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川
一年一度的國考剛剛過去,全國各地的省考「大戰」就要拉開帷幕。近年來公務員考試的競爭愈發激烈,其中一大部分考生都是聽取父母的建議選擇參加考試的。現在考生的父母大多都是70後,那時候很多人甚至沒有這個資格參加「鐵飯碗」的競爭,而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之後,更是發現了擁有一個鐵飯碗的好處,所以這兩年的鐵飯碗的競爭尤為搶手。
然而事實上,雖然都是在穩定的國家單位中上班,但是待遇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公務員系統的人是擁有「金飯碗」的,而其他事業單位或者老師、醫生、銀行職員這些擁有編制的人是鐵飯碗職業。因為相較於公務員系統,福利待遇還是有一些差別的。前不久國家就呼籲要爭取讓教師的工資和公務員持平,因此可以看出公務員系統的福利待遇是最高的。
鐵飯碗的福利待遇
而在這些事業單位中,待遇也參差不齊。其中,醫生和教師對於所學專業是有具體要求的,而且醫生教師都屬於非常繁忙的工種,尤其是在今年的疫情中,醫生的加班非常嚴重。而教師則屬於「007」的工種,即使是下了班也不得閒,還要繼續和家長交流,上班時間早下班晚,待遇也不是特別高,不過因為有寒暑假這兩大長假,還是很被外行人羨慕的。
相比之下, 銀行人員的福利待遇也非常不錯,而且銀行下班時間早,節假日也不開門,似乎在事業單位中是非常好的選擇。相較於醫生、護士和教師前期較低的工資,銀行職員的工資水平也不錯。銀行對於專業也沒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因為銀行的部門比較繁多,所以只要滿足最低學歷要求,並且通過考試之後,就能進入銀行工作。因此銀行就成為了鐵飯碗中最好的選擇,每年都有很多考生擠破頭想要考進銀行。
然而銀行就像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考進去。事實上銀行的員工離職潮也不容輕視,在半年內,就有6萬銀行員工辭職。截止到今年8月底,僅僅是我國四大行的員工就減少了26747人,短短8個月,四大行的離職人數就接近3萬人了。而事實上如果要算銀行辭職的全部員工,初步估計得有6萬人。
銀行的薪資水平
然而銀行其實是我國最能賺錢的財團,世界上淨利潤最多的前十名企業,我國四大行直接佔據了前四名的位置。根據2019年四大行的財報來看,除了中國銀行,其他三家銀行的淨利潤都直接突破了2000億元,而工商銀行的淨利潤高達2976億元,今年突破3000億元淨值看來也並不是一件難事。
而即使是四大行排名倒數的中國銀行的淨利潤也有1808億元,遠超我國首富馬雲的阿里巴巴。據悉阿里巴巴2019年的淨利潤為878億元,相差了將近1000億元。因此,我國銀行職員的薪資水平也很高,四大行的平均年薪是28萬元左右,相當於每月月薪是2萬3千元左右。無論是在哪個城市,這個薪資都遠超城市平均薪資水平。
並且銀行職員的薪資增幅也是其他行業望塵莫及的。據數據顯示,我國四大行中農業銀行的平均年薪增長最大,平均年薪增長了18000元。而最低的中國銀行也增長了8000元左右的平均年薪。然而即使是如此高的年薪仍然無法挽留住員工的心。
銀行突發離職潮的原因
首先,銀行職員的工作壓力非常大。尤其是離職人數最多的銀行基層員工,大部分都是俗稱的「櫃員」。櫃員其實要承擔非常大的攬儲壓力,然而事實上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金融軟體崛起之後,國民的支付方式和儲蓄方式也相對的有所改變,在第三方軟體儲蓄只需要動動手指,比親自去銀行要方便得多。因此很多櫃員都無法完成上級交代的攬儲任務,心理壓力日益劇增。
其次,就是銀行的考核實在太過頻繁。不僅有年度考核、季度考核,甚至還有月度考核,每個月都要進行一場考核使得不少員工在工作的時候都無法輕鬆。無論是普通櫃員、業務經理還是銀行行長都要面對考核,而考核成績實際上和績效掛鈎,因此對於無法承受每月都要考核並且成績較差的員工來說,離職可能才是解脫。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現在全面電子化,網點有所減少,而對於一些銀行來說就不需要那麼多員工了,因此銀行自身的裁員也非常多。因此當一個銀行大量裁員的時候,很多本來就有離職想法的員工就會藉此機會直接提出離職。
綜上所述,雖然相對於其他職業來說銀行的薪資福利確實較好,但是事實上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不一樣,對於一些人來說高壓代表著動力,但是也有很多人無法承受高壓,每天都過得異常痛苦。長痛不如短痛,離職之後解了百愁。
其實鐵飯碗離職也不在少數,每個人的適應能力都不一樣,如果實在適應不了,也不能強求留下。雖然工作大多很痛苦,但是我們只能選擇自己能夠承受住的壓力,長期處於一個緊繃狀態的話,可能會像一個繃緊的彈簧。「啪」的一聲就斷了。
你認為員工離職是不能抗壓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系網尚財富原創出品,任何渠道,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