟失、安全隱患大等,而陡增的管理成本也讓不少城市對共享電單車持謹慎態度。共享電單車到底是不是偽剛需?這一行業會重演昔日的共享單車大戰嗎?
  • 北上廣深不相信電單車,共享單車終究走向死胡同?
    走在北上廣深的街頭會有共享單車,但幾乎找不到一輛共享電單車。一夜之間,北上廣深的共享電單車被據在城門外。至於原因也許能從長沙最近出臺的政策裡能找到答案,這或許也揭示了共享電單車商業模式疼痛的癥結。北上廣深由於自身交通便利,且交通負擔已經趨於飽和狀態,共享電單車的加入將會加大城市的負擔,外加北上廣深避免出現惡性競爭,直接從最初根源上杜絕共享電單車開進北上廣。長沙本次加大管理力度由於,共享運營企業加大電單車的投放量,就長沙本地就有13家共享電單車品牌,總計共享電單車數量高達46萬輛,長沙部分地區的共享電單車已經停到馬路中間,整頓是勢在必行。
  • 北上廣深不相信電單車,共享單車終究走向「死」胡同?
    投稿來源:松果財經共享單車的出現讓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解決了出行最後三公裡的難題。特別在共享電單車出來後,隨處可見的共享電單車似乎有取代共享單車的意思。走在北上廣深的街頭會有共享單車,但幾乎找不到一輛共享電單車。一夜之間,北上廣深的共享電單車被據在城門外。
  • 北上廣深不相信電單車 共享單車終究走向"死"胡同?
    共享單車的出現讓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解決了出行最後三公裡的難題。特別在共享電單車出來後,隨處可見的共享電單車似乎有取代共享單車的意思。走在北上廣深的街頭會有共享單車,但幾乎找不到一輛共享電單車。一夜之間,北上廣深的共享電單車被據在城門外。
  • 共享電單車再燃戰火,美團滴滴圍剿哈囉
    「燒錢」出不了贏家一場共享電單車的新戰事正在悄然上演。在這個目標下,電單車是青桔今年的重點方向之一,而青桔也在4月宣布拿到超過10億美元大額融資。美團和滴滴青桔此番高調進場、布局電單車,大有5年前共享單車興起時群雄逐鹿的架勢。但這種競爭態勢不免讓人擔心:車輛過度投放,很可能造成資源浪費,重蹈ofo和摩拜等公司當年交戰的覆轍。
  • 共享單車混戰的突圍者——哈羅單車,如何做電單車業務?
    但這種競爭態勢不免讓人擔心:車輛過度投放,很可能造成資源浪費,重蹈OFO和摩拜等公司當年交戰的覆轍。近日,哈囉出行單車事業部總經理褚軼群對36氪提到:「我們期望這個行業能夠吸取共享單車前期發展的經驗教訓。
  • 共享電單車投放潮來襲,「盲目追風、圈錢就撤」的衝動必須遏制
    近段時間,共享電單車在國內出現井噴態勢。據統計,全國投放總量已近500萬輛,「彩虹大戰」烽煙再起。然而,多個一線城市明確表態,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單車,一些試圖悄悄進駐的企業明顯感覺到了阻力。圖文無關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輕便快捷的電單車有助於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出行問題。但這是否意味著就該鋪天蓋地投放共享電單車呢?答案是否定的。
  • 共享電單車怎麼樣 共享電單車哪個好用【詳解】
    共享電單車哪個好用?五大共享電單車評測。在共享單車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共享電單車又將拉開了新的戰局,作為介於短途單車和長途出行之間的出行工具,共享電單車哪個好用些?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但仔細一看,車身上加裝了黑色的電池盒,車尾還印著醒目的「共享電單車」字樣。
  • 新「彩虹大戰」要牢記共享單車教訓
    一場新的「彩虹大戰」正在上演,多家網際網路巨頭對共享電單車雄心勃勃。在不同城市,管理部門與運營企業的博弈形成了不同的監管策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仍未明確允許進入。還有一些城市「亮出紅牌」,清理整治已投放運行的共享電單車。無序競爭、亂停亂放等共享單車的前車之鑑,也在提醒著共享電單車的未來:那些「老問題」解決了嗎?
  • 共享電動車「遍地開花」,會否重蹈共享單車覆轍?
    共享電動車 會否重蹈共享單車覆轍?共享電動自行車在中小城市「遍地開花」,與共享單車當年的「繁榮」類似,目前各大廠商紛紛力推共享電動自行車,但巨大需求的背後,共享電動自行車已暴露出諸多問題:市民騎行不規範、廠家投放量過於集中、車子無牌上路等等。
  • 共享電單車陷入怪圈:一邊大舉投放,一邊加速清退
    近日,長沙清退共享電單車的新聞備受關注,全球電動車網昨天做了專題報導:長沙40萬共享電單車被清退,共享電單車出行,到底行不行?長沙現存46萬臺共享電單車僅6萬臺有牌照,40萬輛無牌共享電單車將面臨被清退的命運,這給共享電單車企業好好上了一課。
  • 共享電單車陷入怪圈:一邊大舉投放,一邊加速清退
    近日,長沙清退共享電單車的新聞備受關注,全球電動車網昨天做了專題報導:長沙40萬共享電單車被清退,共享電單車出行,到底行不行?長沙現存46萬臺共享電單車僅6萬臺有牌照,40萬輛無牌共享電單車將面臨被清退的命運,這給共享電單車企業好好上了一課。
  • 北上廣的馬路,不讓電單車共享
    不過,在緊挨著北京的河北燕郊,一排排的青桔共享電單車,在今年11月底悄然亮相街頭。與之一步之遙的北京是禁行區。因為系統提前設定了騎行範圍,燕郊居民李青體驗後發現,一旦跨過服務區,系統就會停電。北京曾是共享出行兩輪領域的發源地,共享單車的先行者ofo成立於2014年,最早的試驗田是北大校園,然後走向大街小巷,再走向各大城市。
  • 共享電單車
    【原創】共享電單車市場「新契機」共享電單車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11-16 09:24:37 閱讀:14 共享電單車迎來發展「新契機」,隨之帶動共享電單車用鋰電池高速發展。近日,全國第一批《共享電單車系列團體標準》正式對外發布。該系列標準由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協會標準化委員會編制,多家相關企業參與編制。
  • 巨頭掀起共享電單車「三國殺」
    共享電單車這一戰,終究還是巨頭間的較量。電單車使用高頻,能為巨頭帶來巨大流量;比單車更強的盈利能力,更讓電單車成為大小玩家爭相進入的領域。與共享單車類似的顏色大戰又開始在部分地區上演。「共享單車一開始靠押金回收現金流,不是正常的盈利模式,但共享電單車有比較好的盈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