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放大招,如何看待網際網路巨頭反壟斷來臨?

2020-11-19 真知灼見APP

很多朋友最近都在問:「螞蟻金服為什麼暫停上市?」其實,螞蟻暫停上市既是國家監管要求,也是給網際網路巨頭的當頭棒喝!

在最近國家《反壟斷指南》的約談中,我們看到了27家巨頭的名字:

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58同城、百度、奇虎360、搜狗、字節跳動、快手、滴滴、微店、新浪微博、多點、貝殼找房、拼多多、國美在線、餓了麼、小紅書、攜程、蘇寧、同程、貝貝網、雲集網、蘑菇街、興盛優選、唯品會。

這是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更多的創新,更多元化的網際網路格局,已經曙光初現。

我們不要忘了,1998年美國反壟斷制裁微軟,因為微軟一家獨大,其它公司無從發展。此後,谷歌、Facebook等一大批巨頭拔地而起。

巨頭的壟斷

作為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阿里系」看起來只有三個字,但其內部架構是非常複雜的。有淘寶網、天貓商城作為電商平臺負責GMV,有螞蟻金服負責收錢放貸,有餘額寶和ABS負責融資,有阿里雲作為底層基礎設施職稱。

總體來說,不拆分阿里巴巴集團就可能會面臨「跨產業壟斷」的情況,將使得自由市場競爭帶來的活力慢慢萎縮,進而阿里巴巴由一家創新型企業變成一家靠壟斷和價格歧視過日子的龐氏集團。

例如淘寶和京東拼多多的電商競爭,就算京東拼多多電商平臺做得比淘寶好,阿里系完全可以通過支付寶、餘額寶的資金優勢阻止大家使用京東平臺而不得不使用淘寶,支付寶是電商的核心樞紐,將所有的服務捆綁在他的支付渠道上,利用和銀行的綁定關係鎖死大家的消費行為。

因此,我認為有必要將阿里系進行拆分,將其按服務部門、支付渠道部門、資管部門、投資部門進行分解,獨立淘寶、支付寶和餘額寶,以加強其競爭性。

同樣,鵝廠TX是否也應該這樣?將其社交、支付和遊戲拆分,還有其引以為傲的龐大投資業務體系。

鵝廠TX雖然並未向阿里巴巴「學習」跨平臺壟斷操縱頭部企業,但是「鵝廠系」依靠巨大的社交流量使得大量的獨角獸企業紛紛前來抱腿,鵝廠也趁機拉攏了一大批戰略夥伴,一起來共同對抗競爭對手,一路攻城掠池,所向披靡

當吃瓜群眾都能夠看懂的問題,監管機構或許也就只能選擇停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操作手法了。

反壟斷放大招

圈外的朋友可能不知道,11月10日那天,國家突然放了一個大招: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反壟斷指南》,它帶來的影響絕對不亞於一個核彈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平臺型企業?說具體一點,平臺企業就是電商平臺、社交平臺、金融平臺、娛樂平臺等等平臺的統稱,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網際網路巨頭。

說得更直白一點,這就是一份反阿里、騰訊、美團、京東等巨頭壟斷的普法書。

從1994年中國接入第一條64K網絡專線開始,中國網際網路已經狂奔了26年。國家反壟斷的鐵拳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突然打下來?

因為巨頭們所作所為已經無法無天了!網友們歸納了網際網路巨頭的三宗罪包括:既欺負小微企業、還拉幫結派、最終利用輿論反施壓監管

今年8月底,中央提出「雙循環」經濟發展驅動戰略。我覺得內循環的第一個核心點就是我們的人口結構和收入結構,所以說,這是第1個挑戰;第2個挑戰,是未來數年,比如3~5年,可能是一個貧富差距拉大和非充分就業長期並存的一個狀態

而壟斷不就是拉大社會仇恨和貧富差距的罪魁禍首麼?

毫無疑問,在巨頭形成壟斷後,中小企業創新空間被死死壓制,很難有出頭之日。

而幾千萬中小企業,恰好就是穩定就業、創造社會財富的最大基地。

這些年,網際網路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在中國富豪榜裡,科技新貴們早已將製造、地產等富豪甩在身後。

然而,滾滾的財富背後卻隱藏著寡頭壟斷、財富分化、996等等太多諱莫如深的話題。

約談平臺型企業這些措施,與2017年起分拆明天系,海航系,安邦系,還有上周爆雷清華系、北大系並無本質上的異同,至少從監管層來看,反應出來的問題是一樣的。靠創新和科技兩面大旗的掩蓋,不能讓巨頭們一直胡作非為下去了,畢竟新暴露的問題連老百姓都能看得明明白白,闖紅燈一次兩次沒問題,一百次就一定要沒收駕照,甚至要停止上道

在大數據時代,網際網路巨頭強制性地免費佔有了私人數據,這就意味著私人邊際收益大於社會邊際收益,即網際網路巨頭佔了私人的便宜。這很有可能引發外部性風險,損害經濟效率和社會福利。如果短時間內無法用技術的手段將私人數據私有化,那麼就必須將網際網路巨頭置於聚光燈下。

相關焦點

  • 新華網評論:全球為何都對網際網路企業發起反壟斷大招?
    來源:新華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原標題:【財經翻譯官】全球為何都對網際網路企業發起反壟斷大招?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就在不久前,阿里、閱文、豐巢才剛因收購未依法申報而被罰。
  • 「財經翻譯官」全球為何都對網際網路企業發起反壟斷大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被「盯上」的科技巨頭針對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的反壟斷熱潮正此起彼伏席捲全球。本月15日,歐盟公布了草擬的規範有關數字服務的重要法案——《數字服務法案》和《數字市場法案》。針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大招可謂一波接一波。據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至2020年8月10日,FAAG在全球範圍內共遭遇了17個國家和地區的反壟斷調查及糾紛,共達84起。其中,谷歌被捲入27起糾紛,亞馬遜和蘋果均為22 起,Facebook共有13起。
  • 3家巨頭被罰只是開始?網際網路反壟斷或迎強監管時代
    多名反壟斷領域專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只是個開始,之後一定陸續會有多起涉及網際網路巨頭的處罰案件公布,估計不會少於20件。」近期,中央接連出臺反壟斷政策及表態。在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上,首次明確表示強化反壟斷;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這或預示著網際網路反壟斷強監管時代已經到來。
  • 陳根:網際網路反壟斷出場,監管邁出網際網路反壟斷的第一步
    根據指南對「平臺經濟」的解釋,只要跟線上經濟有關的網際網路平臺都將在監管範圍之內。 終於,從螞蟻到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到整個網際網路平臺行業,都進入了監管範圍。這是中國首次嘗試界定科技行業的反競爭行為,也將從根本上改變網際網路公司在中國的競爭版圖。相較於歐洲的十年反壟斷,中國反壟斷,雖遲必到。
  • 中國吹響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號角,平臺巨頭如何應對下半場較量?
    中國吹響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號角,平臺巨頭如何應對下半場較量?作者 馬蓉/黃斌中國對阿里巴巴涉嫌壟斷展開立案調查,劍指「二選一」反壟斷執法從嚴,騰訊美團等平臺或「在劫難逃」中國需加強反壟斷執行和落實圖 路透/Aly Song中國強化反壟斷旗幟鮮明。繼十天前開出首張罰單,市場監管總局最新對阿里巴巴涉嫌壟斷展開立案調查,吹響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號角。
  • 監管邁出網際網路反壟斷的第一步
    根據指南對「平臺經濟」的解釋,只要跟線上經濟有關的網際網路平臺都將在監管範圍之內。 終於,從螞蟻到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到整個網際網路平臺行業,都進入了監管範圍。這是中國首次嘗試界定科技行業的反競爭行為,也將從根本上改變網際網路公司在中國的競爭版圖。相較於歐洲的十年反壟斷,中國反壟斷,雖遲必到。
  • 反壟斷政策密集出臺,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何去何從?
    兩周前反壟斷消息傳出後,科技股便連日下挫。以史為鑑,反壟斷監管在美國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目前關鍵問題在於,反壟斷監管加強對網際網路巨頭究竟影響幾何? 但在數字時代,許多產品是免費的,要證明一家公司涉嫌壟斷傷害消費者變得愈發困難,法律等方面是否需要同步創新?市場會怎麼走?
  • 多國對科技巨頭加強反壟斷監管
    中國嚴格監管網際網路經濟 近年來,中國線上經濟蓬勃發展,市場資源加速向頭部平臺集中,關於平臺壟斷問題的反映和舉報日益增加,顯示線上經濟發展中存在一些風險和隱患。
  • 在反壟斷下 網際網路巨頭何去何從?
    來源:《財經》新媒體原標題:在反壟斷下,網際網路巨頭何去何從?對於中國來講,由於政府在經濟中影響力強大,行政手段運用的很多;但是像崇尚市場經濟的美國,對巨頭更常用的方法是第二種,雖然實際分拆的案例並不多,但威脅和訴訟本身也能起到反壟斷的作用。我們如果仔細研究下,不難發現網際網路巨頭的壟斷性實際上是顯而易見的。在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的呼聲早就有,而且非常普遍。
  • 圓桌|如何看50萬反壟斷頂格處罰?專家:巨頭被罰具有警示意義
    對於市場監管總局的處罰,有觀點認為這是對我國網際網路巨頭敲響的一記警鐘,也有觀點認為50萬元的處罰較為溫和,監管不是限制發展。如何看待此次市場監管總局的處罰?當前我國網際網路行業是否已經邁入了寡頭壟斷階段?
  • 中國版網際網路反壟斷出臺,五大網際網路巨頭集體跳水,壟斷到頭了?
    近日,隨著螞蟻集團被暫停上市,中國網際網路颳起了一陣監管之風。中國市場監管總局(10日)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稱該文件是為預防和制止平臺經濟領域壟斷行為,引導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可以說,這個指南可以稱為「中國版的網際網路發壟斷法」。
  • 網際網路反壟斷有利於公平競爭
    《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公布後,阿里、美團、拼多多、騰訊等巨頭股價大跌,引發網民圍觀。一些人抱著吃瓜心態看待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甚至有人把監管措施密集出臺,與某些企業高層的言論直接聯繫起來。這種看熱鬧的心態,並沒有理解在平臺經濟領域開展反壟斷監管的意義。
  • [中華工商時報]反壟斷新規亮劍網際網路巨頭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受此影響,電商巨頭在資本市場的股價應聲而跌。那麼,該政策的下發對當前的國內市場有何意義,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網際網路巨頭的經營環境?中華工商時報記者展開了調研採訪。
  • 反壟斷指南讓巨頭瑟瑟發抖,網際網路世界要變天?
    到如今依託的核心依然是政府政策和高效穩定的社會治理,成本由國民整體承擔,產生的效益卻只被少數壟斷巨頭榨取,並且這些巨頭把自己享受到的國家紅利,當作得寸進尺索取的資本。如今網際網路公司的寡頭化、壟斷化、封閉化,終於到頭了!
  • 在反壟斷壓力下,網際網路巨頭該何去何從?
    在反壟斷壓力下,網際網路巨頭該何去何從?而網際網路巨頭卻非常善於跨界。由於它們控制的是終端消費者的眼球和眼球後面的大腦,如果沒有監管上的調整,可以想見所有要觸達消費者的行業,就都會被網際網路巨頭完全控制住。 當然,網際網路巨頭之間不是沒有競爭。臉譜的興起自然會打擊谷歌的廣告生意,微信的擴張使微博顯得黯然失色,抖音和 TIKTOK 在全球的迅速崛起是個奇蹟,讓網際網路老兵們也都目瞪口呆。
  • 中美巨頭瑟瑟發抖!全球掀起網際網路反壟斷大潮
    網際網路平臺的好日子,可能會越來越難過了。國外,美國四大科技巨頭谷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 正在遭遇網際網路有史以來最嚴苛的反壟斷調查。國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在近日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劍指網際網路平臺的壟斷行為。
  • 劍指大數據殺熟、二選一,網際網路平臺迎來反壟斷強監管時代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1月10日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調查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內容涉及廣受批評的「二選一」、「大數據殺熟」、「搭售」等界定。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發布後引起了市場熱議和關注,一時間再度引發市場對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監管話題的討論。
  • 「二選一」「殺熟」被點名,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監管收緊
    中國網際網路反壟斷監管將迎來意見稿對飽受爭議的「二選一」「大數據殺熟」「搭售」等概念進行了界定,也對經營者集中的申報標準予以營業額和VIE架構的特別考量,實現了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相關法律規範的新突破。
  • 因違反反壟斷法被罰,讓網際網路巨頭們瑟瑟發抖的反壟斷到底是什麼
    劇中,網際網路界的「後起之秀」有兩種命運:要麼主動「賣身」給「大廠」,要麼被後者鯨吞。看似虛構的劇情,背後是近年來亞馬遜、臉書、谷歌、蘋果等巨頭的現實故事。今年,這4家巨頭因涉嫌壟斷被美國國會傳喚,參與聽證。
  • 網際網路反壟斷,「資本為王」的時代正在落幕?
    曾經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即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強力監管。50萬元的罰款雖然只是毛毛雨,但卻是一場大風暴來臨前的預兆。如果網際網路巨頭們不加限制任意擴張,而且不受監管約束,最終就有可能「大而不能倒」,整個中國經濟都將被裹挾,這才是當前監管層對網際網路巨頭出手的深層次原因。今年11月,螞蟻集團在上市前夜被緊急暫停,就已經是一個非常清晰的信號——沒有任何資本可以強大到凌駕於監管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