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比賽時你是否思考?你思考什麼?你的思考適度嗎?

2021-01-08 網球之家

思維是靈魂的自我談話。——柏拉圖

對於沒有接觸過網球或網球初學者來說,關注的重點可能在於手臂。在對網球有了一些了解後,就會從整體動作協調性來看網球和學網球。而到了更高級階段,就會覺得網球是脖子以上和腰部以下的運動。

網球是一項需要體力和技術,更需要智慧和謀略的運動。李娜曾說過,網球比賽是一個人的戰鬥,她給自己自傳起的名字就叫做「獨自上場」。在職業比賽中,我們常常看到球員在喃喃自語,這是球員思考和提醒自己的方式。在網球場上,你看到的是球員的動作和表情,你看不到的是他的思考和心緒。而這些看不見的東西更為神秘,對比賽的走向起著更加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0到4.0再到更高,這是每個人能看得到的進步。而懂得思考,學會思考,對網球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和認知,這才是真正步入網球殿堂的標誌。

靈魂拷問第一擊:你是否思考?

毫無疑問,思考是每一位職業球員必做的事情,思考會貫穿於比賽的整個過程。而我們業餘愛好者在比賽時,很多人基本上沒有思考,或很少思考。大多數人真的是在「享受比賽」,進入了「忘我」的境界就自然而然忘了思考。最常見的心理狀態就是:只顧著眼前,只想著把對方的球打過去就行了,至於採取什麼戰術、遇到問題怎麼去調整那基本上就不會去想了。一盤結束之後,自己贏在什麼地方又輸在什麼地方,大概能粗略地說出一兩點,之後也很少花抽時間去反思和總結。

依我過去的經驗來看,比賽時養成思考的習慣,賽後養成總結的習慣,這對提升我們網球技戰術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同等條件下,會思考、善於思考的人肯定比從不思考的人進步要快一些。

靈魂拷問第二擊:你思考什麼?

根據情境的不同,我們可以把思考分為比賽中的實時思考和賽後的總結思考。關於賽後的總結思考,我已經在之前的文章裡有過很多闡述。今天與各位球友重點聊一聊在比賽中的思考,我們在比賽過程中到底應該思考什麼。

思考內容之一:我今天最主要的戰術是什麼?與不熟悉的球友比賽,我一般先要打聽一下他的基本情況,他最突出的長項是什麼,最突出的短板是什麼,我應該怎麼打,以便在賽前確定一個基本的戰術。比如,今天的比賽我就是要死死壓住對方的反手,或者是我必須要把對手調動跑起來,我必須要控制自己的失誤等等。隨著比賽的推進,我們還要對戰術的有效性進行實時評估,覺得有效的就毫不動搖地繼續執行,覺得無效的就應立即調整和改變。

思考內容之二:對方贏在哪裡,我輸在哪裡?尤其是出現連續丟分時,那就要高度警覺。比如,對方保發後再以love game破發,那就意味著自己剛剛至少連丟6分了!你必須要立即弄清楚丟分的原因,如果主要是自己的非受迫性失誤造成的,那就考慮適當降低進攻的火力;如果主要是對方的制勝分或自己的受迫性失誤造成的,那是否因為你的回球偏淺?還是沒有把對手調動起來?還是總把球送到對方他最擅長的正手位?只有及時敏銳地發現問題,才能找出應對之策,進而及時扭轉頹勢。反之,如果你這階段打得很順手出現連續得分,那也要清楚贏在哪裡,激勵自己沿著現有的戰術高歌猛進,把好態勢儘可能延長。

思考內容之三:我是否控制住了自己?我們在被對手打懵圈了的時候,往往出現腦袋一片空白的現象,不管自己怎麼打怎麼調整,總是扭轉不了局勢。這是比賽最艱難的時刻,也是局勢最為複雜的時刻,那我們不妨冷靜下來,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暫時撇開對手不管,僅僅關注自己、觀察自己、思考自己,問一下自己:我是否控制好了自己?是否控制了自己能控制的?比如,我一發成功率偏低,那是否應該適當降低對速度和落點的追求?先提高一發成功率,減少二發給對手搶攻機會。再比如,是否大聲地抱怨自己某一個方面的弱點?有一件事情,我至今印象深刻。某次比賽對方在打丟了一個正手球之後大聲地喊道,「哎呀,我今天正手太臭了!」聽了他的話,我猛然發現對方今天的正手失誤確實比較多,經他一提醒,我就大膽地把球送往他的正手位,果然收到了不少對方的正手失誤。

靈魂拷問第三擊:你的思考適度嗎?

比賽時,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我們需要積極思考,才能創造和把握機會;我們也需要果斷行動,讓機會兌現為看得見的得分。

行動需要耗費能量,思考也是需要耗費能量的。太多的思考不僅不必要,反而會使你更累、更緊張、更難以專注於比賽。因此,不思考是不行的,但思考太多也是萬萬不行的,凡事都有個度。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應該怎樣保持適度的思考?

思考得太多,相應的選擇也會增多。因為選擇太多,我們就會左顧右盼、心有雜念,我們在行動時就會瞻前顧後,無法下定決心,而這恰恰更容易導致失敗。比如,為什麼在面對中前場簡單球時,有人反倒會出現低級的失誤?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思考得太多,選擇太多:我是放一個小球還是抽一拍?我是抽直線還是抽斜線?在最不需要思考的時候反倒偏偏去思考,在根本無須選擇的時候卻猶猶豫豫,於是低級失誤就出現了。

與之相反,有時候我們因為沒有選擇,所以只能一條路走到黑,就會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一件事情上,這樣反倒容易創造奇蹟。比如,我們打出的outside-in,往往就發生在被對手逼到絕境,在沒有選擇情況下才創造出奇蹟。

以上內容,總結起來就是:思考是比賽中必須的,但要保持適度的思考。最常見的思考主要有三種,第一種就實時思考自己的戰術效果,如果你腦力夠的話,那就思考對手贏在何處,自己輸在何處?如果你不想考慮得太複雜,想節省一點腦力的話,那就僅僅思考你自己,正如阿加西教練布拉德所言,「控制你能控制的」。(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捲雲舒)

相關焦點

  • 如何全面思考問題?六頂思考帽法為你助力!
    一、藍色思考帽(管理思考帽)這是所有決策和思考開始以及思考結束用來總結和得出結論的思考帽,使用這頂帽子要求你從宏觀的角度去審視你的想法。更側重於讓你明白一個問題以及一個想法你更應該去傾向於著重關注什麼。舉個例子,如果你打算創業,那麼使用藍色思考帽你就能大致確定一下所要從事的行業是餐飲類還是其他服務行業等等。
  • 《好好思考》:你想充分利用你讀過的書嗎?你需要學會深度思考
    我很驚訝,問他看完後學到了什麼?他的答案是:「沒有收穫」。所以他自己也很困惑:「不都說量的積累必然引起質的飛躍嗎?為什麼我讀了這麼多書卻沒有收穫呢?」我笑著回答:「你好像對這句話有誤解吧。想要達到飛躍的狀態,質應該是量的前提。也就也就是說想一定要有質量的大量輸入,才能真正的獲得提升。」現在是知識焦慮的時代,很多成功人士都會提倡年輕人多讀書。
  • 《零秒思考》告訴你,沒有深入思考是一張A4紙不能搞定的
    一些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曾經覺得自己的思考膚淺,或是被別人說過「膚淺或想得太簡單」「你再好好想想」;又是否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你抓不到問題的關鍵,而別人往往有獨到深入的看法?你是否有過在沒準備的情況下被臨時叫起來發言,自己思路不清,講得毫無邏輯亂七八糟的經歷?你是否認為正襟危坐、一動不動,絞盡腦汁,硬著頭皮去想,叫深度思考呢?
  • 你是在思考,還是找認同?
    這次疫情期間,美國許多知識分子都在痛罵他的無能和傲慢,認為他在謀殺美國人的生命;但在鐵鏽帶的底層工人看來,川普卻是拯救國家的英雄,是他保衛了國家經濟和安全……很多時候,我們對一個事物的判斷和思考,往往容易讓位於什麼呢?我們事先預設的立場。你的立場是什麼,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如果有跟「我眼中的世界」格格不入的東西,那就把它扭曲掉。
  • 一杯豆漿帶給我的思考——適度生活,收穫美好
    媽媽指著豆漿機那條最高線給我:「看這,水最高只能到這,你上次應該水太多,豆漿機沒壞,是你一次想弄太多。結果什麼也沒得到吧。太滿不行,太少也不行,你得在豆漿機的合理範圍內才行。」一語驚醒夢中人,我當時就只想著多弄點,一次搞定,卻忽略了豆漿機最大產出。總是想一下子完成所有事,沒有考慮實際承載量,超過了承受的範圍,導致過猶不及。
  • 在行動中思考,在思考改變行動,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如果陷入日常實踐,就沒有時間認真、系統地思考實際問題。所以,在做某事之前,不要考慮得特別縝密,要制定整體的計劃,在行動中進行思考。社會心理學家卡爾?沃克教授在著作《管理行中思》中定義了「思考」。「思考」不是獨立的動詞,而是副詞,既修飾動詞,又輔助其他動詞。具體來說,我們每個人都不能離開行動去單純地思考。思考需要通過我們的行動獲得相關的材料和狀況。
  • 《好好思考》:知識付費時代,你被「割韭菜」了嗎?
    但這也催生了很多「割韭菜」的項目,你付完錢之後,什麼也學不到,想退款,但又花的比較少,花那麼多時間去退款不值得,所以很多人對知識付費心有餘悸。那麼該如何識別割韭菜項目呢?如何不再交智商稅呢?我想《好好思考》這本書給了我們答案。
  • 你過度思考了嗎?5個方法讓你獲得「簡單的智慧」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她陷入了「如果自己知道春天村子裡也會有野獸就好了」這樣的過度思考裡,並因此而不斷地懊悔和痛苦。不過,什麼是過度思考呢?我們需要留意自己的思考方式,看自己是否會在腦海中一遍遍地地「重播」某件事,或擔心一些還沒發生的事,尤其是那些消極、負面且對生活無用的事情。
  • 有了素材和想法就是思考了嗎?你錯的很離譜,沒有它,談不上思考
    源自於過度思考給我們帶來了負面效應和消極情緒;我們做一件小事情都希望面面俱到,要麼是完美主義者要麼是焦慮人群,導致我們有了一種強迫症。來自日本思考大師外山滋比古教授的《思考整理法》基於豐富深刻的思考體驗,提出了獨特又高效的思考整理法;比如根據自己的關注點、興趣、價值觀對知識進行過濾,有助於思考的整理。一、為何會過度思考不好呢?
  • 《思考快與慢》你的直覺一直在欺騙你!
    如果說要推薦一本書,看完後,能改變你的思考模式,我一定會跟人推薦這本。《思考快與慢》是由美國丹尼爾·卡尼曼所著,如書名,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些思維模式。大腦被作者分成了兩部分,成為系統一和系統二。我們的大腦偏向於一些早已見過的東西,所以,很多時候,你的直覺不過是因為大腦放鬆形成的熟悉感覺。聽起來很離譜吧,可我們的大腦就是這樣運行的。這不經意讓我想到了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一句話。因為越來越熟悉,我們的大腦會越放鬆,而基於放鬆狀態下的事物都會讓我們心生偏見。因此,我們要閱讀,更需要閱讀後的思考。那難道我們是不能相信自己的直覺嗎?
  • 電商戰略思考:第一章,什麼是電商戰略思考
    對於書裡面提到最多的「計」, 第一篇就是始計篇「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這個「計」的意思,不是指計謀,不是指詭計,更不是指算計,而是指計算,是思考盤算,是演練,或者叫沙盤演練。要做一件事情,從起心動念開始,先思考一遍,演化一遍,按照雙方的實力數據對比,思考雙方如何投入,如何產出,做到每ー步心裡有數,知道自己目前處在什麼位置,要達到什麼位置。我認為這恰恰是對戰略的最好理解。
  • 你其實並不懂思考,愛因斯坦:這才是正確的思考方法
    隨著打卡反思項目的深入,我突然間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人,實際上並不懂如何正確的思考!這說來真可笑,難道思考還會錯誤?是的,而且大部分人都在用著一個錯誤的思考方法,這裡的核心就在於,我們的大腦實際上是有2個系統的,但是很多人都無法區分這兩個系統。
  • 《思考的整理學》:暢銷日本34年,教你獨立思考,擁有創造力
    《思考的整理學》出版34年以來,暢銷不衰,不僅是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學生必讀書目第1名,還在2018-2019連續兩年獲得日本大學生年度圖書榜單第1名,可見其影響力。今天,三皮兒就帶你解讀《思考的整理學》,教你學會獨立思考,具有創造力。
  • 兩個技巧快速讓你提高思考的深度與廣度
    有位哲學家問過聽眾一個問題:什麼是幸福?有人說:身體健康是幸福有人說:家財萬貫是幸福有人說:知足常樂是幸福有人說:吃飽穿暖是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我們平時思考的時候都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就像一個固定牢籠,把我們圈禁起來,不能夠隨意變動,為什麼我們不能試一試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呢?
  • 思考的技術:科學思考的3個方法,幫你洞悉事物的本質,有效決策
    連搭乘飛機時也是如此,乘坐協和超音速客機,所看到的天空就是黑色的。天空是藍色的,其實只限於對流層內,因為天空原本就不是藍色的。作者認為,要掌握這種思考的方式尤為重要,總是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就會讓你線性思考問題,錯把假設當成結論,因為經驗就是假設的前提。
  • 聰明人是如何思考的?
    如題,大家不妨思考一下,思維方式這個東西,從始至終,它是一成不變的嗎?肯定不是,任何一個人的思想,從他出生開始,就伴隨著他的一生,並會隨著這個人年齡與閱歷的增長而改變。更何況,你認為,擁有什麼樣思維方式,算是聰明人?
  • 《六頂思考帽:如何簡單而高效地思考》—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這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嗎?為什麼我們希望解決這個問題?根本問題又是什麼?藍帽思考者的另一個功能,是確定具體的思考任務,如果是一個人單獨進行思考,這一功能更加重要。3、程序設計藍帽思考的功能之一,就是為某一具體主題的思考設計軟體。
  • 《思考致富》:你越想要什麼,就越吸引什麼進入你的生活
    可這個年輕人不知道的是,愛迪生從來就沒有什麼合伙人,也不需要什麼合伙人。但是,巴恩斯的堅持還是為他贏得了面試的機會,並在那兒得到一份打雜的工作。幾個月過去了,同辦公室的職員們都覺得從這個打雜的人身上,看不到半點目標實現的可能性。
  • 產品經理請思考這些,也許是你渴求已久的
    大家沒覺得有啥不對勁麼,你忘了最重要的東西——思考,準確的說是獨立思考。當我們認為別人說的事情都是對的時候,是最可怕的,因為我們沒有懷疑,沒有思考在哪種情況下是這樣的結論,沒想過如果條件發生變化後,是否還是同樣的結論。說到這裡,非常喜歡和菜頭(如果沒記錯的話)說過的一句話,我所說的都是錯的!太tm喜歡這句了,敢於自我質疑,才能擁有更深的見解。
  • 學會思考,讓你的大腦成為創造力的工廠
    比如1萬小時定律,不經過思考的、簡單重複的1萬小時沒有任何意義。清潔工不能成為掃地僧,家庭主婦也做不出滿漢全席。成長的必由之路是讓思考點燃靈感的火苗,拿出有見地的想法;隨時隨地汲取思考的精華,鍛鍊你的思維;重新整理思考,激發大腦創造力。這是日本思考大師外山滋比古教授在《思考的整理學》一書中提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