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趙葉蘋、徐博、於文靜)隨著人口流動的增多,醫保無法異地報銷越來越成為百姓苦惱的問題。那麼,到底是什麼把醫保困在原地?醫保「全國漫遊」還要等多久?記者就此採訪了部分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以及會外的專家。
醫保沒有「一卡通」,群眾「跑腿」「墊資」煩
80多歲的郭大爺在海口過冬時突發心臟病,住院近一個月。要是在老家鄭州住院,只需自掏1萬多元,但因身處異地,兩省之間無法跨省即時結算,郭大爺的家人「墊資」了6萬多元,再辦理多重手續回參保地才得以報銷。
「要是在海南直接按醫保結算就省事兒了!」鄭大爺的家人感嘆。
據統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已覆蓋我國95%以上的城鄉居民。
然而,不同地區間卻有一道無形的屏障阻礙著人們基本醫療保障需求的滿足,儘管部分省份之間已開展點對點跨省即時結算合作,但大多數跨省就醫者還得帶著各種單據,「跑腿」「墊資」問題凸顯。
人們不禁要問,醫保的目的就是保障群眾最基本的醫療衛生需求,醫保何時才能實現全國「一卡通」?
資源不均成「漫遊」最大障礙
過去幾年,新疆、吉林、雲南等十多個省份先後與海南籤訂異地就醫結算合作協議,兩地參保人員在合作省份突發疾病住院治療,可直接按照參保地醫保藥品目錄、報銷比例即時結算。
「此舉為來瓊過冬的『候鳥老人』及遊客提供了方便。」海南省衛計委副主任吳明說。
海南模式能否複製到全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等多名代表委員指出,全國範圍內實現跨省異地結算還面臨諸多瓶頸。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職工醫保、居民醫保以地級市為統籌區域,新農合大部分以縣為統籌區域,而且分屬人社、衛計兩個系統管理。此外,對於醫保,財力較發達地區政府補貼多些,否則就少些。
以上這些因素造成了各地醫保障水平差別較大,藥品目錄、起付線、封頂線以及報銷比例千差萬別。能否打造一個超級軟體,設計出完備的信息系統,以實現全國範圍內的跨省異地結算?有人士指出,在全國不少省份實現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的情況下,實現跨省異地結算只是時間問題。
對此,吳明並不贊同。他說,北、上、廣等醫療資源發達的大城市絕不會跟外地籤訂異地結算合作協議,「因為醫療資源是根據當地人口基數進行配置,如果實現了異地即時結算,導致病患過於集中到某一個地區,這是哪一個地區都承受不了的。」
醫保「全國漫遊」出路何在?
參加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指出,為流動人口就近就醫提供結算便利,出路不在於建立一個複雜而精細的結算平臺,在於省級統籌與體制改革,要在醫療衛生資源布局上下大工夫。
首先,要儘快實現省級統籌,實現參保人員標準統一。「提高統籌層次,既是提高醫保公平性的需要,也是完善醫保關係轉移接續機制的重要條件。目前省一級統籌還差得很遠。」鄭功成說。
全國政協委員宋豐強建議,對於「候鳥老人」等特殊流動人群,應做好醫保關係轉移接續,「在未實現一元化全民醫療保險制度前,探索完善轉移接續辦法,是適應人口流動和勞動者職業身份轉換的好策略。」
此外,要加快體制改革,整合現有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新型農村醫療保險,並軌為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消除城鄉二元印記,條件成熟後再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並軌為一元化的全民醫療保險。
「目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是兩個制度、兩套經辦機構,問題非常嚴重。」鄭功成說,醫保「全國漫遊」的呼聲警醒我們的是,要圍繞醫保制度的根本宗旨,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儘可能就近滿足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解決基本醫療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