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永浩的1.1億到張庭的2.5億,抖音直播屢次創下新高。董明珠快手直播帶貨3小時,3,1億元成交額成績斐然。近兩年,電商直播可謂是徹底火了。其實,直播電商早在2016年初露鋒芒,電商搜索工具的蘑菇街最先開拓電商直播業務。隨後,淘寶,京東等玩家先後入局。2018年,抖音、快手紛紛下場搞起來直播電商業務。
那麼抖音和快手如何利用短視頻流量變現,又如何在直播電商賽場上如何同臺競技?我們一起一探究竟!
01
直播電商環境大PK
短視頻是當下的流量窪地,在網際網路整體流量紅利見頂的情況下,短視頻的流量依然保持大幅增長。作為國內短視頻平臺的兩大巨頭,抖音和快手的用戶數量不容忽視。根據有關數據,抖音DAU突破4億,快手DAU則突破3億。
對比用戶粘性,快手更勝一籌。抖音在用戶與主播的互動較弱,主要是對作者某個作品內容感興趣,對作者信任度較低,用戶粘性較低。快手的用戶與主播的互動更頻繁深入,關注者對作者的信任度更強,所以用戶粘性較高。
抖音採用的爆款機制,即「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而快手這邊則採用公平普惠機制,社區屬性更強,通過內容、用戶特徵以及環境特徵進行推薦,讓更多人能夠被看見。
在直播帶貨本質上,抖音基於中心化的產品定位,其本質屬於內容營銷,捎帶賣貨。快手創始團隊把快手的價值觀確定為每個普通人都平等地得到展示機會,不會偏向頭部用戶。也正因如此,快手是去中心化的。所以快手的直播帶貨本質是屬於社交方式,捎帶賣貨,強社交鏈條,強私域化的。
02
抖音觀看直播用戶愛「送禮」
快手觀看直播用戶愛「剁手」
從直播主播禮物收益上看,抖音是遠高於快手的,甚至是快手的兩倍或以上。在直播帶貨上,快手的GMV則是反超抖音,高達數十倍。
(圖片源自:《2020直播電商數據報告—抖音VS快手》)
為什麼快手的用戶更愛「剁手」?除了跟帶貨直播能否有帶動群眾消費情緒的能力外,平臺本身的用戶屬性也有很大一部分關係。
(圖片源自:《2020直播電商數據報告—抖音VS快手》)
年輕用戶更愛看快手直播。抖音、快手男性用戶佔比均高於女性用戶,男性用戶更愛看直播。觀看直播用戶年齡分布中,抖音25-30歲用戶佔比最高,達到25.7%,快手18-24歲用戶佔比最高,達到28%。年輕用戶更愛觀看快手直播,24歲以下用戶佔比達到48.4%。而如今的消費主力軍正是把握在90後,95後,甚至是00後手上。
(圖片源自:《2020直播電商數據報告—抖音VS快手》)
不同平臺所吸引的用戶群體也不盡相同。地域劃分上,抖音的用戶主要集中在一線、新一線城市,一線和新一線的城市人群接受的品牌廣告資訊較二三線城市的人群更多一些,在客單價較高的商品選購上會傾向於知名度高的品牌。快手用戶則在新二線,三線及以下城市為主。用戶的品牌意識相對而言較低,會傾向於客單價低的產品。
03
抖音帶貨偏高大上抖音帶貨偏接地氣
帶貨品類上,抖音和快手都有所交叉,但帶貨品牌屬性則大有不同。
抖音的品類以美妝個護、網紅產品為主,品牌型產品較多;快手注重食品、農產品、服飾、生活用品,白牌型產品較多。因為平臺用戶畫像不一,快手的用戶來自於二三線城市,對品牌的挑選度比抖音用戶少一些。
美食品類:快手用戶偏好速食產品,抖音用戶偏好休閒零食。抖音、快手美食飲品全網銷量增量較高商品品類中,休閒零食、速食是增量最快的品類,休閒零食券後均價在25-35之間,速食券後均價在30-45之間。其中,螺獅粉、熱乾麵、火雞面等速食產品,抖音均價集中在10-35元,快手均價集中在20-40元,說明快手平臺用戶更願意為速食產品付費。
(圖片源自:《2020直播電商數據報告—抖音VS快手》)
小家電品類:抖音、快手均以小家電品牌為主,網紅早餐機全網銷量增量快。去年618的行業黑馬是美妝品牌,而今年618的業績黑馬無疑就是小家電。但兩個平臺投放主打的賣點完全不一樣,就拿熱銷單品電動牙刷來說,抖音主打個人使用,快手則主打家庭使用
服飾品類:抖音以淘系休閒潮流服飾、網紅服飾品牌為主,快手多為白牌服飾。抖音平臺服裝銷量增量高的品牌主要以天貓/淘寶休閒潮流服飾品牌、網紅服飾品牌為主,還包括服裝批發市場品牌產品。快手平臺服裝銷量增量高的品牌主要以知名度較低的白牌服飾產品為主,還包括純電商品牌。
(圖片源自:《2020直播電商數據報告—抖音VS快手》)
護膚、美妝品類:抖音以知名度較高的國產品牌為主,快手護膚品牌知名度較低,用戶對彩妝細分品類需求大。快手用戶多為彩妝「入門級」選手,對於彩妝細分類目,如化妝工具、香水等需求大。
對於剛剛興起的品牌,選擇快手這個直播陣地,一同和其他興起的品牌同臺競技可能更具優勢。要是在有一定知名度品牌匯集的抖音一同PK,可能不能實現資源最大利益化。後續,等待品牌茁壯成長趨於成熟期,再把陣地移過去抖音,效果可能更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