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唱片是數位音樂時代的「文藝復興」嗎?

2021-01-09 音樂先聲

作者 | Nicole 編輯 | 範志輝

在疫情的影響下,2020年全球音樂產業收益都呈下滑趨勢,實體專輯銷量更是雪上加霜。但黑膠唱片像是頹勢之中的一匹黑馬,帶著新興的商業力量闖進了我們的視線。

據Billboard報導,去年12月,美國黑膠唱片銷量第二次創下歷史新高。從12月11日到12月17日,共售出了144.5萬張黑膠唱片,這是自1991年Nielsen Music / MRC Data開始統計音樂銷售以來黑膠唱片的最高點。英國2020年的黑膠唱片銷售額達到1億英鎊,是1990年以來的最好成績。

數位音樂盛行的當下,黑膠唱片是否真的迎來了「文藝復興」?同時,當黑膠作為一門生意,它又該如何在情懷與商業間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

是文化,也是生意

在世界範圍內,黑膠唱片幾乎流行了整個20世紀。但在中國,黑膠唱片並沒有形成大規模普及的局面。

據相關資料顯示,19世紀末,法國人樂浜生(E.Labansat)將留聲機帶到上海,以沿街設攤播放唱片為生,留聲機第一次出現在平民的視野中;1908年,在完成初步的資本積累後,他在上海成立柏德洋行,銷售法國百代公司的各式留聲機、唱片、電影機械、影片等。兩年後,柏德洋行改名東方百代唱片公司,並與大中華、勝利唱片公司在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唱片市場形成了三強鼎立的局面。

但即便如此,由於消費門檻較高,黑膠始終未在大眾層面落地生根。

20世紀90年代起,數位訊號代替了黑膠的模擬信號,音樂的發展進入數字時代,黑膠唱片生產線被大量淘汰;1992年,我國進入了「CD時代」,再後來,隨著MP3技術的誕生和網際網路的發展,音樂的傳播幾乎不再需要任何物理介質,CD和實體專輯銷量持續下滑。1998年,我國最後一個黑膠生產線宣布關停,國產黑膠進入了斷代期。

進入21世紀後,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影視劇的影響,國內掀起了懷舊風,黑膠市場出現回潮的趨勢。

2015年,永通唱片在廣州番禺區恢復了國內第一家黑膠生產線;2017年,永通音像與整合型黑膠服務公司嘿喲音樂合作推出黑膠定製項目,為國內獨立音樂人及品牌提供黑膠唱片壓制服務;同年,在黑膠唱片生產線上投入生產的還有太平洋影音公司和中唱上海公司。摩登天空也倡導全新黑膠生活方式,在2017年宣布了100張黑膠唱片的發行計劃。

唱片公司的加入為黑膠的製作發行提供了有力支持,音樂人在發行實體專輯時,出於情懷需求也會選擇黑膠這一載體,甚至不少黑膠唱片都延伸出了收藏價值。比如,李健2013年發行的《李健·拾光》黑膠版由著名音樂製作人Ian Cooper進行唱片壓制,價格一度漲到2600元;2015年,鄧紫棋發布第五張專輯《新的心跳》黑膠版,每一張都有獨立的唱片編號,發行後受到粉絲追捧,價格迅速被炒到定價的三倍。

去年11月,周杰倫在出道20年之際,將他出道至今的14張專輯製作成28張唱片套裝,全套售價近7000元,唱片一發行就引發搶購熱潮,一舉成為當周的唱片銷量冠軍。

其實,在偶像經濟的影響下,不論是數字專輯還是實體唱片,粉絲的購買力都不容小覷。去年,華晨宇的實體專輯《新世界NEW WORLD》在發行首周就獲得了「五大金榜華語榜」周冠軍,銷量佔比高達91.02%;肖戰一首單曲《光點》賣出四千多萬張,銷售額突破一億。

可以預見,龐大的粉絲群體「用愛發電」,如果自家偶像也發行黑膠唱片,勢必會引發搶購熱潮。儘管提到粉絲經濟時總有種「割韭菜」的嫌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眾對於黑膠唱片的認知度,也能加快其商業化進程。

伴隨黑膠市場的回暖,相關銷售渠道也不斷拓寬,亞馬遜、易貝等在線銷售巨頭都有專門的黑膠銷售頁面,黑膠播放器、唱機修理及唱片清洗等衍生服務也重新出現在市場上。

黑膠愛好者、唱片公司、藝人等主體的參與讓黑膠文化再次活躍在公眾的視野中,粉絲文化的加持更在大眾層面上普及了黑膠文化,同時也推動了黑膠唱片的產業化、縱深化發展。

黑膠復興是偽命題嗎?

黑膠唱片在全球呈現回潮的趨勢,但相較於英美等國家而言,中國的黑膠文化由於缺乏深厚的文化基礎,市場發展並不成熟。畢竟,中國並沒有經歷黑膠大規模流行的時代,所謂的「黑膠復興」其實是一定程度上的「消費復興」。

在數位音樂時代,黑膠唱片在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文化符號,主打的是收藏價值。2015年英國調查機構ICM的報告顯示,在購買黑膠唱片的消費者中有34%的人根本沒有用過黑膠唱片播放機,這說明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消費者並不會使用黑膠唱片聽音樂,而是為了收藏。

在國外,黑膠唱片作為一種音樂載體,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中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在耳濡目染中進行傳播,這也是他們購買唱片時的文化動因。而在中國,家用音樂設備的普及和使用是從磁帶和CD開始的,黑膠唱片完全被跳過。因此,國內的黑膠文化只能是一種小眾文化,最早的黑膠群體還是來自於「打口一代」。

某種意義上,黑膠唱片可以看作是中產階級的消費符號,是經由時間發展和歷史沉澱而來的文化產品,並不只是形式上的「復古」。

更何況,正版的黑膠唱片並不便宜,要想用黑膠唱片聽音樂,還需要配備一臺黑膠唱機,其價格一般在數千元,貴的要上萬元,還要配備刷子、唱針等專業工具。從使用體驗上看,唱機在播放時會有跳針的風險,而且黑膠唱片必須要按照順序聽,不能像行動裝置和音樂app那樣隨意切換。

儘管對於發燒友群體而言,黑膠唱片的音樂更「有溫度」,不同於被壓縮過的數位化音樂,聽起來會更有層次。但實際上,黑膠的模擬聲與數位音樂相比,在頻響和動態範圍、信噪比、失真等等方面都差很多。

另一方面,黑膠唱片更多時候是一種主動收聽音樂的過程,因為不能隨身攜帶想聽就聽,它只適用於相對封閉的獨立空間。在快節奏生活壓力大的當下,當音樂成為上班通勤路上的「陪伴式」消費品,這樣的使用體驗也很難讓黑膠唱片得到大眾化普及。

數字時代的黑膠唱片將走向何方?

在國內,黑膠唱片在大眾化傳播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是藉由標籤進行商業化變現的。雖然「復古」「保真」等形式主義的標籤並不能傳達出黑膠唱片的精髓,但卻能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去接觸和了解這種音樂文化。而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標籤」成為小眾文化走向大眾的必經之路。

目前,很多強調格調的店鋪都推出了黑膠唱片掛畫,將黑膠唱片放入畫框,同時加入其他的藝術元素,作為壁掛裝飾品來銷售。主打黑膠唱片的「顏值」雖然有些喧賓奪主,但是其背後特有的儀式感和年代感,讓消費者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了黑膠唱片的文化價值。

當然,黑膠唱片不能僅僅是符號,作為一種文化的積澱,它只有適應數位音樂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將自身的元素與前沿的技術相結合,才能在網絡時代重新煥發生機。

2006年,索尼推出了可以數位化輸出的黑膠唱機PS-HX500;2015年,嘿喲音樂運用現代科技結合數位音樂與實體專輯,研發出既能播放黑膠唱片也能連接手機藍牙播放數位音樂的硬體設備,創立HYM原創黑膠智能音響品牌;2018年,黑膠生產服務商茉莉花Jasmine也發布了可以隨時連接音箱耳機的MORE黑膠唱機。

對於年輕的消費群體而言,價值認同、有趣好玩和體驗感是他們接納一種新興音樂文化的關鍵。黑膠唱片的「復興」,必須要結合具體消費場景,順應年輕化潮流趨勢打入大眾市場。

位於各國黑膠唱片銷量榜首的皆是「Z世代」們喜歡的歌手,如碧梨、Lady Gaga、哈卷等。2019年英國黑膠銷量榜單中,Billie Eilish的《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排在第二名。

而國外已經出現了集音樂、舞蹈、設計、餐飲於一體的多元唱片店,如美國洛杉磯的Mount Analog、日本的Tower Records等。這種黑膠唱片文化集合空間能夠將黑膠元素與流行文化進行融合,同時打通了消費場景,延伸了消費鏈條,為黑膠的商業化提供了更多可能。

國內許多線下唱片店也逐漸增加了黑膠唱片和播放器的商品種類。一些黑膠唱片店還提供錄音室、演出場地、樂團T恤周邊及下午茶甜品等服務。除了專業樂迷,也吸引不少文藝愛好者,成為了網紅打卡地,無形中擴大了黑膠唱片的受眾接觸面。

黑膠唱片在中國究竟是「升溫」還是「低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把握這一極具文化魅力的音樂符號,讓其在數字消費的趨勢下煥發生機。當黑膠消費跳脫出單一的「發燒友」群體,從收藏、情懷變成一種生活方式,黑膠唱片才能迎來真正的「文藝復興」。

先聲話題

話題內容:如何看待黑膠唱片的圈層復興?你在什麼情況下,會考慮買黑膠?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和看法,我們將會在本周發布的文章推送內,從所有留言評論中,擇優挑選2位讀者,各送出先聲精選的好物一份。獲獎名單將在每周日的「先聲周報」欄目中公布,請保持關注。

排版 | 安林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看一群美國人如何議論黑膠唱片和古典音樂
    網友 phrate 你需要花費更多的錢買黑膠唱片設備,才能與價格相對便宜的數字設備匹配差不多的音質。雖然聽黑膠也不是什麼瘋狂的事,我有一臺 Technics SL-1200的唱機,加上唱頭300美元(約合2000元人民幣)左右,整個模擬音樂系統的價格在700美元(約合4530元人民幣)左右,這個價格已經可以買到音質更好的數字音頻設備了。
  • 暢銷黑膠唱片大多來自黑膠時代的音樂人
    黑膠唱片的銷量在美國已經連續14年保持增長,資訊時代的到來並沒有淘汰掉黑膠,反而點燃了人們對老唱片的情懷。 2019年黑膠唱片銷量比2018年上漲14%,高達1880萬張,相較2006年黑膠唱片剛剛開始復興的時候銷量已翻20倍。 根據《尼爾森2019年末音樂報告》,黑膠唱片銷售量在美國佔專輯銷售總量的17%,非常可觀。但是算上流媒體播放和單曲下載,黑膠唱片銷售量就只佔專輯等量音樂消費的2.4%了。
  • 音樂魅力無限大,黑膠唱片是老大
    全機身採用黑色的塗裝,與黑膠唱片散發的音樂氣質巧妙地融為一體,顯得更為優雅大方。無論是將放在房間裡用來聽歌,也可以放在客廳作為裝飾品點綴。另外還配有一個厚實的透明防塵罩,能夠隔離音響揚聲器發出的聲音等外部聲波,從而使聲音更穩定,減少震動和失真。當然如果覺得蓋上防塵罩會影響美觀也可以不使用它。
  • 黑膠唱片回潮—回到最初的音樂載體,那一直都存在的黑膠唱機
    作為主張聲音細分的音樂美學品牌巫,其品牌旗下的黑膠唱片機也一直是黑膠唱機市場中的佼佼者。其黑膠唱機系列有著四款外形,而其中最主流,突出的便是巫1900可攜式黑膠唱機,巫的這款提箱式唱機,除了擁有復古、質感強烈的外形以外,保證了音質和避震功能以外,最大的特點是加入了智能因素與簡化了唱機操作方式。簡單的操作方式以及加入了科技和智能元素的黑膠唱片機,在保持原有的情懷的音樂載體,又結合了新時代的音樂方式,擺脫了被淘汰的命運。
  • 11.11打造首個「黑膠日」,京東文娛帶用戶解鎖黑膠唱片新玩法
    京東文娛打造的首個「黑膠日」活動將於10月28日正式上線,近千張經典復古黑膠唱片優惠來襲,古典、爵士、藍調、搖滾、流行各類風格黑膠唱片應有盡有,將為熱愛黑膠音樂的文藝愛好者帶來一個獨特的、充滿儀式感的專屬狂歡節。
  • 成都· 復古日記|黑膠唱片,不只是音樂
    提起黑膠唱片你會想起什麼?懷舊?復古?文藝?還是你記憶裡某段聲音。請聽·黑膠唱片「當唱針在轉動的唱片上化下一個個圈紋,這樣的時光是幸福的。」不同於聽數位音樂的直接感,當你在聽黑膠時,光是看著唱針在轉動的唱片上下划動出一個個圈紋的時光,都是幸福的。
  • 周杰倫首度發行14張經典黑膠唱片,索尼音樂授權嘿喲音樂發行
    周杰倫20周年14張經典專輯黑膠唱片將於2020年11月6日,即周杰倫出道20周年紀念日正式發行,由索尼音樂授權嘿喲音樂於中國大陸地區獨家發行。2000年11月6日,周杰倫首張個人創作專輯「Jay」發行,從此也開啟了華語樂壇新紀元!
  • 黑膠唱片:一分鐘33轉的浪漫
    音樂,是對人類感情的直接模擬與升華,如同文學是語言的藝術,音樂就是聲音的藝術。達爾文曾經提出,原始部落的情歌,起源於求偶的各種鳥類發出的婉轉優美的鳴叫,在人類有語言之前,就已經有了聲音。而在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餘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們華夏民族的先民們,就已經可以燒制陶壎、挖制骨哨了。
  • 黑膠復興,「嘿喲音樂」想用唱片和一體化唱機爭奪消費升級紅利
    根據尼爾森音樂年報的數據統計,2016年美國黑膠唱片總銷量超過1300萬張,與2015年1100萬張(2014年910萬張)的數字相比,實現了17%的持續增長,佔唱片總銷量的6.5%。同樣的趨勢還發生在英國,根據英國唱片業協會(BPI)的調查數據,2016年英國黑膠唱片銷量超過320萬張,相比去年增長了53%,銷售額已經超過了80年代的黑膠唱片。
  • 黑膠唱片起死回生,它為何成了逼格的象徵?
    據美國唱片工業協會近日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上半年美國唱片市場的黑膠音樂銷量達到了九百萬張,而在2014年,全年的黑膠銷量只有十四萬張。 英國的黑膠銷量在最近5年整整翻了10倍數。去年更是達到近21年的最高點,200萬張。其中,阿黛爾的新專輯《25》發行首周便賣出了22000張黑膠唱片。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 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黑膠唱片的前世今生 作為20世紀的主流音樂載體,黑膠唱片可說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1877年,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發明了留聲機。
  • 關於黑膠 | 從零開始,認識什麼是黑膠唱片
    這種材料原本是透明的,因為生產過程中加入黑色,通稱黑膠,所以LP又稱為黑膠唱片。LP指的是能夠長時間播放的黑膠唱片,這是相對LP之前的SP黑膠唱片而言,因為以前的唱片播放時間更短,12寸78轉唱片一面大約只能播放5分鐘音樂,而黑膠唱片每分鐘33又1/3轉每面大約可唱20分鐘。SP並不是Short Playing,而是Standard Playing的意思。
  • Hit FM LOUNGE | 隱藏在黑膠唱片背後的故事
    時隔30年,索尼旗下的光碟製作工廠Sony DADC Japan也於今年6月再次恢復了黑膠唱片的生產線,不僅如此,就連奢侈品牌Gucci 2017秋冬系列發布會也把舉辦場地選址在了米蘭梅斯納特路的卡普羅尼工廠(Caproni factory)舊址,甚至連邀請函也設計成了黑膠唱片,可見雖然隨著時代更替,聽黑膠的人不但沒有越來越少,反而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和了解。
  • 環球音樂獨家授權嘿喲音樂2019再版經典黑膠唱片
    由環球音樂獨家授權嘿喲音樂發行的經典黑膠系列2019再版回歸,分別是張學友《餓狼傳說》、BEYOND《最佳現場》、王菲《菲靡靡之音》 。此前,嘿喲音樂已經環球音樂正版授權發行首批限量編碼共6000張,受到廣大歌迷粉絲的大力支持,早早已售罄。
  • 世界最大黑膠唱片收藏家擁有600萬張唱片
    原標題:世界最大黑膠唱片收藏家擁有600萬張唱片   世界最大黑膠唱片收藏家擁有600萬張唱片 他現在已經在計劃一個非營利展覽和唱片租借館。   他自小熱愛音樂,1956年開始用零用錢購買唱片,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到高中畢業他已經有3000張唱片。此後十年間,他的唱片收藏量一直都在不斷增長。唱片數量之多以至於需要幾個倉庫來存放。   數量眾多的唱片中,現在只有25萬張唱片被歸類放在架子上。為了加快整理進程,有15名實習員工每天兩班倒來清理、歸類、並將信息錄入電腦。
  • 「黑膠唱片」到底是啥?
    於是,蟲膠唱片成為了最早流行起來的聲音記錄,它改變了音樂的發展,使得被記錄下來的音樂能夠成為商品售賣。膠木曾短期作為蟲膠的替代品被用於唱片壓制,但因其昂貴的造價很快就被棄用了,但這個錯誤的名稱卻在國內被廣泛傳播開來,成為老式唱片的代名詞。那如今我們購買播放的黑膠唱片是這種蟲膠唱片嗎?非然。78轉的蟲膠鋼針唱片有著致命的缺點:3分鐘的記錄時長、音質很差、還原度低、極易破碎。
  • 數位音樂時代唱片轉為收藏品,發燒友情懷「撐」起線下實體店
    唱片店曾是一個城市獨特的風景,如今,在這個數字聽歌的時代,還有哪些人對聽唱片情有獨鍾 位於東四附近的酷樂唱片,不僅品類齊全,還有不少絕版黑膠,而且可以試聽,受很多音樂愛好者青睞。 「現在很多網友在線聽歌,根本想不起來城市裡還有唱片店,但實體唱片店連接著音樂與生活,是城市裡很浪漫的角落。」
  • 不快進唱片:成都「黑膠」玩家入門,不妨從這個空間開始
    當然,他們並不玩搖滾,只是熱愛這種音樂形式,愛聽。 如今,他們合夥開了一家黑膠唱片店。從熱愛搖滾到開黑膠唱片店,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幹,單憑著一腔熱血能成事兒嗎? 別又是一群被搖滾「耽誤」的年輕人吧?
  • 一支iPod就可以裝下所有音樂,為什麼還是有人熱愛黑膠唱片?
    黑膠唱片本是在20世紀佔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但在復古風盛行的近幾年,黑膠唱片似乎正在慢慢「復興」,並一躍成為品位的象徵之一。
  • 更有儀式感的「黑膠唱片」悄然興起 年輕人是主力客群
    了解之後,她發現,原來黑膠唱片市場不乏以歌手周杰倫、五月天等為代表的潮流音樂作品,這讓想要重溫復古情懷的她一星期之內迅速下單了30多張黑膠唱片和一臺黑膠唱片機。聽數位音樂買黑膠唱片似乎成為許多像任曉莉一樣的人的潮流。  黑膠唱片的魅力在於更有儀式感  任曉莉最常買的是二手唱片,「很多原版黑膠價格實在太高,甚至有幾千元到上萬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