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禁令一年 電子菸回歸理性

2020-12-04 鰲頭財經

作者丨君平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電子菸網際網路禁售令過去一年,電子菸再一次到了風口浪尖,這一次是因為觸及了底線。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河南衛輝有學校門口的文具店將電子菸賣給小學生,事情曝光過後學校已做了相關工作,涉事店鋪也已經被查封。

儘管該涉事商店的行為是個例,但在風口退去後,國內電子菸行業確實「不太好過」。

2018年底,大洋彼岸美國電子菸品牌Juul發20億美元年終獎的消息點燃了國內電子菸行業的創業激情,資本紛紛入局。

現如今的情況則是,近日Juul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家工廠因環境惡化而被迫關閉,國內電子菸行業經過監管調整後,底層玩家紛紛退場,市場馬太效應顯現,中腰部玩家則在苦苦支撐。

網上禁售一年

商家轉戰微商?

2019年11月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發《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要求關閉一切電子菸的網際網路渠道,網店下架電子菸產品和廣告。

一紙通告為一路狂奔的行業踩下了剎車。實際上,在網際網路禁售令下發前線上渠道一直是電子菸最重要的銷售渠道。鰲頭財經了解到,此前線上渠道一度佔據超過八成的比重,而在去年雙十一前的時間節點發布禁令,也讓部分商家損失慘重。

訂單銳減、庫存積壓、裁撤生產線等一系列連鎖反應接踵而至,鰲頭財經了解到,今年1月電子菸品牌Love's Prey解散了公司,員工的工資則用積壓的貨物支付,成為了第一批倒下的電子菸品牌商之一。

「電子菸行業從出生便帶著原罪,監管始終會到來,不過是時間早晚的事情,資本的湧入具有一定盲目性,最終的風險,包括監管風險都是其將面臨的問題,線上禁售後一些頭部品牌仍存活了下來,而抵禦風險較低的尾部品牌則迅速消失。」長期觀察電子菸行業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實際上,不少電子菸品牌的代工廠、經銷商仍遊走在灰色地帶。在電商平臺上,以「電子菸保護套」為關鍵詞搜索,有大量商家店鋪,鰲頭財經詢問是否有電子菸售賣,對方則給出微信號進行交易,煙杆、煙彈都通過這一途徑繼續在網際網路上流通。

詳細詢問下得知,此類商家多位電子菸品牌的線下渠道商,通過微商的形式售賣一是能賺取更多利益,二是更加隱蔽,不易被監管。

鰲頭財經還從此類商家了解到,其還售賣某電子菸品牌的「代煙彈」,每顆煙彈比正品價格便宜10至15元左右,「這跟正品唯一的區別就是沒有貼牌,貨品都是從一個工廠出來的,質量和口感絕對有保證。」該商家向鰲頭財經表示。

「品牌方對於經銷商通過微商賣貨的行為大多數情況下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最終增加的是自己品牌的銷量,但對於假煙彈則是深惡痛絕,甚至告上法庭,畢竟侵害到了品牌方的利益,但此類行為較為隱蔽、難以取證,在監管上存在空子。」前述觀察人士說道。

2100企業「消失」

行業馬太效應顯現

線上渠道被一刀切,線下渠道成為行業頭部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實際上,在世界上第一大電子菸消費市場美國,線下渠道才是常態,以美國電子菸鼻祖Juul為例,其渠道中41%的用戶選擇電子菸店購買,29%的用戶選擇便利店購買,藥房和報攤佔了9%,線下渠道佔比極高。

專賣店、加盟店、便利店,不同品牌用不同策略搶佔線下市場。鰲頭財經了解到,今年1月至5月,超1000家RELX悅刻專賣店落地開業,新門店申請提報數量增長3倍。目前,在全國300多個城市,RELX悅刻專賣店累計超過2500家其他形式的RELX悅刻零售門店超過10萬家。

鉑德則在去年啟動「千城萬店計劃」,計劃砸下3億元補貼,在全國1000座城市開設10000家加盟店;YOOZ也將直營模式改為加盟模式,據了解,目前YOOZ的加盟專賣店已經超過了1000家。

在布局線上的過程中,行業的馬太效應開始顯現,根據藍洞新消費與品牌口碑大數據研究機構數字品牌榜(DBRank)最新發布了第三季度中國電子菸品牌心智佔有率排行榜顯示,悅刻心智佔有率繼續蟬聯第一,其數據也從第二季度的75%上升至86%。二至五名則分別為非我、鉑德、YOOZ和徠米,其心智佔有率分別為2.54%、1.95%、1.89%和1.86%。

從榜單可以看出,悅刻在心智佔有率這一指標上佔據行業領先地位,且與後續幾名差距巨大,行業的馬太效應兩極分化嚴重,強者越來越強,後幾位的品牌只能繼續成為長尾,無法成為頭部心智陣營。

行業馬太效應的顯現加劇了電子菸行業的洗牌,曾經一些風頭無兩的電子菸品牌,逐漸失去了聲量。

近日,有消息稱小野電子菸創始人彭錦洲已經離職,新東家則是OPPO。同樣經歷高管出走的還有雪加,去年6月,雪加完成4000萬美金A輪融資,創下了去年上半年國內電子菸行業最大的融資記錄。然而在此之後,其多位高管接連出走,其中包括全國渠道銷售負責人劉碩、雪加聯合創始人陳一誠、雪加聯合創始人李澤堃。今年上半年,雪加還爆出拖欠合作款和裁員等負面新聞。

根據藍洞新消費數據,在今年第三季度的電子菸品牌心智佔有率排行榜中,雪加從二季度的第二名直接到三季度掉出榜單,小野從第20掉出榜單,掉榜原因則是三季度均為發售新品。

中腰部品牌尚且艱難生存,尾部品牌甚至難以存活。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國內有超過1800家電子菸相關企業已註銷或者吊銷,今年11月,這一數字已經變為2100家。換言之,每一個月就有約100家電子菸相關企業「消失」。

「客觀上而言,去年的網際網路線上銷售禁令和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加速了行業的洗牌,但一些品牌、相關企業的消失並不能證明國內電子菸行業的沒落,而是證明了起初在資本盲目的湧入下,電子菸行業被風口吹到了不屬於他們的高度。當行業趨於理性,才是良性發展的開始。」前述觀察人士表示。

相關焦點

  • 電子菸這一年靜悄悄
    網售禁令讓中國的電子菸行業變成一門線下的傳統生意,徹底改變了這個行業的遊戲規則,入場玩家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電子菸這個曾經的資本寵兒,也逐漸淡出大眾視野。網絡禁售一年後,中國的電子菸活得怎麼樣?線上被禁售,讓電子菸品牌失去了打營銷戰的機會,財務情況反而得到優化。去年,在資本助推下,線上線下渠道被電子菸品牌瘋搶。一位已經退出電子菸行業的創業者對深燃說,去年618之前,當時很多品牌都在砸錢「上榜單」。雙11之前,有電商平臺主動找上門,邀請參與雙十一的廣告投放。
  • 一紙禁令,電子菸「斷網」!這個千億級的行業,為何非禁不可?
    簡言之,就是電商和網絡平臺,一律不準再銷售電子菸了。去年11月,電子菸線上銷售禁令生效。當時,正值羅永浩二次創業,熱熱鬧地創辦了「小野電子菸」,還轟轟烈烈請了羅冠希代言,準備在雙11大幹一場。結果一個電子菸禁售令直接終結了老羅的事業,他也因此得了「行業冥燈」的稱號。
  • 電子菸「斷網」這一年:九成玩家退場,有人當上「首富」
    電子菸網絡禁售一年後,一位電子菸創業者如此感慨。一年前的11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菸草專賣局聯合發布通告,禁止網絡銷售電子菸,6日,電子菸產品全網下架。隨後監管部門開展大排查,打擊電子菸的輿論排山倒海,電子菸墜落風口。網售禁令讓中國的電子菸行業變成一門線下的傳統生意,徹底改變了這個行業的遊戲規則,入場玩家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
  • 禁令之下 電子菸要涼涼?
    11月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通告明確規定,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且明確要求電子菸相關企業關閉網際網路銷售渠道,電商平臺上的電子菸商鋪和產品下架。毫無疑問,這道禁令的出臺,給受資本熱捧的電子菸行業「潑了一盆冷水」。
  • 電子菸「斷網」這一年:九成玩家退場,有人開始賺錢
    電子菸網絡禁售一年後,一位電子菸創業者如此感慨。一年前的11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菸草專賣局聯合發布通告,禁止網絡銷售電子菸,6日,電子菸產品全網下架。隨後監管部門開展大排查,打擊電子菸的輿論排山倒海,電子菸墜落風口。網售禁令讓中國的電子菸行業變成一門線下的傳統生意,徹底改變了這個行業的遊戲規則,入場玩家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
  • 電子菸絕地求生:線上被禁線下等待,它還是門好生意嗎?
    ,確保禁令被嚴格執行。此前,國內電子菸品牌的銷售大多通過線上進行,便利、高效且低成本的線上銷售系統下,入場成本低廉,電子菸商家良莠不齊,「PPT電子菸」項目遍地。而隨著監管層禁售令的到來,電子菸行業的生存方式在悄然發生改變,同時,行業亂象也有了明顯遏制。
  • 禁令頒布一年後,YOOZ等電子菸還在線上銷售,且賣給未成年人
    距離去年11月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已經一年,現在電子菸市場是否已經規範了呢?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進行了走訪。《通告》要求電子菸不得進行線上售賣,記者採訪發現,YOOZ、魔笛、雪加、鉑德等電子菸仍無視《通告》,進行各種形式的線上銷售。
  • 國家菸草局動真格:「掐滅」線上電子菸,九成「小作坊」或消失
    11月5日晚間,國家菸草專賣局表示各級菸草專賣監管部門對電子菸監管進行專項部署,多措並舉,對通過網際網路推廣和銷售電子菸的行為開展監管。上周五史上最嚴電子菸禁令來襲。面對電子菸行業的亂象以及引誘未成年人吸菸等問題,國家專賣局在禁令出臺前就一直致力於推動電子菸監管與立法。在2018年5月和8月國家菸草專賣局都明確表示正積極推進電子菸等新型菸草製品納入監管,協調配合立法部門制定有效的監管政策和可行措施。一位業內高管對藍鯨產經表示,線上禁令暗示著監管層面將把電子菸與傳統菸草等價管理,線上渠道作為最不可控的環節被優先管制。
  • 電子菸絕地求生
    ,並會不定期對經銷商進行檢查,確保禁令被嚴格執行。事實上,電子菸作為一種新型菸草,相對傳統菸草定價更加高端,受眾本就不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吸食電子菸只是行業爆發下,部分想賺快錢的玩家湧入,無序競爭下導致的行業亂象。此前,國內電子菸品牌的銷售大多通過線上進行,便利、高效且低成本的線上銷售系統下,入場成本低廉,電子菸商家良莠不齊,「PPT電子菸」項目遍地。
  • 電子菸「禁令」熱搜烏龍之後:當下死局皆為新生
    這也導致了市場混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過度包裝、虛假宣傳等行業亂象,甚至有品牌為了銷售推出孕婦無害的電子菸,把客戶的健康置之度外。正是因為行業亂象,產生了越來越多名不副實的產品和不安全的事件,使電子菸的形象在民眾眼中大打折扣。當民眾再去選擇的時候就會顧慮良多,如何選擇一款安全的電子菸反而成了購買者的難題。其次,絕大多數電子菸品牌都選擇脫離線下,主攻線上的模式。
  • 美紐約市通過香味電子菸禁令 2020年7月起實施
    中新網11月27日電 綜合報導,當地時間26日,美國紐約市議會以42票對2票,通過禁止香味電子菸的決議。據美聯社報導,近年來使用電子菸的年輕人快速增加,支持法案的議員表示,他們正在保護使用電子菸的年輕人。民主黨市議員萊文(Mark Levine)表示,沒有比保護孩子健康更重要的其他義務。
  • 美國電子菸禁令正式發布,獨家分析新政對各方影響
    同時,新禁令也不會讓電子菸商店從業者關門和裁員,那些想要使用電子菸戒菸的用戶也可以一如既往去商店購買產品不受影響。FDA的正式聲明中說,該規定將在30天後生效,並可能將對不遵守禁令的企業採取強制措施。如果將薄荷醇電子菸留在市場上,則兒童將轉向他們,數十年來使用薄荷醇捲菸的經驗表明,薄荷醇對孩子具有吸引力。川普政府今天宣布的電子菸政策違反了政府對孩子和家庭的承諾,即消除導致青少年尼古丁成癮流行的電子菸。
  • 雪加如何在眾多電子菸排行中逆流而上脫穎而出
    「很簡單,線上不讓賣,線下門店大有可為!」在兩部委下發通告終止了電子菸的線上銷售後,雪加廣東省代吳東平輕鬆說道。在他看來,網售禁令只是改變了中國電子菸行業的遊戲規則,對龐大的電子菸市場衝擊並不大,它帶來的不是寒冬,而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 電商還賣電子菸?9家平臺被約談,線下線上監管雙升級!
    電商還賣電子菸?9家平臺被約談!記者直擊:電子菸線下線上監管雙升級!近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再一次發布通告,敦促相關企業或個人關閉網絡上的電子菸銷售渠道、下架網絡上的電子菸產品、撤回網絡上的電子菸廣告。而這一禁令的背後,是近年來青少年人群的電子菸使用率不斷上升。
  • 電子菸線上「禁令」發布一周:調查發現濟南線下店暫未受影響
    此外,電子菸線下銷售並未受影響,濟南部分電子菸實體店正趁著「雙11」前搞促銷活動。電商平臺屏蔽「電子菸」,但換關鍵詞後依然能搜到電子菸線上「禁令」出臺一周,執行情況如何呢?11月7日,記者以「電子菸」為關鍵詞在淘寶、京東、拼多多、閒魚等電商平臺上搜索,均無法搜到相關產品。
  • YOOZ柚子回應「電子菸禁令」:將停止線上平臺銷售
    11月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菸草專賣局聯合發布《關於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菸的通告》的通知,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菸店鋪。對此,YOOZ 柚子電子菸品牌回應稱堅決支持有關部門的通告要求,YOOZ 將付出實際行動,停止線上平臺銷售和任何形式的網絡廣告發布。
  • 電子菸不是戒菸良方 「電子菸禁令」有望提上北京立法日程
    且將新興的電子菸納入「禁令」,禁菸場所不僅禁止點燃菸草製品和吸傳統捲菸,也禁止吸電子菸,違者最高罰款2萬元。自2007年開始,全國各地相繼頒布「禁菸令」。隨著時間的推移,「禁菸令」的力度越來越大,但與杭州相比,電子菸還處於不少城市的「監管空白」。簡易電子菸工作原理:以菸具作為霧化的工具,通過霧化的方式將煙油變成蒸汽,模擬出吸菸的效果。
  • 線上禁售這70天,電子菸的微商「續命」
    圖片來源@本文作者黑羊5文 | AI藍媒匯(lanmeih001),作者 | 黑羊5距離電子菸的線上禁令,也就是2019年11月1日發布的《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下稱《通告》)發出,已經過去近70天。從最初狂歡,到禁令下達後的慌張,到現在的表面平穩,電子菸行業經過了一次從燃點到霧化的歷程。
  • 電子菸「網售禁令」滿月 網上仍在大量出貨
    電子菸「網售禁令」滿月 網上仍在大量出貨 電子菸 二手平臺明禁實縱 11月初,兩部委下發的「網售禁令」,讓電商平臺的電子菸售賣近乎冰封,但總有人試圖在冰面上尋找可鑽出的裂縫。
  • 網售禁令滿月 電子菸轉戰閒魚
    來源:北京商報網作者:陶鳳 王晨婷距離11月1日兩部委下發電子菸「網售禁令」已經過去一個月。在經歷「雙11」前的最後狂歡後,電子菸在各大電商平臺銷聲匿跡。但通過一些閒置商品交易平臺、私人客服聯繫等方式,仍能相對輕易購入電子菸產品。與此同時,轉向線下的電子菸在商場、便利店隨處可見,但如何隔絕未成年人購買、避免誘導性宣傳仍在考驗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