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來到了上海,古蜀「人與神」呈現上大博物館

2020-11-21 澎湃新聞
11月21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展覽以16件(套)文物(8件國家一級文物、2件國家一級文物、5件文物複製品、1件文物仿製品)概覽式展示長江上遊地區先秦時期古蜀文明成就的傑出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璀璨與輝煌。如何以16件展品概括「三星堆」文明的始末,也頗具挑戰性。展覽開幕現場與「三星堆」考古現場的直播連線,更揭秘了考古一線的工作方式。

展覽現場

「三星堆」是一個充滿謎題的名字,提起這個名字,世人腦中馬上浮現出雙手環握中空的青銅立人像,縱目大耳的面具、青銅神樹等文物,青銅立人像手握之物為何?有何作用?都是未解之謎。

早在1920年代,「三星堆」就被發現,1933年,華西大學博物館葛維漢、林名均等就對「三星堆」一帶展開科學的考古調查與發掘,新中國成立後也對這一地帶進行了多次考古工作,當時稱這一帶的古遺址為中興古遺址(因遺址位於廣漢縣中興公社範圍)。

直至1986年夏,三星堆遺址兩個大型商代祭祀坑相繼被發現。這使沉睡數千年的地下蜀史,翻開了塵封的秘密,大宗古蜀秘寶橫空出世,再現了輝煌璀璨的古蜀文明,填補了中華文化演進序列中的缺環。

展覽開幕式現場連線正在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古現場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公眾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看到了考古大棚、發掘倉、實驗室,以及顯微鏡下1、2坑青銅器的研究。據他介紹,2019年在又三星堆一、二號坑周邊,又發現了6座祭祀坑,其中4號祭祀坑從10月9日開始考古,有一些新的文物出土,多學科、多平臺的發掘和研究也正在推進。

從「青銅縱目面具」到「太陽神鳥」

回到上海大學的現場,展覽以三星堆文明與古埃及、西亞、印度同時期文明的時間表開啟,從中依稀可以了解「三星堆」所處時代的世界文明的格局。展覽以公眾最為熟悉的青銅立人像文物圖片帶公眾走進「三星堆」。

三星堆文明與古埃及、西亞、印度同時期文明的時間表

展覽分為「人間神國」「以玉事神」「萬物有靈」以及「文明的延續」四個單元,從青銅文化、玉文化、自然崇拜,以及以金沙遺址聯繫的角度講述「三星堆」文明。

其中,「人間神國」以青銅人像講述了三星堆的信仰。以青銅鑄造神靈的偶像來進行供奉和祭祀,也是「三星堆」與中原文明的不同之處。「青銅縱目面具」(複製品)為展覽首件展品。

展覽現場「青銅縱目面具」(複製品)

對於「縱目」,目前學界的解釋主要有三種:第一種觀點認為這是誇張的眼球,其與伸長的大耳表示視聽上的超能力;第二種觀點認為它是古代蜀王蠶叢的形象;第三種觀點認為這是一種人神合一的藝術再現。同時,三星堆遺址還出有數十對「眼形銅飾件」,包括菱形、勾雲形、圓泡形等多種形式,周邊均有榫孔,可以單獨懸掛,體現了對眼睛特有的尊崇。展覽中一件「菱形眼形器」也講述了「三星堆」文明對「縱目」的崇拜。

菱形眼形器

三星堆最具代表性的「銅人頭像」和「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複製品)出現在展覽中。其中平頭頂「銅人頭像」,面部方頤、粗眉、立眼、蒜頭鼻、闊口、大耳,繞到文物背後,還可看到其向後披的髮辮垂於腦後。

「銅人頭像」

銅人頭像 後部可見髮辮

據介紹,三星堆遺址兩個祭祀坑共出土銅人頭像50多件,它們代表著古蜀王國的群巫集團。群巫身份特殊,在祭祀儀式中往往扮演著溝通神靈的角色。另一件「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則極為珍貴,其面部貼金不僅僅說明古蜀人對黃金的崇尚,應與祭祀內容和對象有關,更顯出其身份的高貴與祀神活動的隆重。

「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

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李明斌看來,文物原件和複製品同樣具有研究價值,當文物無法外出借展時,文物複製品的展出也可以展現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尤其作為大學博物館,除了面向公眾展出的外,其展覽更為重要的目的是教學研究,讓學生了解到博物館如何研究、博物館展覽如何策劃、展覽後續公教活動如何展開等實踐議題。

展覽中兩件青銅人像,作為原件展出,右為複製品

在「人間神國」部分,還展出了「銅頂尊跪坐人像」「銅獸首冠人像」等文物,其中的人物造型都具有典型性。

展覽現場的「銅頂尊跪坐人像」「銅獸首冠人像」

「以玉事神」「萬物有靈」單元從玉器和仿生性器物的角度闡述遠古的三星堆文明。據悉,三星堆遺址目前出土的玉器數以千計,此次展出玉璋、玉璧、玉戈、玉鑿等玉石器,與青銅器一樣,代表了三星堆文明的最高水平;在功能用途上,也幾乎都與祭祀活動有關。銅獸面、銅扇貝形掛飾等從自然崇拜的角度,表達了古蜀人認為,世間萬物,山川、土石及動植物等都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他們賦予自然萬物思想、智慧和情感,也通過自然萬物與神靈對話。

銅扇貝形掛飾

展覽最後一部分「文明的延續」以一件收藏於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太陽神鳥金飾」仿製品支撐,這件商周時期的金器於2001年出土於金沙村,目前被國家文物局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之所以以「文明的延續」為題,也揭示了三星堆與金沙的較為密切的聯繫,金沙文化在考古年代比三星堆文化晚500年左右,展覽以「太陽神鳥金飾」仿製品實物,並配以大量對比資料講述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金沙遺址文物的繼承關係。種種跡象表明,三星堆文明突然消失後,遷徙到了以金沙為政治中心的廣闊地帶,並將原有的三星堆文明代代延續,不斷發展與革新。因此金沙文明所呈現出與三星堆文明相比同中有異。

展覽以圖片方式,比較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金沙遺址文物的繼承關係

大學博物館如何辦

相比上海博物館等社會博物館,位於上海大學寶山校區的上海大學博物館相對位置較偏,疫情防控期間需要提前兩天預約,據上海大學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展覽信息一出,預約電話便被打爆。這也讓記者好奇,大學博物館近來年來的發展。

上海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劉昌勝開幕發言稱:「『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這不僅是上海大學與四川省文博單位在展覽方面的首度合作,也是國內高校博物館辦的首個三星堆專題展。」「上海大學歷來非常重視考古文博學科建設,學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設立了考古與文博專業,近年來更是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優勢,聚焦中國古代文明、博物館與文化遺產保護、科技考古與陶瓷技術分析方向,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突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優勢。」

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李明斌坦言,「三星堆」展覽是上海大學首次舉辦具有世界級影響的文物精品展。緣何選擇「三星堆」,是因為「從長江文明的角度,四川在長江之頭,上海是長江之尾,在地理上兩者有線性的聯繫。但在3000多年前,兩地的古代文明也有聯繫。比如三星堆遺址前幾年出土了一件玉器,與浙江良渚玉器有相似之處,『三星堆』之後,成都市區的金沙遺址也出土了一件玉琮,與良渚在形制上很接近。從某種角度講在三四千年前,兩地已有文化上的交流。目前,四川省『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也正在推進。上海大學作為以城市命名的大學,溯江而上與成都平原的交流,也是文明交流互鑑的體現。」李明斌說。

展出的玉璧

就展覽而言,「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是一場上海大學文博專碩實習同學全程深度參與的、致力於小體量、高品質的教學科研實習展,旨在通過辦類似精品文物專題展,來帶動文博專業的學生,讓他們知道展覽策劃、實現、管理運營的流程。除了文博專業,美術學院、材料學院都將在展廳中安排教學課程,博物館展覽服務於教學科研,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同時,也儘量輻射到周邊社區。

針對近年來,大學博物館的展覽越來越奪人眼球,李明斌也認為,大學博物館向社會博物館靠攏的做法與大學本身建設並不矛盾。現在不少國內大學博物館的場地都在擴建,大學博物館如果你有足夠的藏品、管理運營團隊和對應的預算,完全可以把展覽適當做大,讓大學更多融入城市的文化之中,打破學校和社會的牆。

「海上明月 輕裾隨風——江南望族與海派旗袍」

上海大學博物館中,「海上明月 輕裾隨風——江南望族與海派旗袍」「越風悠悠——蕭山越文化文物展」也正在展出,兩個展覽都不大卻都帶著歷史的價值,尤其是海派旗袍,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也有收藏,但上大博物館的收藏來自榮氏家族後人的捐贈,背後有其歷史和個性化的故事。目前,上海大學博物館收藏有各類藏品1萬餘件(套),展示面積5500平方米。

據悉,展覽由上海大學和四川省文旅廳共同指導、上海大學博物館與三星堆博物館聯合主辦、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協辦,展期至2021年1月15日,校外人士參觀,請提前兩個工作日預約(電話:66133465)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博物館也玩跨界 三星堆「古蜀萌娃」表情包將上線
    封面新聞記者 董興生5月17日下午,記者從三星堆博物館獲悉,一款由三星堆博物館推出的「『古蜀萌娃』狂飆四川話」的微信表情包將於明日上線。而5月18日,也是國際博物館日。據了解,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新方法,信公眾」,推出這款表情包,正是為了響應這一主題。
  • 三星堆博物館綜合館「雲展廳」開幕 足不出戶與古蜀文明「親密接觸」
    三星堆博物館供圖(抗擊新冠肺炎)三星堆博物館綜合館「雲展廳」開幕 足不出戶與古蜀文明「親密接觸」中新網成都2月29日電 (嶽依桐)閉館改造後的三星堆博物館綜合館29日以全新面貌通過「雲展廳」的形式向公眾開放。
  • 古蜀文化遺址——三星堆中青銅器背後的秘密
    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的三星堆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方向的鴨子河南岸,總的分布面積有12平方千米之寬廣,而距今也有著5000至3000年的歷史。三星堆遺址有四大之「最」,分別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以及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
  • 古蜀文明之光,長江文明之源——探訪三星堆遺址
    我們來到慕名已久的三星堆遺址博物館參觀。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被稱為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這是三星堆遺址月亮灣城牆的剖面實物。文物科技人員利用現代最新科技,對古城牆進行揭取和加固,平均厚度只有8毫米。
  • 解開古蜀文物六大神秘問號(組圖)
    由省博物館與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古蜀探秘——四川三星堆與金沙遺址出土文物精品展》在沈閃亮登場。本次展出文物共156件,其中一級文物74件。三星堆文物的奇異特徵給人們帶來種種疑問,本報特別請隨文物一道來沈的專家釋疑。  古蜀國是「三國」中的蜀國嗎?
  • 三星堆博物館「雲開放」啦!線上全景展現綜合館新陳列
    此次三星堆博物館綜合館閉館提升改造是為貫徹我省「三九大」品牌戰略,實施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爭創天府旅遊名縣,省、市、縣三地共建三星堆的有力舉措之一。提升改造工程歷時3月,並原計劃於1月25日(正月初一)向公眾正式開放,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開展即閉館。
  • 《三星堆》登陸重慶衛視,德陽IP攜古蜀文明驚豔歸來!
    重磅消息四川德陽城市超級IP《三星堆·榮耀覺醒》12月29日 08:00震撼登陸重慶衛視周一至周日 每天兩集連播輝煌燦爛的三星堆文化是中華文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然而,多數人對三星堆古文明充滿好奇,卻並未真正了解三星堆古蜀文化的魅力
  • 三星堆這三件文物上《國家寶藏》!
    這也是三星堆的鎮館之寶之一。因為學者們認為,它極可能是古蜀王國某一位王的權杖。這件金杖出土時還頗為驚險。蠶叢和魚鳧都是古蜀時期的王。有專家認為,這根金杖上的圖案組成一幅典型的「象形文字」:杖上的人物頭戴五齒高冠,與青銅大立人所戴相同,因此身份位高權重。金杖上又有魚、鳥等圖案,因此它極可能表現的是古蜀王中的「魚鳧王」,金杖的主人也應該是他。而有的專家則認為,頭戴五齒高冠的人應該是蜀祖蠶叢。他把代表蜀王的金杖交給魚鳧,圖案上羽箭貫穿鳥和魚頭的形象,則是直觀表現當時王位的禪讓制度。
  • 三星堆數字博物館正式上線
    新華網四川頻道1月21日電(記者 黨文伯)2014年1月20日,三星堆數字博物館上線儀式在三星堆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四川省內博物館代表、媒體代表、體驗遊客等200餘嘉賓共同見證了百度百科三星堆數字博物館的正式上線。
  • 「萬物有靈」——四川古蜀文明數字展亮相墨西哥 古蜀文明與瑪雅...
    開幕式當天,古蜀文明與瑪雅文明及其數位化傳播、推廣·國際學術研討會也在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同步舉辦,是古蜀文明與瑪雅文明第四次面對面,引起了業內高度關注。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四川省新聞出版局局長周青在致開幕詞時表示,古蜀文明與瑪雅文明一樣,同處於北緯三十度,同為人類文明的璀璨明珠,是中墨兩國留給世界人民共有的珍貴文化遺產。
  • 三星堆:請來麥肯錫做規劃 我不想只做個高冷博物館
    10月21日,2020成都首店經濟大會上,三星堆博物館黨組書記、常務副館長朱家可再次向記者們描述了「不想只做博物館」的發展願景:「我們請了麥肯錫和國外有經驗的設計團隊做規劃,計劃用文化和品牌賦能三星堆。」  「文化和品牌」,具體而言,是三星堆正在計劃打造的文化產業園。
  • 探秘錦官城,尋夢古巴蜀——古蜀文化親子營
    古蜀文化為代表的長江文明這一次,不管您是帶著對國家級重量國寶的鑑賞而來,還是抱有對古蜀歷史文明的崇敬之心而行,這條線路都是極具中國人文藝術特色的。三星堆博物館·青銅大面具「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這是三星堆遺址1986年發現兩大祭祀坑後,國內外學術界對它的高度評價。金沙遺址是繼廣漢三星堆之後四川省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該遺址極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後,在成都地區興起的又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即古蜀國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的都邑所在。
  • 三星堆博物館曬青銅面具 撞臉德球員厄齊爾(圖)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17日下午也通過其官方微博發聲稱:2014年6期主打文章《古蜀文明的三張臉》,裡面有很多厄齊爾……  橫空出世  三星堆曬「撞臉」證據網友稱找到「轉世情人」  272,是德國球星厄齊爾的中文諧音。
  • 5000人三星堆跑半程馬拉松,賽後他向女友求婚成功
    12月6日上午,以「奔跑廣漢,穿越千年」為主題的2020首屆廣漢三星堆半程馬拉松鳴槍開跑。50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跑者在古蜀名城廣漢上演了一場「速度與激情」的路跑盛宴。完賽後,來自什邡的李洪俊來到女友廖筱梅面前單膝跪地,在市民和跑者的熱烈掌聲中大喊:「親愛的,嫁給我吧!」
  • 德陽IP《三星堆》四次央視重播 帶起一陣古蜀文化風潮
    原標題:德陽IP《三星堆》四次央視重播 帶起一陣古蜀文化風潮     德陽城市超級IP動畫《三星堆·榮耀覺醒》自12月3日央視第四次開播以來再次在全國帶起一陣古蜀文化風潮,同時,《三星堆·榮耀覺醒》動畫還再度登上網絡主流新媒體平臺推薦頁,在網絡上為古蜀文化的熱度持續發酵。
  • 廣漢半馬上演現場浪漫求婚 三星堆送「蜀王賜福情侶圍巾」祝福
    廣漢半馬上演現場浪漫求婚 三星堆送「蜀王賜福情侶圍巾」祝福 2020年12月06日 16:24:58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周鴻 攝影報導)
  • 名人大講堂|拂袖風吹三千年,炫彩古蜀嘆王權:哲學名家傅小凡詳解古...
    但更為詫異的是,青銅神像不是自然力損毀的,是被人為破壞的,那麼什麼人要毀他?這麼好一個雕塑為什麼毀了它?有人說,三星堆是三個土堆對應天上的三顆星星,星月對舉,這是外星人來到四川了,三星堆是他們的飛船發射平臺。實際上是什麼?根據考古人員的發掘全面地看,測量之後發現它是一道古城牆,不知道什麼時候挖的兩個缺口,剩下三個殘斷,這就是三星堆,是一個城,是古蜀國的國都。到底握什麼?
  • 古蜀國三星堆文明的謎團背後
    三星堆文明距今約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是中國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三星堆位於四川省廣漢市南興鎮北,這裡有一條古河道叫「馬牧河」階地形似月牙,人們便給它起了個美麗的名字—月亮灣」,而三星堆則得名於河道南岸的3個大土堆。三星堆遺址的最初發現,是非常偶然的。
  • 「三個耳朵眼」的銅像疑似夏朝大禹,四川古蜀「三星堆文明」
    引發網友對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展開了大猜想:火炬說、青龍劍說,甚至冰淇淋說,讓人「腦洞」大開。三星堆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回應說,目前有5種說法有根據,其中是象牙最靠譜,較符合三星堆的歷史特徵。另外從其他祭祀坑出土的青銅器上,有大量的龍或蛇的形象,這會不會是一個以龍蛇為圖騰的群體,祭師手握龍蛇來祭祀?令人欣喜的是,三星堆後來修復的一條青銅大蛇就出土於2號坑。如果說以上只是猜測的話,那麼民間收藏的一幅三星堆玉石雕刻上更坐實了這一點,上面清楚明了雕刻了一個祭師模樣的人,與大立人如出一轍,他手中握著一條巨大的龍蛇,後面跟著朝拜者,最後兩位手裡各自握著一條小蛇。
  • 三星堆緣何登陸央視《國家寶藏3》
    繼前兩季節目邀請陝西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重量級博物館登陸節目以後,本季節目將目光瞄準了600年的紫禁城、930年的西安碑林、1000年的蘇州園林、1300年的布達拉宮、1700年的敦煌莫高窟、2200年的秦始皇帝陵、2500年的孔府孔廟孔林、3200年的三星堆以及3300年的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