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50年前英國發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目前正在邁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道路上,按照德國對工業4.0的定義,這四次工業革命可以分為工業1.0到4.0,其主要的技術特徵分別是,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和網絡化。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網絡化信息化與智能化的深度結合,在這場技術革命中,社會生產方式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一是產品生產方式從大規模製造向大規模定製轉變,二是程化勞動被智能化設備所取代。
雖然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概念,還未得到所有專家的認可,但是諸如哈佛商學院歷史學家阿爾弗雷德,在《信息改變美國驅動國家轉型的力量中》一書中,就提出了信息技術的應用,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論斷。
因此德國人把網絡化在工業領域的應用,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妥,按照馬克思的論斷,只有生產力的提升,而沒有生產關係的改變 不是工業革命,所以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技創新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對傳統的生產製造價值創造體系,將產生顛覆性的改變。
雖然無法確定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未來哪一天能實現,但是我們依照如今的工業發展,不難想像在工業4.0時代,全球製造業強國會紛紛行動起來,不過這裡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就會帶來一個勞動就業問題,大量工人的工作會被智能機械取代,例如工廠的流水線工人,以及傳統的農業和農民工。
以前的機械不靈活、精度低,所以要培訓工人,但等我們真正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那這些問題都將被解決,相比人工生產力,機械可以一天24小時不停的工作 不用休息,只需要輸入相應的執行程序,不用培訓、沒有懈怠,所以那個時候,很多打工人將會失去工作,既然工業革命4.0會逐漸將傳統行業淘汰,那辛苦在底層拼搏的打工人出路又在哪呢?
未來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對勞動的替代,程序化工作的需求減少是必然會發生的,什麼是程序化工作,就好比三點一線,在流水線上奮鬥的工人,亦或者高速公路收費口的工作人員,些都屬於程序化的工作的一部分,在80時年代汽車站還沒有固定的售票窗口,所以每一列大巴車上一定會配備一個售票員,公交車上也是如此。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售票員就被動社會淘汰,而且當代也有些行業,逐漸被智能領域所取代,例如無人機外賣配送 ,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誕生,這些都在挑戰的傳統行業,當這些行業被完善之後,計程車司機 外賣小哥也將面臨工作轉型的問題。
不過我們回過頭再看前三次的工業革命,這種擔憂好像又沒什麼必要,打工人的出路會隨著工業革命逐步發生改變,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到來,機器的出現,導致很多手工業者短時間內失去工作,因為一臺蒸汽機就可以媲美上百人的效率,引起了當時手工從業者的恐慌,很多工人甚至在運輸機器的路上去砸壞機器,但是若干年後的今天,工人並沒有因為機器的出現,而導致工人大量的失業,相反進入工業時代,工廠工人的需求量反而增多。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的到來,歐洲的許多煤炭工人人心惶惶,電的產生意味著不需要他們鏟煤燒鍋爐,但是現在看來,鏟煤的工人雖然減少了,但其它電力行業的需求量卻急劇猛增,數字時代同樣是如此,帶動了更多的新興產業。
所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雖然會使傳統行業的打工人,陷入短暫的失業狀態,但終究會有新興的產業誕生,只不過轉型是一定需要經歷的過程,如果沒能快速融入新的行業,那淘汰是必然的,所以第四次工業革命,打工人的出路取決於自身,能否快速融入新的產業中,那麼那些適應力不強的農民工,又將何去何從呢?
如果從轉型這條路來看,他們好像真的沒有出路可言,就像是重慶的棒棒逐漸被淘汰一樣,機械已經開始逐漸取代人力扛取貨物,不過這並不是大問題,工業革命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而是緩慢進行的過程,傳統行業會在這期間慢慢的轉變,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完成迭代,所以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只會終結於他們那一代,沒有新興力量投入其中而已,本身並不會造成大量失業。
未來的轉型主要面對的是年輕打工人,他們的轉型才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能快速適應新時代的到來,那真的就無路可走了,總而言之,工業4.0時代是,以網絡化滲透為特徵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抓住時代創新的步伐,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這樣才能成為工業4.0時代的領跑者和贏家,而不是被淘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