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 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2020-11-23 騰訊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智能相對論(ID:aixdlun),作者 | 黃康瑄

10月28日,京東文娛為音樂發燒友打造的首個「黑膠日」活動正式上線,推出古典、爵士、藍調、搖滾、流行等各類風格近千張黑膠唱片的專屬優惠。淘寶上許多店鋪也推出多款黑膠唱片及配套播放設備作為雙十一特惠活動的主打產品。

天貓的雙十一優惠主要體現在黑膠唱片播放器上,Audio Technica、Fennessy等品牌紛紛祭出六到八折不等的優惠價。各大電商一系列的「黑膠優惠」代表中國黑膠唱片及相關設備在電商平臺的銷量已達到一定規模。

黑膠唱片的前世今生

作為20世紀的主流音樂載體,黑膠唱片可說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1877年,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發明了留聲機。1888年,德國移民埃米爾·柏林納(Emile Berliner)利用蟲膠(Shellac)做出了最早的唱片-SP唱片,又稱膠木唱片或粗紋唱片(Standard-playing Record,78-rpm Record)。受技術所限,每分鐘78轉的SP唱片一面只能錄不到4分鐘,限制了當時流行歌曲的時長。

1948年,美國廣播唱片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簡稱RCA)發明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由於音質太差而沒有普及。同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Columbia)的彼得·格德馬克(Peter Goldmark)製作出黑色賽璐珞質地的密紋唱片(Long-Playing Record),又稱LP唱片,即所謂的黑膠唱片。

和SP唱片不同的是,LP唱片的主要材料為乙烯基塑料(Vinyl),轉速降為每分鐘33.3轉,並增加溝紋密度,使得一張12英寸(約30釐米)的唱片每面可放20-30分鐘左右的音樂。由於錄製時間增加,一張唱片可以錄製10-12首歌曲,由多首歌曲組合的「專輯」概念就此誕生。

LP唱片就此取代舊式SP唱片在音樂市場中的地位,成為市場的寵兒。此外,RCA公司另推出了一款45轉唱片(Extended-Playing Record),存儲時長為20分鐘左右,可以存5首歌曲,簡稱EP唱片。

唱片傳入中國的時間也不算晚。1897年,法國人樂浜生(E.Labansat)帶著留聲機在上海沿街設攤播放唱片,拉開中國唱片發展史的序幕。

1908年,樂浜生在上海成立柏德洋行,銷售法國百代公司的各式留聲機、唱片、電影機械、影片等,中國唱片工業正式起步。

1910年,柏德洋行改名為東方百代唱片公司。20世紀上半葉,中國唱片市場呈現百代、大中華及勝利唱片公司三強鼎立的局面。但相較於歐美國家,黑膠唱片在當時的中國並未大規模普及。

作為一種主流的音樂載體,黑膠唱片幾乎佔據整個20世紀,直到80年代CD技術誕生。1982年,第一張CD發行,刻錄的歌曲是瑞典樂團ABBA的專輯《The Visitors》。1984年索尼和飛利浦兩家公司創造了一種官方的CD標準:CD-ROM(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只讀光碟驅動器。

黑膠唱片的原理是模擬記錄聲音波形,不經過壓縮地還原聲音,故較接近原聲;但也因此收錄較多雜音,造成音質下降。且黑膠唱片容易受損,播放設備容易因輕微震動而跳針,從而傷害唱片表面精細的螺旋槽,隨著播放次數的增加,音質會逐漸劣化。而CD記錄的是二進位數字訊號,聲音聽起來乾淨純粹,降噪和抗幹擾能力更強,音色精確度佳,在音質上帶給人們近乎完美的聽覺享受。加上CD具備生產成本低、質地輕薄體積小、攜帶及使用方便、重複使用無損耗等優點,使得黑膠唱片逐漸沒落。

1990年代起,黑膠唱片生產線被大量淘汰。自此,數位訊號代替了黑膠的模擬信號,音樂開始進入數字時代。1992年,CD「一統天下」。隨後,MP3音頻壓縮技術的誕生和網際網路的極速發展讓音樂的傳播幾乎不再需要任何物理介質。CD銷售額每況愈下,實體專輯銷量持續遞減。到了2019年,實體專輯的銷售量只佔了全球音樂市場21.6%的營業額。

反其道而行

有趣的是,在數位音樂蓬勃發展、實體唱片逐漸沒落的現代,黑膠唱片並未被世人遺忘,反而興起一股潮流。近年來,黑膠唱片在全球音樂市場出現猛烈的回潮趨勢。

據美國唱片工業協會(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RIAA)的音樂收入報告統計,2006年開始,黑膠唱片銷量呈現增長趨勢;2014年銷售了十四萬張黑膠唱片;而在2015年上半年,美國唱片市場的黑膠音樂銷量就達到了九百萬張,總銷售額達到2.22億美元。

到了2019年,美國CD銷量下滑速度已是黑膠產品增長速度的三倍,2019上半年CD銷售額為2.479億美元,銷量為1860萬張;而黑膠唱片銷售額為2.241億美元,銷量為860萬張。黑膠唱片銷售額同比增長13%,而CD唱片的收入基本沒變。

2019年底,黑膠唱片銷量高達1880萬張,銷售額為5.04億美元,比2018年上漲19%,相較於2006年黑膠唱片復興之始,銷量翻了20倍。根據尼爾森音樂公司(Nielsen Music)發布的《2019年終音樂報告》,黑膠唱片銷售量佔美國專輯銷售總量的17%,非常可觀;但加上流媒體播放和單曲下載,黑膠唱片銷售量只佔專輯等量音樂消費的2.4%。和音樂流媒體服務相比,黑膠唱片的收入比重只有4%,仍然很小,而流媒體訂閱服務則佔有62%的比例。

據RIAA的2020年中期報告統計,今年上半年,美國黑膠唱片銷售額為2.321億美元,而CD僅佔1.299億美元,這是近35年來,黑膠唱片產生的收入首度超越CD。隨著CD銷量較以往下降了至多47.6%,黑膠唱片銷量反而開始增加,尤其在Record Store Day活動的一周內,就售出了多達80.2萬張黑膠唱片。

(Source:RIAA)

在英國,黑膠唱片同樣銷量不俗。2018年,英國黑膠唱片銷量近420萬張,創造了5710萬英鎊的收入,佔英國音樂產業總收入的6%。據英國唱片業協會(British Phonographic Industry,簡稱BPI)報導,2018年黑膠唱片收入增長了3.7%,CD收入下降了28.4%。2019年,英國黑膠唱片銷售額繼續增長4.1%,成為黑膠唱片銷量連續增長的第12年。現在,英國音樂專輯的銷售中,黑膠唱片佔比高達八分之一。

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簡稱IFPI)發布的《2020年全球音樂報告》,2019年全球CD和黑膠唱片總收入為44億美元,約佔音樂市場的五分之一(22%)。雖然這一數字比起前一年有所下降,但少數國家如美國(+3.2%)和西班牙(+7.2%)的收益有所增長。其中,黑膠唱片的收益增長了5%,佔了實體專輯收入的16%以上。

黑膠唱片的復古流行風潮不僅出現在西方。上個世紀,中國大陸最後一條黑膠生產線於1998年在上海消失。2015年,擁有26年音像製品生產經驗的永通音像,在廣州番禺的工廠重新投入了一條黑膠唱片生產線,獲得國家相關機構產品驗收。

2017年,永通音像與整合型黑膠服務公司嘿喲音樂合作,推出一項黑膠定製項目「黑膠繁星計劃」,為國內獨立音樂人及品牌提供黑膠唱片壓制服務。同年,在黑膠唱片生產線上投入生產的還有太平洋影音公司和中唱上海公司。嘿喲音樂運用現代科技結合數位音樂與實體專輯,研發出既能播放黑膠唱片,也能連接手機藍牙播放數位音樂的硬體設備,創立了HYM原創黑膠智能音響品牌。

《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提到,2018年音樂圖書與音像出版產業的總體產業規模達到13.38億元,同比增長19.8%。其中,音像類出版產業規模下降至3.07億元,同比萎縮1.9%。黑膠唱片市場持續增溫,產業鏈進一步完善。

「智能相對論」發現,有感於黑膠唱片的回潮,不僅是電商平臺,國內許多線下唱片店也逐漸增加了黑膠唱片和播放器的商品種類。一些黑膠唱片店還提供錄音室、演出場地、樂團T恤周邊及下午茶甜品等服務,除了專業樂迷,也吸引不少文藝愛好者,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如原本以銷售CD為主的北京酷樂唱片,從2013年開始售賣黑膠唱片,如今店裡的黑膠唱片庫存數以千計,前來試聽及購買黑膠唱片的顧客絡繹不絕。798的萊派黑膠唱片商品數量多,從傳統戲曲到潮流電音,各類風格應有盡有,種類齊全。萊派除了唱片,也販售黑膠播放器,並免費提供唱機修理及唱片清洗服務。

三裡屯的Fruity Shop不僅經營唱片,還是一個「環境類」音樂演出場所。店裡會售賣一些小廠牌的獨立音樂,黑膠唱片風格多樣。西安的樂與餌黑膠博物館是一家集「黑膠文化+藝術收藏+私塾生活+文創工場」為一體的小型藝術博物館。館內藏品包括近29萬張、來自世界各國的黑膠唱片與歷代國際知名黑膠播放機,以及各類高端音響器材。

黑膠唱片從巴洛克到現代,古典、歌劇、藍調、爵士及搖滾等風格一應俱全。上海的Sound Town是一家「複合式」黑膠唱片店,主打聲音的多元體驗,除了黑膠唱片和CD、磁帶,還有售賣耳機、音響、樂器,並提供專業的錄音棚服務。這些各有特色的線下零售店不但為音樂發燒友增加體驗空間,也加速了「黑膠文化」的傳播與普及。

前進的動力

雖然與流媒體相比,黑膠唱片的銷售額不值一提,但在全球音樂收益下滑,實體專輯銷量持續縮減的環境中,黑膠市場的回溫無異於一股奇特的小暖流,前景也值得期待。據「智能相對論」觀察,黑膠唱片的回潮可歸因於以下幾點:

1.音樂傳播效率提高

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網絡數位音樂共享為許多音樂愛好者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很多原本默默無聞的早期流行音樂、古典音樂、金屬樂、朋克等小眾音樂在網際網路上得到傳播和普及,一些以黑膠唱片為主要載體的音樂重新出現在世人眼前。

隨著音樂審美的多元化,黑膠唱片的獨特音質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愛。據不完全統計,約有半數購買黑膠唱片的顧客年紀在25歲以下,其中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加上網絡等購物渠道使得黑膠唱片的購買成本降低,不再受地域限制,無論是初次入坑、想體驗黑膠獨特音色的小白或是資深收藏家都能快速便捷地購買自己心儀的黑膠唱片及播放設備。

2. 消費目的多元化

2015年,英國調查機構ICM曾做過一個調查:在英國,15%的實體音樂介質購買目的並非用來聆聽,無論是黑膠唱片、CD還是傳統磁帶。這群人購買黑膠唱片並不是為了欣賞音樂,在購買黑膠唱片的消費者中,有34%的人根本沒有用過黑膠唱片播放機。這說明多達三分之一的消費者購買黑膠唱片可能是為了收藏、紀念自己喜歡的歌手或者作為裝飾品。

在所有人都可以輕鬆使用手機聽到音樂的時代,有一定數量的黑膠唱片消費者不只是為了滿足聽覺體驗,更多是為了從視覺、觸覺等各方面實質體驗音樂人的作品,以及感受其蘊含的包括錄音工程、壓製技術、美術設計、封面印刷與各種材料質感加總形成的文化成就。20世紀中期的專輯大多為黑膠唱片,對於這個時期的樂迷和黑膠收藏家而言,黑膠唱片所承載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厚重感是一般CD無法比擬的,更別提沒有實體的數位音樂了。

現在越來越多音樂人開始選擇黑膠唱片作為限量版專輯發行,如李健於2013年發行的《李健·拾光》黑膠版包含15首原創精品,所有編曲皆採用古典音樂風格,由大名鼎鼎的音樂製作人Ian Cooper進行唱片壓制,這張黑膠唱片的價格一度漲到2600元。

2016年《新的心跳》黑膠版,是鄧紫棋自16歲出道以來成長經歷的整合之作,由日本元老級唱片公司Nippon Columbia製作,每一張都有獨立的唱片專屬編號,在發行當天立刻被粉絲搶購一空,價格迅速被炒到定價的三倍。就像鄧紫棋說的:「唱針接觸黑膠唱片的槽紋,隨著轉動流淌出音樂,是人們保存、重現音樂的方式。黑膠唱片能完全體現出人們對於音樂的珍重態度」。

今年11月6日是周杰倫出道二十周年紀念日,他將在當天發行28張黑膠唱片,內容包括出道以來的14張專輯和7首單曲,由曾為麥當娜、Lady Gaga等歌手進行母帶後期製作的工程師Chris Gehringer負責黑膠音源製作。除此之外,還推出了周杰倫官方二次元形象「周同學」的聯名款黑膠唱片播放器。作為出道二十周年紀念專輯套裝,這套黑膠唱片在預售首日的銷量就高達1200萬。

隨著購買目的多元化,黑膠唱片開始成為潮流和品位的象徵。黑膠唱片作為最具備收藏價值、儲藏時效最長的一種音樂載體,其精美的外觀也吸引了一批「顏粉」。一些店鋪甚至專門推出了黑膠唱片掛畫系列,將黑膠唱片放入畫框,與電影海報相結合,作為一種「既能聽又好看」的壁掛裝飾品來銷售。雖然消費者的購買目的及需求各有不同,黑膠唱片特有的儀式感、年代感及文化價值,無論是作為音樂載體還是裝飾擺設,都逐漸成為豐富現代人生活品質及精神需求的藝術品。

3. 經濟能力提升

相較於西方國家,中國其實並未經歷黑膠唱片大規模流行的階段。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溫飽問題尚無法得到解決,更沒有能力購買品質良好的黑膠唱片及音響設備。現在,各地經濟水平普遍提高,黑膠唱片不再那麼「小眾」。人們對於生活品質與精神文化的逐漸重視,使得消費者願意花費較為高昂價格購買黑膠唱片及播放設備,也願意騰出一定的空間好好保存這些體積不算小的收藏品。

結語

「黑膠唱片銷量達到多年來最高點的原因是,人們拒絕接受一個稍縱即逝的、沒有任何意義的現代社會。」獨立唱片店Banquet Records的經營者Jon Tolley指出。面對流媒體與數位音樂的巨浪,曾在人類聲音體驗中留下濃墨重彩的黑膠唱片並未消逝,反而再度出現在越來越多人的音響系統裡。(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參考資料:

1.Nielson 2019 U.S.Music Year-End Report

2.RIAA 2020 Mid-Year Music Industry Revenue Report

3.IFPI Global Music Report 2020

4. 科技快報網《首個「黑膠日」10月28日上線,11.11京東文娛為文藝咖打造另類狂歡節》

5. 在城一方《黑膠唱片起死回生,它為何成了逼格的象徵?》

6. 網絡娛樂《美國唱片業協會:2019年黑膠唱片收入1986以來第一次超過CD》

7. 量子文創《黑膠唱片的中國發展史》

8. 人民網《中國音樂產業現狀:實體唱片持續萎縮 演出市場收入增加》

9. 中國傳媒大學項目組《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

10. 音樂財經《實體唱片不單是音樂載體,更是承載音樂人理念最重要的衍生品》

11. 騰訊網《西安這座博物館有點兒意思:鎮館之寶是一張黑膠唱片,價值100萬》

【鈦媒體作者介紹: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AI產業新媒體;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慧型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雲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算法等。】

相關焦點

  • 一支iPod就可以裝下所有音樂,為什麼還是有人熱愛黑膠唱片?
    黑膠唱片本是在20世紀佔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但在復古風盛行的近幾年,黑膠唱片似乎正在慢慢「復興」,並一躍成為品位的象徵之一。
  • 暢銷黑膠唱片大多來自黑膠時代的音樂人
    黑膠唱片的銷量在美國已經連續14年保持增長,資訊時代的到來並沒有淘汰掉黑膠,反而點燃了人們對老唱片的情懷。 2019年黑膠唱片銷量比2018年上漲14%,高達1880萬張,相較2006年黑膠唱片剛剛開始復興的時候銷量已翻20倍。 根據《尼爾森2019年末音樂報告》,黑膠唱片銷售量在美國佔專輯銷售總量的17%,非常可觀。但是算上流媒體播放和單曲下載,黑膠唱片銷售量就只佔專輯等量音樂消費的2.4%了。
  • 黑膠唱片是數位音樂時代的「文藝復興」嗎?
    作者 | Nicole 編輯 | 範志輝在疫情的影響下,2020年全球音樂產業收益都呈下滑趨勢,實體專輯銷量更是雪上加霜。但黑膠唱片像是頹勢之中的一匹黑馬,帶著新興的商業力量闖進了我們的視線。據Billboard報導,去年12月,美國黑膠唱片銷量第二次創下歷史新高。
  • 黑膠唱片和磁帶逆襲 英國黑膠唱片銷量創30年新高
    然而並沒有擋住黑膠唱片的升溫勢頭,越來越多的人瘋狂購買黑膠唱片收藏,除了黑膠之外磁帶的漲幅也同樣驚人!黑膠又稱LP、long play,是立體聲黑色賽璐珞質地的密紋唱片。黑膠唱片在20世紀大部分時間佔據了統治地位。磁帶則在20世紀80、90年代銷量達到頂峰,2000年之後開始急劇下滑。
  • 「黑膠唱片」到底是啥?
    上一期入門三十三問,我們講述了黑膠唱片是不是有錢人的遊戲。在後臺留言中,我們發現不少朋友對黑膠唱片有著極其模糊的認知,比如把膠木唱片與乙烯基唱片、SP與LP混為一談。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黑膠唱片」到底指的什麼?這要從一百多年前唱片誕生的那天說起,你可能在哪讀到過愛迪生發明了唱片。
  • 黑膠唱片在美國銷量已經超越CD
    DoNews 9月21日消息(記者 劉文軒)流媒體當道,購買實體唱片的收藏意義已經大於實用性,這也使CD的存在顯得尷尬。因為相比CD,人們似乎更願意入手復古經典的黑膠唱片。據CNN消息,在這個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的2020年,流媒體事業營收蒸蒸日上。
  • 東莞這家隱蔽的音像店中,藏著上千張黑膠和CD唱片
    據美國唱片協會(RIAA)報告顯示,美國 2019 年黑膠唱片銷量收入將會超過實體 CD 銷量收入,這是 1986 年以來的第一次。該報告指出,黑膠唱片 2019 年上半年銷量收入為 2.241 億美元(860 萬張),實體 CD 上半年銷量收入則為 2.478 億美元(1860 萬張)。按照這樣的趨勢,黑膠唱片的銷量很快就會趕超實體 CD 銷量。
  • 誰說聽黑膠唱片就是「復古」?這個智能點唱機不服!
    作者:一說起黑膠,在極客君的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就是在那些香港老電影和外國文藝片中的場景,主人公不緊不慢的拿出黑膠唱片,然後放在古老的點唱機上,看著磁頭在上面緩緩划過,音樂緩緩流出,說不定還端著一杯葡萄酒,慢慢品味.......這也符合大部分人對黑膠的印象,畢竟數位化音樂早就改變了我們的習慣,黑膠漸漸成為一小部分人閒暇有錢時的玩物。
  • 【美人蕉】-黑膠唱片
    黑膠唱片,習慣又稱「膠木唱片」(英文 Standard-playing Record,78-rpm Record,簡稱SP)指轉速78轉每分鐘,
  • DIY黑膠唱片不是夢 kickstarter上眾籌的黑膠製作機
    2014年對於黑膠來說真的是不可思議的一年,英國黑膠銷量居然達到了18年來的新高,黑膠的價格也急劇攀升,一些只做黑膠的唱片廠牌的地位也有一定的爬升,通過下圖我們可以看到近些年的黑膠銷量。那麼對於一些黑膠愛好者來說,如果能在家製作自己的黑膠唱片,那麼將是一件非常理想的事情。
  • 關於黑膠 | 從零開始,認識什麼是黑膠唱片
    這種材料原本是透明的,因為生產過程中加入黑色,通稱黑膠,所以LP又稱為黑膠唱片。LP指的是能夠長時間播放的黑膠唱片,這是相對LP之前的SP黑膠唱片而言,因為以前的唱片播放時間更短,12寸78轉唱片一面大約只能播放5分鐘音樂,而黑膠唱片每分鐘33又1/3轉每面大約可唱20分鐘。SP並不是Short Playing,而是Standard Playing的意思。
  • 黑膠唱片收入自1986以來第一次超過CD
    PingWest品玩9月9日訊,根據美國唱片業協會的報告(PDF),今年黑膠唱片的銷售收入將是自 1986 以來第一次超過 CD。因為音樂流媒體的流行,CD 唱片的銷售收入大幅下滑,但黑膠唱片的收入卻有顯著的增長。報告稱,2019 年上半年黑膠唱片銷量 860 萬張收入 2.241 億美元,CD 唱片銷量 1860 萬張收入 2.479 億美元。
  • 炒股不如炒黑膠,幾十塊的唱片才是潛力股
    當唱針在唱片的音軌上輕輕划過,樂聲就此緩緩流淌而出。原本屬於上世紀老式唱片的故事,如今有了新的講述方式。在今年的淘寶造物節上,零售君發現了三位年輕人和一門有關聲音的生意。「我們想通過這種形式,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到黑膠的文化,體會物理髮聲的樂趣所在。這相當於一塊敲門磚,當更多人真正喜歡上這種文化的時候,才會真正體會黑膠唱片的魅力。」Joker告訴零售君。黑膠唱片市場回暖黑膠唱片興起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國內大眾消費力有限,就此錯過了一個屬於黑膠唱片的時代。
  • 黑膠唱片的工作原理
    黑膠唱片現在玩的人越來越多,聲音確實很好聽,它是理想的音樂重播介質。我們首先簡單說一下黑膠唱片是如何刻出來的,音樂是如何附著在唱片的溝槽中的。可見,製作黑膠唱片沒有任何添油加醋,音質是否還原度高直接和母帶有關,當然和刻片的角度也會有一定的關係,越精準的刻片聲音也是越好的。而在重播黑膠唱片時,其實是儘可能還原了刻片的過程,例如唱頭的唱針在溝槽中循軌摩擦,模仿刻片頭讀取音樂信息,經過唱頭轉換成電壓電流的形態,然後通過後端唱放、升壓牛和功放進行信號放大,最後使得音箱單元震動發出聲音,這就是我們聽到的音樂了。
  • 音樂魅力無限大,黑膠唱片是老大
    全機身採用黑色的塗裝,與黑膠唱片散發的音樂氣質巧妙地融為一體,顯得更為優雅大方。無論是將放在房間裡用來聽歌,也可以放在客廳作為裝飾品點綴。另外還配有一個厚實的透明防塵罩,能夠隔離音響揚聲器發出的聲音等外部聲波,從而使聲音更穩定,減少震動和失真。當然如果覺得蓋上防塵罩會影響美觀也可以不使用它。
  • 11.11打造首個「黑膠日」,京東文娛帶用戶解鎖黑膠唱片新玩法
    京東文娛打造的首個「黑膠日」活動將於10月28日正式上線,近千張經典復古黑膠唱片優惠來襲,古典、爵士、藍調、搖滾、流行各類風格黑膠唱片應有盡有,將為熱愛黑膠音樂的文藝愛好者帶來一個獨特的、充滿儀式感的專屬狂歡節。
  • 黑膠唱片收入超過CD 那磁帶機還有希望嗎?
    根據美國唱片協會報導,2019年今年黑膠唱片的銷售收入將是自 1986 以來第一次超過 CD。因為音樂流媒體的流行,CD 唱片的銷售收入大幅下滑,但黑膠唱片的收入卻有顯著的增長。報告稱,2019 年上半年黑膠唱片銷量 860 萬張收入 2.241 億美元,CD 唱片銷量 1860 萬張收入 2.479 億美元。黑膠唱片的收入在 2018 年下半年和 2019 年上半年增長了 12%,而 CD 唱片的收入基本沒變,因此按照這一趨勢到年底黑膠唱片的銷售額將超過 CD。這將是自 1986 年以來黑膠唱片首次比 CD 產生更多的收入。
  • 黑膠唱片起死回生,它為何成了逼格的象徵?
    一這個曾經統治了整個20世紀的音樂格式,在唱片市場日益衰敗的大環境下卻逆勢上揚,在最近幾年開始愈發的流行。黑膠唱片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用來貯存聲音信號的載體,最早的黑膠唱片為每分鐘78轉的單聲道唱片,上世紀60年代後發展為每分鐘33轉的雙聲道立體聲唱片。1982年,來自瑞典的ABBA組合發行了名為《The Vistors》的專輯,打開了CD唱片的大門。至此,數位訊號代替了黑膠的模擬信號。CD對幹擾和噪聲不敏感,在音質上帶給人們近乎完美的聽覺享受。
  • 唱機都沒有的他們,為什麼拼命買黑膠唱片
    那現在愛用雲音樂服務年輕人,是怎麼看待 「黑膠」 這種年事已高的產品呢?雲音樂服務和黑膠唱片之間,又存在什麼關係?調查機構 ICM Unlimited Research 就針對這個問題做了一項調查,他們在調查後得出的結果是:「雲音樂能夠帶動黑膠唱片的銷售。現在使用雲音樂服務的年輕人,有一部分人會因為他們在網絡上聽過這首歌,而去購買一張相關的黑膠唱片。
  • 周杰倫的黑膠唱片到底值得買嗎?
    隨後就有歌迷問小編黑膠唱片與CD哪個好?其實在小編看來,CD是個載體本質來說和硬碟沒有區別當然CD的音質肯定是更好甚至是超過了普通人耳的聽力但是重要的是黑膠唱片不僅音質俱佳而且它滿足的不止是耳朵所以,這就引發出了個問題黑膠唱片到底值得購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