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後臺媽媽問有關「痰」的問題:
「寶寶好像堵了塊痰,又不會自己吐,著急得乾瞪眼啊!」
「黃色痰液是怎麼一回事?」
小嬰兒咳嗽能力較弱,加上氣管較細,通常不會主動咳痰。所以,有時需要家長幫助寶寶排痰,讓寶寶呼吸順暢一些。
今天就來講一下,關於寶寶排痰的幾種方法,趕快get起來吧!
寶寶有痰的三種情況
● 痰已吐出
當寶寶經過哭鬧吐了一大口奶,其中就帶出了痰液。
● 痰已咽下
排痰不一定非要寶寶吐出,痰液還會從呼吸道進入消化道,最後隨著便便排出來了,把痰液咽下去不會加重寶寶的咳嗽。
● 痰排不出
當分泌物還困在呼吸道內,排不出來時,我們會聽到寶寶總是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
遇到這種情況時,寶寶就會感到難受,家長就要幫助寶寶把痰液排出體外。
如何排出痰液?
咳嗽是由於痰的刺激,所以排痰是關鍵!
補充液體
補充液體應該是最有效、最簡單的排痰方法。為什麼?痰液越稀才會越容易排出去!
少量多次給寶寶(6個月以內寶寶無需餵水)喝23℃左右的涼開水,利於痰液稀釋,但也不要一味地讓寶寶喝水,換做誰都不願意的;
母乳、配方奶、流食(如稀粥、菜湯)也是補充液體的一種方式,但不要給孩子喝含糖的果汁和蘇打水。
蒸汽吸入法
可以把浴室裡蒸汽放足,讓寶寶待上10-15分鐘,或者將沸水倒入大容器裡,讓寶寶口鼻對準升起的水蒸氣。
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使痰液變稀。之後,我們再通過拍背,促進寶寶咳嗽。
PS: 這個方法也適用於鼻塞的寶寶;小心燙傷,避免發生意外。
叩背法
這種方法可以促進心臟和肺部的血液循環,可使痰液變得鬆動,易於排出。
● 具體方法
拍背排痰,把手指併攏彎曲,讓手掌呈空心狀,然後讓寶寶側躺或者是由家長抱著,用空心的手掌由下往上,由外向裡拍擊寶寶的背部,拍的時候注意力度,感覺到有微震感就可以。
● 注意事項
① 要在痰液變稀(比如蒸汽或霧化)後才有效;
② 要避開寶寶的脊柱、胸骨等部位;
③ 要注意寶寶的臉色和呼吸狀況;
④ 在吃飯前後的1小時內不要拍。
搓背法
給寶寶搓背,這個方法比較簡單,寶寶也很容易接受。
家長可以把手掌貼在寶寶的背部,用橄欖油搓寶寶的背部直到搓熱,不要用力過猛哦!
霧化法
霧化是一種治療方法,霧化藥物需遵醫囑,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擅自在家給孩子做霧化治療。
霧化時,要注意觀察寶寶反應,如出現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應立即停止吸入,請求醫生人員幫助。
霧化後,最好給寶寶拍背,因為此時痰液稀釋後比較鬆動,容易排出來。
調節室內溼度和溫度
室內的相對溼度控制在60%-65%,這樣有利於孩子呼吸道黏膜溼潤;溫度最好在18-22℃,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對於夜間咳嗽有痰的寶寶,家長可以把寶寶的頭稍微墊高點,以免痰液堆積到喉嚨處,導致呼吸不暢。
飲食療法
對已添加輔食的寶寶,家長可以給寶寶做一些潤肺化痰的小吃:
● 梨汁冰糖
將梨去皮、去核(中間掏空),放入2-3粒冰糖,再把梨放入碗裡,上鍋蒸30分鐘,蒸好後,把梨汁冰糖水給寶寶喝。
● 白蘿蔔水
白蘿蔔洗淨,切4-5片,放入小鍋內,加大半碗水,燒開後改小火煮5分鐘,稍涼後給寶寶喝。
藥物療法
● 感冒藥不亂吃!
寶寶有痰的時候,不要刻意使用感冒藥,包括抗組胺藥、減充血劑、止咳藥、化痰藥,對寶寶的療效並不確切,且副作用會表現得更明顯,使用需謹慎。
美國FDA建議4歲以下的孩子不要使用非處方的咳嗽和感冒藥。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建議6歲以下都不使用。
● 適當選用化痰藥!
家長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用藥選化痰藥而非止咳藥,寶寶咳嗽最重要的是先排痰,痰液被稀釋,咳嗽就會變少!
● 抗生素謹慎吃!
大多數嬰幼兒咳嗽是由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因此沒有必要使用抗生素,關鍵還是要降低痰液的濃度,對症下藥才行。
痰排出來以後怎麼辦?
寶寶排出痰液後,家長會把痰液包到紙巾裡扔掉。建議家長在包起來之前,最好先看看痰液的顏色和樣子。
感冒時的痰液一般是白色,且痰液量不會明顯增多。當出現痰液增多、顏色變深、痰中帶血或其他異物時,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
圖文轉載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珺菡)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