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是恐龍化石!

2020-12-28 澎湃新聞

確認是恐龍化石!

2020-12-23 1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

此前報導: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時,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稀奇: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腿骨化石

李先生名叫李飛,今年38歲,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古生物專業,曾連續15年從事古生物研究工作,其中也包括恐龍化石。

李飛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12月21日下午2時許,他和家人外出散步,來到住家附近的一工地。「在自貢發現恐龍化石,不稀奇;稀奇的是作為研究化石的,這是我第一次獨立發現恐龍化石。」李飛坦言,因為職業敏感,無論到哪種自然環境,他都會不自覺地去看看那裡的地質構造、巖層情況等。

散步過程中,李飛同樣是邊走邊看。「咦?那不是塊化石嗎?」走到環湖路邊,李飛看到一處被挖開的山坡,在坡腳位置,有一塊長條形石頭,顏色明顯與周邊不同。仔細辨認後,李飛分析認為,這是一塊恐龍骨骼化石,初步判斷可能是脛骨或是肱骨。隨即,他將情況報告給自貢恐龍博物館。

自貢市民李飛發現恐龍腿骨化石

李飛向紅星新聞記者詳細介紹,他分析認為,這是一塊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長約110釐米,可能是恐龍的脛骨,即小腿骨。包裹化石的巖層為礫巖層,系高能量沉積環境,屬於侏羅紀晚期地層。正常的巖層是相對平整的,化石也應該是平的。但這塊化石呈斜立狀,因此可推斷,這是一隻在上遊已經死亡的恐龍,身體腐爛後,骨骼被湍急的河水衝至下遊,分散到各處,最終剩下一根脛骨沉積於此。由於水流速度快,其他較小的趾骨已經被衝散了。

專家:確認是恐龍腿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12月22日上午,紅星新聞記者來到化石發現現場。現場位於一處凹地的小山坡坡腳,走近觀察可以看到,其形似一根殘缺的長骨頭,顏色以紫黑色為主,中心位置呈偏淺的肉紅色。

對於李先生的分析,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表示認同。江山說,經過初步研究,市民李先生發現的確實是一塊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根據該化石的特徵分析,這是一具距今1.6億年的蜥腳類恐龍,體長大約在20米。

江山介紹,侏羅紀中期,自貢地區為地勢平坦的濱湖平原,而自貢大山鋪正好處於河湖交匯處,屬於湖泊三角洲的沉積環境,這一帶出露的多為中侏羅統地層。侏羅紀時期是蜥腳類恐龍的繁盛時期,而之後的白堊紀,蜥腳類恐龍雖然體型變得巨大,但是種類與侏羅紀相比較少。該化石是自貢境內至今為止發現的第161個恐龍化石點。在自貢4000多平方公裡地域內,至今已發現161個恐龍化石點,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是罕見的。

目前,發掘工作已有序開展。江山稱,明日(12月23日)館方工作人員會攜帶專業設備到現場,先用電鎬清理周邊的巖石,再使用鏨子等工具進行人工清理,清除圍巖。之後,工作人員會向周邊追溯,看是否還能發現有其他關聯化石。該化石發掘出來後,工作人員會用石膏做一個保護殼,將化石和石膏包形成一個整體(專業名稱:皮勞克),然後取出並運回博物館。運回館內後會開展進一步的保護和研究工作,「首先納入館內的藏品,再根據化石的具體價值,看是否作為展品,用於今後的展出。」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袁偉 攝影報導

原標題:《確認是恐龍化石!》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重慶的恐龍化石、植物化石、蟲跡化石等你來發現
    提及化石,市民首先印入腦海的往往是展示在博物館裡的恐龍化石,每逢節假日,不少家長便會帶著小孩前去參觀學習、拍照留念。而身處野外的化石,你見過嗎?日前,就有市民在北碚區鐵廠溝發現了不少植物化石、蟲跡化石和恐龍化石的蹤影,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也去打探了一番。
  • 大山鋪最新發現的恐龍化石「出山」了
    民間有句俗語:「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12月21日,自貢又發現一處恐龍化石點,這也是本地發現的第161個恐龍化石點。23日傍晚,這塊恐龍化石被成功挖掘,安全運回自貢恐龍博物館。
  • 我的化石博物館隱藏恐龍化石怎麼解鎖 隱藏恐龍化石解鎖攻略
    我的化石博物中的隱藏恐龍化石要解鎖,有各種方法,有些可以靠合成,有些需要重複挖掘,下面提到的四種方式可以幫你解鎖這個遊戲中全部的隱藏化石
  • 恐龍百科:恐龍的化石故事
    地質學家挖出了一具恐龍化石。二層樓那麼高大!青蛙、壁虎、黃鼠狼這些小動物們一看到它,嚇得一邊撒尿一邊逃!「別怕!我不過是動彈不得的化石。我的骨架埋在地下,經過6500萬年的變化而成了石頭。恐龍化石的聲調十分悲哀。一隻青蛙壯壯膽,爬上前問:「您這麼高大,怎麼會絕了種呢?」「這正是我要問你的。你們小得比不上我的一顆牙齒,可是,卻代代相傳,直到今天,你們有什麼絕招嗎?」小動物們一陣驚喜。還是那隻青蛙說:「要說我的絕招,那是冬眠,我們藏入地下,躲避嚴寒。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恐龍化石 恐龍股骨可能性大,已啟動發掘
    12月21日,四川自貢市民李先生在散步時意外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當即報告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2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相關專家初步查看後確認,這是一具距今約1.6億年的蜥腳類恐龍的骨骼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發掘工作已有序開展)發掘現場 袁偉 攝影12月23日上午,現場發掘工作正式開始。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等專家抵達發現地參與發掘和研究工作。
  • 「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明星」---中國科學院
    據了解,3月21日在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開幕的「我們身邊的恐龍」特展,通過恐龍化石、模型、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向參觀者介紹「鳥類起源於恐龍」這一新的考古學界共識。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命名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明星」展品。
  • 新的化石改變了棘龍的外觀,並重寫了恐龍的故事
    Nizar Ibrahim棘龍是所有已知的食肉恐龍中最大的一種,從骨架上看甚至比霸王龍,鯊齒龍和南方巨獸龍更大。討論棘龍和霸王龍哪一個更強大也是恐龍愛好者們的話題。由於化石中同時也發現了魚類骨頭化石,棘龍被確認為食魚恐龍。較短的後肢、寬大的腳、質密的骨頭和細長的下顎,上面鑲有圓錐形的牙齒,看起來棘龍可以適應兩棲生活方式。但是,有關它可能是真正的水棲恐龍的假設遭到了相當大的反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部分骨骼幾乎沒有提供證據,以及沒有證據表明它擁有將如此巨大的身體在水中移動所需的推進結構。
  • 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古老的恐龍化石》敲邊鼓-聯合拍攝
    恐龍化石,是恐龍死後,身體中的軟組織因腐爛而消失,骨骼及牙齒等硬體組織沉沒在泥沙中,處於隔氧環境下,經過幾千萬年的沉積作用,骨骼完全石化而得以保存下來的。此外恐龍生活時的遺蹟,如腳印、恐龍蛋等有時間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來,也可以叫做恐龍化石。1947年7月13日,美國發現一批恐龍化石。1977年7月23日,我國首次在四川永川縣發現一具比較完整的恐龍化石。
  • 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發掘確定系蜥腳類恐龍股骨
    化石整體形狀逐漸顯露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12月22日,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15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李先生名叫李飛,今年38歲,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古生物專業。李飛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
  •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為自貢第161個恐龍化石發現點
    這好像一根恐龍的腿骨化石喲!」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李飛急忙走近細看,發現眼前正是一塊恐龍化石。據專家事後考證,這確是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12月2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將帶著專業設備前往現場進行發掘,以確定周圍是否還有相關聯的骨骼化石。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1.6億年前恐龍化石,網友:不愧是恐龍之鄉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恐龍日,一起來開採恐龍化石、恐龍百科書和恐龍手工
    這是一個本來沒有計劃的恐龍日。上午很無聊,拿出恐龍化石套裝出來玩。雙胞胎歡呼:「是翼龍的恐龍化石!」雙胞胎對工具組很滿意,錘子敲敲,錐子鑿鑿。意猶未盡的雙胞胎拿出《DK兒童恐龍百科全書》來看。午睡前,她們要求做恐龍的紙模型。姐姐先醒了,妹妹還在呼呼大睡。姐姐和我先忙了起來。我負責完成恐龍架子,姐姐負責用彩紙剪出各種形狀,然後裝飾恐龍。
  • 全民恐龍樂園:開採化石,復活遠古恐龍!恐龍養成模擬經營小遊戲
    今日遊戲推薦全民恐龍樂園關鍵詞:模擬經營、寵物養成、地洞挖寶、合成遊戲簡介:《全民恐龍樂園》是一款趣味休閒的模擬經營小遊戲,恐龍公園地下蘊藏巨大寶藏,居然能復活恐龍!遊戲玩法歡迎來到《全民恐龍樂園》遊戲,在這裡,你將成為恐龍公園的園長挖掘骨頭碎片,復活恐龍化石,就能讓你發財致富哦!化石碎片埋藏在石頭下面,用鐵鎬敲碎石頭再把挖到的骨頭拼成完整化石當化石碎片數量充足時,就可以復活恐龍啦!
  • 古脊椎所徐星研究命名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
    據了解,3月21日將在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開幕的「我們身邊的恐龍」特展,通過恐龍化石、模型、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向參觀者介紹「鳥類起源於恐龍」這一新的考古學界共識。古脊椎所徐星研究命名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明星」展品。
  • 新鮮「出爐」的恐龍化石 來看專家講解
    這兩天自貢大山鋪又發現恐龍化石的話題引起了市民的熱議。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呢?隨我們的記者現場去看看。  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等專家在現場參與發掘和研究工作。
  • 我的化石博物館隱藏恐龍去哪挖
    18183首頁 我的化石博物館 我的化石博物館隱藏恐龍去哪挖 我的化石博物館隱藏恐龍去哪挖 來源:網絡
  • 中國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巨型汝陽龍」竟是世界最大恐龍化石
    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鄉有座「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這裡發現的生活於晚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億年至8500萬年間)的汝陽恐龍動物群,是中國乃至世界晚白堊紀早期的一個重要恐龍物證,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早期恐龍研究上的空白,對研究大型蜥腳類和結節類恐龍的分布、遷徙、演化以及揭示恐龍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和最終的突然滅絕等具有重大價值
  • 南非恐龍化石叫錯名數十年?研究者認定為新的恐龍種類
    一具在南非的博物館陳列多年的「巨椎龍」恐龍化石,近日被證實是一種新的恐龍種類。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這具恐龍化石於1978年在南非發現後,便一直保存在約翰尼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內,當時的科學家認為這是一隻早侏羅紀的巨椎龍(Massospondylus)。
  • 巴塔哥巨龍最大恐龍背後的真相|恐龍|巴塔哥|愛登堡與巨龍|化石
    巴塔哥巨龍最大恐龍背後的真相2016年初,一則新聞轟動了世界,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發現了巨大的恐龍化石,這種恐龍甚至可能比阿根廷龍還要大,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恐龍!模式種名則是為了紀念發現化石的牧場所有者梅奧家族。圖註:巴塔哥巨龍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在巴塔哥巨龍被命名之前,英國廣播公司(BBC)就聯合著名的自然紀錄片大神大衛·愛登堡(David Attenborough)製作了名為《愛登堡與巨龍》的紀錄片,全面介紹了恐龍化石的發現、發掘與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