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出爐,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入選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成立於1979年,是由「老三所」語言、文學、歷史研究所演變而來,當時的圖書資料室就是現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的前身。
據悉,館內現有藏書26萬冊,包括漢文、蒙古文、滿文、外文等各類圖書。其中,蒙古文古籍6280種3萬餘冊,約佔全國各圖書館蒙古文古籍收藏種類的50%,且多為木刻原版或手抄本。單是這一個數字,就是其它圖書館無法匹及的。
此外,館內還收藏有漢文古籍3000餘部5萬餘冊,日、俄、英、法、德等外文圖書約2萬冊。大量珍貴古籍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文物價值,其中不少是稀世珍本和孤本。現已有30多種蒙漢文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此外,還有普通版圖書約16萬冊,期刊合訂本約9000冊。
據不完全統計,內蒙古社科院圖書館已出版專著40多部,文獻500部,發表論文500餘篇,譯文200餘篇,先後獲得多項國家級和省級科研成果優秀獎。
多年來,內蒙古社科院圖書館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長期致力於古籍文獻的搶救、保護和利用工作。制定了長遠的古籍文獻保護計劃,在推進自治區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和國內外學術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2014年以來,圖書館提升管理水平,加大古籍保護力度,被文化部評為「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先進單位」。
為了達到長期有效保護珍貴古籍和提高資源利用率的目的,該館近幾年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了建設蒙古文古籍數位化建設的方向上來,並以此為突破口,逐步實現全部館藏文獻的數位化。
據統計,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每年接待全國各地專家學者2000餘人次,接待國外學者200餘人次,為自治區的文化建設和科研教學事業的繁榮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記者苗青)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